梦里依稀慈母泪

更新时间:2024-02-13 21:0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咬文嚼字导学案(含答案)

咬文嚼字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会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2.对下面加点字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C )

A.端木遗风(端木,即孔子的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在竹简上著书,为了便于书写和...

防止虫蛀,先把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C.兴会(高兴,得意)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

D.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

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填空。

朱光潜,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_美学家_、__文艺理论家__。他的_<西方美学史>___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4.“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A、过分地斟酌字句。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第一层(1至5)通过三个例子——(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句 )( 贾岛“推敲” ),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密切,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_思想 _和_情感__的调整。

第二层(6至7)从正反——(善用联想意义 )( 反对”套板反应” )两方面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8段)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对文字创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_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合作探究

反复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所列举的例子,并浅谈启发。

四、自主检测

1、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咬文嚼字(jué) 锱铢(zhī)斟酌(zhēn)

B.镞矢(zú) 胸襟(jīn)剥啄(zhú)

C.岑寂(cén)王嫱(qiáng) 付梓(zǐ)

D.尺牍(dú) 下乘(chéng) 憎恶(ě)

解析:A嚼 jiáo 锱zī B 啄 zhuó D 恶 wü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透彻 词藻 流弊甚远 研究一番

B.类形 苦茗 中石没镞 自鸣得意

C.捉摸 玩索 索然无味 斩钉接铁

D.搅扰 自励 语言凝练 纸离破碎

解析 B 类形-类型 C斩钉接铁- 斩钉截铁 D纸离破碎-支离破碎

3.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

4、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闹 ③火 ④笑B.①潜②轻 ③蓝④笑

C.①润 ②闹 ③蓝 ④春D.①潜②轻③火④春

第二课时

一、阅读《咬文嚼字》一文,完成下面练习。

1、下列有关“咬文嚼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

A.“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所以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

B.本文中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D.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A.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原因在于“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B.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凡多三石字”,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其中区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C.古今人都赞赏“推敲”故事中“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作者认为二词并无高下之分,关键在于贾岛要表现的意境是什么。

D.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运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我们今天为文要想写出个性,也不可忽视字的联想意义。

B.文学的文字有时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而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因而,科学不必顾到联想的意义,而应重视直指的意义。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创作要努力走出套板反应。

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创作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二、当堂练习

(一)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则经过多次修改,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据洪迈《容斋续笔》)试说说为什么用“绿”字最好?

参考:“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极其富于表现力,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及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致。

(二)《无题》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妇:妻子。 将,音jiāng,带领。 雏:音chú,是幼鸟、小鸟的意思,这里是指孩子。 鬓有丝:两鬓有了白发。慈母泪:当时作者的母亲在北京听说作者已经被捕的谣传,因忧虑焦急而掉泪。 变幻:变化,变换。大王:指当时的国民党新军阀和地方实力派的头子。 “城头变幻大王旗”是指国民党南京政府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的军阀混战。成新鬼: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青年作家李伟森,柔石等五烈士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上海龙华。 刀丛:指当时的白色恐怖。缁衣:音zī,黑色的衣服。[1]

其中“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原为“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试说说改动前后的词语含义有什么不同

参考:“眼看”为睁眼看着,是客观描写,也是无力救援的表现;而”忍看”则写出了悲愤之情。“刀边”已见到敌人的血腥,诗人的激愤,但可能是孤立事件;而改为“刀丛”则可让人联想到整个社会的黑暗,又可见到投身到艰险的对敌斗争中的诗人的形象。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

1、在文学阅读或写作上,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2、根据文意回答,何为套板反应?“联想”“习惯”“套板反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套板反应”好创造动机是仇敌?

参考:在事物发生时,毫不斟酌的使用一些眼前立即想到并安于此的套语滥调。

联想起于习惯,因为习惯而划滑入“套板反应”;

“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

4、思考课后练习二,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马、朱所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马强调要广泛摄取知识,使自己成为博学之士,故不能“太滞”,不能“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朱强调的是:对待文字的态度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这里“严谨”与“博学”并不矛盾。

二、分组展示

三、精彩点评

四、当堂练习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我们今天为文要想写出个性,也不可忽视字的联想意义。

B.文学的文字有时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而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因而,科学不必顾到联想的意义,而应重视直指的意义。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创作要努力走出套板反应。

D.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创作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

A.姚明意外受伤,近几场赛事只能作壁上观,但火箭队仍然取得了22连胜。....

有人认为他们很有些运气成份。

B.对于主持人读错音,有人觉得无伤大雅,但其声音经电视等媒体一传播,....

再小的错误也会放大,因此应当特别注意。

C.试想,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自言不是永远的称职溥导,更何况望.

其项背的那些年迈的博导们了。 ...

D.一些作者的文字功底不足,往往错字连篇,病句百出,其错误之多,常

令编辑目不暇接,想帮助修改都改不过来。 ....

篇二:初三学优生测试语文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理解与运用(14分,每小题2分)

1、B 2、C 3、A 4、D 5、A 6、B 7、C

二、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8、B 9、D 10、D

三、文言文翻译(5分)

11、(1)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被世人师法的人物(或文章宗师)。(2分,大意1分,“必”1分。)

(2)特别注重结交朋友的原则,一旦意气相投,即使(面对)亮晃晃的刀也不改变(志向)。(3分。大意1分, “虽”“夺”各1分)

四、识记与积累(5分,每空1分)

12、折戟沉沙铁未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双袖龙钟泪不干 徙倚湖山欲暮时 羌管悠悠霜满地(5分,每空1分,有错、别、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五、诗歌鉴赏(5分)

13、B(2分)

14、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1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2分)。 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1分);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1分),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1分)。 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1分)。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分)。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15、结构上:收束上文(1分),为下文的波澜陡起做铺垫(1分)。内容上:狼被猎尽,说明猎手杀狼数量之多,猎杀本领了得(1分),才会有下文失去对手的百无聊赖,才会有突遇对手的故事波澜(1分)。

16、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再现了猎手面对狼时的气定神闲,以及猎杀手段的娴熟残忍(2分)。

17、文中猎手是一个残忍嗜杀(或贪得无厌),(1分),人性扭曲的人(1分)。理由:能用枪猎狼,却偏要用棍虐杀;活剥狼皮,手段极为残忍;无狼可猎,竟至于寝食难安;坠落山崖,仍念念不忘猎狼之事,把对方视为恶物,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比对方更甚百倍(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18、示例一:自然对人类下的追后通牒,与猎人一同摔下来的狼变成了四十来岁的男人(2分),告诉人们:人类在屠戮狼群,破坏自然的同时,其实就是杀死自身(2分)。示例二:猎手无狼可猎,竟至于寝食难安,于精神恍惚间误将他人作狼加以猎手(2分)。揭示了人类的残忍嗜杀,贪得无厌,终将导致害人害己(2分)。示例三:结尾猎手看到死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而地上却没有狼,作者似乎是想引导我们设想,这只是猎手的灵魂在俯视一切(2分)。这样一来,主旨不言而喻:人与自然的斗争,人类也许能占有一时的上风,但终将遭到自然的报复(2分)。(4分,情节简述2分,主题揭示2分。开放性题目,自圆其说即可)

七、综合运用(10分)

19、示例:这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和借口!实际上是借保护之名,行毁坏之实。(对偶)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拆除,何来保护?(反问)(3分,修辞1分,内容2分) 20、示例: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使的帆船,任浪打风吹。(2分,比喻1分,内容1分)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21、(1)时迁 小李广 智多星 (2)螳螂 鲁迅

八、写作(40分)

22、参照2012年遂宁市中考作文评分等级和评分意见。(40分)

一等文:36——40;二等文:32——35;三等文:28——31; 四等文:24——27;五等文:24分以下。

语文试题 第2页(共8页)

????

_?_?__?_?__?_?__?_?_号???座位?_线_?__?_?__?号?室??考?_?__?_?__?_封__?_?__?_?_号??考?_?__?_?__?_?__密_?_名??姓?_?__?_?__?_?__?_?__?校?学?? ? 2012年九年级学优生学业发展水平调研测试

语 文 答 题 卷

一、积累、理解与运用 二、文言文阅读(两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文言文翻译(5分)

11、(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四、识记、积累并填空(5分,每空1分)

12、漂泊异乡,独品离愁。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用“ ,”婉写了不能团聚的遗憾;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用“ , ”喻写了不能聚集的伤感;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用“”直写了不能归家的伤痛。

五、诗歌鉴赏(5分)

13、()(2分)

14、 (3分)

六、现代文阅读(15分)

15、结合全文,请简要说说“特技”在文中的含义。(3分)

语文试题 第3页(共8页)

16、文中说“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7、请简要概括“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的形象。(4分)

18、文章以“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夭了。特技即使对她,也毫不例外”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4分)

七、综合运用(10分)

19、答: 。(不超过15字)(3分) 20、例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仿句: (2分) 21、名著导读。(5分) (1)( )(2分)

(2)《海底两万里》是(作家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 》(作品名)。其小说读者众多,流传广远,不仅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想象力丰富,具有社会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在于将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其本人也被公认为是“ ”。(3分)

八、写作(40分)

语文试题 第4页(共8页)

22、请以“梦里依稀慈母泪”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语文试题 第5页(共8页)

篇三: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

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

一、(28分)

1、下面画线字的注音有正确的有错误的,请从备选项中选出判断正确的项(2分)( )

(1)竦身(shǒng)(2)不屑(xua) (3)惴(zhuì)惴 (4)吮(shǔn)

(5)缁衣(zhī) (6)禁锢(gù) (7)塞外(sāi) (8)苑囿(yoù)

(9)迥(jǒng) (10)峪口(yù) (11)客栈(zàn) (12)绵亘(gan)

(13)青冢(zhǒng)(14)不啻(dì) (15)单于(chán) (16)享(xiǎng)

(17)广袤(mào) (18)恸哭(d?ng) (19)屏藩(pān) (20)无垠(yín)

(21)孑然(ju?) (22)脖颈(jìng) (23)夯筑(hāng)(24)囚系(jì)

A、(1)(5)(9)(13)(17)(21),其中错误的有(1)(5)(9)(13)

B、(2)(6)(10)(14)(18)(22),其中正确的有(2)(6)(10)(14)

C、(3)(7)(11)(15)(19)(23),其中错误的有(3)(11)(19)(23)

D、(4)(8)(12)(16)(20)(24),其中正确的有(4)(12)(16)(20)

2、给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急于事功 A、事情B、做 C、求 ( )

(2)莫名其妙 A、名字B、名声C、说出( )

(3)游刃而余 A、游览B、游玩C、游动( )

(4)明珠投暗 A、暗中B、黑暗C、糊涂( )

(5)夸夸其谈 A、其中B、他的C、不译( )

(6)不期而遇 A、日期B、期望C、约定( )

(7)鞭长莫及 A、到 B、比得上 C、趁着( )

(8)荒诞不经 A、经过B、经线C、正常( )

(9)入木三分 A、木材B、棺材C、树 ( )

(10)延口残喘 A、喘吸B、呼吸C、细声说话 ( )

(11)无以名状 A、说出B、命名C、名称( )

(12)心旷神怡 A、空旷B、荒废C、开朗( )

3、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隐约其词 闪烁其词 含糊其词 B、事过境迁 惹是生非 各行其事

C、再接再厉 励精图治 变本加利 D、发愤图强 奋发有为 玩世不恭

4、指出下面语段中标点正确的选项(4分)( )

第一:(1)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2)吴梅村(3)圆圆曲(4)道出了当时爱国人士对吴三桂的愤慨和痛恨。尽管历史学家对吴三桂降清的动机是否是为了(5)红颜(6)这一事实还有争议,但雄关被出卖而不攻自破却是事实,也是教训。

第二:(1)正义(2)引(3)括地志(4)云(5)五原郡相阳县(6)汉书(7)地理志(8)作稒阳县(9)北出石门障(10)得光绿城(11)??又西北得宿虏城(12)

5、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诗中“依稀”是“仿佛”的意思;“大王”指的是军阀。

B、“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句中“挈”“将”同义,都是携带的意思;“雏”指小孩子。

C、“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吼向刀丛觅小诗”中“成新鬼”指反动派杀害的烈士,“刀丛”指白色恐怖;这是诗的颔联。

D、“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句中“低眉”是低头之意,“缁衣”指黑色的衣服。

6、“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分别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君》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不尽相同的思想感情。联系课文,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分析合理的一项是(2分)( )

A、作者对所记念的人物的感情不同 B、作者所记念的对象不同

C、两文中制造惨案的刽子手不同 D、作者思想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

7、填入下文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6分)( )

(1)在大青山与乌拉山之间的峪口中有一条昆都仑河,由北而南流入黄河。_____在这个通道的外面,已经发现了一些汉代的古城,有一个古城可能就是汉代的光禄城。

A、昆都仑河就是古代的石门水,石门水大概是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方便的一条道路。

B、古代的石门水就是昆都仑河,石门水大概是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方便的一条道路。

C、古代的石门水就是昆都仑河,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方便的一条道路,大概是石门水。

D、昆都仑河就是古代的石门水,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方便的一条道路,大概是石门水。

(2)我登上城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了。只见长城_____,令人叹为观止。

A、依势而筑,雄立峰脊,城墙巍峨,垛楼高耸,阶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

B、雄立峰脊,依势而筑,垛楼高耸,城墙巍峨,阶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

C、阶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城墙巍峨,垛楼高耸,依势而筑,雄立峰脊。

D、十分宏伟壮观,阶道宽阔起伏,垛楼高耸,城墙巍峨,雄立峰脊,依势而筑。

(3)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就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焦点。在争夺战中,_______。

A、赵武灵王占领了这个平原,击败了胡人,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

B、赵武灵王占领了这个平原,击败了胡人,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

C、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

D、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

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

A、今天,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兴起,各种通信技术通信工具应运而生。

B、这套丛书使成千成万的读者以很少的时间读完一本小书,了解一门新知识的梗概,这实在是功盖千秋的事。

C、尽管家徒四壁,父母还是相濡以沫地把姊妹四个都送进了学堂。

D、在今年与特大洪水搏斗中,解放军战士身先士卒战斗在抗洪第一线。

9、《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作者在文末标出“二月七——八日”的写作时间,下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记实,说明文章写于烈士们遇难的当日。

B、说明文章从七日夜写到八日晨,象征在黑暗的反动统治下坚持战斗。

C、文章竟写了两天,让人们感到作者当时心情的沉重。

D、照应文中两次提到的“七日夜或八日晨”,表明作者不能“忘却”,有很强的纪念意义。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汉书》—班固—东汉—纪传体断代史

B、《难老泉》—吴伯箫—现代—散文

C、《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峻青—当代—小说

D、《狂人日记》—周树人—现代—白话小说

二、(5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去”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唯一的好办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唯此而已。(1)我不是高僧,(2)没有涅槃的自由,(3)却还有生之留恋,(4)我于是就逃走。

11、挑出下列解说中有错误的一项(1分)( )

A、“偈”读ji?;“偈子”,佛家寺院里的楹联。

B、坐化:盘膝端坐而死。

C、西方:俗称“西天”。佛家所谓“西方极乐世界”。

D、涅槃: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12、“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找”的“因此”的理解是(1分)( )

A、因此为(指柔石)的被捕 B、因为我不愿辩解

C、因为“我”那印书的合同 D、因为我逃走了

13、“明明白白”与“不明不白”相对照,是为了(1分)( )

A、显示“我”的堂堂正正、清白无辜。

B、揭露“官厅”的专横腐败、昏愦黑暗。

C、揭示“我”不愿去辩解的理由。

D、表明自己与反动统治势力尖锐对立及其不可调合的态度。

14、引述《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一例的作用是(2分)( )

A、赞赏高僧对于专制势力的反抗。

B、嘲弄高僧消极应付专制势力的反抗。

C、否定奴隶幻想脱离苦海的自在办法。

D、提供自己面对敌人搜捕,作出怎样决断的反面参照。

15、“我于是就逃走”意味着(2分)( )

A、“我”对统治势力追捕的畏惧。

B、“我”对苟且生存下去的依恋。

C、曲折表现“我”的韧性战斗的精神。

D、直接揭示“我”在白色恐怖中对于生死的选择。

16、这段文字的中心是(2分)( )

A、说明“他”被捕后,“我”受牵连的情景。

B、评论《说岳全传》讲述的高僧“坐化”故事的是非。

C、用委婉的借喻,表明自己深沉的愤慨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D、批判奴隶或空盼“剑侠”或“自在”而死的脱离苦海的幻想。

17、划线处是复句,指出划分正确的一组(2分)( )

A、(1) || (2) | (3) || (4) B、(1) || (2) | (3) || (4) 并列 转折 因果因果 转折 并列

C、(1)||| (2) || (3) | (4) D、(1) || (2) | (3) ||| (4) 因果 转折 因果 因果 转折 因果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

18、对画线部分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屏风”用得形象,贴切地表现出阴山的“屏障”作用。

B、“青铜”用得准确,与秋天的阴山颜色一致。

C、“青铜”与作者翦伯赞先生历史学家的身份及此行考古的目的暗合。

D、这处文字使用了比喻,本体是“阴山”,喻体是“青铜的屏风”。

19、对“风浪最大”一语的正确理解是(2分)( )

A、汉族与匈奴多次发生激战。 B、寒流南侵,风势恶猛,飞沙走石。

C、剧烈的民族纷争。D、游牧民族异军突起,盛极一时。

20、这段话表达的思想感情是(2分)( )

A、放眼壮丽山河,追怀历代风云变幻。 B、抚今追昔,说不尽的感慨浩叹。

C、歌颂塞上风光,谴责游牧民族南侵。 D、赞美之情掩不住遗憾之意。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6题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是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21、从寓意看,“将我埋得不能呼吸”的是(2分)( )

A、三十年来,被害的革命青年的鲜血。 B、革命青年惨遭杀害的悲痛。

C、对屠杀革命青年的刽子手的仇恨。 D、白色恐怖的威压。

22、对文中“算是从??延口残喘”这句话的感情和含义,用作者的话来注释,较为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

B、怒向刀丛觅小诗。

C、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

D、“苟活到现在的我”“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的“菲薄的祭品”。

23、对文中“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既为了点题,也是照应开头第一段文字。

B、因为“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C、因为“夜正长,路也正长”,需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战斗。

D、因为白色恐怖,舆论封锁严密,“吟罢低眉无写处”。

24、对“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打一个隐蔽自己打击敌人的地方 B、找一个倾泻心头悲愤的地方

C、找一个躲避政治风浪的地方D、找一个发泄悲哀的地方

25、鲁迅把五烈士牺牲扩展到“这三十年”历史血案,其目的是(2分)( )

A、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控诉其血惺罪行。

B、赞扬烈士们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C、揭露旧中国黑暗,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用屠杀镇压革命的历史事实。

D、赞扬革命者同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精神。

26、对划线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

A、“夜”指专制、残暴统治的黑暗,“路正长”指革命道路曲折、漫长。

B、“我不如忘却”,因为悲愤压得我难以战斗。

C、“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对革命必胜充满信心。

D、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写出来,发人深省。

27、下面是翦伯赞同志写的一首称颂赵武灵王的诗,中间两联次序被打乱,正确的顺序应是(2分)( )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1)河曲风光旧莽苍(2)望断云吉无鹄起(3)邯郸歌舞终消歇(4)飞来天外有鹰扬 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A、(1)(3)(2)(4)B、(3)(1)(2)(4)C、(2)(4)(1)(3)D、(2)(4)(3)(1)

28、对上首诗中有关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莽苍:景色迷茫 B、起:飞起 C、消歇:休息 D、扬:高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9-37题。

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29、“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作者这种说法的根据是(1分)( )

A、传说B、推论C、史籍D、史迹

30、作者说赵武灵王无愧于英雄的称号,其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传说B、推理C、史迹D、史籍

31、作者对孟姜女的故事采取的态度是( )的,对秦始皇的态度是( )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j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