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自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9 02: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

1. 2. 3. 4.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1. 经纬线 定义 形状 指示方向 长度 标度范围 0°线的确定 特殊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线 半圆 南北 等长 0°——180° 本初子午线 20oW,160oE,0o经线。180o经线 以0°经线为界。向东变大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变大是西经,用W表示。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圆 圆 东西 不等长。度数相同则相等 0°——90° 赤道 赤道0o,回归线23.5o,极圈66.5o,极点90o 以赤道为界。向北变大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变大是南纬,用S表示。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古人凭直觉和臆想提出了“天圆地方”的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人。

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由此得知: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划分半球的界线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 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 2.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低纬0o--30o;中纬30o---60o;高纬60o---90o。

3. 东、西半球,东 西经的划分与判断: 180o 0o 180o 西经 东经 (大西小东)

东西球西

半半半球球 球 20oW 160oE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⒈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项 目 自转 公转 绕转轴心 地轴 太阳 ① 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 方 向 ②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自西向东 ③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周 期 约24小时(一天) 约365天(一年) 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 昼夜更替 ② 昼夜长短的变化 意 义 ② 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 ③ 四季更替 ③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④ 五带的形成 2.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o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o经线所有的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做东时区和西时区。每个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相

1

信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区时=已经时区区时±区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西边用减号) 4.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昨天”和“今天”的分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与东侧的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计算口诀:东东西(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是界线到西十二区),减一天;西西东(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加一天。 5.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以北半球为例):

23.5o B、夏至(6月22日前后)6、7、 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 A、春分(3月21日前后)3、4、C、秋分(9月23日前后)9、10、0 o

5月为北半球的春季 11月为北半球的秋季 D、冬至(12月23日前后)12、1、 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

23.5o

6.地球公转的规律 3月21日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12月22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

6月22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

9月23日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⒏地球五带划分的依据:同一时间、不同纬度----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出现冷热不同---五带。

第二章 地 图

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

⒈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⒉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表示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应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在北极点上,四面都是南;在南极点上,四面都是北。

⒊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⒋在地图上,表示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包括不同大小、组细、颜色的点、线、面等。为了便于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需要用文字加以说明,这就是图例。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断

⒈海拔是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⒉海拔相等的各个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多条等高线表示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较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较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3.人们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这种地图就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4.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比较 海拔高度 地表特征 山地 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大,坡陡沟深 高原 500米以上 地面广阔, 起伏和缓 丘陵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小,起伏和缓 平原 200米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 盆地 不定 四周高, 中间低 6.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及其特征: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7.按内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8.普通地图综合反映某一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地形、河湖、植被、行政区划、城镇、交通等基本内容。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种或几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9.使用电子地图收集资料和一般过程:一是确定出行线路,二是确定地理位置、三是进行分类搜索。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 海陆分布

⒈地理表层由海洋与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 71% ,陆地面积占 29% 。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⒉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其中面积最大的陆地称为 大陆 ,面积较小的称为 岛屿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大洲 。

⒊人们把全球的陆地划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和大洋洲。七大洲的大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⒋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合为一体,合称 亚欧大陆 。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⒌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按其面积大小依次为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和 北冰洋 。 太平洋 是世界第一大洋,位于太平洋西部的 马里来纳 海沟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 大西洋 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地处热带,形状略呈三角形。北冰洋绝大部分位于 北极圈 内,终年冰封。在四大洋中, 北冰洋 面积最小,平均水深最浅。 ⒍七大洲的分布特点

3

东半球 亚洲、欧洲 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 北美洲 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 南极洲 赤道穿过 亚洲、大洋洲 南美洲、非洲 北回归线 亚洲、非洲 北美洲 南回归线 非洲、大洋洲 南美洲 7.各大洲之间的地理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非洲与欧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8.世界主要运河和海峡 运河和海峡 两侧大洲 沟通海洋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非洲 红海与地中海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 太平洋与大西洋 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欧洲 黑海与地中海 白令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 北冰洋与太平洋 直面罗陀海峡 欧洲与非洲 地中海与大西洋 第二节 海陆变迁

⒈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地壳运动 和 海平面的升降 。此外, 人类活动 也能引起海陆的变化,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 填海造陆 。

⒉世界上有两条著名的山脉,一条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山系,另一条是由 落基山脉 、 安第斯山脉 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它们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印度洋板块 和 欧亚板块 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 ⒊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区,大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以上的火山和地震分布在 环太平洋沿岸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⒋德国的地理学家 魏格纳 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⒌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分成七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张裂的地方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有的地方受到挤压,挤压的地方则出现高山、岛链或海沟等。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

⒈天气是指一个地方 短时间 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 阴晴、风雨、冷热 等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 多变 的。

⒉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 海洋 ,绿色表示 陆地 ,白色表示 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越厚的地方一般是 阴雨 区。 ⒊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 空气污染指数 来表示。污染指数越小,空气 质量好 ,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越大,空气 质量差 ,对人体健康有害。 4.风向风力示意 5.天气符号

4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⒈气温指大气的冷热程度,常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⒉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分别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进行。

⒊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下午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 日出 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 气温日较差 。

⒋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 7月 最高, 1月 最低;海洋上是 8月 最高, 2月 最低。一年内的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低月的平均气温的差,称作 气温年较差 。

⒌世界气温分布有以下特点:一是等温线大致沿 纬线 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由 低纬 向 高纬 逐渐降低;二是在同纬度地带,等温线在陆地和海洋 弯曲程度 不同,表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三是受 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 弯曲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 平直 。

6影响气温分布的三个因素: 纬度因素 、 海陆因素 、 地形地势因素(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8.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气温变化规律的比较 在同一纬度 夏季 冬季 ⒐等高线与等深线的比较 等值线形状 和分布特征 代 表 的含义 等高线 等温线 稀疏区 缓坡 温差小 密集区 陡坡 温差大 呈闭合形状 数值向里增大 山峰 高温中心 数值向外增大 盆地 低温中心 陆地 气温 比海洋高 比海洋低 原因 放热慢 放热快 气温 比陆地低 比陆地高 海洋 原因 受热慢 受热快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⒈降水包括 雨 、 雪 、 冰雹 等多种形式,主要形式是 降雨 。

⒉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分为 小雨 、 中雨 、 大雨 、 暴雨 等不同的等级。 ⒊一个地区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通常用 各月年降水量柱状图 来表示。

4.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作 等降水量线 。通过阅读 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可以了解一个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降水量多少受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和 地形 等因素的影响。 5.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降水量 及降水的分布 降水量多少及地区 影响因素 赤道地区 两极 南北回归线附近 地区 大 陆 大 陆 西 岸 东 岸 少 少 多 中纬度地区 沿 海 地 区 多 海陆因素 内 陆 地 区 少 山地 迎风坡 多 背风坡 少 印度智利阿乞拉塔卡马朋齐 沙漠 雨极 干极 多 纬度因素 地形因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⒈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⒉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分类 地区 热带专区 温带地区 服 寒带地区 饰 青藏高原地区 西亚、北非 南方地区 饮 食 北方地区

表 现 一年四季只穿单衣 服装四季分明 一年四季都穿厚衣服 气温日较差大,“藏袍”与其相适应 炎热,多风沙,居民穿白色长袍,戴白色头巾等服饰 居民喜食米饭 居民喜食面食 5

居民喜食辣 居民喜食醋 高脚屋,与当地高温多雨污潮湿的环境特点相适应 茅草屋顶,墙厚窗小,与当地的高温多风沙环境有关 居 南方民居房顶坡度大,墙体高;北方民居房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民 窑洞与当地黄土的性质和冬冷夏热的气候有关 冰屋与当地寒冷的气候有关 南方地区多降水,传统的交通工具为“船” 南、北方地区 交 北方地区降水少,传统的交通工具为“马” 通 沙漠地区 以“骆驼”为传统的交通工具 ⒊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和 降水 。 ⒋分析气候差异的方法:看气温年变化曲线的变化规律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特征。

⒌从全球的范围看,由于 气温 和 降水 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气候类型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从低纬到高纬,依次分布着 热带 气候、 温带 气候、 寒带 气候。

⒍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各地降水量的差异却很大。有的地方降水量多,气候湿润,有的地方降水少,气候干燥,因此又划分出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⒐寒带气候,又称为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及其岛屿上,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由于海拔高,终年低温,形成高原山地气候 ⒑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⑴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⑶温带气候类型

6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东南亚 西亚、北非 南、北方地区 黄土高原 北极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南、 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终年炎热、干燥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 布 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 中纬度地区的大陆内部 特 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寒冷干燥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冬季寒冷、夏季温和或炎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⒉纬度因素: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太阳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⒊海陆因素:陆地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距离海洋较近,且能够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多,温差较小;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温差较大。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在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则相反。 ⒋地形因素:受地形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山地的迎风坡,因暖湿气流被迫抬升,降水较多,北风坡则相反。

⒍有些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如人工绿化、兴修水利、建设生态防护林等。有些人类活动,可能使当地的气候恶化,如滥垦滥伐、过渡放牧等。

第五章 世界居民

⒈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才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人口问题仍在持续增长。

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⒊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从全球范围看,欧洲、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⒋人口密度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十分稀少。南极洲是无定居。 ⒌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还表现为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性别失调、住房拥挤、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

⒍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⒏世界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他们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这些体质方面的差异,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肤色是划分人种的主要依据之一。另外,世界上还有一定数量的混血人种。

⒐人种,又称种族。不同的人种虽然有体质方面的差异,但没有优劣与贵贱之分。

⒑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⒒目前,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乃至生活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⒓通常,我们把人类聚居的场所称为聚落。乡村和城市是聚落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

⒔乡村与城市在外观上有很大的差异。乡村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城市可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最本质的区别是经济形式。

⒕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形态、规模、密度等。聚落的成型同样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聚落多为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山地、丘陵地区的聚落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呈条带状;河湖附近的聚落,往往沿着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沙漠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呈点状或带状。

⒖各地的聚落不但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文化研究的价值。于是,有的聚落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1.三大人种的比较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肤色 淡黄 白皮肤 黝黑 头发 黑而直 黄而弯曲 卷曲 眼睛 黑色 蓝灰 黑色 面部 脸型平扁 鼻梁高,嘴唇薄 鼻梁宽,嘴唇厚 体毛 中等 多 少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非洲、大洋洲、美国 亚洲东部 22.世界语言分布 主要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 中国、亚洲东部 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23.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特点 发源地 主要分布 地 区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代表建筑 建筑图片 欧洲西部(英国)、北美洲(美国、加拿大)、亚洲南部(印尼)、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非洲部分地区 俄罗斯、亚洲中部 法国、非洲的一些国家及加拿大部分地区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诉许多国家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巴基斯坦地区 教堂 伊斯兰教 第二大宗教,教徒统称为穆斯林 阿拉伯半岛 亚洲东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 佛教 最早的世界性宗教 古代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佛塔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