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纲(2010.12)

更新时间:2024-03-04 15: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试时间:12月23日(周四)6:30—8:30pm 考试地点:B204、B205 题型

一、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单选(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三、多选(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四、判断(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五、简答(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六、论述(要求:本题一共有3道题,请选择其中的2道题目;作答时,要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每小题10分,共20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知识点复习题库

第一章 绪论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 2、心理卫生

3、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学习知识的基础;促进意志、个性等非智力结构的 发展;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竞争力

4、心理健康的诊断标准或维度有哪几方面? 5、为什么说道德观的转换具有身心效应?

心理健康是学习知识的基础;促进意志、个性等非智力结构的 发展;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竞争力

第二章 大学生活的心理适应

1、适应

2、心理适应的类型和特点

大学生活的特点

? 生活环境的改变

? 管理方式的改变 ? 教学方式的改变 ? 比较群体的不同 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

? 第一阶段,兴奋期。

? 第二阶段,消沉期。 第三阶段,思考定位期。

3、主动适应 4、被动适应 5、大学生活的特点 6、大学生活的适应过程 7、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的类型

分类

? 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 ? ? ?

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 浅层适应和深层适应

有意识适应和无意识适应 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

8、全身适应综合症(GSA) 9、适应性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

10、大学生适应障碍的原因 11、什么是“四个学会” 12、七向量发展理论

13、使用《大学生活中的小应激事件量表》评价自己的大学生活 14、分析一下自己应对挫折的方式。 15、简述什么叫心理问题?

第三章 心身问题

1、你对自己身体的自我认识如何。 2、沃尔夫的心理应激理论

沃尔夫的心理应激理论美国的沃尔夫(H.G.Wolff)是心理生物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经过30多年的实验室以及临床观察和研究,观察情绪因素对胃的运动、张力、黏膜血管舒缩和分泌的影响,发现在情绪愉快时,黏膜血管充盈,分泌增加;在愤怒、仇恨时,黏膜充血,分泌增加;而在忧郁、自责时,黏膜苍白,分泌减少,运动也受到抑制。他认为这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他支持不同的心理***能激发全身性非特异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

3、新巴甫洛夫理论 4、坎巴氏情绪理论 5、体源性自卑感

对自我身体形态和容貌(仪表、仪态)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6、性焦虑

7、如何进行自我身心调节

1、控制身心应激反应

2、运用正确的身体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 3、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身体 4、参加户外拓展训练

8、大学生身心问题的调适

第四章 需要与动机

1、人类需要的特点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需要层次的内容

(1)生理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的、最基本的需要。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的地位。

(2)安全的需要。对安全感的需求,这是与生理需要几乎同步的基本需求。因为它是免于生命危险,避免基本的生理需要被剥夺的需求。

(3)归属和爱的需要。人是社会性的存在,每个人都不希望孤独,都希望归属或依附于一定的团体,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

(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作肯定的需要,它包括自我尊重和被他人尊重、被社会尊重两个方面。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才赋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一种需要。

3、动机与动机冲突的类型、动机形成的条件、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

(1)双趋冲突。以相同强度的两种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被迫从两种目标中仅能选择其中之一时,这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面临两个同时希望避开的目标,但迫于形势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时,这种左右为难的心理矛盾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动机冲突可更为复杂。有时,个人生活中可能同时具有两个或几个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形成趋避冲突,这种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它指引起个体活动和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驱力。由动机驱使的行为,称为动机性行为,动机性行为是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之一。

动机的产生主要依赖两个条件:其一是内在条件,即需求;其二是能引起人的动机性行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称为诱因

4、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分四层

1.妄想性投射(DelusionalProjection)——对外界现实的直率的妄想,往往是被害性的。

2、否认(Denial)----否认外界现实。

3、歪曲(Distortion)----为了适合内心需求而重新塑造一个外界现实形象。 4、投射(Projection)——把个人自己所不承认的感受归与别人。

5、分裂样幻想(SchizoidFantasy)——为了解决矛盾冲突或者为了获得心理满足而应用幻想,或者经常沉湎与孤独的隐退状态之中。

6、疑病(hypochondriasis)——由生离死别、孤独或未被接受的攻击性冲动所产生的对别人的谴责,首先转变成自责,然后是诉说疼痛、躯体疾病和神经衰弱。 7、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aggressiveBehavior)——应用者会间接地(通过被动性)或直接地把应该针对别人的攻击性,表达在自己身上。

8、发泄(ActingOut)(旧译:潜意识释放)——让一种潜意识的愿望或冲动直接表现出来,以使自己免得意识到所伴有的感情。 9、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用一些从感情上看来较不强烈的说法来思考本能性的愿望,而且不付之于实际行动。观念留在意识之中,而感情却已告消失。 10、压抑(Repression)——表面上看起来是显得莫明其妙的天真行为,口误笔误,或者不能承认某一感官所输入的信息。可以说这是:感情留在意识之中,而观念却被忽视了。

11、置换(Displacement)——把自己的感情改为指向一个较少关心的(较少情感贯注的)客体(对象),而不是针对能引起这种感情的人或情景。

12、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所表现出的行为是与某种不能被人接受的本能性冲动正好相反的方式。

13、分离(Dissociation)——暂时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或某种感觉,以期避免情绪苦恼。与神经症性否认同义。

14、利他(Altruism)——替代性而建设性为他人服务,并且本能地使自己感到满足。

15、幽默(Humor)——明显地表达了观念和感情,但并不使自己感到不舒服,对别人也不会产生不愉快的影响。

16、压制(Suppression)——虽然在意识中出现了想解决矛盾冲突的冲动,而在意识或半意识中却作出予以推迟的决定。 17、预期(Anticipation)——为未来的内心不舒服感受作切合实际的预期或计划打算。

18、升华(Sublimation)——间接地或减弱了地表现了本能,但是既无不良后果,也不会明显地丧失乐趣。

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6、大学生遇到挫折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7、简述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第五章 学习心理

1、大学学习的特点有哪些独特性的表现 2、学习的心理结构如何

3、动机的定义

4、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哪些原因 5、学习焦虑有哪些原因 6、学习注意障碍有哪些原因

7、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 整体和部分学习法 8、考试焦虑的自我调节方法

1、有备应考

2、心理分析,解释原因 3、放松训练

9、常见的学习障碍有哪些

第六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1、 人的本质是什么 2、 人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交往 3、人际关系的定义及构成

构成:

1、认知: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识 2、情感:个体对交往的体验以及

对交往现状的满意程度 3、行为:交往的外显表现

4、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基本特点的看法如何 5、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类型

? 由管理、指导、教育关系形成的服从行为。 ? 由赞同、相似、合作所形成的协作、友好、吸引行为。 ? 由害羞、敏感等导致的冷淡行为。 ? 由多疑、厌倦等导致的不信任行为。 ? 由年龄、性格、文化等造成的排斥行为。 ? 由嫉妒、毁谤、责骂、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敌对行为。

6、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7、社交恐惧症

8、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理原因有哪些 (交不到知心朋友的常见原因) 9、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 2、 3、

平等尊重原则

绝不妄言、轻言、虚言。言顾行,行顾言。 3、独立与协作原则

10、请使用《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诊断量表》分析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

第七章 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及其内涵(三种形式)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内涵:

?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

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包括自尊、自性、自卑、自我效能感。 ?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

2、某些大学生自大的原因

2、自卑的定义、主要表现,某些大学生自卑的原因

自我评价偏低——自卑 表现:

? 言语和行为迟滞 ? 对批评敏感 ? 渴望奉承或赞扬 ?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 多有防御行为 ? 易有敌对行为 ? 矫饰优越倾向

4、 逆反心理及其原因 5、 嫉妒心及其原因 6、如何才能正确认识自我

? 建立正确的比较观——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对自己一分为二。

? 学会调整认知结构——既要自知,又要知人;既要自尊,又要尊重别人。

7、如何才能积极的悦纳自我

要看到自己的独特与优点 ?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 ? 要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

8、如何调适自卑心理

9、评价父母、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我 10、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最显著的特点 自大和自卑

第八章 人格发展

1、人格 人格的五大特征

(一)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独特性和共同性

2、卡特尔的人格理论 3、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4、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5、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6、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基因变异、先天缺陷等。

(二)生理因素:人格与生理发展同步增长,一般经过五个阶段:婴儿的口腔期、幼儿的肛门期、学前期的性器期、学龄期的潜伏期、青年时的生殖期。

(三)家庭因素:家庭的氛围、教育、抚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等。 (四)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群体生活、师生互动关系等。 (五)社会文化因素: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 (六)重大生活事件:挫折、迁徙、父母离异、离婚、亲人突然亡故等。

7、母亲的养育态度与孩子性格的关系 8、人格障碍的定义,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或精神障碍,但病人对自己的人格偏离缺乏自知,以致不能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行为。

(一) (二) (三)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四) (五) (六) (七) (八)

依赖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焦虑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

9、人格健全的标准代表性的有哪几种?罗杰斯关于“机能健全人”的标准 10、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1、 以科学的理论塑造人格。

? 2、以高雅的校园文化熏陶人格。

? 3、 以心理咨询服务重建人格。

? 4、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激发自我实现和成功的动机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

1、情绪的特点及其分类 (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复合情绪: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等。 情绪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刺激引起的。 情绪的基本成分:主观体验、生理激起和外显表情

2、情感的特点及其分类 2、大学生情绪与情感的特点

1、情绪活动趋向丰富,高级社会情 感逐渐成熟。

2、情绪活动具有冲动性、爆发性。 3、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

4、为什么心理冲突可能导致情绪障碍 4、

文学疗法 引导疏泄

有哪些情绪调节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75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