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更新时间:2023-06-11 03: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本次培养的好习惯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
“勤查字典”这个习惯主要落实在一个“勤”字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懒得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时,总是跳过去。所以在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勤”字,既复习了音序查字法,又明确了“勤”字的含义,查完字典,我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做到这个“勤”字,这样比我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主动识字”方面孩子们做得比较好,他们都告诉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家里就都有识字卡片,识了不少生字,每次到超市里去的时候,看到食品包装上不认识的字,都会问爸爸妈妈。我想:把生活看成是一个大课堂,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孩子们才会感到学语文的乐趣。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一定要致力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贯彻落实,持之以恒。
《识字1》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诵读词串,既能丰富学生知识,了解民间风俗,又能积累语言,感受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为了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课文,我采用了“介绍为先,板书附后”的方式。就是先给孩子们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一边介绍,一边相机板书,布局和书上的一样,即第一个为节日名称,后面为风俗。并结合插图,让孩子们在流畅的介绍中结合图边理解边想象边记忆。其中,我还对风俗进行了拓展,让孩子们了解到书上的传统节日没有提到的风俗,比如春节的风俗还有贴春联等,端午还有洒白糖的风俗。我又对传统节日进行了拓展,让孩子们了解到了中国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很有意思的风俗民情,比如九九重阳节,就有着登高、插茱萸的风俗。
第二课时,还有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吟诵起相关的古诗,比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通过边介绍,边板书的形式,等于给孩子们呈现了很多直观的形象,容易记忆。最后我进行了复习性的提问,大部分孩子掌握得牢固,我想老师教学的场景一定还留在他们的脑海中。我还布置了一份作业:让家长抽问孩子们三个问题:
1、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我想,经过这么一巩固,孩子们就记忆得十分牢了。
《识字2》围绕“桂林山水”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幅精美的插图和四组词串,插图与词串一一对应。清澈的漓江水铺开了画的长卷,碧水映秀峰,竹筏立鸬鹚。三幅小插图特写了神奇的象鼻山、挺秀的骆驼峰,再现了榕树下两个孩子对歌的特有的壮乡风情。上课一开始,我就和学生以聊聊的形式开场,让学生推荐一些值得旅游的地方,并说说原因,这样的教学,孩子们会在无拘无束中畅所欲言,虽然说得不是很出色,但也毫无保留,都将自己的一些的亲身体验,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这样,学生在课上也就显得轻松了,同时也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图表,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明确偏旁对生字的意义。
教学中,我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通过大家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来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规律,了解为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这个偏旁,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掌握识字方法,不仅有效区分了字形,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明白四种偏旁部首的演变同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受“晴空 温暖 晾晒”、“寒冷 冻结 冰雪”两组词语所传达的意境,做到读词语、想意境、悟感受,真正做到切己体察。借助图画感受“东海 黄河 长江”等词语所传达的意象,通过诵读再现意象,感受东海、黄河、长江的壮美。
当然课堂上也不能一味的讲解,孩子的兴趣必须调动起来,因此,在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上太阳、流水、眼睛、冰块的简笔画,再引导孩子说说这些古文字像什么?这样激起了孩子探究的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孩子从太阳、流水等的形状试着说具体,这样适当地进行语言训练,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为识字教学增添了情趣。
所以我想,我们的识字教学,应跳出为识字而识字的圈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汉字的神奇、感受汉字的魅力,达到孩子自主识字的最高境界。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5个板块,有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本次练习的重点是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养成说话姿势的习惯。书上配以三幅情境图,分别表现了几个孩子在不同情境中不得体的说话姿势。课堂上,我先用自己作例子,做了一个很难看的姿势给孩子上课。许多孩子都在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我立刻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看着我啊,有大胆的孩子就说:老师,你平常上课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你还经常教育我们,站有站样,坐有坐样,今天你自己却做不到了。于是,我乘势揭示了今天的学习任务,孩子觉得很有趣,立即打开书本,积极地投入到讨论的行
列中,大家各抒己见,都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分别对这三幅图进行了分析,并对错误的说话姿势加以纠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经过思考、讨论、交流这一些列的活动,亲身感受到说话时候的姿势是那么重要,在任何场合,都应保持正确的说话姿势,正当文明的好学生,可想,一堂好的课,是不需要多说的,老师的一言一行足以给孩子启示,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这话一点都不假。当然这样的说话训练课,也并非一朝一夕,应当贯穿于整个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就是在今后的口语交际的教学中,都应该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应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做好生活积累,注意日常的言行举止的修养,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春雨》中的难点:“发生”的意思。我让孩子们进行选择,“同学们,老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发生有2种解释,你们看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一种解释是春天,一种是万物生长。”孩子们通过字面上理解,通过讨论交流,认为是第二种解释。还有就春雨的“好”,我们通过情境创设,也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说春雨“好”?通过引导、点拨,孩子们变得活跃,主人意识变强,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最后我还让孩子们就《春雨》的好写了一篇小文章《我爱春雨》,并让孩子们搜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春雨的知识。我想每一篇课文的安排都有它的意义,那么每一篇课文都有延伸的意义。
学习第二小节,借助挂图,我让孩子们观察蚕从蚕卵里出来的形态,孩子们在预习和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到蚕一开始是又黑又小的,后来经过睡眠、蜕皮,由黑变黄,顺利地进行了填空。接下来,让孩子们进行多遍朗读,加深对第一个变化阶段的理解。教学3-5小节,还是利用此填空,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改变括号里的词。把自主权交给孩子,集体交流讨论,不仅加深对蚕变化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很顺利地,孩子们口头填完整了填空,他们知道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经过一次次睡眠与蜕皮,逐渐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又变成了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变成了又白又亮的蚕姑娘。在此基础上,又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板书,通过读,再次帮助理解,加深印象。
开始学习课文了,我让孩子们找出第一小节中的中心词,相机板书:美丽。再让孩子们纵观2、3小节,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月亮湾的哪两处景色?相机板书:村前 村后。接着重点学习村前,给孩子们充分的自学空间,让他们找出主要景物,相机板书: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接着挨句品读,相机板书重点词语,如月牙一样、缓缓地、小鱼
本来在我的教学构想中,我是打算分小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图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深情朗读与背诵。可是,上下来,发现效果没有预期的好,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对于有些文本无法理解,想象空间比较狭窄,所以整堂课上得比较僵硬,不够活泼。
《练习2》的口语交际“讲童话故事”要求学生认真挑选有意思的童话故事,在认真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全班讲故事活动。我提前进行了活动的安排,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开始准备了。我想象着课堂中活跃的气氛,想象着孩子们滔滔不绝的场景,想象着孩子们兴奋得意的表情。然而,到了真正上的时候,效果却远远没有我预料的好,孩子们讲的结结巴巴,或者有的选择的故事在我看来并不是多么有意思。我心里很是失落,当即笑容就没有了,虽然没有嘴上表露,然而孩子们是敏感的,慢慢地,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的童话故事会沉闷了下来,变成了背诵会。课后,我调整了情绪,认真进行了反思,发现自己还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到孩子的需要,思维太成人化、太自我了。
为了读好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进行回忆,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孩子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在身临其境中,在边回忆边朗读中感悟兄妹两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同时,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使得朗读更到位。在学完全诗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兄妹俩,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乐?这一问,孩子们好像也来到了那个广场,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最后,我让孩子们将这首诗抄在晨诵本上,并配上画。孩子们兴趣盎然,任由想象驰骋,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充分体验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在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寓意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资源——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还可以说是文本的补充。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我一一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蜗牛原来的样子以及现在样子,进行强烈地对比,生动而形象,而蜗牛的样子和神情无不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插图,创设教学情境,问孩子们:“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你看,一只老蜗牛带着一只小蜗牛出来散步了,花丛中,一群群蜻蜓、蜜蜂、蝴蝶 飞来了,它们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老蜗牛看着它们,想起从前的自己,不由得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此时的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请同座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老蜗牛和小蜗牛,说一说,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
也是各抒己见,如此看来,凭借插图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了蜗牛的形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关键的还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分别板书“狐狸”和“老虎”后,针对故事中的“狐狸”,我抓住了“窜”、“骨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等这些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的语感,突出狐狸的狡猾模样;而针对“老虎”,当然就抓住“愣”、“蒙”、“松”、“跟”这四个字,表现出它的智慧不足之处。接着,在通过对板书内容的比较,让孩子们真正体会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大意。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促进学生朗读的感悟,自然而然,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更上了一层。
最后,在表演中结束了本课的教学。在表演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大胆表演,我和孩子们一起创设情境,一起表演,一起进行评价,学生的兴趣很高,孩子们的表演当然也比较精彩,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课伊始,我和孩子们交流生活经历,启发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围绕下列问题展开交流: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行为?你们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其次,揭示“劝阻”的概念,由学生的回答自然引出“劝阻”一词,并引导学生简要地讲一讲自己的理解。接着,我利用书本上的插图,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创设教学情境,和同学们谈谈这样的做法正确吗?我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当然在交流的时候,我适时地点拨,告诉学生劝阻时要态度诚恳,表达清楚,语气恰当能说服人的理由。之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剩下的图景,和同桌或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当然,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我走入他们的群体中,和他们一起表演,学生兴趣很浓,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
当然,我不失时机的将我们学校的“文明劝导员”的这个活动也作为我的教学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利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发动学生一起加入其中,学生们都很乐意参加,并决定向年级搞到同学学习,把“劝阻”这个口语交际的内容真正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中,我紧扣“恩情”一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充分体会母亲的这份恩情,让学生感悟母亲对子女的那份关爱之情,所以,在课伊始,我播放了大家尤为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歌曲声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回忆一两件事情,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来说是在心灵上受了一次洗礼,使他们初步感悟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心爱护,懂得应该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接下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节,并用“﹏﹏”画出让你感悟到母亲的恩情的句子。学生在读读、画画中,找到了句子“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在此基础上,我又追问:“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学生们很快找到了“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时再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把感悟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段结尾有一个省略号,我抓住了这个省略号进行拓展,问:“母亲除了担心孩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还会想什么呢?”孩子们都说得很精彩,充分体会到了母亲的一片关爱之情。由此,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下面的自然段,引导学生更深地体会出文中母爱的伟大以及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亲的感情。最后,我再根据课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说说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由此教学,学生的感情又一次等到了升华,既领悟了课文内容,又能体会到自己母亲的关爱,真正感悟了“恩情”这一词。
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将外在的形象内化为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在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抓住“再三、含着眼泪、恨不得、马上”等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体会藏在父亲心中很久的苦痛和沉香知道真相后又难过又气愤的心情。并通过表演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来感悟沉香救母决心的坚定。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朗读,学生读出了沉香的心声。其次,在学习第二小节时,我抓住“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等词语,结合插图让学生想象沉香练武的情景,从而将语言转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了学生的感悟想象能力。再通过朗读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巧妙的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角色扮演,立足语言训练,从而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感悟品读,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是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和沉香对话。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沉香吃尽千辛万苦向华山奔去。这一段话,我请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像,有些孩子回想到了《青蛙看海》中坚持不懈的小青蛙,想到了《大禹治水》中不辞辛劳,走遍千山万水的大禹,他们想到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山高路陡”等词语。他们看到了在茫茫沙漠中、在崇山峻岭间、在荆棘丛生的荒野里沉香那瘦小的身影。接着,我就请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沉香,接受老师的采访。沉香啊,你的脚上怎么
有这么多的血泡,你疼吗?你的身上怎么有这么多的血痕,你疼吗?你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你有没有想过要放弃啊? 在想像中,沉香的形象越发丰满了,在对话交流中,沉香的孝心也越发令人感动了。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表演沉香母子相见时的情景时,孩子们都演得比较深情。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正好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书后安排了一项想象作业“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借助这个作业,我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抓住木兰的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找出木兰忧的原因:
《练习4》读读背背是一组关于亲情的成语 ,经过前面一组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对亲情有了深刻的感触。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通过画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我再让学生与图中的小牛、乌鸦对话。“小牛,你的妈妈是多么爱你啊!你一定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啊!”“小牛,你是多么幸福啊!你长大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你的母亲啊!”“小乌鸦,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你的妈妈因为有你一定会感到很幸福。”听了小朋友的话,我知道他们已经完全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了,浓浓的亲情也在他们心中荡漾。
《识字5》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有一种新鲜感,因为它是关于军事武器和军事术语的,从未接触过,但是很有吸引力。在教学前,为了让孩子们先了解军事方面的知识,我给他们先看了有关的录像。
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段介绍军事武器和海陆空的录像,孩子们被众多神奇的武器所吸引,纷纷被巨大的威力所震撼。从孩子们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些东西的兴趣,对海陆空军人的羡慕与敬佩。我想一段录像比任何的开场白都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有个习惯,我喜欢让孩子观察文中配的插图,喜欢听孩子们说他们眼中欣赏的一切,我觉得只有引导他们亲自观察,自主实践,勇于探究,才能探索出更多的奥妙,从而解放他们的眼睛。
在教学词语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文中的插图,提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都知道我让他们观察插图,就知道一定要把话说完整、说精彩。他们观察之后,纷纷告诉我他们观察到的,在他们回答的时候,我相机出示了文中的动物名词,这样,他们诵读串词就不难了,因为头脑中已经有了整幅的画面。接着我又让他们欣赏了这些动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姿势图片,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教学《识字7》,我完全采用逐步板书,引导学生思考记忆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自我感觉上课思路很清晰,教学效果很好。
首先,创设语言情境,编故事导入,用简笔画画上神佛图,接着写上古文字“示”,引出现在偏旁“礻”,读几遍,记住偏旁名称。再问学生,从图到古文字到现在这个偏旁,可想而知,有这个偏旁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相机板书:大多和神仙、祖宗有关。接着板书课文中带有这个偏旁的词:神话、祝福、祖先。会读,观察这些词,验证刚才的“大多和神仙、祖宗有关”的说法。最后再举例有这个偏旁的其它字。
下面的三行也是这样进行教学,整齐的板书放在那,孩子们一看就清楚记得。最后,我让孩子们根据板书进行巩固一遍,并比较了“礻、衤”、“宀、穴”,最后同桌过关刚才讲的,再次进行深刻记忆。
《识字8》中有几个字容易和其它字混淆,有些部位容易写错。于是,在课堂上,对于容易混淆的字,我特别花了点时间引领学生进行分析、记忆。这些容易混淆的字有:鸦-鸭、朗-郎、鸟-乌、鹰-雁,“朗”字左边部分与“腿”字右上部分容易混淆、“腿”字右下容易写成建字旁、“雕、雁”容易将右边少写一横、“胸”右内是“凶”容易少写一竖。教学过程中,我采主要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把问题留到课后,不让问题遗忘,及时解决,当堂认清。
在教学前一天,我布置给孩子们这样一个作业:教会父母或小伙伴一个有意思的游戏,说清游戏的名称和玩法。第二天早上,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他们喜欢的游戏,有“老鹰捉小鸡”、“跳长绳”、“跳皮筋”等,孩子们玩得很高兴。在玩的过程中,我故意装作不懂请教孩子怎么玩,并且故意制造麻烦,让孩子们体验挫折,想办法解决,从而产生心理活动,加深自己的活动印象,为后面的说话写话作铺垫。比如我当鸡妈妈对付老鹰,让老鹰捉不到小鸡,让他自己想办法。
所以根据教材特点,我采用对比的教育方法来突出两位学生“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出不同这一重点”内容,从提问到导读再到清晰的板书,整个过程我都试图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之后,学生能充分的体会到了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其次, 低年级学生好动,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所以,我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部分内容。并且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通过复述课文来帮助学生背诵,这样能积累学生的语言。
在课的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让孩子说说如果你碰到这个学棋心不在焉的学生,你想跟他说什么?我先让孩子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再在课上演一演,这样做,学生能通过学习本文,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了角色,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不仅这样,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效果较好。
在揭示课题后,我指导学生就题设疑: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加双引号?学生只有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问题,才能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很有学习效果。课文叙述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教学时,我抓住这一中心展开教学。让学生找出描写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句子,小组讨论、交流,再通过朗读体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妈妈、医生、爸爸和爱迪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教学,提出相应的问题。特别对爸爸和爱迪生两个人的手部动作进行了挖掘:从“搓”看出爸爸的心情怎样?从“攥”看出爱迪生心情怎样?理解爸爸无可奈何的心情并不难,但是要理解爱迪生此时攥着拳头,手心攥出了汗水,不仅仅是因为急,还说明他在开动脑筋想办法。要理解这“攥”的两层含义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并让孩子把自己也当一回爱迪生,做做爱迪生的动作,由此,让孩子体会爱迪生的心灵深处。
在教学时,我先出示徐虎的照片,说说照片上的这个人的名字,然后揭题,并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普通的人,却被人们称为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这是为什么呢?这以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意兴上又起了波澜,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这些语言材料感受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文中第四自然段比较具体地记叙了徐虎为住户连夜疏通管道的一件事,教学时,我还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让他们初步懂得写一件事需要哪些要素,从而为今后练习写记事的片断打下基础。最后,我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徐虎 ;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徐虎 ;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徐虎
课前请小朋友每人带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学生情绪高涨。课上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水果的形状和颜色,鼓励学生描述要生动,可以用上打比方的句子。让孩子品尝水果,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品尝过后,学生畅所欲言 。现在,水果家族开会,要选一个水果国王。这样孩子的说话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此,笔下的水果都很诱人。
在上课之前,我和孩子作了一番交流,发现现在的孩子对抗日的事迹知之甚少,影片的观摩又是少之又少了,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更直接地接触人物,触摸人物内心,我利用课间让学生观看了《少年英雄王二小》,让学生在观看中直接了解王二小,了解王二小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机灵和勇敢,有了这样的深层理解后,再学课文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二小的内心,理解了英雄人物,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探究兴趣,并且抓住文中那朴实的语言,仔细观察,仔细阅读,让王二小英勇的壮举一次次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本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形象地描述了鸟岛,让人身临其境。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陆续”这个词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有体验这一特点,我提出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不同种类的鸟儿,根据老师的提示:一群斑头雁飞来了,一群鱼鸥飞来了,一群赤麻鸭飞来了,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就理解了“陆续”一词的意思。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热闹”一词做文章,找文中的鸟多、鸟窝多、鸟蛋多突出小岛的与众不同。
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直观、生动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品词析句。通过“一只蝴蝶飞来”和“一群群蝴蝶飞来”的比较,理解“金光灿灿”,从而体会“十分壮观”。通过花瓣与蝴蝶的比较,想象花瓣随风飘落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蝴蝶也可以像花瓣一样轻盈飞舞,从而更好地朗读好这句话。通过欣赏蝴蝶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斑斓“,并通过比较,体会“飞过”、“穿过”、“越过”等词语的用
词准备性,体会蝴蝶的辛苦;通过“感到”、“聚会”体会蝴蝶此时此刻的快乐心情,蝴蝶漫天飞舞,由此了解到这些山谷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蝴蝶谷”。从而让学生体会了文章的意思。
由于这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对于我们这边的小朋友相对是比较陌生的,仅靠朗读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主要是运用图片、课前搜集的资料等手段与朗读想结合来理解课文内容,让人们泼水的欢乐以及那盛大的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突出文章的重点,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先让孩子们自读这段话,明白老师让“你”告诉“李响”一件什么事,接着引导孩子们讨论:如果你见到李响,该怎样转述老师的通知?大部分孩子都认为这个很简单,思考了一点点时间,就举手了。也有一部分孩子不敢举手,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转述,也有可能是对于自己的答案不自信。我让举手的孩子进行了回答,第一个孩子转述简单了些,我请了第二个孩子,说得很到位。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给了其他孩子评价的机会,这同样是表达的训练,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我觉得 ”、“我认为 ”、“你说的 ”等句式,让他们有一个意识,在给别人提意见时一定要诚心诚意,要先说优点,再指出不足的地方。
可以说整首诗的教学,想象是时刻伴随的,想象让孩子们走进了夏天,让孩子们和夏天的事物亲密接触。特别是2、3、4小节的教学,我让孩子们想象“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子,“雨滴”落在“一片绿叶”上是什么样子,“小鱼”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动又是什么样子,雨滴“睡”在绿叶上,小鱼“游”到小河里,它们心里会怎么想;我还让孩子们想象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样子,蝈蝈在浓密的树荫里欢快地叫着,想象自己变成了大大的荷叶之后会干些什么 孩子们一边想象一边学习课文,觉得很有意思。最后得省略号留给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孩子们挖掘更多的事物,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编能力。
课文中的农谚的意思,通过共学第一个“梨五杏四”,后面的农谚也迎刃而解。课堂上,在有感情朗读和感悟寓意这两块花了较多的时间,朗读是通过明确不同鸟的不同声音来感悟朗读的,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有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感悟寓意方面,从猴子盲目听从别人的想法来概括出它的没有主见,从它急于想吃果子拔改树方面概括出它的急于求成,没有耐心。
《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利用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有感情地诵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文对照,读议结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读、想、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环节设计较好的是:
1、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从谜底巧妙地引出“雨”,联系实际的季节自然地导出“春雨”,将春雨图画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
2、采用随机教学法,指导精读,感悟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找出喜爱的诗句。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懂的词语,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3、拓展训练,启发想象。
(1)让学生想象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2)春雨使万物生长,如果你是动物、植物,想对春雨说什么?
4、质疑问难。通过质疑诗的开头、结尾为什么出现两次“春雨沙沙”, 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诗的内涵。
5、推荐古诗。扩展知识面,进行知识的延伸。
在本堂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 、教学思路不够开放。
在启发学生想象“春雨来临的时候,你想干什么?”时,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用画笔来装点大自然。
2、过渡语言设计不够精练。
3、朗读训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这首诗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可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练习仿写。
《蚕姑娘》教学反思
上《蚕姑娘》一课之前,我反复钻研教材,上网多方查找资料,浏览优秀老师的教案,但还是觉得不太容易把握。因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我收集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图片,一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 睡 脱 醒变。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不看书看着板书复述课文,没想到竟然大部分孩子都能熟练地背诵这一段。由于这篇课文段式回环往复,结构基本相同,所以第二段是学习的重点,这一段掌握了,后面各段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学,不懂的地方相机给予指导。并抓住不同点让生比较异同,这样一来,本来担心要花费许多口舌学生又未必明白的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而且一课时下来,学生不看书就能根据板书内容描述出课文的内容。我想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肯钻研的老师。只要肯在“钻”字上下功夫,每一节课都会是趣味盎然的!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因此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赏读,诵读上。描写村前景色的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让学生紧紧围绕美丽二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村前哪里的景色最美,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并在小组中说说你觉得美丽的原因。此环节,学生们非常认真,在小组里讨论时,也能毫无顾及,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先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处一处地说一说,拎出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再让他们读读书上的句子,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如此的处理,村前的地理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条理清晰。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美化了他们的语言。我在小结课文加以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将课文背诵出来了。在这个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我是渗透了一个抓住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所以背课文也不是死记硬背,是有方法的,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正所谓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三、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
先谈朗读方面的:
一、在教学中,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年龄特点,很
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我觉得关键在于我采取了恰当的突破方法。我的方法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儿时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如:在读“糟糕——糟糕”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谈体验和表演的方法,体会了小哥哥当时嘴里说糟糕,心里却是兴奋和骄傲的心情,所以能读准语气。这样看来,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确实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会,老师只需做画龙点睛般地提示。《语文课程标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环节,我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呵护学生的个性,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我采用想象说话、表演动作、作诗、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谈感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尽情地说,任由想象驰骋,个性得到张扬。
三、注重朗读指导,有益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学生的读书活动贯穿课的始终,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审美体验。并且还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进行朗读感悟。如:在第一小节中,指导学生体会广场上的小朋友无比开心的心情,我引导:让我们和书中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一小节吧!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努力挖掘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那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着用诗的语言来表达,既为学生的创作插上了翅膀,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个性得到了张扬。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文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及功能,学生们都较为了解,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是学生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表达感受。
所以我根据当天的天气设计了开场白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提起学生的谈话兴致,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看图,再现文章内容,通过自由想象说话,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大大地增强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评议中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学生通过自读形式初读课文,又借助文中图画阅读课文,加上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论是分角色朗读或只戴头饰的表演读,他们都能把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惟妙惟肖。而这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取代了单调的齐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和戴头饰表演读,符合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活起来了,他们必定以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整个课堂显得流畅而灵动。
课堂上,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到位。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课堂评价中,学生要学会评价他人,要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还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而教者过于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评,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
蜗牛的奖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比赛录像,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开课之出,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蜗牛的壳是怎么来的?翅膀去哪了?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最终明白,蜗牛的硬壳是由自己的骄傲,自满造成的。然后再板书中充分体现。
反思: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因此有些被动。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环乱,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平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多加自由练习读,同位互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效果会更好。
3.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时候,理解过于粗浅,可以借助近义词的互换,让学生体会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么,并将两句话分开指导朗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4.学生学习完课文后,缺少了主题的升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体会与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摇,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楞、松,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读出了狐狸步步得胜,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然后再进行表演,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通过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的事。其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教学特点设计如下:
第一部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学生拥有熟练查阅字典的能力和极强的阅读能力。对于字词已经无须老师一一来讲解了。对于生字的教学,则放弃原先的统一教。代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小组里一起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尊重他人的见解,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成为为完成同一学习任务作出努力的合作伙伴。利用精心设计的学习单,由小组长带领,依靠大家的力量,运用各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学习工具能力,质疑和解疑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部分,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
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老师则起指导作用。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进行合作表演。通过创设情景、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2节时,提示小朋友读的时候注意旁白部分,帮助学生运用动作、面部表情进行朗读表演,初步掌握朗读技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和表演中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
第三部分: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围绕第8节进行提问。“百兽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它们又为什么撒腿就跑呢?”“它们到底怕的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的关键。就像一个坡度,让学生一点一点,不知不觉走上去,慢慢领悟“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揭示“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
整个课堂使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活动教学和媒体教学等策略。运用了分组,个别指导,五官体验,尝试,鼓励,活用资源,实践表演等教学方法。
讲课中,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孟郊是怎么看出母亲多了几根白发的?头发那么多,他怎么就能看出母亲又多了几根呢?就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为孟郊平时就很关心和关爱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变化,这个细节正是体现的儿子对母亲的爱。
我认为,这个细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也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孟郊所看到的可能还是原来的那些头发,只是当他想起母亲连夜为自己赶制衣服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所以就在心里觉得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既能体现母亲的慈爱,也能体现孟郊对母亲的感激。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我“‘再三’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学生就有马上拿出字典翻找的,但是他们很快就迷惑了,因为字典上的解释他们并不理解。我突然发现,解释词语,以词解词,教学参考书(或是字典词典)上怎么说,原封不动到交给学生,结果学生记住的是一些似懂非懂的词义解释,印象并不深刻。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经过这一思考,我决定丢开教参和词典,让学生们通过形象的动作和表演来体会。两个学生分别演沉香和爸爸,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沉香”又问,“爸爸,我都那么大了,究竟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还是没有做声。又过了一会儿,“沉香”又着急的问:“爸爸,人家都有妈妈,为什么我没有?我到底有没有妈妈,您告诉我呀!”“爸爸”无奈的摇摇头,终于讲出了真相。经过了这两个同学的表演,其他同学马上对“再三”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体会了这个词的意思。这样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
《沉香救母2》教学反思
在学习到课文《沉香救母2》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我紧扣“不在乎”作为文眼,让学生细细地品读。沉香为了救出妈妈,他“一点都不在乎”什么?以这个为切入口,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重点抓住“不知 也不知 ,充饥、捧、磨出一个个血泡、划下一道道血痕”这些字词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再通过交流进一步全面提升对文本的感悟。“沉香不在乎长途地爬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饥挨饿,餐风饮露。”“沉香不在乎脚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危险。”——学生以心灵诠释着文本,再造着文本,并且从文本中获得了充分的情感体验,此时让积蓄情感得以升华,提炼深刻的内涵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学生的这些情感凝聚成一个喷涌点:“小朋友,沉香当时还只不过15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危险,老师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而且还“一点都不在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
本周二行政听课,我执教的是12课《木兰从军》。由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没能很好地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导致完成不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显得琐屑、杂乱,重难点不突出。另外,为了过多强调一些历史常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没能关注学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以谈话导入的方式,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呢?”便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出自己的美好理想时,我侍机问“小朋友,你长大了,想成为一名英雄吗?想成为一名英雄,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的呢!需要小朋友付出很多,才行呢!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认识一位我国的古代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为了让学生直观对花木兰有所了解,我便出示了花木兰身着战袍的飒爽英姿告诉学生:“这就是花木兰。”原以为这样的设计行之有效,孰知这样的环节,占用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导致难点
还未突破,便已下课。
在听课老师和领导评课时就提出了这一点:“现在的语文课堂,应该屏弃所有修饰,那些所谓的花枝招展的花样,对教学不起什么作用,反倒影响教学质量。反之,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似的导入反倒行之有效。”
华丽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简简单单、朴朴实实的课堂、扎扎实实的课堂,才是最实用的。也是我作为年轻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天我教学了《学棋》这篇课文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秋是古时候的一位下棋能手。我抓住“能手”“远近闻名”这两个词语突出秋的棋艺高超。教学时还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赞叹,有感情朗读。;过渡语言还可以,能结合课文情境来过渡,比如:“谁来夸夸他呀?”,但有时还是有些生硬。作为青年老师对教材的专研不够深入,有待提高,本课其实可以抓住“专心致志”这个词来串起全篇的主线,可以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在结合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再次深化“专心致志”这个词义,接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中还专心致志做哪些事情?还有的就是理解词语的方法太单一;有了训练的意识,但是练得太多了,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设计练习;我的语言太过快了,没有抑扬顿挫,表现力要加强。
《学棋》语言浅显易懂,条理清晰明了,道理易得实用。课文通过一个学棋的故事,告诉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第二自然段写了秋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表现,课文中的插图也与此段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示文中的句子。一处: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 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让学生读读找找这个学生的动作,强调“一边 一边 ”这个关联词,让学生体会看和听是同时 发生的,学生看的时候在听,听的时候在看,再用“一边 一边 ”说说话。然后带领学生朗读,体会他的认真专心。而另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呢?我同样让学生读,抓住“走了神儿”“不由得”体会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找找另一位学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让学生知道这位学生在学习时是心不 在焉。听着听着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师的讲课了。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选择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引进,打乱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同时通过多向评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独到和深刻。如评价表演时学生对于大街情境的补白:表演车子的同学来回穿校还不时发出喇叭鸣叫声,行人三三两两说话,有商人叫卖声,有路人还价声 这样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写的平实的生活场景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对于人物神态动作的补白:表演安培的同学低看头、故看眉,不时还揉一下太阳穴,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这表演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一个专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维中的科学家。在这样表演的基础上如果能配以朗读不就更多彩了?学生的演、读、评,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语言,体会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安培会随身带着粉笔?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诵读。最后,这个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为安培搞研究非常专心,专心到需要随时演算。他随身携带粉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培的钻研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指导孩子读书要有梯度、有坡度,在教学中能体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
下读书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确;(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理解生字词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默读,并讲清默读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发声地边读边想,“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层次性的教训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然后去掉拼音,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晚上的太阳》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
地完了手术,救了母亲.告诉人们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
我想,课文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应是爱迪生想出办法那段文字了,在教学第一课时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照着做一个小实验。大多数孩子亲自去做了这个实验。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主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体现了开放性。
首先,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如:“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说说爱迪生的办法好不好?”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教学中,我没有什么机械的所谓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就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第三,课堂教学体现了体验性。
第二自然段对人物神情的描写也非常精彩。当全家听医生说“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而用油灯照明做手术很危险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显示出不同的神情:“医生犹豫了”、“妈妈痛苦地呻吟着”、“爸爸无可奈何地搓着手”、“爱迪生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妈妈”、“爱迪生的手心攥出了汗水”。针对这些人物的不同神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并让学生表演,在表演朗读中抓住这些神态描写的词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且学生也在表演朗读中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闪光的金子》教学反思
课上了大半进入了尾声,师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虽然根据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是能听懂的,能答上来的,但也只是浮于表面。正在我要想个好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全文时,坐在第三排的一个男生流鼻血了,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这本来就不是能预设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这堂课,在讲到最关键地方,我抓住这一生成,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一张张纸巾递了过来,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大家这样积极,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地总结了课文,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正在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06-11
教学楼(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05-18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试题答案09-24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06-10
新县“四个优先”助推大国策06-01
精编完整版苯—氯苯分离过程板式精馏塔设计毕业论文 - 图文01-25
烧菜小学生作文06-15
“取舍”关系表达法12-15
湘西州龙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02-2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下册
- 反思
- 语文
- 年级
- 小学
- 教学
- 苏教版
- 2010级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江阴公交线路一览表(2011-1)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章第2节摘苹果同步检测A卷
- EXCEL数据透视表之从入门到精通
- 参观工厂_心得体会
- Finite-time Lyapunov exponents of Strange Nonchaotic Attractors
- 深基坑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 践行群众路线 用群众观点指导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 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西昌生态区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恒流源及差动放大器
- 二年级数学(下册)二单元试卷及答案(通用)
- 868-苏州赛格数码广场定位、招商、运营管理策划案(33)页
- 中国民居研究现状
- 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制度
- 军事高技术给现代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 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过程常见的几_省略_以面向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类型为例_明炬 (2)
- 毛概选择题(1—6章)
- 2021年苏教版四下科学4-13《用根茎叶繁殖》教案(平铺式)
- 2020年继续教育课程《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创新发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