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三夫改革表格

更新时间:2023-10-01 04: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时间 背景 赫鲁晓夫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时刻,戈尔巴乔夫上台。 ①二战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斯’的弊端未除 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②农业问题尤为突出,农业集体化制 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1953.斯大林去世 农业 ①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②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③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提高产量) ⑤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 ①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②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③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①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③苏共提出的“20年建成共产主义”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工业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侧重点 内容 农业 所有制,商品经济 (先经济后政治) ①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②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③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改革中阻力重重,以致效果不佳 ④改革陷入困境时经济继续滑坡,于是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背离社会主义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影响 ①前期取得了一定成就,工业利润提高,农民积极性有所提高,国民收入有所增加 ②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框架 ③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④20c70s下半期,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20c80s初,经济全面滑坡。 苏联解体的原因:直接:戈尔巴乔夫改革

启示:

根本:斯’未得到纠正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外部:外国的和平演变

改革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 改革要渐进,注意配套设施 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6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