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盖山古梅花观闵一得祖师年谱

更新时间:2023-10-05 1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闵真人 年谱

( 修道但为求己志,著书未尽度人心 )

乾隆九年甲子(1744)

真人父闵大夏先生中举。 道光十三年(1833)刻《吴兴闵氏宗谱》第八册163页:闵大夏“归安庠生,以书举乾隆甲子浙江乡试,历任仙居余杭儒学教谕。生于康熙丙申八月初三日亥时(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卒于乾隆辛亥十二月廿三日戌时(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寿七十六。” 《余杭县志》、《晟舍镇志》、《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书、所载皆同。但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乾隆四十三年(1778),闵大夏年五十八,则出生为康熙六十年(1721)。

乾隆一十三年戊辰(1748),真人一岁。

十二月初二,真人出生,传为贝懒云转生。晏端书《闵懒云先生传》谓:“生于乾隆戊寅十二月初二日,卒于道光丙申十一月初十日,住世七十有九年。”[1]《吴兴闵氏宗谱》作“生于乾隆戊寅十二月初二日寅时”。道光十八年(1838)汤素志《金盖山人传》谓“年八十有九”。通过考证[2],真人世寿实为八十有九。十二月初二在西历已是1749年了。

《自述》云:“余初生,先慈梦见天际下一红灯,约有三尺许,恍若照顶直落,冉冉到胸际,以裾承之,携入室,腹大震,遂分娩。时先严假寐书室,见道士三人,貌清癯一老叟,二少年。一少年呈名纸曰:“家师至矣。”接

视之,朱纸一片,上书曰‘贝懒云’。老者向前稽首,遽入内,急止之,忽不见。仆妇陈兑二扣扉曰:‘起起,主母已生产,男也。’是时先严心知为贝叟降生矣。”故真人号懒云子。

徐隆岩出金盖山,蒋雨苍继守十七年——金盖山事附入年谱中《金盖心灯?卷五?王护云宗嗣传》鲍注:“云巢自乾隆十三年戊辰,徐隆岩出山后,蒋公雨苍继守十七年,至乾隆三十年乙酉,山归陈樵云掌十有五年,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樵云子出山,懒云子代守四年。岁甲辰,仍以山事交樵云之徒杨来逸。越一载乙已,杨复至馀杭,惟其徒傅复兴居守,四年。至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始有朱春阳先生归山,主持其事。越四年壬子,夏五,朱公又卒。石门吴君竹巢居守两年。至甲寅,吴君又出山,仍归傅复兴独守。次年为乾隆六十年乙卯,傅子又卒,山无守者,四壁为之一空。明年为嘉庆元年,乃得懒云子入山,慨仙踪之不振,吊逸绪之无承,遂居休焉,并延梯霞周师,入主讲席,重振云巢。越数年,周师返馀杭,静居金筑坪,先后有徐根云、李碧云、陈春谷辈,来山佐理,均不数年而殁。至嘉庆十年乙丑,李碧云从侄名廷佐者,懒云子甥,居山掌理,然廷佐举业中人,不能久住。次年丙寅,适护云王君来山,愿居守,故懒云子遂以山事付之,窃稽前后六十年来,其往来山中者,善信固属不少,而俗情道样者,亦颇有之。”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真人九岁。

归依道门。

《遗言》:“我九岁皈道”。归道之因大致如《自述》所云:“余生而足弱,膝骨大仅如豆,九岁犹不能行。”是因为想强健身体而入道门的。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真人十一岁。

行功大漏。

《修真后辩参证》:“余自九龄入道,行至十一岁而大漏,后几成弱,废功不行,命乃保。”

乾隆二十五庚辰(1760),真人十三岁。

读书云巢,有“一枕熟黄梁”之语。

《金盖心灯?卷七?陈天行先生传》载:“余年十三,入金盖,先生年四十五,遇于拨云巢,先生正酣饮,去非陈公(陈樵云)邀余侍,先生浮一大白来,辞,不许,曰:‘半壶生白酒,能对即已。’余应声曰:‘一枕熟黄梁。’先生大悦,笑而散。”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真人十五岁。

从兄读书云巢,得食陈樵云所感降之甘露。 《金盖心灯?卷五?陈樵云律师传》(三一,259)云:“(陈)日夜虔礼(紫光梵斗),甘露为之屡降,露凝若珠,挂诸松针竹叶间,有红白二种,余年十五尝从兄(鲍注:胞兄希颜先生)读书云巢(鲍注:时乾二十七隆年岁壬午),时出采服之,甘香非饧蜜可比。师曰:‘服此者寿。’初亦未悟其为甘露降而凝者。”

孟夏,吕祖降云巢,传《金丹内炼》济幽真科。见邵本《吕祖全书》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1),真人十六岁。

吕祖降云巢精舍,出《金丹示掌初编》。甲午初秋于云怡草堂(朱春阳所创)降示后记,时蔡来鹤至湖,吕祖令蔡捧回交与邵志琳重辑(原为云怡草堂刻本),另定次序。见《吕祖全书》卷二十二。

《示邵万善重辑金丹示掌初编(出云怡草堂抄本)》:“一树花开朵朵红,千年古柏翠如桐,今朝重整金丹后,万法归源道炁充。”

〖备用:云巢精舍《求子文》:“天律最生绝嗣之报,人道尤隆似续之儿”〗

乾隆二十八年甲午(1761),真人十七岁。

正月,云巢吕祖删正顺治辛丑间乩降之《金刚经注释》。见邵本《吕祖全书》卷二十六。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真人十八岁。

金盖山归陈樵云主持达十五年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真人二十岁。

皈入龙门,拜高东离宗师为师,派名一得。真人父闵大夏先生授台州府仙居县教谕。

晏端书《闵懒云先生传》谓:“先生生而体弱,九岁犹艰于行。依高东篱翁于桐柏山习导引术,遂皈龙门,派名一得。”

按《自述》云:“九岁犹不能行。……十余龄时,梦游仙山,……有道士二三人。若素相识,授以导引之法。醒而如法行之,……渐能行矣。又数年,忽染患,郁郁无生理。先严选授仙居广文,余侍从,路过天台之紫阳宫。……主是观者曰高东离。大学士高讳晋之伯父行也,年已百有十岁矣(当为百五十岁)。侍司知众者,归安人姓沈,名一炳,化号太虚,与先严为中表昆季。中途访之,余得随入山。所历山境,仿佛旧游,道侣皆一一若曾相识。予恋恋不能去。东离老人云:‘汝居此,疾可愈。’先严怜之,遂留勿行。越三载,疾果瘳,精神强固。遵古制以抵山之岁为初生,所谓道腊也。”又曰:“其后出山省亲,……数年中,寻山问水,矻矻无倦,遂游楚汉间。是时先叔峙庭先生任湖北方岳,石君朱文正公任廉访。” 《清史稿》卷三百四十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朱珪补湖北按察使。三十三年三月即与山西按察使互调(《年谱》三十二年“正月服阙……三月出出京抵楚”),而闵鄂元在湖北任布政使的时间在乾隆三十一年腊月至乾隆三十五年四月间。《吴兴闵氏宗谱》第十二册64页:“丁亥(1767)授台州府仙居县教谕。”闵大夏先生于乾隆丁亥年(1767)授台州府仙居县教谕。则知闵真人归入龙门派的时间在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

闵真人没有在桐柏长时间住下,不久即出山省亲(可能在年底),此后数年,寻山问水,往来楚汉间。而身体痼疾三年后也好了。 孟冬,石有恒降云巢,演《玉清金丹救劫度人宝忏》,见《全书》五十八卷。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真人二十一岁。

高东离宗师羽化,嗣后从沈太虚真人学。

《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鲍注:“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七月望日,高东离宗师……年百五十一岁,谢世于天台。懒云子先期得书,亟往送,及至,沈师已先在。嗣是懒云子常从沈师学,以师礼事沈师,从高师命也。”

《金盖心灯》记高东篱宗师生于后金天命元年(1616),享年151岁。若以1616至1768年算,应是153岁。所以《金盖心灯》有误字。

王袖虎来金盖与樵云子谈论道术。见《金盖心灯?卷六?王袖虎传》。

戊子春日,吕祖降云巢,演《儒道同源》,见《全书》四十六卷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73),真人二十二岁。

朱珪39岁,二月升山西布政使,冬“始学道,通任督脉”(《年谱》),闵真人访朱珪,大约与朱珪谈论过道术。

乾隆三十五庚寅年(1773),真人二十三岁。

吕祖降云巢演《群言会粹》,言修身、养性,见《吕祖全书》四十七卷。

乾隆三十八癸已年(1773),二十六岁。

樵云子至姑苏之冠山来鹤道院,往访云大辫王宗师,一见如故知,而无所授。事见《金盖心灯?卷六?活死人传》。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二十八岁。

春,沈轻云至金盖山,陈樵云归投为龙门派(《金盖心灯?卷五?陈樵云律师传》)。

秋,邵志琳增辑《吕祖全书》,多有云巢、云怡所出之书。

乾隆四十一丙申年(1776),二十九岁。

杨来逸之徒傅复兴来山,辅助樵云子主山事。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江夏张蓬头来山,年百有五十余岁。居山,兼任樵采,越四年乙亥,出山至湖北。事见《金盖心灯?卷六?张蓬头传》。

乾隆四十四年已亥(1779),真人三十二岁。

闵大夏先生改余杭教谕。

《吴兴闵氏宗谱》:“俸满,保举升河南息县知县,引见,仍以教职用调杭州府余杭县教谕。” 《晟舍镇志》所说大约相同。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乾隆四十三年六月,闵大夏“候选知县,今签掣河南光州息县知县缺”,因九卿验看“年力衰庸”而改余杭教谕。

阮来宗来山皈依陈樵云律师,受戒后阮仍返馀杭。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真人三十三岁。

于金盖山从事养气。 《金盖心灯?卷五?陈樵云律师传》载:“岁庚子,先君子(廷博谨按:闵艮甫先生,讳大夏,字位思,乾隆甲子榜魁,挑选河南息县,后请改教谕)秉铎余杭,命余入山,从事养气。” 在金盖山遇杨来逸和傅复兴,杨来逸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来山皈依陈樵云。居月馀,杨来逸即收录乌程傅复兴为徒,陈樵云即出山云游。 樵云子出山云游后,闵一得代陈樵云守山四年。详见《金盖心灯?卷五?王护云宗嗣传》。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真人三十四岁。

五月二十六日丑时,长子傅臣出生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真人三十五岁。

九月初五日辰时,次子受福出生

蔡来鹤偕关槐、邵秋漪(志琳)至金盖。秋漪晚年,犹每岁至金盖。事见《金盖心灯?卷七?邵秋漪先生传》。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真人三十七岁。

有事于姑苏,以山事付杨来逸。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真人三十八岁。

九月二十四日,在余杭遇陈樵云,樵云暗示明日即将羽化。为其卜葬于天柱山金筑坪北。 〖此年陈樵云至余杭,闵大夏先生请住三元宫。祈雨。〗《金盖心灯?卷五?陈樵云律师传》载:“时余有事于姑苏,数月始至馀邑(按:懒云子于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以山事交樵云之徒杨来逸,出山之苏)。时为九月二十四日,至则家人告曰:‘师至久矣。’既见,寒温而外,默无一语,久之,起,顾余曰:‘我之来也,三三五五,我之去也,三三五五,殆有数焉。’遂辞出,留之,不可。余味其语,夜半乃悟:‘三三得非月数耶,五五得非日数耶,来非生义耶,去非卒义耶,明日乃师生辰,师岂明日当逝耶?何曰有数耶,’坐以待旦,不意户启,而群客掩至,迨散,始往,师果于辰刻危然坐逝矣。是为乾隆乙已年九月二十五日。师生于雍正庚戌年九月二十五日,住世五十有六。” 〖沈轻云祷雨于菰城,雨大如豆。见《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真人三十九岁。

沈太虚真人羽化。得《道程戒忌》、《天仙心传》之传。 《琐言续》序称“余道得之于太虚翁”。太虚之道,述于文者,有《道程戒忌》、《天仙心传》等。《戒忌》:“十月朔,懒云氏侍太虚翁,为述泥丸氏《天仙道程宝则》,《天仙道戒忌须知》。”十月二十六,沈太虚真人仙逝,住世七十有九。于前两日寄《医世功诀》于闵真人。闵真人随后(十月下浣)作《太虚主人传》,有“惜中年宦游,未能亲炙而窥阃奥,然羹墙梦寐,若或来告。大师其未可测乎?”之语。再后得《天仙心传》之传,“师传天仙功夫,余于乾隆丙午岁,耳食于玄盖洞天。”心袭以藏之。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真人四十岁。

冬,闵真人复葬沈太虚蜕于陈樵云墓之右,归辑射村开化院。见《金盖山纯阳宫古今绩略》。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真人四十一岁。

在京师李铁拐斜街见白马李,同年冬白马李至金盖山,转至金筑。 《金盖心灯?卷六?白马李宗师传》载:“乾隆戊申,余(闵一得)入京师,见其休于李铁拐斜街,身不满五尺,而心通三教,信也。是年冬,飘然至金盖,师谓自北南来为谒故人遗蜕,且以订后缘。时轻云子逝已两载,墓葬金筑坪,其曰‘且订后缘,未审何指。’师盖知我有《心灯》之作欤?” 朱春阳先生归山,主持山事。 朱春阳筹资建吕祖殿、神将殿及崇德堂,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竣工。事见《金盖心灯?卷五?朱春阳先生传》。

按《金盖山志》,朱春阳于己酉入山,癸丑五月五日去世。同样是五年,但时间移后了一年。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真人四十二岁。

谒浙江省督学朱珪于右文馆,知朱珪藏有《三尼医世功诀》,欲抄录未果。

《医世说述》序:“岁己酉,浙督学朱石君先生按临湖州,进谒于右文馆。始知先生有是书珍藏,不以示人,颇疑有脱简。闻金盖藏本完善,以余为诚实可信,嘱往搆取,不得而返。乃示余所藏之本,系明代人手录,有诚意伯

跋。余拟录之,适先生俶装将按他郡,匆匆不果。” 朱珪至金盖。 《金盖心灯?卷七?朱相国盘陀居士传》:“岁已酉,公方视学湖州,至云巢,徘徊达旦,为题额。额曰‘白云深处’,复题联有‘云将问道鸿蒙跃,巢父临源犊饮清’之句。”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真人四十三岁。

服官滇南,署曲靖府同知。谒鸡足道者黄守中,得西竺心宗之传。 闵大夏先生辞官回乡,促闵一得真人去滇南服官。 《金盖心灯?卷七?朱春阳先生传》:“方先生(朱春阳)之入山也,……余方奉檄于滇南(鲍注:懒云子于五十五年丁未<应为庚戌>服官之滇南,次年戊申<应为辛亥>春阳子始入山)。”《晟舍镇志》:“援例分发云南府经历,署曲靖府同知。”

《行持佛说持世陀罗尼经法规则?源流》中说:“妙月长者……是为正宗二代。遗有记云:汝递承传启,有素宗副事正法,核即西竺心宗。……运至元代,我师野怛婆阇承,由月支入滇,休于鸡足,溯为素宗百叶宗师,留守待承。直至乾隆壬子秋(按今本《藏书》多说乾隆壬子入滇南访道黄守中),小子入侍,梦想不到得受素宗心学。……师为伽陀副事竺宗前派百叶,小子僭承,得名真仙,乃为竺宗后派一叶。”说“西竺心宗”以《佛说持世陀罗尼经》为传,以“持世”为宗。则与《金盖心灯?鸡足道者黄律师》“岁庚戌(1790),余往谒”及鲍廷博注:“愚按懒云子得其斗法,奉为西竺心宗。归纂《大梵先天梵音斗咒》十部十二卷,刊传于世。”大异。从《自述》及《医世说述》中我们得知闵真人是晚年才见到《佛说持世陀罗尼经》的。《觉云道统薪传》

不加考辨,两存其说,谓闵真人两次遇到鸡足道者。 按:岁庚戌之说,照应了《钵鉴》谶语“百三十秋得戒”。《鸡足道者黄律师》说道者顺治十六年(1659)至京师,“观光演钵,昆阳王祖……曰:‘汝但住世越百三十秋,大戒自得。’”之前乾隆四十八年(1783)闵真人即应谶得谭心月手书大戒书,庚戌携之往谒道者,交易斗秘,正好百三十年。今《钵鉴》、《梵音斗咒》不得见,不知有无此谶及相关记述。

乾隆五十七年辛亥(1791),真人四十四岁。

年底父逝。

《自述》“先严即于是岁季冬二十三日辞世。”查《吴兴闵氏宗谱》,闵大夏先生卒于乾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戌时。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真人四十五岁。

自云南奔归守制,以礼去官。冬,结识鲍廷博。

《金盖心灯卷七?陈天行先生传》说“岁壬子,余自滇归”。嘉庆十六年(1811)鲍廷博《金盖心灯》序:“懒云子以礼去官,以病入山,二十年矣。” 结识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金盖心灯?卷七?知不足斋主人传》载:余与先生交有年矣,忆自壬子仲冬,先生在金盖为营御书楼计,书为纯庙所赐,书曰《图书集成》。知不足斋主人,姓鲍,名廷博,字以文,一字通纯,世称渌饮先生,原籍新安,兹因奏居乌程,可谓浙之渊博士矣。 结识王卧云。《金盖心灯?卷七?王卧云先生传》载:“壬子……余之得交于先生(王卧云),亦于此

岁始。” 结识吴竹巢。《金盖心灯?卷七?吴竹巢传》载:“余与竹巢初会,岁在壬子之冬,其年朱君已逝,竹巢应郑观察命留守金盖。” 朱阳春逝后,吴竹巢在山居守两年。 “五月五日,朱阳春逝世。春阳忽遗句云:‘冒昧山中客,逍遥世外人,生平未了事,留待后贤行。’语毕,遂化。”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真人四十六岁。

游洞庭东山,访得《三尼医世说述》。

《医世说述》序:“至岁癸丑,游洞庭之东山,休于朱氏。朱为吾山前辈九还翁晶晜孙,好玄学。出示藏本二册,其一为文正中堂珍藏之书,亦属誊本,而无名人手跋。其一为吾山石庵律师手录于龙峤山房,辑题于隐真黄祖者,文义更为明畅,殆鸡足真人所称详善本也,因乞携归。其时未闻个中玄理,妄期道成而后行之。”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真人四十七岁。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吴竹巢因戴太史某召,出山游京师,只有傅复兴一人独守金盖山。

《金盖心灯?卷七?吴竹巢传》载:“岁甲寅,余入山,竹巢始北游京师,盖应戴太史某召,而志在劝余振兴金盖耳。”

与陈天行会于拨云,陈天行力劝闵一得主金盖山事,诺之。

《金盖心灯?卷七?陈天行先生传》:“甲寅冬(为乾隆五十九年),始复会于拨云,时守山者为吴竹巢(石门人,名峙,邑诸生,先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始往来山中,及五十七年,朱春阳卒。竹巢因观察郑公名沄者助以资,入山居守,至是二年),将应聘北游。先生因留休旬日,年已八十矣,须发浩然,而声似洪钟,犹健饭而善饮,告余曰:‘竹巢之去,势使之耳。院自樵云出游八载后,春阳来守,五年之间,复址购室,宗坛略振,不意前年五月,春阳遽逝,院事有不可问者,竹巢以一介寒儒,受郑观察(名沄,常州人,时任浙江粮道)托付,勉居支守。又不幸而观察之甥罗愚樵者卒于院,今观察久不复至。外侮群来,竹巢之行,其势有不能止者,此吾之所以暂居此也。然吾老矣,子若孙未必能以此为念者。’余曰:‘然,则院将谁托?’曰:‘我待个一枕熟黄粱者。’余肃承而起曰:‘诺!’先生即跪曰:‘天知、地知、祖师知之。’余亦随跪曰:‘不敢有悔。’复相再拜而起。余之入山也,樵云引之于前(盖谓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樵云出山时,以山事交懒云子代理,懒云子尝居山四年也),春阳招之于后(春阳临殁时有遗谒一首招懒云子),渌饮翁与竹巢等劝之,实先生决之也。余嗣是一岁三至山。先生又谓余曰:‘云巢故址,春阳已复,拨云与齐假龛址,尚隶苓山,子其留意焉。’岁丙辰,先生长逝于家,余于是年冬遂止山,勿他出。”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真人四十八岁。

遇金怀怀,遂止云游天下计。《金盖心灯?卷六?金怀怀王宗师传》:“乙卯秋,余始与雪峰,率梅谷(梅谷姓徐,名阳仁,原名德晖,金华浦江人)自归安射村起程,作云游天下计,发舟至菱湖文昌阁,一道士衣破衲,荷七宝,

年约四十许,面圆而赤,两目星星,无多须,飘飘过,雪峰望见,大喜登岸,拜,叩语良久,同下登舟,谓余曰:‘我师祖也(王宗师有徒云大辫者,为雪峰之师,故称师祖)。’余亦喜而拜,舟乃行。次早将迟平望,子顾余曰:‘两缘洽,莫虚过,十洲三岛,不出一心。不悟远游,徒招磨折,太虚大道(轻云律师,蜕号太虚主人,为懒云子传道师,故曰太虚大道),闻莫忽撩。’余再拜,愿皈投,子曰:‘可。’遂登岸去,余尚不知其为子也,且未知子之即去我也,良久不见返,雪峰又述其始末,始知金怀怀者,即子也,悔未肃恭,致遭子弃。遂偕雪峰、梅谷分道周寻,人无得而见之者,废然返,不复出游,迄今不复见。”

结识钟孺人方佛心、蕉散人吴玉树。

《金盖心灯?卷七?钟孺人传》:“余于乾隆六十年始见之,态度幽闲,而见事明澈。钟孺人方氏,名佛心,桐乡人,年五十后,常至金盖。孺人尝谓余曰:‘金盖宗风,振于陶靖庵、石庵、徐紫垣三宗师,徐隆岩、蒋通祥承事而已;继蒋而兴者,陈樵云能以无我为宗,而一循夫王道焉;朱春阳精于符录,能格真仙,藉致善信,亦一代之师也。’听其所议论,澈乎明哉。”

《金盖心灯?卷七?蕉散人传》:“乙卯岁,订交于南巢(即云巢)陈氏,散人(吴君蕉散人,讳玉树,字灵圃,一字临甫,前溪世家子)年仅三十许,为绘东林山图惠余。”

傅复兴逝世,山无守者,四壁为之一空。

嘉庆元年丙辰(1796),真人四十九岁。

真人之母去世,处理丧事后,离家遗子,入金盖山。

《吴兴闵氏宗谱》,真人之母金氏“生于康熙丁酉十二月初一日戌时,卒于嘉庆丙辰三月初六日戌时”。

《金盖心灯?卷七?茂才李清如传》:“余归(自滇南),感其(李清如)德,……家事即委之掌,兼课吾二子。余时偏信二氏小学。以散财山处为宗。”《陈天行先生传》:“岁丙辰,……余于是年冬遂止山,勿他出。”

《金盖心灯?卷五?潘雪峰律师传》:“昔余之入金盖也,嘉庆元年之岁。”

入金盖山后重建纯阳宫,主持金盖山教务。慨仙踪之不振,吊逸绪之无承,遂居休焉。并延周梯霞入主讲席,重振云巢。越数年,周师返馀杭,静居金筑,先后有徐根云李碧云陈春谷辈来山佐理,均不数年而殁。

在金盖山二次遇李蓬头。《天仙心传》:“嘉庆元年,奉天李蓬头到金盖,相见情甚洽,余心忆洞音,李真即跃然曰:‘太音声希,神室不靖,不闻唱应者,题须境以名之,方合道旨。’爰名大涤洞音。”

鲍注:“李蓬头丙辰(1796)八月,曾复来山,至丁已(1797)正月出山,秋复来,居山五日,与懒云子极相契洽者。”

于茅山洗心池遇朱巽峰,并偕其一起回金盖。

嘉庆二年丁巳(1797),真人五十岁。

死守金盖

《古今迹略》: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大水发于山墙垣,倾圯诸,负逼追人,皆望而避之。闵苕旉息装未久,睡中忽有吟陆简寂“几根瘦骨撑天地”联语,警寤,犹闻其声,心眷眷不能置,乃携浦江徐子德晖入宿,是山薪则采于巅,水则连于湄,豺虎为邻,苍凉满目。时且风雪盈山,缺无粒粟者二日,自分甘以死守,更无悔心。忽闻叩门声急,疑为索欠者,启户视之,乃故人林公琅,自滇回苏,应梦相访。初未知苕旉巳入山,乃解囊以赠,遂得易米,疗数日饥。在金盖山遇龙门道者。 《金盖心灯?龙门道士传》:“嘉庆丁巳岁,(龙门道者)飘飘适金盖,为访太虚(轻云沈律师)来,须发墨黑,一食斗米不称饱,停餐月馀不鸣饥,声洪若钟,目光若电,与谈明季事,历历若亲见者。” 潘雪峰在苏州去世,神灵入金盖。 《金盖心灯?卷五?潘雪峰律师传》:“嘉庆二年丁巳,雪峰卒于姑苏,金盖诸公未之知也。一日昧爽,忽闻扣门声,时有徐君德晖启门,则雪峰潘师也,仍闭门翼以入,众人皆起,均望见之,及登吕祖殿庭遂入,忽不见。”

嘉庆三年戊午(1798),真人五十一岁。

兴建纯阳宫,林公琅携偿白金八百,出资复齐假龛址,与徐德晖益励进修之志,以图兴建。

在朱春阳所建崇德堂的基础上,旁拓净心庵、徐庵(净心庵在桐凤邬,明季属归安陶氏;钱庵在桐凤邬,明吏部郎中钱镇别墅;徐庵在桐凤邬即齐假龛,以上三庵即今云巢旧址。钱庵为钱澹庵祠,乾隆中朱春阳购基建崇德堂,供奉纯阳仙师,齐假龛、净心庵为闵懒云续拓),因之建纯阳宫地,祀“燮元赞运孚佑帝君纯阳祖师”,尊陆修静为开山祖师,清文人吴锡麒撰《金盖山纯阳宫碑记》,对建造纯阳宫有所记述,此碑尚在。

因山事至京师,与吴竹巢谒朱珪于内城,筹划护山之策。 《金盖心灯?卷七?吴竹巢传》:“戊午,余避魔北行,会竹巢于都城虎坊桥,遂偕谒文正中堂于内城,历述余北行之故,互相筹划护山之策而散。”

于金盖山遇住住生,结识马通宗。

《金盖心灯?卷六?住住生传》载:“嘉庆戊午夏至日,(住住生)忽至金盖,一无所携,休三日,飘然去,谓驻冠山。余就访,无踪。” 《金盖心灯?卷七?马善人传》载:“马君通宗,青镇人,为鲍夕阳所亲信者,家贫而好善,闻得见收于孚佑帝君,故常往来于云怡、云巢。岁戊午,余始与君会。”

江默斋自苏来金盖皈投,求派名阳清。详见《金盖心灯?卷五?江傅合传》。 徐根云来金盖山皈投,求派名阳盈。详见《金盖心灯?卷五?徐根云传》。

嘉庆四年已未(1799),真人五十二岁。

定亲王书“太虚真境”、郑亲王书“古梅福地”;成亲王书“弥罗宝阁”、“蓬莱方丈”,并联句云:“在在寻声扶妙道,心心相印锡通灵。”大学士

朱文正亦寄题,柱联云:“贯三清而上下太极本无,乘六气而周流至虚不宰。”蒙亲王等名公巨卿书题匾额,使纯阳宫基础巩固,影响增大,详见《金盖山志》。

春,姑苏洪铣及其母出资建成弥罗宝阁,祀昊天上帝,费工五百余日 事由姑苏洪氏母病革,有感至山,徐生应治之,三易其剂,沉疴顿起。夜感陆祖梦,益深信奉,自愿捐舍白镪约计万金,此斗姆阁弥罗阁所由成也。事见《金盖心灯?卷七?洪宜人传》。

嘉庆五年庚申(1800),真人五十三岁。

嘉庆五年钦蒙天锡纶音,颁以“玉清赞化”匾额,均得摹悬祖殿,以昭敬肃。姚兆芝是钦奉颁赐御书“玉清赞化”匾额者。姚兆芝为古梅花观之俗家道士,派名阳信,道号兆芝,讳端,字肇之,德清人。 从事

避静忘言修行间,吴竹巢去世。 《金盖心灯?卷七?吴竹巢传》载:“庚申秋,竹巢南回,誓止金盖不他出。余时避静一室,山事议还付竹巢掌,竹巢意亦欣然。岂其归取奚囊,不十日,竟以长逝之音来讣。” 李碧云来山。事见《金盖心灯?卷五?李碧云律嗣传》。

嘉庆七年辛酉(1801),真人五十四岁。

杜世勋来休金盖山。《金盖心灯?卷七?杜十八小传》。

嘉庆七年壬戌(1802),真人五十五岁。

壬戌秋,闵真人念山径崎岖,恐慕道者裹足不前,而自河口(吴沈埠)进山径亘二里许,欲平除之工且非易。忽得欈(音最)里(现属加兴市)童翁(童老翁者,嘉郡善人也,寄姓沈氏,名宏毅,字通缘,家于郡城西郭外),年几入秩,病体龙钟,感梦而来诚求丹药,一服而病即霍然。乃倡砌石路百丈,复建云香桥于寻真溪,往来行客得免褰裳涉险之患,翁其不愧善人欤。详见《金盖山志?闵小艮先生金盖志略》。 夏,陈春谷自天台来礼闵真人。详见《金盖心灯?卷五?陈春谷律嗣传》。

嘉庆八年癸亥(1803),真人五十六岁。

江默斋逝世,为其卜葬。见《金盖心灯?卷五?江傅合传》。 遇徐芝田, 金盖之兴,芝田有力焉(盖谓其身代懒云子力护虎邱放生河,且引苏洪铣等助山)。后为其引礼于沈太虚像前,授以三大戒,结成师弟。见《金盖心灯?卷五?徐芝田律嗣传》。 李碧云授初真、中极二大戒,回长兴。

嘉庆九年甲子(1804),真人五十七岁。

拜访马通宗。《金盖心灯?卷七?马善人传》载:“岁甲子,余自苏适杭,道经其宅,造访留三日,……戊午以来,岁常一叙。” 甲子冬,童翁之姻孙张某,亦为祈方而来,得吴沈埠桑椹十五枚,红紫相间,虆(累)若贯珠,以非时所有为异,持归服之,病即寻愈。翁复劝输路,疏以襄善举其余。踊跃慨助者,另存碑志。

嘉庆十年乙丑(1805),真人五十八岁。

好为苟难,耽误一生。作异矜奇,全不济事。只此平常,还原密谛。三百日圆,时时如是。

祖师殿,金峰半席,匾换“九天演政”四字。

山中日用清规,须照旧章勿改。国务课要早完,勿可拖欠。 云根云山俱好的。饭疏饮水,道家风味。勤俭度日,常住总过得去的。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我不及到丙辰年了,我今于冬至日演政府受事取材,以能尽庸言庸行者为上,奇功卓行者次之。奇功卓行有遇机缘成的,有一时高兴做出的,有心有力者可勉为之。倘平生言行不纯粹,仍瑜不掩瑕也。庸言庸行非纯粹于道者不能。功行非难,用中为难。庸乎至中,一以贯通。门下诸君子有问,汝代我答之,导之。不问,勿强教。我生平诲人却有不倦之意,然强教是我毛病,徒然言者谙谙,听者邈邈。汝可不必不问而教,言之无益。我所著书十几种,其中多有随地随人补偏救弊说法,不是经常公正之论。最元妙显豁者,是《大洞涤音天仙心传》,是不朽的。《丹法节次》也是我一部正书。此皆是太虚的传《语易三姪》。

我自题一联为我录出。“修道只为求己志,著书未尽度人心”。又有一联“不失其赤子之心,善养吾浩然之气”。录楹贴,垂示后人山家俱可用。 孝弟是立身根本,不孝不弟不可为人。 三足乌,三足兔,日月合璧,性情交错。何阴非阳,何新非故。精气为物,何物非我。何物非我,何类不度。

天地混闢,不过动静,譬如出阵战罢自静,譬如戏场作罢即静。可知动处皆静,静即自性。自性本静,静久自动,动而专一,是大把柄。一归其根,仍复于静,静曰复命,即是密谛。

专一是敬。以直内动不专,一是散乱矣。`散乱复静,是昏溃矣。所以动心,必要专一,是执善而固执之道理。动时专一,动毕还静,心神安醒,方是清明在躬。

在天赋我时谓之命,我得于天即谓之性。天命之谓性,性即是命,性外问命功,误了古今多少英才!所以丹书著得不明白,实为可恨!咳!命宝不宜轻弄。

人到壮年,精是至宝,泄去了即不复生长矣。

汝等须要奋志读书,方可复振家声。

但于动际求专,莫向静中寻一。但作动静观,勿作去留见。无往亦非来,我故常自在。动静都不是,放下两头看。我今常自在,无动亦非静。个里自惺惺,无人物我并。无天地人物,亦无所谓我。但闻花语声,滴滴皆归土。

倾间,有一白衣人,又一黑衣人,我都打发他过去了。这所见的想就是无常。莫必,我心对他说,无常,无常,我得主而有常。莫必,莫必,吾无意而无必,他都不见了,这不是鬼,还是自家魂魄的影子。

信天翁,信天翁,自然得安稳。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要会偷闲,心清神自闲耳。

回复人间世,等闲八十年。白云还自散,明月又重圆。书要重头检,功须彻底专。生平未了事,后我好仔肩。

我九岁皈道,到今完得不增不减。你们要晓得,减固是缺陷。若增点又是累坠。都不是的!要晓得,你们大家要晓得!

李碧云从侄名李廷佐者,懒云子甥,居山掌理山事,然廷佐举业中人,却不能久住。 陈归云来山,闵真人他出,主持山事。

《金盖心灯?卷五?陈归云律嗣传》:“余得交于嘉庆乙丑岁,余之畏友也。……飘然来金盖,年已六十矣。余适他出,归云主之。”

嘉庆十一丙寅年(1806),真人五十九岁。

六月,王护云来金盖山,愿居守,以山事尽付之。 见《金盖心灯?卷五?王护云律嗣传》。 九月二十一日,李碧云端坐而逝,享年六十有一岁。

嘉庆十三丁卯年(1807),真人六十岁。

《金盖心灯?卷七?蕉散人传》载:乙卯岁(1795),订交于南巢陈氏,散人年仅三十许,为绘东林山图惠余。已而,余守金盖,君驻东林,每月朔望一相叙,情致而迹,心心相照有年,志不在巍焕室宇而已,无如世风不古,同志者少,散人乃出游江淮间,返,辑其《东林山志》,余则浪游名胜,访辑《金盖心灯》,既归,始得复与散人晤。

《东林山志》陈大绅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7)孟夏跋:“丁卯(1807)春,吴门彭远峰太史来山询及东林故迹,以原志奉览,太史慨许付梓。于是丐妹倩蕉散人吴君玉树增而辑之,亥豕鱼鲁,悉皆校正。散人风云在握,欬唾成珠,洵矣溪山增胜,继而太史仙逝,其弟咏莪茂才重加删定,再易寒暑,其嗣君以遗命剞劂成书。”

嘉庆十三戊辰年(1808),真人六十一岁。

建古书隐楼。

入山十四年,又于斗阁东偏齐假龛址,廓建房屋二进,一作祖堂,一作客座。梁太史山舟题以额,曰古书隐楼,并为之跋。见《金盖志略》。 夏,山水暴长,桥梁复圯,潭亦动塞。寻真溪路几作迷津,童翁复捐银补苴之。见《金盖志略》。 秋,陈春谷逝世,闵一得为陈春谷卜葬于菡萏山之东北麓。详见《金盖心灯?卷五?陈春谷律嗣传》。

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真人六十二岁。

三月望日著《金盖志略》。 六月二十七日王护云去世,闵一得为王护云卜葬于菡萏山之东北麓。见《金盖心灯?卷五?王护云律嗣传》。

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真人六十三岁。

于书隐楼三年精修。秋《金盖心灯》七卷初稿成。

《还源篇》序:“归山四十余年。前二十年,方自拳拳于外摩内省之功。庚午入圜三载,学养稍纯。” 仲秋,石照山人施法观浙江潮。 《金盖心灯?卷六?石照山人传》:“庚午仲秋,特访余于虎阜,时方正午,适有问日甲子者,余指十七,山人指十八。余方疑之,山人曰:‘浙江大潮可证也,夫子不信,请往观。’遂携余手,令闭目,余知其技,遂如嘱,但觉足履空际,两耳风生,愈行愈响,俄而若有万马奔腾之势,俦人喧嗔之声,猝然身止,曰:‘开。’

遥见雪涛万丈,如山如云,果已江干矣。观毕,返步入城,访徐梅谷于武林巷,相视而笑,啜茗食果而散,复如前约,归苏,而夕阳半山,天香馥郁。” 与鲍廷博商订《金盖心灯》。 《金盖心灯》鲍序:“庚午秋夕,出其师传源流卷册,并所撰《金盖心灯》七卷商订于余。” 《心灯》之作,“积十余年耳目心思之力,而成于两旬日之间,”

嘉庆十六年辛未(1811),真人六十四岁。

石照山人去世 《金盖心灯?卷六?石照山人传》:“辛未二月……,是年四月,山人长子某,来扶其柩,归葬于绩溪大油坑先莹侧。八月,其仆某,以其手批《金口诀》三册,《枕中秘》一卷来投,往年此日之偈果念。余谨录其副,而藏其原本,以待二十年后庚寅之岁云。” 三月上巳,鲍廷博《金盖心灯》集注完成,鲍廷博作《金盖心灯》序。 外甥李清如卒,其卒时仅四十岁。

《金盖心灯?卷七?茂才李清如传》(此篇道光元年作)载:“嘉庆十六年四月日,卒于晟舍。……,余时又适避静书隐楼,问庵之殁,未之知也。”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真人六十六岁。

内则返老还童,外则参赞有功。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管窥》(其六)云:“……元神出定,趺直如初。而颜色顿变,忽成少年,须发皆变白成黑。此为嘉庆十八年长至日事。”

又“迎元之应,已历有神验:一得久寓之乡,春花重放于秋季,非一次二次,三四五次也。……若杏若桃,若玉兰紫荆,木笔木瓜,西府海棠之属,秋令作花,灿烂芬馥,浓若三春,万目共睹,题咏成帖,九九桃花,吕祖师尝赐诗,诸君子和之。事在嘉庆十六、七、八三年。金盖之花木尤盛,遍满山麓,岁放成例。”

太仓王白石慨然以太仓鹤梅馆为金盖古梅下院。 见《金盖心灯?卷五?王白石生传》。

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真人六十七岁。

冬至前三日,往浙江武林,出《金盖心灯》示钱塘太守鲍锟,鲍锟为之作序并评。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真人七十岁。

作《大洞玉章经》注。会通西竺梵语,重阳完成《大悲神咒》注。 《雨香天经咒注》序:“其时,寓于姑苏莲华庵,门人忽庵、心乡辈,以《大悲咒》请注。余曰:‘余华人,焉识西方梵语?’语未毕,空中得大斥曰:‘否,佛乃会通华言而说法者!究其字义,乃在有口无口中测之。盖此梵语,有言无文,受而笔述者,世之善知识也。会而笔之,韵通而义有异者,乃加口旁以别之。汝会佛义,以测以通,自可注释也。’爰即取以测之,则知襄谟即南无,喝啰即赫啰也,怛乃性日也,那者他也,乃是指点口气,啰者助语辞。按此一句,盖言心虚则性现,乃有如日之威明,是教学人明心见性为宗。故

其下文,皆说怛义。然按西方古德,乃谓一句一佛号者,是训西方后学,遵循句义,以彷以修之慈旨。若训华人,只以明心见性会之,不必证以佛号,说见《云门语录》。”

冬至日,太仓萧抡为《金盖心灯》作序。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真人七十一岁。

十一月十五日作成《二懒心话》,而《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已刻版。十二月纂集刊刻《道程戒忌》。授《河上琐言》,《双修宝筏》。又收女弟子陈兰云。

《西泠仙咏卷三?怀仙阁咏陈兰云》:“兰云,名羲,越籍吴产,余族妹也,适长山袁司马。袁闵世姻,司马尝延小艮师至袁浦问道,君窃闻绪论,一意修真,四十七日而玄关开。幼未读书,因定生慧,经典无不通晓。兼受西竺心宗,解铁罐祭炼。方伯某公女遇祟,巫医不效,君至应手而除,因于瑶潭赞化宫建葆元堂也。于龙门为第十二辈,派名阳莱。金盖女真向未入派,入派自君始。前身为太虚玉女胡刚刚也。中年以后,兼修性功。”陈兰云有女弟子二十余人。 复得祖坟 《金盖心灯?卷七?牧斋公传》:“于余杭董氏处得见明朝林源所撰牧斋公墓志铭。为邑人闵良隶书碑本,乃得按碑文遍访于朱葛里,得黄家坂所在,乃?董君等购复之,并公之本生祖、本生父两墓咸复,睢阳蒋元庭先生为撰《闵氏复得祖墓记》。”

嘉庆二十四年已卯(1819),真人七十二岁。

陈归云逝世。 陈归云生于乾隆乙丑年,卒于嘉庆已卯十一月初五日辰时,享年七十有五。见《金盖心灯?卷五?陈归云律传》。 冬,高芗云抱病来山主持山事。 《金盖心灯?卷五?高芗云小传》:“已卯冬,抱病来山,不负归云之约。主持山事,备历辛苦,居山一载,病革乃归。”

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真人七十三岁。

于吴(苏州)会雷观察兰皋先生和孙孝廉先生。 《金盖心灯?卷七?雷观察兰皋先生传》载:庚辰,先生(雷观察兰皋)、孙孝廉,均会余于吴会,性淳而澈。雷观察兰皋先生四川井研人,讳纶字绍堂。由翰林出守吴兴十年,擢巡江西吉南赣宁旋转粮道,先生且尝为民禳灾,三至金盖,屡祷金井,感得铁牌于署后,雨乃如注,民呼太守雨。

道光二年壬午(1823),真人七十五岁。

王白石逝世,住世六十九岁。见《金盖心灯?卷五?王白石生传》。

道光三年癸未(1823),真人七十六岁。

民岁腊日,于古书隐楼著《金盖山纯阳宫今古绩略》,今附于《金盖心灯》末。

笺注《阴符经玄解正义》。

闵真人说“《阴符经玄解》者,范一中所著,名曰玄解而义不轨于正,遗误非细,故述本经之义以正之。”故名《阴符经玄解正义》。正文前有“先师

太虚翁遗有泥丸李真人《三一音符》一书。……一得藏之四十春秋矣。”之语,疑为1825年作品。

道光六年丙戌(1826),真人七十九岁。

二月清明日增订《河上琐言》,改名《琐言续》。

道光八年戊子(1828),真人八十一岁。

孟夏作《三尼医世说述》注。季秋注《持世陀罗尼经》。

道光九年己丑(1829),真人八十二岁。

二月作《修真辨难参证》。

道光十年庚寅(1830),真人八十三岁。

七月订正重刻《女宗双修宝筏》并注。疑《西王母女修正途》同年刊刻。

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真人八十四岁。

四月上浣订正《太乙金华宗旨》,十五订正《皇极阖辟证道经》。

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真人八十五岁。

录《天仙心传》内外篇示金盖诸生。

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真人八十六岁。

七月重订《如是我闻》,重纂《泄天机》,孟冬改订《丹法节次》。是年又订《碧苑坛经》而刊。

《上品丹法功夫节次》,原本为衡阳道人李德洽作,经闵真人改定而成。此书未署编定时间,中有“孟冬十有四日”之语。又道光乙未(1835)《还源篇阐微序》说“前年复就衡阳李公所著丹书悉心改定,以定丹法功夫之节次。” 推定为1833年孟冬完成。

康熙二年(1663)十月,昆阳子王常月律师说戒于金陵碧苑,所作开示,由戒弟子施守平纂成册,呈请律师题示后学,律师曰:“毋庸,汝但得人迭授,粤阅一百七十岁,当得订为《碧苑坛经》。”是此书名的由来。陈颐道《西泠仙咏序》说:“癸巳(1833),同门赵君刻《碧苑坛经》于吴门。”正是“粤阅一百七十岁”,闵真人应谶而订并刊布。

道光十四年甲午(1834),真人八十七岁。

三月《天仙心传》汇集完毕。四月刊定《古书隐楼藏书》书目。仲冬望日汇集《雨香天经咒注》。冬至后一日完成《持世陀罗尼经法规则》。 1834农历四月在汇集完《天仙心传》后,闵真人将已往所订正注释的书藉和准备刊刻的书作了个总结,总名之为《古书隐楼藏书》。曰:“现已梓者:《碧苑坛经》、《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张三丰真人玄谭集》、《陆约庵先生就正录》、《吕祖师三尼医世功诀》、《吕祖师重申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泥丸李翁女宗双修宝筏十则》、《张祖师金丹四百字》、《太虚氏天仙心传》、《太虚氏天仙心传医世玄科》、《悟元子前辩参证》、《悟元子后辩

参证》、《古法养生十三则》、《道程戒忌》、《琐言续》、《如是我闻》、《上品丹法功夫节次》、《泄天机》、《吕祖师金华宗旨》、《尹蓬头皇极阖辟证道仙经》、《阴符经玄解正义》、《雨香天经咒注》一部。以上二十种(实为二十二种,尚遗漏《二懒心话》一种),共装一套,总名《古书隐楼藏书》。外《金盖心灯》八卷,共一套,总名同上。”又谓:“尚有宋代李注《元始天尊先天道德经》一部,宋代白祖手注《道德经》一部,云门(阳)朱祖《参同契阐幽》一部,又《悟真篇阐幽》一部,王无异《周易图说》一部,郧阳守梓陈翁《易说》一部,计共六种。兹缘力薄,未能重梓。”

编辑宗旨,如其云““我宗功法,一准天元,中间杂有作用者,盖以学人向自世尚入手,不得不假有作以致中庸耳。若未入世尚者,只从《碧苑坛经》入门,而致由夫白祖所注《道德经》,云门朱祖所注《参同》、《悟真》两书,归宗于张祖《金丹四百字》,累行于《三尼医世》,致化于《天仙心传》,救弊于悟元子《前后辩参证》一书,证明于《阴符经玄解正义》,《泥丸氏双修宝筏》二书。以上所事,翻翻覆覆,不过造致中和两字耳。其旨只是返本还元,乃即所谓全受全归而已。” 按:《古书隐楼藏书》之名首见于道光乙酉(1825)薛阳桂之《金仙直指性命真源》——“如我父师所著《古书隐楼藏书》数种”。当时只有“数种”,此数种,不知何指。

1810年,闵真人作《金盖心灯》七卷本。1817年,在“渐通经咒微言”后作《大悲神咒注》,同年又作《大洞玉章经》、《智慧真言》等经咒注解。1818年,“游于河上,遇长山袁君培,为述所授:一曰《太虚集录》,二曰《双修宝筏》,三曰《古法养生》,四曰《河上琐言》。” 传述沈太虚真人

的修炼诀窍。薛阳桂说:“《古书隐楼藏书》数种,系李泥丸真人及太虚氏心传,直陈无上丹诀,性命之学,无有出于此者。”由此推断,那时《古书隐楼藏书》主要是河上所述太虚氏授受诸书,也许《金盖心灯》及诸经咒注尚未纳入其中。

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真人八十八岁。

正月十五作《自述》。刊刻《悟真篇阐幽》。二月作《金丹四百字注释序》注。参解《还源篇》,端午作《还源篇阐微序》。

《还源篇阐微》署名为北宗龙门第十一代闵一得口授、门人闵阳林述、蔡阳倪订,书中有西山道人汤志素撰《还源篇仙考?金盖山人传》,成书时间是道光十八年二月望日。是在闵真人羽化后三年才付梓出版。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真人八十九岁。

十一月初十仙逝。述有《遗言》。

葬金盖菡蓞山东麓。

[1] 署为“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知浙江湖州府事晏端书顿首拜撰”,《清国史馆传》载其任浙江湖州府知府时间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咸丰三年(1853)(咸丰间署杭州府知府等职)。 [2] 见谢正强《闵一得小考二则》、王宗耀《闵一得生年考疑》等

闵真人遗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5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