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问题及其对策

更新时间:2024-05-30 14: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问题及其对策 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1.1 整合中存在高耗低能现象

为上一节课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付出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都太大,更为重要的是软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软件的质量主要反映在软件外观、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程序编制这四方面[1]。如果设计软件缺少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设计指导,就会在材料的选择、语言表达、交互操作设置、信息的呈现等方面偏离教学目标及教学原理。有些人认为软件的外观并不重要,但是软件的视听特征对于学生的情感因素及注意力有一定的作用,如声响的采用、色彩的搭配、动画和图像及文字的配置、字型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也必然花费制作者大量的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的话是会影响教学效果的。“高耗低效”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若要解决这一矛盾,则需要教育工作者齐心协力地不断探索。

1.2 语文学科性的缺失

由于把太多的目光放在计算机上,从而忽视语文的本性,导致语文课不是语文课或不像语文课。对于文章内容思想性比较强的,在教学设计时,一不留神就容易变成思想品德教育课;另外在设计说明文课件时,假若没有从其特点出发,过多地挖掘其直观性与形象性,那就很容易将多媒体语

文课变成“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根本得不到语文课的实质效果。

语文美就美在其语言文字,美就美在它的意味隽永,美就美在它的韵律节奏,美就美在它塑造的形象,美就美在它带给人无限自由的想象……语言文字的美是不能用音乐、图画、计算机、电视电影替代的。语文课堂美在书声朗朗,美在结构章法,美在情感交融,美在修辞句式,美在口语交际,美在背诵积累,美在思维想象。有些语文教学不注意积累背诵,不从字里行间读出情感,不重视朗读,不进行口语表达,不探求结构章法,不在乎个性体验,不揣摩修辞句式,不根据文字展开想象,将课堂环节牢牢地固定在课件中,导致语文课乏味空洞,丧失其美感与特性。

1.3 忽视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

在整个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体现在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埃德加·戴尔的经验之塔指出:教育要从具体入手,向抽象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非常大的潜力,正确的教育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拓展。因此,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当前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瞄准计算机图像富有色彩、出图迅速以及化静为动的特点,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出示图像,导致动静态画面“泛滥成灾”。借助图像的形象性、直观性,教师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很完美,很顺利,无懈可击,但是这样做大

大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却忽略了抽象思维的训练。这样学生易对图像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导致思维的惰性,对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不利。

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教学,这一点千万不可小觑,要引导教师将课件“减肥”。不能以课件的大小论好坏,在设计课件时应集中精力突破每堂课的难点、重点,每堂课突破一两个难点就足够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把难点、重点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解清楚就足够了。此外要引导教师采用“拿来主义”。目前我国面向课堂教学方面的课件渐渐多起来,可选用网络上的免费课件,学校、教师也可适当地购买一些,还可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换使用,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以及网上的资源。

2.2 创造人机互相协作的学习环境,关注体验,尊重个性

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具有非常强的人机交互功能,方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网络及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学生能按自己的习惯爱好和知识基础选择性学习,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的作用。在人机互相协作的环境中,有着多方面的互相协作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5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