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21份) 人教课标版5

更新时间:2023-03-09 1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知录》三则

把弱点当作根据地

周国平

我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我不擅交际?好吧,我就少去交际场合,正好把时间省下来多读点书。我太敏感?好吧,我就捕捉住心里的各种细微情绪,把它们记录下来,于是有了诗的创作。我从小为必有一死而痛苦?好吧,我就直面这个痛苦,一定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由此便不知不觉地走上了哲学的道路。弱点是限制,而限制有一个好处,就是给你的力量规定了使用的渠道,就像河岸给溪流规定了奔涌的渠道,而这本身就已经是在突破限制了。

所谓弱点,是用社会的眼光衡量的。许多这样的弱点,用文学的眼光衡量却是优点。敏感就是如此。不论哪一代青少年,必有一些格外敏感的心灵,情感世界的一阵小风会使之战栗,一场小雨会留下深深的印记。你说他们太经不住风雨?不是的,正因为存在这样的心灵,情感世界的风雨才有了价值——没有浪费在无声无息之中,而是催放出了诗的花朵。

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出来。换一种说法,就每一个人的潜质而言,本无所谓长短。长短是运用的结果,用得好就是长处,用得不好就成了短处。

在人身上,弱点与尊严并非不相容,也许尊严更多地体现在对必不可免的弱点的承受上。人皆有弱点,有弱点才会是真实的人。人生皆有缺憾,有缺憾才是真实的人生。正是在弱点和缺憾中,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

知识卡片

.作家作品

顾炎武(—),初名绛,字忠清。清兵南下时,改名炎武,字宁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学者尊称其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他的学术思想承前启后,继承明代学者的反

理学思潮,在理气、知行、天理人欲诸多问题上,与程朱理学迥异。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开清代朴学风气,给予后世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被梁启超称为“清学开山之祖”。

他强调做学问必须先立人格:“礼义廉耻,是谓四维”,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观点意义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著有《日知录》《肇域志》《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背景资料

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当大势已去,恢复无望之时,他则洁身自保,多次拒绝清廷的诏举,以死为誓,不复出仕。在痛苦的反思中,他区分了“亡国”与“亡天下”两个不同的概念,他写道:“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他认为,“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的责任,可以推到国君大臣等“肉食者”身上,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这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渊源。

以天下为己任,是顾炎武治学的出发点。他清醒地认识到理学崇尚空谈的危害,提出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与施愚山书》)、“经学即理学也”(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的思想,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反对理学的离经叛道。他认为,舍弃经学而谈论理学,邪说遂起,流为禅学。

顾炎武反对理学家一味推崇形而上之“道”而轻视形而下之“器”,他以孔子学琴的故事为例,说明“非器则道无所寓”,就是说,“道”要借助“实体”来表现。所以,他治学弃华就实,不为空言。举凡典章制度、郡邑沿革、天文仪象、河漕兵农、赋役屯田、军事边防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都是他关心的焦点。

.文化常识

()《日知录》

《日知录》是一部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笔记体著作。全书一千余条,文字最长的五千多字,最短的只有九个字,可见其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分为经义、政事、世风、礼制、科举、艺文、史法、天象、地理等类,顾炎武则把这部书分为三类:“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日知录》的重头戏毫无疑问是“治道”的内容。从古代黄金的流失,到铸钱之铜的匮乏,从郡县区划的缘起,到一亭一社的兴衰,乃至地亩大小、斗斛多少、丈尺短长,无不考察在案。面对封建社会的衰败,他更提出了恢复井田、地方自治等复古色彩颇为浓厚的政治主张。该书内容丰富,贯通古今,被后世公认为具有深刻经世和学术意义的巨著。

()笔记体

“笔记体”,指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如《日知录》一书的编辑,采用的是笔记体,属学术札记。南北朝时的小说《世说新语》也是采用笔记本,属于笔记小说。清代学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也属于笔记小说。

自主学习

.易误读字

剿(ā)袭 谀佞(ú ìɡ) ...舛(ǎ)漏 菑畲(ī ē) ...潢潦(áɡ ǎ) 摭(í) ...嘉靖(ìɡ) 襟裾(ī ū) ....通假字

庶乎其传也与(与,通“欤”) .纪政事也(“纪”通“记”,记述) ..一词多义 察 就错误! 望 传 言

乃 .古今异义 ()固有不识经术 ..古义:不懂 今义:不认识 ()一号为文人 ..

古义:两个词,“一”为“一旦”,“号”为“称为” 今义:表示次序第一或等级第一位 ()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古义:不以为然

今义:不公平,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 ()欧阳永叔与学者言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词类活用

人不通古今(名词作动词,为人,做人) .

马牛而襟裾(名词作动词,穿衣服) ..谓文章止于润身(使动用法,使……受益) .乐道人之善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

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名,名词作动词,出名;重: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子书之一变也

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 ()倒装句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介词结构后置) 有损于己,无益于人(介词结构后置) 然则以文人名于世(介词结构后置) .熟语集释

华而不实:比喻空有华美的外表而没有实质内容。

一家之言:指有独到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和著述;也泛指学术研究中一个学派或一个人的观点、理论。

自成一家:在某种学术或技艺上有独创的理论或风格,能自成体系。

文本研读 文须有益于天下

错误! 错误!

剿 袭 之说, 谀佞,“怪力乱神”的事,没有根据的传闻,剽窃别人的东西,拍马屁) 错误!

著书之难

错误!

自 成 一 家 言。 至《吕氏春,《申》《韩》,都能独自成为自己的思想体系。到《吕氏春) 错误!

汇而为书, 此 子 书 之 一变 也。,聚集而成为书,这书虽仍为子部书但已经历了变化。)

必不能多, 大抵如,今人的书集,全部出自自己之手,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大抵如) 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 后世之所,《吕览》《淮南》之类罢了。这书必须是古人所未写的,而后世又) 错误! 错误!

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力写成的,于是就成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小有 舛(ǎ)漏,尚亦不免。,即使这样的书里有差错和遗漏,尚且不可避免。) 错误!

传。,越不能流传。)所以,之所以造成) 错误!

文人之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5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