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实验报告(测试计划+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更新时间:2023-09-24 08:39: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软件测试计划

测试目的

1. 2.

练习和掌握软件测试管理的一般过程与步骤;

掌握测试管理的人工过程和能够通过相关管理软件实现以下工作:

a) b) c) d) e)

配置软件资产信息、软件需求、软件模型和缺陷数据库; 创建和管理多个测试组和用户;

配置测试环境、编写详细测试计划、安排测试进度; 设计测试脚本、测试用例; 实施测试、执行测试和评估测试。

测试选题

选题一:关于三角形问题的测试;

选题二:对PriorDate程序(计算当前输入日期的前一天)的测试。

测试人员

何@@:软件测试计划及相关资料的编写与收集。

侯@@:对特定问题编写程序代码,并对其进行黑盒测试。 金@@:对特定问题编写程序代码,并对其进行白盒测试。

测试方法

对于选题一,使用黑盒测试技术,测试内容包括等价类划分测试、边界值分析测试、决策表方法使用。

对于选题二,使用白盒测试技术,测试内容包括语句覆盖测试、分支覆盖测试、条件覆盖测试、分支/条件覆盖测试、条件组合覆盖测试及基本路径测试。

测试资料 黑盒测试

测试规划是基于产品的功能,目的是检查程序各个功能是否能够实现,并检查其中的功能错误,这种测试方法称为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方法。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和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它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一般被用来确认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黑盒测试的基本观点是:任何程序都可以看作是从输入定义域映射到输出值域的函数过程,被测程序被认为是一个打不开的黑盒子,黑盒中的内容(实现过程)完全不知道,只明确要做到什么。

",黑盒测试主要根据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并不涉及程序内部构造和内部特性,只依靠被测程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或程序的功能设计测试用例。 ", 黑盒测试的特点:(1)黑盒测试与软件的具体实现过程无关,在软件实现的过 程发生变化时,测试用例仍然可以使用。

(2)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可以和软件实现同时进行,这样 能够压缩总的开发时间。

黑盒测试的具体技术方法:

边界值分析法 等价类划分法 因果图法 决策表法

白盒测试

测试规划基于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软件各个部分功能是否得到充分使用,则这种测试方法称为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方法。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一般用来分析程序的内部结构。

白盒测试将被测程序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者能够看到被测源程序,可以分析被测程序的内部结构,此时测试的焦点集中在根据其内部结构设计测试用例。

",白盒测试要求是对某些程序的结构特性做到一定程度的覆盖,或者说这种测试是“基于覆盖率的测试”。 ",通常的程序结构覆盖有: 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 路径覆盖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比较

软件测试过程

单元测试:针对每个单元的测试, 以确保每个模块能正常工作为目标。

集成测试:对已测试过的模块进行组装,进行集成测试。目的在于检验与软件设计相关的程 序结构问题。

确认(有效性)测试:是检验所开发的软件能否满足所有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最后手段。 系统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能否与系统的其他部分(比如,硬件、数据库及操作人员)协调 工作。

验收(用户)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突出用户的作用,同时软件开 发人员也应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数据整理

测试所得到的用例测试报告、BUG报告,需要进行反馈和最后的归档,归档的工作按照项目计划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反馈的工作在测试项结束后,整理成测试总结报告后进行,具体的日期,在项目计划中有规定。 不同阶段的测试,都需要重复以上的步骤。 其他必要的数据整理的工作,由项目经理在进行过程中进行安排。

三角形问题测试报告(黑盒)

问题描述:完成一段程序,要求实现这样的功能。输入三个整数a,b,c,分别作为三角

形的三条边,取值范围为1-100,判断由三条边构成的三角形类型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以及不构成三角形。判断结果打印输出。

程序代码(开发环境:Windows7、Eclipse):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riang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a, b, c; Scanner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输入三角形的三边:\ a = input.nextDouble(); b = input.nextDouble(); c = input.nextDouble(); input.close(); if (a > 0 && b > 0 && c > 0) { if (a + b > c && a + c > b && b + c > a) { System.out.println(\能构成三角形.\ if (a * a + b * b == c * c || a * a + c * c == b * b || b * b + c * c == a * a) { if (a == b || a == c || b == c) { System.out.printl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一般直角三角形.\ } } else if (a == b && b == c && a == c) { System.out.println(\为等边三角形.\ } else if ((a == b && a != c) || (a == c && a != b) || (b == c && a != c)) {

}

}

System.out.println(\为等腰三角形.\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为一般三角形.\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不能构成三角形.\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不能构成三角形.\}

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决策表方法)

测试用例设计:

1.等价类划分方法

在多数情况下,是从输入域划分等价类的,但并非不能从被测程序的输出域反过来定义等价类,事实上,这对于三角形问题却是最简单的划分方法。

在三角形问题中,有四种可能的输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和非三角形。利用这些信息能够确定下列输出(值域)等价类。

R1 = { : 边为a,b,c的等边三角形 } R2 = { : 边为a,b,c的等腰三角形 } R3 = { : 边为a,b,c的一般三角形 } R4 = { : 边为a,b,c不能组成三角形 } 输入 a,b,c a,b,c a,b,c a,b,c 有效等价类 编号 无效等价类 a输入值超出预定义 b输入值超出预定义 c输入值超出预定义 编号 5 6 7 : 边为a,b,c的一般1 三角形 : 边为a,b,c的等边三角形 : 边为a,b,c的等腰三角形 : 边为a,b,c不能组成三角形 2 3 4

2.边界值分析方法

在三角形问题描述中,三角形每边边长的取范围值设值为[1, 100] 。 项 边界值 用例设计思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5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