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3-10-08 0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众点评网案例分析

公司简介

大众点评网于2003年4月由张涛成立于上海,其他创始团队成员包括联合创始人李璟、张波、叶树蕻和龙伟。大众点评是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平台,也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点评不仅为网友提供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及消费优惠等信息服务,同时亦提供团购、电子会员卡及餐厅预订等O2O(Online To Offline)交易服务。大众点评是国内最早开发本地生活移动应用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已成为本地生活必备工具。

创业背景

2003年,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经过10年的美国求学之路回到自己的家乡上海。热爱美食的他发现寻找美食却成为一个难题,各种美食广告让人眼花瞭乱无从选择。他想起了在国外生活时曾有一本曾十分畅销的通过问卷向公众收集餐馆评论的书籍《查氏餐馆评鉴》;还有刚刚兴起的

《维基百科》网站,全部交由用户进行内容维护。再想到曾创造互联网神话的亚马逊网站,以备受欢迎的书评吸引了众多的用户。这时,有IT咨询背景的张涛脑海中闪现出一个念头:为何不把餐馆的口碑信息传播互联网化呢,让大家告诉大家,来自大众切身的点评就“准确”.“客观”性而言,并不输给权威刊物。大众点评网的模型就此产生。

发展历程

从2003年成立至今,大众点评网共经历了三轮融资。2006年,中国融资市场复苏,大众点评获得红杉资本的首轮100万美金投资,这也是红杉资本成立之初投资的早期项目之一。“没有几家想投资我们的,这种模式在国外也没有。”张涛说。[1]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告诉记者,当时和另一位合伙人沈南鹏(微博)在用大众点评找餐馆,体验这个服务还不错,但不知道怎么产生收入。

2007年,Google给大众点评带来了400万美金的投资。负责大众点评网投资项目的Google公司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宓群认为,“大众点评网摸索出了一种依靠用户贡献内容的成功运营模式,优质的内容和高黏性的服务,以及大众点评网强大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运营,还有优秀执着的团队。”[1]

这也是Google在“local”投入失败后,埋下的一颗希望种子,也正是资本支撑了大众点评在PC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积累。

大众点评依靠积累的用户点评数和商家信息,在2008年11月实现了盈利,一直持续到2010年上半年。彼时,美国团购网站Gounpon和点评网站Yelp正受资本追逐,已经准备拟IPO。

2011年4月,大众点评获得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和光速创投1亿美金的投资,估值10亿美金。此时,已经是光速创投董事总经理的宓群再次跟进。“我相信大众点评网已经到了真正发力的时刻,团购会让大众点评网走得更快、更好。”

与此同时,红杉资本也跟了进来。“点评业务已经盈利了,但是我们认为点评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计越说。

然而,团购的加入,让大众点评踏入了亏损的泥塘且越陷越深。而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也让大众点评投入了很多精力。一位接触大众点评的人士透露,大众点评2011年在移动端烧了1亿元。“大众点评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成熟,不急着上市。”张涛说,“希望团购能往盈利方向走,移动端的投入也已经差不多了。”

2011年11月,Groupon登陆纳斯达克(微博),融资7亿美元。今年3月,Yelp在纽交所上市,IPO融资1亿美元,市值达到了11.27亿美金。“大众点评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认为,“只是中概股在国外的情况不容乐观。”“从现在起,大众点评的目标是做到盈利。”张涛说,这也是目前最大的目标。而在融资正式对外宣布前红杉资本计越说,如果大众点评进行新一轮融资的话,红杉资本将继续跟进。

2012年8月12日,本地生活消费平台大众点评宣布:在移动互联网及团购领域的布局获得阶段性成果,大众点评已经以不低于上一轮估值的价格再获超过

6000万美元投资。大众点评网却显得一点也不新潮和时尚,即使是他们2011年4月获得1亿美元的第三轮融资,也只是在公司的一间会议室中开的发布会——与圈内诸多同行相比,投身互联网8年的张涛看起来似乎根本不懂得如何制造热点,吸引眼球和拿概念说事儿。

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

截止到2012年第二季度,大众点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800万,点评数量超过2000万条,收录的商户数量超过150万家,覆盖全国2300多个城市。

截止到2012年第二季度,大众点评月综合浏览量(网站及移动客户端)近10亿,其中移动客户端的月浏览量已经超过网站月浏览量,移动客户端的独立用户数超过3300万。

目前,除上海总部之外,大众点评已经在北京、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深圳、苏州、无锡、宁波、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郑州、济南、青岛、沈阳、大连、长沙、哈尔滨、厦门、福州、合肥、常州、佛山和太原等26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产品服务

全面整合营销解决方案,5大推广方式量身定制: 团购: 高效的短期营销工具

优惠券:精确传递优惠信息,持续刺激消费欲望 关键词:潜在客户找商家,首先看到 签到: 签到推广活动,让顾客帮忙打广告 城市通:个性化页面,及时市场反馈

运营理念

大众点评网一直致力于城市消费体验的沟通和聚合。

大众点评网首创并领导的第三方评论模式已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新热点。 在这里,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大众,服务于大众。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对商家的评论,好则誉之,差则贬之。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消费心得,同时分享大家集体的智慧。

网站概况

定位:第三方餐馆评论。 宗旨:

客观:不为餐馆吹嘘;好则誉之,差则贬之。

准确:采用科学的统计模式,依托广大食客们提供的资料,最准确地介绍和评选各地大小餐 馆。

全面:建立最新和最完整的餐馆数据库。 专业:用最敬业的精神,提供最专业的资讯。

运营模式:通过收集整理国内主要城市的餐馆信息,建立数据库,向公众提供信息搜索 服务,并鼓励会员对其去过的餐馆进行评论。

定位分析

所在行业:餐饮业。这个行业有如下特点:首先,餐饮是人的基本需求,各城市的餐饮服务业是一个相当大的产业,这说明市场空间还可以; 其次,餐饮业没有垄断现象,而且地理上分布较散,所以有建库搜索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发 挥互联网的时空压缩特性:人们对消费过的餐馆有进行评论的消费习惯;目前这个领域还没有知名的网站出现,机会较大。

主要服务方式:餐馆搜索引擎、网友第三方评论、增值信息发布。

网站特色:网友第三方评论。大众点评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平台的作用,一方面聚合了广大网友对其数据库中 的餐馆的评论,另一方面又通过其餐馆搜索引擎、《餐馆指南》系列手册和合作的网站、媒体都渠道,将这些经过聚合的信息发布出去。

盈利模式

一.佣金收入

借鉴携程的模式,推出积分卡业务。会员凭积分卡到餐馆用餐时可享优惠并获积分,积分可折算现金、礼品或折扣。大众点评网凭借其渠道平台的优势向餐馆收取佣金,以积分形式返还给会员一部分后,剩下部分就是网站收入。

二.电子商务

整合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网上订餐,也是营收来源之一,大众点评网可以凭借为会员提供订餐服务向餐馆收取费用。目前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三.线下服务

把网友评论结集出版为《餐馆指南》,目前分为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个版本,每本售价为19.8元。每本盈利5元,就上海就发行量达到10万。

四.无线增值

大众点评网在智能手机风潮之下果断开发各类手机客户端,并与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空中网、诺基亚、掌上通等合作,推出基于短信(SMS)、WAP等无线技术平台的信息服务,为中国近5亿手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餐馆等商户资讯。

五.广告:

(1)餐馆搜索引擎的广告收入:采取了跟普通搜索引擎类似的竞价广告模式,按点 击次数收费,不点击不收费,不过因为其极强的针对性,所以价格较高,每次最低点击价格 为人民币 1.00 元。

(2)网站广告收入:现在推出的有网站横幅广告、如 Google 般的右则链接广告、\新店开张\专栏文字链接广告和电子刊物广告链接等四种。 不过考虑到其干扰性,暂规定每网页只一个大横幅,主要投放在搜索结果页面、查 看点击页面和上海站等分站页面。 右则链接广告主要投放在搜索结果页面和餐馆介绍页面上。 \新店开张\专栏文字链接广告主要针对最近六个月内开张的有规模的或有特色的餐 厅,放置在各城市分站首页的\新店开张\专栏。 电子刊物广告链接投放在网站发给注册会员的会刊上。

大事年表

2003年

4月 大众点评网成立于上海 2005年

5月 大众点评网推出大众点评会员卡业务

2006年

10月 大众点评网推出关键词推广业务 1月 大众点评网推出电子优惠券业务 1月 大众点评网获得红杉资本投资 2007年

5月 大众点评网获得Google投资 2010年

6月 大众点评网推出团购业务 2011年

8月 大众点评网于北京召开移动互联网发布会,宣布手机客户端独立用户数突破1000万

4月 大众点评网宣布第三轮融资1亿美金,由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光速创投四家联合投资。 2014年

2月,腾讯宣布与大众点评战略合作,持后者20%股份

全球零售业的巨头沃尔玛也通过大数据获益。公司在对消费者购物行为进行分析时发现,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片时,常常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来犒劳自己,于是推出了将啤酒和尿布捆绑销售的促销手段。如今,这一“啤酒+尿布”的数据分析成果也成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经典案例。

大众点评应用大数据的条件

用户基数大

新浪科技讯 7月10日上午消息,大众点评今日公布最新数据,截止2013年第二季度,大众点评月综合浏览量(网站及移动设备)超过20亿,其中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超过70%,移动客户端独立用户数超过7500万。

大众点评此前还宣布电子会员卡的发卡数量已突破1000万张,从0到突破1000万一共花了265天,仅2013年5月28日一天,大众点评单日发卡数量就达13万,创造历史峰值。

信息量大

大众点评是“点评类”网站,核心资产之一就是其十年来积累下来的点评信息。大众点评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其点评数量超过2500万条。

数据更新快

大众点评是全国唯一在O2O行业深耕十年的平台。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大众点评网站及移动设备的月综合浏览量超过20亿,其中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超过70%,移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7500万。

用户消费能力和欲望较高

主要用户细分如下: 1.大学生用户:

特点:这类用户追求时尚,并且空余时间较多,喜欢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但是消费能力不足,属于中低端消费群体,更注重性价比。

影响:这类人不是主要得盈利来源,但是能够给网站带来大量的流量以及内容。当然这些人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具有消费力的白领。

2.年轻白领:

特点:这类用户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时尚,关注相关资讯,大部分是美食家。并且具备一定的消费力。

影响:这类人属于大众点评的盈利的目标群体,一般喜欢持卡消费,是大众点评开展相关市场拓展工作的主要来源。

3.商务人士

特点:注重生活品质,消费能力较强,平时商务应酬较多,注重生活品质。

影响:也是大众点评的直接盈利目标群体。

大众点评大数据应用的尝试

大众点评近日发布《大众点评生活面面观》系列数据报告。报告根据大众点评平台海量消费数据以及海量UGC内容整理而成,内容涵盖美食、手工、婚庆、运动场所、酒店旅游、购物等多个生活相关分类,以不同归类及图表形式趣味地展示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据了解,未来大众点评将定期发布此类系列数据,并且将结合节假日或热门事件,发布并提供更多更有趣味的数据图谱,反应本地生活消费特征的新趋势。

《大众点评生活面面观》系列数据之一——十二星座消费特征大揭秘。从现代人群最感兴趣的星座话题入手,解读人们生活的独特方式。大众点评基于3300万条用户点评,盘点了12星座在各类型商户中的吐槽排行以及吐槽特点,内容涉及美食、手工坊、结婚、运动场所、酒吧、KTV、美容美发、酒店旅游、购物等多个门类,试图借此归类每一星座的某一方面消费特征,以趣味角度透视新时代的消费群体。

《大众点评生活面面观》系列数据之二——《2014大众点评用户“五一”假日消费特征》,依旧从现代人群最感兴趣的星座话题入手,辅以假日期间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美食、休闲娱乐、攻略制定等相关领域,基于大众点评3300万条用户点评,趣味解读了人们生活的独特方式和性格特征,并总结了今年“五一”假日消费的特性,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参考。

总结

大数据正在以不可阻拦的磅礴气势,与当代同样具有革命意义的最新科技进步 (如纳米技术、生物工程、全球化等)一起,揭开人类新世纪的序幕。可以简单地说,以往人类社会基本处于蒙昧状态中的不发展阶段,即自然发展阶段。现在,这一不发展阶段随着2012年的所谓“世界末日”之说而永远成为了过去。大数据宣告了21世纪是人类自主发展的时代,是不以所谓“上帝”的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是“上帝”失业的时代。 而大众点评网拥有大量的用户,丰富的信息以及飞快的数据更新速度,这是大数据应用的必要条件,当大众点评成功将大数据应用成功时,大众点评将能够更好的预测消费者动向,更好更快的发展。

腾讯入股大众点评分析 胡杰

2月19日,大众点评与腾讯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腾讯入股大众点评占比20%。大众点评CEO张涛表示,双方合作对彼此是资源互补的双

赢选择,点评从腾讯获得社交、流量、用户账号支持,腾讯从点评汲取内容、商业模式和行业能力上的补充。

大众点评为什么会选择腾讯呢?这会给大众点评带来怎样的收益?

在当晚的媒体座谈会上,张涛向媒体朋友亲述了大众点评最终选择腾讯的主要原因。其口述要点整理如下:

腾讯在以下方面给予点评的互补

第一、开放。自3Q大战后,腾讯的开发理念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包括腾讯投资搜狗,甚至最近媒体传闻腾讯要入股京东的消息(不论是不是真有此事),占股都不会很多,20%的样子。其一,有投资觉得双方合作更顺畅,有资金关联;第二,20%占股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多了,容易打击创始团队积极性,不希望被控股,对投资方来说也多了一层管理负担;少了,跟没有投资区别不大。

点评一直关心一个核心的问题,合作能给点评带来什么实际好处?心态上是不是有控股的想法?大众点评也跟百度、阿里有过接触。比如腾讯,是有流量分发能力的,他能够帮到点评,而阿里、百度在移动端的流量分发能力就要弱一些。有流量分发能力的才能真正帮助到你。

第二、社交链。因为点评的内容一直缺少社交属性,没有社交属性的内容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比较难的得到较高提升。手Q、微信拥有位置属性,跟本地生活更贴近,分享的生活信息更多一些。在PC端的QQ,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生活场景中的实景照片分享到上面,这个地理属性跟点评的主打的吃喝玩乐是很契合的。

第三、附近(LBS流量)。附近的人和附件的商家,这是一个流量入口。微信用户对生活服务的需要是远远大于对地图的需求,地图更像一个工具,在附近找个商户或买个团购,这些轻量级决策在腾讯上完成,相比一眼就能决定的稍重一些的决策在点评上完成。即在移动端,轻量级、长尾应用我们愿意在腾讯上完成,而我们有多种变现方式,比如团购有预订、外卖。把LBS流量变现是我们擅长的事,通过对用户提供多种服务,把这种LBS流量变现。这是一个四赢的选择:用户赢、商家赢、流量平台赢、点评自己也赢。用户赢,是方便用户查找附近商户;商户赢,通过平台导流用户,点评的商户与微信公众账号的打通,方便了商户与用户的沟通;流量平台赢,双方分成;点评自己赢,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第四、支付闭环。微信的支付是一套账号体系,比支付宝相对更有用户粘性。如果支付只作为一个工具去使用,是很难使用户行为产生较高粘性。支付系统最重要的是那个账号,不是纯支付,纯支付只是一个工具。

第五、沟通。微信具有天然的用户与商户的沟通关系,比如商户的微信公号,可以直接与用户沟通。

企业基因决定企业优势

点评就是适合做吃喝玩乐的事,是那种相对较轻的决策。点评的产品形态特别适合吃喝玩乐,它就不适合像安居客、搜房那样的房产交易,也不适合汽车之家、嘀嘀打车。安居客二手房交易面对的是买房的人,对接的一般是房产经纪人,这当中需要解决虚假信息的问题。而做酒店生意,这里面又涉及很多产业链,实际上每个行业都很复杂。

实际阿里不是一个流量入口,他不具备流量分发能力。比如阿里要做视频,就需要重新建流量。目前国内互联网只有三个流量入口:百度、360、腾讯(主要从流量分发能力及通过流量分发帮到合作伙伴角度来说)。所以即便阿里收购了高德,实际上也没有帮到高德什么,反而是高德在帮助阿里。百度的流量基于搜索引擎是可以计算出来多少流量转化的,它在移动端流量分发相对弱一些。因此真正具有战略入股能力的不仅拥有巨大流量且具有流量分发能力。

阿里虽然也做O2O布局,他的基因,即人和商品发生交易关系,因此他的布局都是围绕O2O交易来做。商品交易的基因深植于阿里企业,他去做餐饮做服务,这就涉及内部很多关系问题。比如点评做吃喝玩乐的信息决策,就不适合做安居客房屋交易的决策,不适合58同城分类信息的事。这是一个企业的基因决定了他的产品形态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另外,还有大众点评的隐忧:微信对平台的颠覆性。不知何时起,微信威胁论开始兴起,其核心要义是:微信公众平台是点对点模式,其将建立起用户和商家直接沟通的桥梁,进而消解掉中间层,也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平台方。

阿里巴巴,显然是对微信威胁论深信不疑的,其先是封杀了微信场景下的淘宝天猫链接、并禁止商家在淘宝店铺贴微信二维码,后来又封杀了微信使用场景下的支付宝,足见其对微信的恐慌。

但如果仔细想想,会发现微信威胁论不仅适用于阿里,更适用于大众点评,而且微信对大众点评的威胁甚至大于对于阿里的威胁。因为,

(1)大众点评与阿里的生意经都是横在消费者和商家间的平台;

(2)大众点评没有阿里那么丰富的衍生业务,如支付宝、互联网金融、云业务等;

(3)大众点评无力深入到商家与用户线下环节中,比如京东可以自建物流,但大众点评做不了。

从理论上看,微信确实能够消化大众点评,而从实际出发,腾讯也是这么做的,在去年年中开始,微生活团队就基本放弃平台型玩法,全面转入店铺一对一搭建。

接入大众点评后,微生活更是在表面上完全消失。据笔者了解,微生活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连锁加盟商,想要形成覆盖全国餐饮商家的微信公众号开发体系

通过合作,大众点评将把包括商户信息、消费点评、消费优惠、团购、餐厅在线预订、餐饮外卖等本地生活内容,接入QQ、微信等社交平台,并其它腾

讯产品开展深度合作。

此外,腾讯还对大众点评进行投资入股,占股为20%。但是双方并未公开投资金额等信息。不过,入股之后,大众点评管理团队仍然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继续保持大众点评的独立运营和发展。

作为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大众点评提供餐饮、娱乐、酒店等众多本地生活领域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本地生活商户信息及消费者评价,便捷的信息查询方式,优质的团购、电子优惠券等消费优惠,以及广受欢迎的餐厅在线预订、餐饮外卖等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众点评开始在无线端发力。最新数据显示,截至阿比超过75%,而移动客户端独立用户数超过9000万。

对于大众点评来说,腾讯庞大的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群以及活跃的社交平台,是满足其未来发展的重点。目前,大众点评已经与微信实现对接。未来,通过与腾讯的合作,大众点评还将获得更多来自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市场份额。

大众点评CEO张涛表示,腾讯有庞大的用户和社交等资源以及优秀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与腾讯的合作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本地生活体验,提升大众点评服务商家的能力,加速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扩张。”

对于正在积极布局移动市场的腾讯,本地生活市场绝对是必争之地,而大众点评恰好具备腾讯需要的所有特性,特别是在该市场具有领先优势将为腾讯提供更多线下商家,并再一次强化了腾讯开放平台战略。

近年来,国内三家互联网巨头BAT始终没有停止对无线互联网市场的布局。上周阿里巴巴刚刚对高德地图进行全资并购计划,被认为是阿里巴巴通过无线地图布局O2O市场,矛头直指腾讯百度。此次腾讯入股大众点评,三家巨头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对大众点评的投资并没有影响到目前管理层的结构以及公司发展方向。目前在大众点评无线客户端上,与之合作的地图产品仍然是高德地图,在PC端的合作伙伴则是图吧地图,而非腾讯地图。对此,大众点评CEO张涛的解释是:“如果腾讯地图确实是非常优质的,我们会考虑,如果不是,我们会重新考虑。”

张涛:2014年会是将是大众点评脱胎换骨的一年...

优缺点及建议

SWOT分析

Strength(优势) ? “自下而上”的第三方点评模式 ? 庞大的会员群 ? 体与商户信息,高流量 Weakness(劣势) ? 盈利模式尚有待于深化 ? 会员覆盖城市和人群相对较窄 ? 品牌影响力更多在上海、杭州等地,

? 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 ? 独有的无线增值服务 Opportunity(机遇) ? 中国餐饮业发展迅速,第三方餐饮服务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 第三方网络餐饮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 Web2.0、3G对第三方点评及无线增值服务的积极影响 尚未扩张到全国其它重点城市 Threat(挑战) ? 现有竞争对手的压力,尤其是重要区域市场拓展中遭遇现有区域强势对手的阻击 ? 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 ? 餐饮业对第三方客观点评的不满,甚至存在诽谤、诉讼危机 面临四类风险

点评类网站最大的风险是人气流失,这直接关系点评信息的多寡与更新,并最终影响到网站的影响力。作为餐饮评鉴机构,大众点评网还面临评鉴结果权威性的考验。

1、同质化竞争是否分流人气?

点评类网站商业模式的各环节,尤其是商业价值的挖掘,最核心的是人气。如果人气上升,网站的价值就提升,人气下降,价值就缩水。大众点评网凭借创新模式和先发优势,发展了一批核心用户,从而形成了领先地位。但是,在后继者增多且商业模式基本雷同的情况下,大众点评网保持领先地位的压力和成本必然加大。更为严重的是,加入阿里巴巴后获得流量支持的口碑网,实施“点评搬家,送淘宝现金红包”的策略,即以送淘宝现金红包方式吸引其他点评网站的用户将其点评搬到口碑网上。据媒体报道,该策略推出不久,就有超过4.6万条点评从其他点评网站搬到了口碑网。因此,大众点评网能否持续聚拢人气面临考验。

2、专注还是扩展? 在风险资金进入后,大众点评网加快了地理和业务边界的扩展。但随着边界的扩大,专注还是扩展日益成为大众点评网不得不冷静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将餐饮点评模式复制到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领域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人气,实际价值有限。原因在于,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的商户特征、用户需求点、目标用户群方面与餐饮有较大差别,由此引发的是不同的业务模式,而大众点评网并没有对应的产品调整。另一方面,大众点评网已扩展至约300个城市,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展中,这可能导致广而不专。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指出,大众点评网在做大的时候一定不要摊薄,至少在一些重点地区要纵深挖掘市场潜力,因为其面临的不仅是口碑网这样的同级别竞争对手,也面临区域内的“地头蛇”,如果广而不专,很可能被各种竞争对手蚕食。

然而,无论选择专注还是扩展,对大众点评网而言,都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如果集中在较小的边界内,可能会丧失市场;扩张到更广的区域,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且还可能承担网站价值被稀释摊薄的风险。

3、区域性特征下盈利是否可控? 点评网的硬伤是显著的区域特征,深圳的用户显然很少会对上海餐馆的点评信息感兴趣。作为一个本地搜索网站,在一个城市做得再好,到了另一个城市,都需要重新建立社区、树立品牌。这是区域性网站发展的难点所在。张涛曾戏言:“如果我们是像豆瓣网那样在任何城市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网站,我们的速度会比现在快五倍、十倍都不止。”

更为现实的是区域性特性下盈利是否可控。一方面,区域性特征考验大众点评网的营销能力和财力。佣金模式下,要跟商家合作,必须有一支全国性的线下销售队伍,这不仅是对营销能力的考验,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一点,也是目前大众点评网营收超千万但仍亏损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为了加快线下营销进度,大众点评网除关键城市自主营销外,正考虑在二三级城市跟当地伙伴合作。该策略可能会快速提高大众点评网的营收规模,但盈利质量却存隐忧。

4、商业化运作与独立性的矛盾

大众点评网推出关键字广告和电子优惠券业务后,虽然没有对用户的消费体验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商业化的运作多少使其独立性受到威胁—花钱就能得到网站而非用户的优先推荐。引入广告,虽然能够带来可观的盈利贡献,缓解融资后的盈利压力,但这可能是短视的行为。

大众点评网的餐饮评鉴无论是评鉴制度、过程,还是评鉴结果的权威性,均未成熟,其品牌也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过早地引入广告形式,是否会对其品牌塑造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抑制长期利益的实现?事实上,《米其林餐厅指南》能够成为美食界的圣经,凭借的正是其长期未商业化运作的超然独立。因此,大众点评网引入广告,无论多么隐蔽,客观上会对其评鉴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带来阴影,从而不利于长远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4u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