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2006)

更新时间:2024-06-21 1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铁 道 部 文 件

铁运〔2006〕161号

关于印发《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的通知

主送:各铁路局,各专业运输公司,地方铁路协会: 抄送:总后军交部,各合资铁路公司,各地方铁路,部内政法、安监司。

为适应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需要,强化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铁道部组织修订了《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现发给你们(另发单行本),自2006年11月1日起实行。届时,废止《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运〔1995〕70号)、《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管理暂行规定》(铁运〔2002〕61号)、《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有关规章制度标准暂行规定》(铁运〔2004〕26号)中货运部分、《关于修改〈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附件一07

类方案的通知》(铁运〔1999〕84号)、《关于加强木材装载加固工作的通知》(铁运函〔2001〕366号)和运输局《关于下发〈加规〉附件一(修订本)的通知》(运货管〔1998〕23号)。

二○○六年八月十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

铁运[2006]161号

中 国 铁 道 出 版 社

2006年·北京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基本技术条件 ???????????????????3 第三章 特殊规定 ?????????????????????8 第一节 超限、超长货物??????????????????8 第二节 木材和竹子????????????????????10 第三节 轮式、履带式货物和圆柱形、球形货物????????12 第四节 金属材料及制品??????????????????15 第五节 预应力梁?????????????????????17 第四章 方案管理 ?????????????????????19 第五章 满载工作 ?????????????????????22 第六章 附 则 ??????????????????????23 附 表 ??????????????????????????24 附表1 货车使用限制表??????????????????24 附表2 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

时容许载重量表 ?????????????????25

附表3 凹底平车局部地板面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

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26

附表4 长大平车及落下孔车局部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载重量表 ??????????????????28

附表5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

容许装载重量表 ?????????????????29

附表6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装载重量表 ????????????????30

附表7 C70、C70H型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

容许装载重量表 ????????????????31

附表8 C70、C70H型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装载重量表 ????????????????32

附 件 ?????????????????????????33 附件1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另册)????????33 附件2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常用计算公式??????????34 附件3 货物装载限界图?????????????????48 附件4 特定区段装载限制????????????????49 附件5 常用装载加固材料与装置(另册)?????????50 附件6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试运方案及试运材料(另册)

???????????????????????51

附 录 敞车、平车、长大货物车技术参数表 ????????5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和《铁路货物运输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标准轨距的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是铁路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的基本依据。承运人、托运人和收货人均应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 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技术性强,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货物、货车的完整和行车安全,充分利用货车载重力和容积,安全、迅速、合理、经济地运输货物。

第四条 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使货物均衡、稳定、合理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偏重,不集重;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以及列车运行中所产生各种力的作用,在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倒塌或坠落等情况。

第五条 铁路局(含专业运输公司,下同)要高度重视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配备专人负责,积极运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货物装载加固和货车满载工作质量。

铁路局及其直属货运站段应成立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装载加固技术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审核、申报、实施工作,组织落实按方案装车、装车质量签认制度和货车满载措施,以及有关技术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企业应按本规则规定做好装载加固有关工作。

第六条 各装车单位应建立健全装车岗位责任制,坚持装车从严、发站从严的原则,严格按装载加固方案装车。

重点货物实行装车质量签认制度,铁路局应制定管内装车质量签认办法,并报部备案。

第七条 本规则未规定的货物装载加固方法、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应由托运人会同承运人,在安全运输的前提下组织试运。试运的有关要求按本规则第四章办理。

第八条 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由托运人自备,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规则有关要求,以及铁道部公布的有关技术条件。

涉及专利权的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其专利保护、使用、转让及纠纷处理等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相关规定。托运人不得使用经专利管理部门认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侵犯专利权的货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

第二章 基本技术条件

第九条 装车前应正确选择车辆,遵守货车使用限制表(见附表1)及有关规定。未经铁道部运输局批准,各类货车装载的货物不得超出货车的设计用途范围。

货车的技术参数由铁道部运输局公布,常用敞车、平车、长大货物车技术参数参见附录。凡货车车体上的标记技术参数与附录不一致时,以车体上的标记技术参数为准。货车制造、检修单

位应确保货车车体上涂打的标记技术参数的准确性。

凡未经铁道部运输局公布的,技术参数不全的敞车、平车及长大货物车,一律不得使用。

第十条 使用有端、侧板的平车装载长度或宽度超出车地板的货物,可将端、侧板放下,同时用镀锌铁线与车体捆绑牢固或用锁铁卡紧。

关”的平车在运行时,端板应处于立起关闭状态。特涂打“○

殊情况下,在安装车钩缓冲停止器后允许将端板放倒运行;或将两平车相邻端的一辆平车的端板采取可靠吊起措施后,可将另一辆平车的端板放倒运行。

第十一条 装车后货物总重心的投影应位于货车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必须偏离时,横向偏离量不得超过100mm;纵向偏离时,每个车辆转向架所承受的货物重量不得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二分之一,且两转向架承受重量之差不得大于10t。 第十二条 重车重心高度从钢轨面起,超过2000mm时应按表2-1的规定限速运行。限速运行时,由装车站以文电报铁路局请示,铁路局以电报批示,跨局运输则应同时抄给有关铁路局,并符合本规则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表2-1

重车重心高度H (mm) 2000

外,不得超过货物装载限界(见附件3)和特定区段装载限制(见附件4)。

第十四条 货车装载的货物重量(包括货物包装、防护物、装载加固材料及装置)不得超过其容许载重量。

允许增载货车车型、适于增载货物品类及允许增载重量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办理。

涂打禁增标记的货车不准增载。 铁道部未批准增载的各型货车不得增载。

第十五条 平车、凹底平车、长大平车局部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车辆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见附表2、附表3、附表4。

2.货物支重面长度小于所需两横垫木之间的最小距离时,可按需要先铺设两根横垫木,然后在横垫木上加纵垫木,将货物均衡地装在纵垫木上。

第十六条 C62A、C62A*、C62A*K、C62AK、C62A*T、C62AT、

C62B、C62BK、C62BT、C64、C64A、C64K、C64H及C64T型敞车局部地板面

承受货物重量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仅在车辆两枕梁之间、横中心线两侧等距离范围内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应遵照附表5、附表6。

2.两枕梁直接承受货物重量且两枕梁承受的货物重量相等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容许载重量。

3.在车辆两枕梁内外等距离(装载长度不超过3.8m)、宽度不小于1.3m范围内(小于1.3m时加垫长度不小于1.3m的横垫木)承受均布载荷时,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如果需要在货物下加垫横垫木或条形草支垫(稻草绳把)时,应分别加垫在枕梁上及其内外各1m处。

4.在车辆两端墙向中部连续装载货物,每端装装载长度超过

摆,紧靠支柱,压缝挤紧;两端木材应倾向货车中部,不准形成向外溜坡。

腐朽木材应采取防火措施。 第三十三条 装载原木(包括坑木、小径木)时,使用Φ6.5mm盘条2股对每垛起脊部分(上层腰线以上的货物)做整体捆绑。材长大于4m的,每垛整体捆绑4道;4m及其以下每垛捆绑2道。盘条拴结后的余尾部分折向车内,并用U形钉钉固。车辆两端的安装挡板时,应使用8号镀锌铁线对挡板进行拦护;不使用挡板时,靠车辆两端的起脊部分的顶层,应使用8号镀锌铁线2股对原木端部向支柱方兜头拦护,镀锌铁线与每根原木端部接触处用U形钉钉固。

敞车装载板、方材时,货物高度超出车辆端侧墙的,应在车辆两端安装挡板(围装除外)。并使用8号镀锌铁线对挡板进行拦护。

第三十四条 支柱的对数应符合表3-2的规定。支柱折断时,必须更换。

表3-2

每垛木材的长度L(mm) 2500mm≤L< 5000mm 5000mm≤L< 8000mm L ≥8000mm 每垛木材使用支柱对数 3 4 5 第三十五条 每对支柱捆绑腰线的道数,视敞车侧墙高度而定,高度小于1600mm的不少于3道,1600mm~1900mm的为2道,大于1900mm的为1道。腰线间距适当,不得卡侧墙,捆绑松紧适度,应使上层木材与下层木材密贴。每对支柱使用封顶线1道。

腰线及封顶线的捆绑周数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3-3

捆绑材料 镀锌铁线 规格 Φ4 mm 腰线周数 3 封顶线周数 2 注:1.装载杉木时,腰线周数可按封顶线周数办理; 2.每道封顶线与每根(块)木材的接触处使用2个U形钉钉固。

第三十六条 紧靠支柱的木材,两端超出支柱的长度,不得小于200mm(由支柱中心线算起)。

紧靠支柱顶部的原木不得超出支柱。

紧靠支柱的原木,其树节、枝桠、弯曲部分或根部,两侧允许超出支柱。

第三十七条 长度不足2.5m的木材不能全部成捆时,需用长材或成捆材压顶。其装载方法可根据木材长度,分别采取:

1.围装:将木材沿车辆端侧墙内侧竖立一周,超出端侧墙部分,不得大于端侧墙高度(立装木材长度)的二分之一。围板厚度不得小于40mm,围板四周用8号镀锌铁线2股串连,并用U形钉钉固。

2.顺装:每垛内插2对支柱,垛间距离须小于木材本身长度的五分之一。

第三十八条 竹子应使用敞车装载。在敞车两端使用竹篱作挡壁,并在挡壁外内插木支柱5~7对;两侧内插木支柱不少于4对。

装运小竹子,应成捆装载;围装时,可不安装挡壁。 腰线、封顶线与端支柱拉线,各使用8号镀锌铁线捆绑两周。

第三节 轮式、履带式货物和圆柱形、球形货物

第三十九条 轮式、履带式货物应使用木地板平车装载(专用货车装运时除外),其本身有制动装置的,装车后应制动,门窗闭锁并将变速手柄放在初速位置,制动手柄或拉杆应用镀锌铁线固定(运输轿车时,其制动手柄应拉紧,并将档位放在空档或P档上)。其装载方法如下:

1.顺装时,相邻两辆间距不小于100mm。

2.横装时,相邻两辆应头尾颠倒,间距不小于50mm。 3.跨装在两平车上的汽车,其头部与前辆汽车的尾部间距不小于350mm。见图3-3

4.爬装汽车方法见图3-4。

5.无车厢的汽车爬装时,应将第二辆及其后各辆的前轮依次

放在前辆的后轮上对齐。见图3-5

mm 图3-5

第四十条 轮式、履带式货物加固方法如下:

1.顺装时,轮径1000mm以下的前轮(组)前端、后轮(组)后端以及轮径1000mm及以上的前后轮(组)前后端,均应安放相应规格的掩挡,掩紧钉固,并采用八字形拉牵加固。

装载履带式货物时在履带前后放置方木或挡木,但不得与履带齿接触,并在平衡铁处放置支架。

2.横装时,每辆前后轮前(后)端安放三角挡并掩紧钉固。 3.跨及两平车的汽车应在其前轮外侧或内侧50mm处钉固侧挡(不用三角挡及捆绑),后轮前后均用三角挡掩紧钉固,并采用小八字形拉牵加固,见图3-3。

4.爬装时,爬装在前部车厢内的前轮不需加固,但后轮前后均用三角挡掩紧钉固,并用镀锌铁线斜拉(斜拉线与水平夹角不大于60度)。爬装车组最后一辆的后轮,应采用小八字形拉牵加固,见图3-4。

无车厢汽车爬装时,重叠装载两轮轴应上下对齐,并捆在一起(不宜过紧),后轮前后均用三角挡掩紧钉固,并采用小八字形拉牵加固,见图3-5。

5.对回转式货物应在平衡铁处放置支架并采取防止转动措施。

第四十一条 圆柱形货物可选用适当规格和材质的凹木、三角挡、座架等材料和装置,并采取腰箍下压、拉牵等方式进行加固。

第四十二条 球形货物应选用适当规格、具有足够强度、能保证货物稳定的座架,货物底部不得与车地板接触。对无拴结点、加固较为困难的球形货物,可在球体上部采用套圈,套圈四处拉牵牢固。

第四节 金属材料及制品

第四十三条 装载单件重量1t及其以下的金属块、锭、坯时,须均匀分布在车地板上。靠端侧墙(板)处货物的装载高度须低于端侧墙(板)。

单件重量超过1t不足4t的金属块、锭、坯,应大小头颠倒,均衡装载,可使用挡木或支撑方木加固。

成垛(捆)装载时,要求堆码整齐,每垛货物高度不得大于货物底宽的80%,并用镀锌铁线或盘条捆牢。

使用全钢敞车时,应用稻草垫等防滑。将中、下门关闭后用8号或10号镀锌铁线捆固。

第四十四条 钢板可使用敞、平车装载。每垛货物高度不得大于货物底宽的80%,货物层间及与车地板间应衬垫防滑,重量分布应符合本规则有关规定。

使用平车装载钢板时,可单排或双排顺装,装载高度超出端、侧板时,可使用支柱。每层钢板使用盘条(钢丝绳)或钢带整体捆绑,捆绑间距不大于2.5m。每垛钢板采用反又字下压加固2道,端部采用交叉斜拉加固。

使用敞车装载钢板,钢板宽度在1.3m时,应双排顺装,每垛

或对称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D2A D9G D16G D18G D15 D25A D12 D18A D10A D15A D32 D28 QD3 D15B 172 95 96 98 129 95 165 300 315 320 250 260 270 275 280 22 23 24 25 27 28 30 130 132 140 145 150 72 130 178 200 140 131 215 100 166 76 132 183 205 143 134 216 105 168 80 135 189 210 101 145 137 224 109 171 229 236 83 138 197 219 104 165 142 210 230 113 175 86 142 88 150 90 110 180 150 243 120 180 250

附表4 长大平车及落下孔车局部承受均布载荷或对称

集中载荷时容许载重量表

容许载 车 重量 型 地板 (t) 负重面 两横垫 长度 木中心线间 (mm) 最小距离(mm) D22G D26A D22 D27 D70 2000 3000 4000 4500 5000 6000 7500 8000 9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65000 18000 20400 1000 1500 2000 2250 2500 3000 3750 4000 4500 5000 6000 7000 8000 8250 9000 10200 30 48 55 60 65 70 75 85 120 260 260 42 48 55 60 65 70 75 80 85 42 48 55 60 65 70 75 80 85 32 36 40 44 46 48 50 70 注: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附表5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容许装载重量表

车辆负重面长度(mm) 2000 B≥2500 1300≤B<2500 3000 B≥2500 1300≤B<2500 4000 B≥2500 1300≤B<2500 5000 B≥2500 1300≤B<2500 6000 B≥2500 1300≤B<2500 7000 B≥2500 1300≤B<2500 8000 B≥2500 1300≤B<2500 9000 B≥2500 43 39 30 35.5 27 32 23.5 29 20 26 18.5 23 17 20 16 车辆负重面宽度B(mm) 1300≤B<2500 容许装载重量(t) 15

注:1.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2.本表适用于C62A、C62A*、C62A*K、C62AK、C62A*T、C62AT、C62B、C62BK、C62BT、C64、C64K、C64H及C64T型敞车

附表6 60t、61t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时

容许装载重量表

横垫木中心间距(mm) 1000 L≥2500 1300≤L<2500 2000 L≥2500 1300≤L<2500 3000 L≥2500 1300≤L<2500 4000 L≥2500 1300≤L<2500 5000 L≥2500 1300≤L<2500 6000 L≥2500 1300≤L<2500 7000 L≥2500 1300≤L<2500 8000 L≥2500 8700 60(61) 60(61) 55 50 49 46 42 43 30 32 21 24 20 17 17 14 横垫木长度L(mm) 1300≤L<2500 容许装载重量(t) 13 注:1.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2.本表适用于C62A、C62A*、C62A*K、C62AK、C62A*T、C62AT、C62B、C62BK、C62BT、C64、C64K、C64H及C64T型敞车。 3.表中括号内数据表示当使用6t敞车时,两枕梁间承受对称集中载荷的容许载重量。

附表7 C70、C70H型敞车两枕梁间承受均布载荷时容许装载重量表

车辆负重面长度 车辆负重面宽度B(mm) 1300≤B<2500 20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1300≤B<2500 B≥2500 容许装载重量(t) 25 30 28 39 34 40 34 40 36 42 42 45 44 48 48 52 52 62 3000 4000 45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注:1.以下情况C70、C70H全车装载重量可以达到车辆标记载重量:

①当车辆负重面宽度不小于2000mm,在车辆两枕梁处负重面长度各为3800mm或在车辆两枕梁及中央三处负重面长度不小于2000mm且均布对称装载时;②全车均布装载时。 2.当负重面长度介于上表两数之间时,可采用插入法确定容许载重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4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