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25 23: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双方相互地位,可把人际关系分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的________和彼此地位平等的________. 2.奥德弗认为人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E)、________、________三种. 3.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认知成分、________和________. 4.减少失调的办法有三种,即改变认知、________和________. 5.库利和________提出了印象管理的________理论.

6.非言语沟通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动态无声的,第二类称为________,第三类称为________. 7.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问题识别,(2)________,(3)扩展自我管理,(4)________.

8.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遵从形式叫作________.既在公开行为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相一致,这种遵从形式叫____.

9.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旁观者效应,________及________. 10.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二类,一类是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而进入稳定的人际交往阶段属于( ).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合阶段 D.终止阶段

2.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是一种( )的人际交往模式. A.流言型 B.单线型 C.集中型 D.偶然型

3.最有代表性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 A.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 B.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 C.归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 D.强化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

4.新学期开始时,新同学常常会给老师带来( )的影响.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预言效应

5.人的脸部表情所表达的有六种基本的情绪:( ). A.快乐、悲哀、惊奇、恐惧、忧愁、厌恶 B.快乐、悲哀、惊奇、恐惧、愤怒、厌恶 C.快乐、愤怒、悲哀、痛苦、惊奇、忧愁 D.快乐、悲哀、伤感、恐惧、厌恶、惊奇

6.据詹姆斯的情绪理论,见到一只熊来追我们,我们是( ). A.先怕后跑 B.越跑越怕 C.先跑后怕 D.不跑不怕

7.\出工不出力\是一种( )现象. A.从众 B.社会惰化 C.社会风气 D.社会助长

8.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这是助人者的( )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同情心 B.激情 C.责任心 D.心境

9.交往频率在人际关系形成的( )起着重要作用. A.中期 B.后期 C.中后期 D.初期

10.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 ). A.破坏性冲突 B.建设性冲突 C.积极性冲突

D.接近—接近冲突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每小题1分, 1.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

2.要提高全体成员的士气应采用圆形传递的交往模式.( ) 3.态度是一种客观评价过程.( )

4.行动者的性别不是影响知觉者印象形成的一个因素.( )

5.人类的习得无助现象与对不能控制的结果所作的归因有密切关系.( ) 6.\可怕的两岁儿童\是指年龄越小的儿童脾气越差.( ) 7.遵从是一种心悦诚服.( ) 8.内疚感会增加利他行为.( )

9.得失理论特别重视交往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评价.( ) 10.\零—总和\冲突指双方的得益和损失加起来为1.(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人际关系心理学 2.符号相互作用论 3.晕轮效应

4.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5.去个性化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析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2.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有哪些? 3.可利用的非言语线索有哪些?

4.简述自我导向中目标的寻找和选择. 5.利他行为的决策过程分几个步骤?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试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共10分) 浙江省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605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支配性关系 平等性关系

2.相互关系的需要(R) 成员发展需要(G) 3.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4.增加认知 改变重要性 5.米德 符号相互作用 6.静止无声的 副语言 7.承担义务 习惯形成

8.\简单的服从\内心接受\9.情景的模糊性 榜样人物的作用 10.强化的 认知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D 4.A 5.B 6.C 7.B 8.D 9.D 10.B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 3.╳ 4.╳ 5.√ 6. ╳ 7. ╳ 8. √ 9.√ 10.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又称象征性交往理论,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米德.

3.也称光环效应.指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往往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计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

4.指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存在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

5.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的一种状态.群体中的去个性化程度将会极大地影响群体中遵从的程度.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2)人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3)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4)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适当阐述

2.(1)个体的需要 (2)个体的经验

(3)交往的对象、性质 (4)个体的自我意识

3.(1)依靠一闪而过的细微的表情 (2)依靠对方说话时的声调 (3)利用对方的目光接触

(4)说谎话的人在说话时常常无故地动着手,摸着身体的其他部位. 4.(1)确定目标,以肯定的方式确定个体的目标是可取的.

(2)选择目标.一个合适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个体的努力可以实现的.为了选择一个现实的目标,采用自我障碍也是有效的.

(3)记录行为.选择目标后,还要观察、记录自己的行为,并选择记录行为的有效方式. 5.(1)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2)正确地解释情景 (3)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4)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

(5)执行助人行为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心理治疗 (2)儿童教育 (3)消费行为 (4)决策

2.主要因素有三类:

(1)情景因素.包括人际间的交往距离、交往频率、交往中的集群性和个体的体验性等. (2)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貌、才华和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

(3)类似和互补.交往对象的熟悉,态度的相似,兴趣爱好价值观的一致,需要和个性的互补,都影响人际吸引的深度和强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u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