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更新时间:2023-03-17 08: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重点】(1)平易、通俗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今天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理解地理吗?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cvvc2

(切入主题):

继续提问: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 .活动设计:fcvcvghdf

(1)结合小学社会课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2)生:畅所欲言。

(3)按你对“地理”的理解例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3.读课本小卡片,补全内容。

4.读书2页4幅图片,请同学们解释每幅片的寓意。

师: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环璄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长期的生活中适应了不同的环璄,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地理。 【课堂活动】①畅谈地理

②由地理去联想。 【课堂练习】填充图册、地图册、熟悉 【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提问、学习地理的好处。(生答 共同总结)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课本2-4页,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以及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 ①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 综合的分析问题。

④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活动】

1.书中事例。

2.讨论: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用来的。(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课后作业】

1.预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2.绘一幅校园平面图。 【板书】

一、 学习地理的好处。

二、 四个基本理念。 第一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

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

(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

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四、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