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考点梳理

更新时间:2024-03-23 07: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考点梳理

本文档不列举选择题

简答题

26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

由于内容过多将于文档最后列举

27.常见模板

教学步骤 1.指出。。。2说出。。。3根据。。分析 教学意义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通过地图进行记忆,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4为接下来学习打下基础

5版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

材料分析题

28为地理常识题本文档不列举 29、30常考内容

地理课程理念

1践行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课堂导入设计特点

1情景导入2复习导入3设疑导入 4时政新闻导入

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 地理课堂讲解要求

1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 2提供丰富表象,充分感知 3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4语言要条理分明、措辞准确 5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中提问的类型

回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分析提问、评价提问 课堂提问注意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提出、必要的追问、引导学生提问、应对学生提问、问题的评价 课堂结束的作用 1强调重点和关键点 2构建知识体系

3了解教与学4延伸拓展能力 结束类型

1归纳总结2区别和对比3竞赛活动4练习填图5悬念存疑 教学媒体

1语言媒体、图像媒体、电教媒体 地图图表的使用

1选图恰当,紧扣主题

2挂图位置得当,便于教学 3指图准确,语言恰当 4用图讲解方法得当

电教媒体的使用

1展示真实地理事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地理表象

2改进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概念、地理原则等理性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设计多种学生活动,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板功能

1辅助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2突出重点难点,揭示知识的内在体系 3启发学生思维,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4便于学生课堂记录课后复习 教学方法的特点

继承性、实践性、多样性、创造性、地理性 语言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 直接感性符号为主的方法 演示、参观、地图、纲要 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方法 地理调查法、观测法、实验法 探究学习的方法

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缺点改进

1每位学生逐个点拨 2针对性点评

3结果总结归纳分析简明 4注重教学反馈 5教学首尾呼应

教案此为常见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2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环节二新课教学

学生问答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总结过度

小组活动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要点总结知识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巩固知识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内容2011版(表格源自网络)

一、课程性质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坏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话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査和乡土地理

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日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2.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

3.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缩编写者和教师选择。

4.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管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一)地球与地球仪 标准 活动建议 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方向和长度的变化;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作简易地球仪模型。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地图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开展运用地图、动手制作等活动。例如,在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线;使用地图、手持定位仪等进行“定向越野”?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活动;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与陆地 标准 活动建议 1. 海陆分布 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例如,开展?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自选实验教材或使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用计算机,模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 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气候 标准 活动建议 1. 天气 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例如,?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测站;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和风向;收看(听)和记录天气预报内2.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容,模拟预报天气。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 主要气候类型 ?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居民 标准 活动建议 1. 人口与人种 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围绕“人口多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还是人口少好”“住乡村好,还是住城市?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好”等辩题组织辩论。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3. 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地域发展差异 标准 活动建议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开展讨论活动。例如,收集两个不同发展水平?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地域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点。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五)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建议 1. 认识大洲 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例?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2. 认识地区 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就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问题,分别扮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演地理学家、政府官员、热带雨林区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商等角色,从各自角度提出见解。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距离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 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标准 活动建议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距离展旅游业的优势。 三、中国地理 (一)疆域与人口 标准 活动建议 1. 疆域与行政区划 开展拼图游戏、学习交流等活动。例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拼图游戏;?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名族的风土人情。 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 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准 活动建议 1. 自然环境 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例如,?运用中国地形区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实地观察家乡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特征;收集资料,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的主要因素。 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 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三)经济与文化 标准 活动建议 1. 经济发展 开展辩论活动。例如,围绕“高速铁路(公?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辩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题组织辩论。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 文化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三)经济与文化 标准 活动建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例如,围绕“秦理意义。 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行专题知识竞赛。 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认识区域 标准 活动建议 1. 位置与分布 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例如,选?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区域的地形特征。 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运用地图鱼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征。 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撰写小论文。 产业布局的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 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 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

地理教学要强调地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理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从地理的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例如,在以一个国家为例学习区域地理时,需耍引导学生从该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侯、水文、植被、矿产等多方面认识自特地理要素对该国地理特征的综合影响。 (二)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可以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经纬网内容的教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类似“设计出行路线进行救援”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三)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

(四)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应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魅力。一方面,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倒如,利用学生已学日过的地图知识,以“我帮学校做规划”为主题,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拓宽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和保护环境责任感的目的。另一方面,应提倡开展野外(校外)考察和社会调查,鼓威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 二、评价建议

(一)根据地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标准定评价标准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对地理知识的评价,要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来确定评价的层次要求。例如,对于要求描述、说出的内容,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详价学生的表达状况;对于要求学会、运用、举例、用实倒说明、用图说明的内容,重在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和进步状况,即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将相关地理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之中。

对地理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

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倒如,若评价“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这一标准要求的地理技能,可以采取布置学生读地形图、完成读图分析题等方式加以评价。评价可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考查学生能否利用和激活下图所示的认知结构,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头脑中有无这样的认知结构,如有,则要判断其是否完整和准确;二是

评估学生是否有条理、有顺序并能熟练地从地势、地形类型构成和地形分布状况等方面获取信息;三是评估学生能否合理运用从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获取的信息得出相关结论。 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应着重评竹学生:(1)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2)是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大胆质疑;(3)是否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乐于听取同伴的建议,修正、发展自己的观点;(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5)是否形成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6)是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7)是否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1.纸笔测验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评价方法是通过学生的书面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运用纸笔测验评价方法评

价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试题的质量至为关键,命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的考查,主要包括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地理知识。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2)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并进行考查。

(3)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以设计填图、填充、选择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 2.档案袋评价方法

档案袋评价方法是有目的的收集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体现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作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和学业成绩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努力程度、自我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地理学习档案袋可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绘制的地图、制作的模型、收集的地理图片和资料;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疑难问答及其解答;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更多地将其作为“反映学生进步”和“展示学生作品”的工具。应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与教师一样是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此外,家长、管理者等也可以参与档案袋的评价。 3.观察评价方法

观察评价方法是评价者根据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行为表现等的观察记录,对照事前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评价方法适用于评价学生:(1)参与一般地理学习活动的表现,如在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一般地理活动中的表现;(2)在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讨论、实地观察与观测、真实性情境的问题解决等地理探究活动中的表现;(3)地理方法掌握与运用的状况,如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掌握与运用;(4)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 (三)评价的实施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建议对学生的答问、演讲、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都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

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以及各种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因而评价应采取多种方法。

要重视多元评价,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一次性的、部分内容或部分项目的评价。地理学习评价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

评价结果的解释就是通过对流动评价工具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做出评价结论。评价结果的解释重点应放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上,在于“发现山观点、激励自信心”,评价结果的解释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出多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评价。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评语既要简练、中肯、有针对性,又要富于感情、有重点、不求全责备,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

给学生作出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加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教材编写建议

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地理教师用书、地理图册等。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以本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一)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对课程内容标准进行合理组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结构体系,而不必拘泥于区域地理的学科体系。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教科书编写者选择区域时,既要注意区域的典型性、独特性,也要注意区域组合的覆盖面,适当分散难点,注意知识再现。 (二)选择练习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热证的素材

地理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反映时代特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关注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群体的发展,不断积累素材,及时加以修订。 (三)设计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注意我国各个地区在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地理教科书的地区适应性。地理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应具有不同层次和一定的弹性。例如,可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体现课程基本理念所提倡的探究学习方式。采取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新内容;可以将有些内容设计成开放式的,不直接提供结论。 (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呈现方式

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从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课文要简明、通俗、科学、直观、生动、亲切,活动的设计要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易程度恰当;提倡多使用地图以及剖面图、景观图、示意图、遥感图等图像;采用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索、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倒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易于操作、有创意的活动和练习;安插一些引人入胜、拓展知识的地理小故事。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建设学校地理课程基本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建立基本的地理课程资源库。

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地图库、地理挂图、地理模型、地理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软件、教学实践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期中必备的教具、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三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机、岩石和矿物标本、东西两半球图、中国政治地图、世界地形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

应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学图书、设备、软件外,还可以自制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开发各种地理教学软件,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以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利用学生学习的经验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教师应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学习和实践成果。

(三)开发社会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学校所在地区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都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级单位、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灯。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查、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也可邀请有关人士到学校进行演讲和座谈;有条件的地区可创造地理实习基地。 (四)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取各种适用于地理教学的电子资源,如地理文字资料、地理图像、地理视频、地理动画、地理书刊、电子教案等。网络资源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数量巨大、获取方便、内容新颖、成本较低,是地理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库。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分股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

教师再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科学性、思想性、适宜性,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为创造生动、丰富、有效地地理教学活动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r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