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课后答案(复旦大学出版社)

更新时间:2024-04-14 02: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际贸易地理课后习题 第一章第一题

1.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发展水平是否取决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什么?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劣,会对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从历史上看,地处内陆或荒漠干旱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落后于沿海或有着丰茂水土条件的国家。绝大多数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地处中纬度、海陆交通便利,尤其是在江河入海口所形成的平坦地域,最有利于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和航运集散地。在国际贸易成本构成中,运输费用占相当比重。海洋运输相对于陆路和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而言,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特点。因此,从一国的江河湖海港口城市,以船舶装载大批货物运往国外港口城市,运费要比翻山越岭的陆路节省许多。于是,一些靠近国际航线的沿海城市或有入海口的大江大河沿岸中下游城市,便逐渐发展成为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需要指出的是,地理位置的优劣,并非某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省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态势的变化,某些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的国家和地区,也能跃居发达国家的行列。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发达的互联网通讯和高速便捷的航空运输所削减。

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贸易运输成本和国际贸易中心地位有着重要影响,但切不可将其绝对化。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国际空运方式的日益普及,地理位置的优劣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

2、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世界财富的源泉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答: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与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要素和条件。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如土地、水体、矿产、动植物等)和无形资源(如阳光、风力、地热、潮汐等)。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财富与源泉,是当代国际贸易大宗交易的主要标的,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绿色能源有哪些种类?它能否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久保障?

答:绿色能源有生物能与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由于科技水平,造成成本和不恒定获取的限制,目前绿色能源尚不到人类使用能源的万分之一.然而,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绿色能源将是21世纪重点开发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能源.

发展绿色能源可以带来四大好处:1\\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2\\有利于国家的能源安全.3\\有助于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4\\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第一章.四.人文环境中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一.人口因素与国际贸易.例如,中国是人口大国,因而很自然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同时,人口众多的中国在粮食,建材,能源等方面的消费量也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因此成为全球粮食,建材和石油的进口大国之一. 1.民族因素与国际贸易

全世界共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23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也可能存在隔阂与冲突,从事国际贸易时必须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其中,民族因素包括 1.名族关系:有些民族之间长期存在尖锐的冲突,有些民族之间矛盾虽然不明显,但却容易因某些敏感问题处理不当而影响彼此间的贸易关系.

2.颜色好恶:例如,汉族将红色视为喜庆吉利,好远的象征,因此,华贵的衣着和商品包装常常是红色的,而西方许多民族将红色视为血腥,不吉的象征. 3.商品禁忌:例如,印度民族视牛为圣物,西方民族视狗为朋友. 4语言因素与国际贸易:英语实用频繁的地区国际贸易比较方便 二.地缘政治,宗教,国际关系 1.地缘政治与国际贸易

1.超级大国对世界资源和市场的控制:美国以其辽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并仰仗发达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 2.资源类国家战略地位加强 3.地区关系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2.宗教因素与国际贸易 1.宗教地位与国际贸易 2.宗教关系与国际贸易 3.宗教习俗与国际贸易 3.国际关系与国际贸易

1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2.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崛起 3.发展中国家呈现多元化发展

第二章第一题

1中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有何影响?

答:中国自然资源有两个特点 1、 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

(1)、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人均不足1公顷;根底面积列世界第四,但人均占有仅是世界水平的40%;尽管中国是世界产粮大国,单人需要每年进口粮食和饲料。

(2)、中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占有量的1/4是世界第三个贫水国家之一。

(3)、中国矿产资源种类很多、分布很广、储量大,大部分矿产资源能够自给自足。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局水平的一半仍需要进口部分金属矿石。

(4)、中国森林资源居世界第五,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8,仍需要进口大量木材资源。

(5)、能源资源丰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煤国,水利贮藏量也居世界第一,但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人居很少主要依赖进口。 2、分布很广却很不均衡

中国水资源南少北多,煤矿石油资源大多分布于北方,天然气90%分布于新疆和四川。我国的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六省。这种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加重了国内交通运输的负担,也使初级产品的国内销售成本和国际出口成本

显著增加。

2为什么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不能忽视不同民族、宗教和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

答: 因为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都有其偏好、禁忌。

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我们需要投其所好,避免触及民族禁忌的东西,以免在交易中遭受到利益损失,或者造成企业商誉乃至国家声誉损失。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交往的非宗教人士,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宗教的特点,避免触犯禁忌。 反之,如若能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能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投其所好,就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持续交易合作奠定基础。 所以,在国际商务交往中不能忽视民族、宗教和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 3、中国外贸地理方向中,为什么会出现若干对华出口远大于进口的国家和地区?

答: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70%,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依赖程度极大。外贸依存度高低,取决于国内市场规模、所处发展阶段、经济政策导向、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以及国内就业压力大小等因素。出口大于进口,国家就有外汇储备,反之就会造成国家外汇流失,削弱国家的国际购买力。其次我国人口众多,社会需求量大也导致了对外贸易需求量大,而进口国家往往不如中国地广人多,需求量小,所以容易出现出口大于进口的状况。 4

5中国吞吐量占前三位的最大港口有哪些?最大的三个集装箱港口是哪些?为什么?

答:吞吐量最大

排名 1 2 3 港口 宁波舟山港 上海港 天津港 集装箱港口最大

吞吐量 7.44公吨 6.37公吨 4.77公吨 排名 1 2 3 港口 上海港 香港港 深圳港 集装箱吞吐量 3253万 2311万 2294万 6.香港成为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其转口港地位能否被上海取代?

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东侧,与深圳经济特区相连,面朝南中国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重要的国际港口,航运业发达,目前已经和186个郭嘉和地区的472个港口有航运来往,形成了以香港维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8条航线。

无法取代。香港是自由贸易港,在税收方面比上海实惠的多。而且海关手续也简单的多。香港成为中心,主要贸易方式有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交易金额在此地转运也较低。

7地缘政治因素是怎样影响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的?

地缘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因素,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够稳定,为地震多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台湾经济的发展。

个人认为,美国为围堵中国,1950年就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想把台湾搞成非军事区,中立地带(好像中欧奥地利),当然最好建成独立国家,多一方进行博弈总对他有利。然而韩战爆发,评估的结果是要保持台湾政情稳定,就必须扶持老蒋,而不是抛弃他。于是,为了“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源源不断的美援运进台湾。。。这也是台湾繁荣的一个因素。1996年台湾进行领导人直选,李登辉访美,大陆在东南沿海试射导弹,台海危机一触即发。当时台湾股市大跌,人心惶惶,很多都要移民了。

至于现在,大陆为帮助小马哥连任,签署ECFA向台湾让利,大陆采购团也频频进入台湾。由于台湾属于海岛型经济,资源稀缺,市场狭小,台湾经济

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极大,由于大陆单方面对台实行宽松政策,两岸贸易额已超过千亿美元。

第三章

1、 美国超级大国的强势地位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何关系? 答: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还包括北美洲西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境内多大河,适合航运,所以长达22680公里的海岸线及众多如海大河为美国提供了许多天然外贸良港。中部平原可分为适合农业发展的东部平原和西部大草原,温度适宜,自然资源丰富。

美国属于新大陆,与传统大洋相隔,不易遭受攻击,两次世界大战都不在美国本土上发生,而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在工业和科技上都有着很大的进步,加上美国是美洲开发较早的地区,经济一直遥遥领先。科技和经济的发达了吸引了众多的移民,而移民带来的新文化和新科技又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2、农业产值仅占美国GDPD的1.5%左右但为何美国粮食出口量的波动能对国际粮食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答:1)美国的GDP总量大,所以农业产值相对而言只占据很一小部分; 2)美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很低; 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其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0%,出口约占世界粮食出口的40%,其中,小麦出口约占世界市场的30%,大豆约占40%,玉米约占70%

因此美国粮食出口量的波动会对国际粮食市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3

4.为什么德国是西方国家中少有的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主要贸易对象为什么是西方工业国?

答:之所以是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德国是商品出口大国,工业产品的一半销往国外;

2) 众多措施促进德国企业出口,德国企业的出口融资手段主要包括卖

方信贷、赫尔梅斯担保的买方信贷和债券贴现等,此外,欧盟、德联邦政府和各州也从参加海外展会、外资咨询、担保抵押和培训等方面促进德国企业的出口;

3) 政府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德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的活动,在世贸组织、经合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多边机构内发挥着推动贸易自由化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国际间签订双边和多边互惠协定,为本国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

德国出口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汽车、机械产品、工业品化学品,金属加工产品、通讯设备技术等较高端产品,其中出口近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德国通过西欧伙伴国解决部分农产品、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此外,德国加入欧共体等西方互惠组织,并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种种因素使得其主要贸易对象为西方工业国 。 第三章

5.德国对华投资于两国间的重要贸易伙伴关系极为不相称的原因何在?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华投资主要涉及能源、交通、汽车制作、化工、通讯等生产领域。德国对华外汇投资多年来一直走的单向路线,投资主要集中在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中中国的经济开放度对德国的对华投资起决定性的作用,成本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对华投资的重要作用。两国间的贸易伙伴关系的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仅在经济方面,还有在政治方面。双方在开展国际贸易商务上的基本原则不同使双方的伙伴关系变得紧张。德国等欧洲国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很多担心在贸易纠纷时,中国对其出口企业的补贴将会使他们处于不利地位。德国忧心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力度不够,中国企业在使用从德国购买的机械设备所生产的产品又被卖到德国,使两国间的关系兼有伙伴和对手,因此,中国和德国间投资与贸易伙伴关系极为不相称。

6.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保持贸易顺差的且金额巨大的发达国家? 答: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七国集团”的成员之一。日本的服务业非常发达,尤其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

务业占GDP最大比重,并居世界领先地位,东京既是日本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五大外汇交易中心之一。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

在对外贸易方面,日本式世界第四大贸易国家。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贸易立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囿于国内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对外贸易始终是带动日本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日本外贸依存度近7年来呈现不断递增态势,已经脱离了一般发达国家外贸依存度的水平。日本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荷兰等。美国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场,亦是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第二,第三大出口伙伴。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进口来源国。

第四章

1.英国的经济贸易水平是否取决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为什么?

答:是的。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英国本土被北海、英吉利海峡、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隔北海、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造就了英国诸多的天然良港,十分有利于发展海上对外贸易。因此,英国一直都是以对外贸易立国的。同时,英国的泰晤士河与赛汶河是英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尤其是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对英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世界著名的港口伦敦港跨泰晤士河,是英国主要的贸易口岸之一

2英国虽然是欧盟成员国,但却没有接受欧元货币,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英磅政治”阴霾未散

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要求入盟各成员国放弃本国货币单位,统一使用欧元作为相互间支付手段,这就触及了英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英磅政治”。 货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坚挺的货币支付能力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和国际威望的象征。英磅,作为英国的货币单位,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兴起以来就一直充当着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手段,充分显示了大英帝国雄厚的国家实力和崇高的国际威望,与大英帝国的兴衰命运休戚相关。

现在,英国如果加入欧元货币体系,英磅将不仅不得不等同于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而失去其令人骄傲的优越历史地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都将被欧元这一

前景不明的跨国货币彻底取代,从而成为昨日黄花的历史陈迹。这对英国人的传统信念和民族感情未免不是一个沉重打击。 二、英国人的民族自信与尊严

英国人历来高度重视自己的主权和独立,长期以来的大国地位的优越感更让英国人充满民族自信和尊严。很长时间以来,英国人对“一体化”的理解是,一体化绝对不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让渡,而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心甘情愿的、积极的合作的加强。因此,无论是保守党政府还是工党政府历来都坚持主权原则,反对超国家化。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主权就是经济大权,如果现在加入经货联盟,就意味着英国要失去管理国家经济的大权,这和英国人的主权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协音

欧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管理权相当大,政府的影响深刻。而在崇尚市场、崇尚自由竞争的英国,人们更注重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之一,经货联盟货币政策一统,必然要求各个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趋同。而英国与欧陆国家的经济周期不一致,经济政策也相差很大,因此,英国贸然加入,势必会影响发展良好的经济。 四、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

英国经济与美国经济联系性强,且相互具有重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对欧洲投资的约44%是在英国。英国对美国投资为124亿英镑,对欧盟投资为94亿英镑,对欧洲其它地区的投资只有51亿英镑。

战后英国沦为二流国家,使得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有很多借重美国的地方,因此保持和美国的特殊关系成为英国外交上重大战略。英国希望利用这种关系作为联系欧洲和美国的桥梁,保持大国的地位。然而加入欧元区,加深欧洲一体化,可能会破坏它和美国的特殊关系。 五、经货联盟前途未卜

欧元的产生和发展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它没有前世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欧元自身问题前途未卜,一旦几年内失败,就会引起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和贸易危机,人们将纷纷抛售欧元兑换美元,欧洲将倒退到破坏性的民族敌对的历史中去。欧元面临的前景如此不确定,一向保守谨慎的英国人决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

六、英国对自身国际金融地位的考虑

英国的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一直是全世界资本瞩目的焦点。国际资本频繁进出于英国,许多跨国公司在英国都有大量的市场和资金运作。金融中心的地位给英国带来了不可尽数的

好处。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对英国来说的确需要考虑。再者,作为英镑的发行国,英国享受到了国际收支结算中的许多好处。如果一旦加入欧元区,英格兰银行将失去确定利率等一系列权力,英镑现有的大好形势将从此消失。英格兰银行也将失去大部分权力,沦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地区分支机构。

同时,欧洲联盟法中做出了各种规定,唯独没有对退出欧元区做出规定。这也意味着,一旦加入了欧元区,各国很难全身而退。

虽然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沦为二流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恢复往日“日不落帝国”的梦想却从未改变过。在加入欧元区后,英国将与各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为与其他欧盟成员完全平等的一个国家,这一切对于英国现有的地位而言,将是一大冲击,并且也很不甘心。

3.国际原油期货价主要有哪两种?为什么纽约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是全球石油交易的重要参考价?

答:国际原油期货价主要有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轻质低硫原油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这两种。

纽约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市场是开放的,参与者遍及全球,它们的成交量很大,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及很高的价格透明度,价格具有权威性,所以作为全球石油交易的重要参考价。

4意大利的“一区一业”对中国有何启示?

“一区一业”(即在一个区域内,相对大量集中一种产业)是意大利的这些传统产业的一大特点。意大利被誉为“中小企业王国”,不仅以中小企业为数众多著称,而且还以兴旺发达为世人瞩目而中小企业专业区是以“一区一业”的形式存在。以某种产品为纽带,中小企业形成产、供、销和配套服务一条龙的网络化生产模式。通过“一区一业”的发展,意大利形成了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企业支撑服务体系,也形成了特定的产业文化氛围,给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了一

个良性运转平台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有很好的启示。

首先,应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意大利最近50年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就业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巨大资源,是各个地区企业家精神极其活跃、极其富有使命感的标志。但是,中小企业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例如,以家庭企业为基础的经济系统,在世界竞争市场中只能当配角,在较强外部冲击面前难有招架之力。

因此,中国这样一个处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大中小企业的组合问题。必须考虑建立一种与产业结构、技术水准、竞争环境相适应的大中小企业组合,以便形成合力。在中国加入W TO后,面对大批国外资本的涌入,必须要有一批大型企业及大型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强有力支撑,否则,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是,决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大力应用信息和通用技术,改善中小企业地位。为应对市场全球化和生产流程的科学管理普及化,目前,意大利中小企业正在强调把信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各种小企业组织模式之中,促进小企业之间高度专业化的分工,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企业的各种职能和企业本身同国际市场接轨,实现高效运转。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所处的不利地位,定会有所改善。这一经验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尤为重要。

第三,积极促进中小企业集团的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区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或无形的大企业,长期以来,它使意大利中小企业大获其益。据调查,意大利约16%的企业参加了企业集团。中小企业加入企业集团的并非少数;制造业部门参加企业集团的中小企业几乎占16%。有些新兴企业集团已经达到中等规模。中小企业集团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形式,从而增强了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各方面挑战的能力。

5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为何却被列为发达工业化国家? 答:1、这两国都实现了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从事农业人口少,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且专业化。加拿大制造业非常发达,包括机械、汽车、化工、材料加工、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纺织、造纸和食品行业,产品出口比率大。澳大利亚的悉尼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飞机、造船等,与近200个国家有贸易往来。

2、这两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工业化程度高,均为发达国家,科技发达,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业发展。

6.什么原因导致国际粮食和国际铁矿石市场多年来一直维持着卖方市场?你认为前景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1.钾肥全世界最大的生厂商是澳洲BHP BILLITON LIMITED(BHP) 铁矿石全世界最大的生厂商是英国的RIO TINTO LIMITED。但是深入资源股的人都知道BHP和RIO他们里面有70%的股东是重合的,这些公司最大的债权人通通都是华尔街。世界4大铁矿石公司债券评级或是股票评级的话语权也是华尔街,还有一点就是一只华尔街隐形的手---油价。准确的说,一吨铁矿石的售价里面有一半反应了开采和运输的成本,而且这里绝大数的成本通通都是消耗在柴油上的。油价贵相应开采成本就贵,售价也就贵。

2.铁矿石属于资源性产品。资源性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重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资源性产品主要特性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铁矿石就是属于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性产品。

铁矿石供应高度垄断。国际矿石业发展至今,通过大规模兼并和收购,近年来形成了著名的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力拓和必和必拓。

由于铁矿石属于资源性产品,再加上资源的高度垄断,使得国际铁矿石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对于矿石资源的很高程度的垄断,常常可以共同进退,以达到他们想达到的目标。铁矿石协议定价由年度定价转变成季度定价就是很好的例子,三大矿业巨头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别宣布结束放弃协议矿年度定价,转而实行季度定价。作为买方的全球钢厂只能被动接受,根本没有可以协商的余地。

3.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除了正常的消费,还要善于抓住国际市场行情相对低迷的有利有机,加大铁矿石的购买量,超量进口,进行战略储备。在价格暴涨时,使用储备,减少购买。通过高抛低吸,在一定程度上平抑铁矿石价格。特别是当我国铁矿石储备达到一定规模后,并定期公布储备库存,将会对国际铁矿石行情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推进建立铁矿石期货市场。铁矿石期货交易将会有利于我国参与铁矿石定价,而且由于我国巨量的铁矿石消费,我国也

具备建立铁矿石期货的基础。

第五章

2 荷兰20%的土地来自“围海造田”,海运业是荷兰的支柱产业。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海洋对荷兰经济影响的例子?

荷兰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西北两面临海,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潮湿,冬暖夏凉,年降雨量600~800mm,且分布均匀,一月份平均气温2~3℃,七月份为18~19℃,昼夜温差较大,海洋性气候区愈靠近大洋,气候的海洋性越强,特别是在冬季,因沿岸有股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温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海洋所带来的季风十分适宜花卉及种球的生产和繁殖。

3: 西班牙对中国出口及进口第一位都是机电类产品。请思考如果运用所学知识的产业贸易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答:出现这种现象来自以下原因。 原材料单位价值低而运输成本高。消费者应该尽可能靠近原材料供应地。一些国家和地区大量开展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其许多进出口的产品的形式自然基本不变。这时同类产品将同时反映这转口国的进口项与出口项中,便会形成统计上的产业内贸易。

4.二战后。韩国重点发展以钢铁,造船。汽车为代表的重工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目前韩国的经济领头产业是信息业,请搜集相关材料,解释韩国积极是如何完成转型的。

§1.1积蓄势能时期(50年代)

韩国的经济基础很薄弱。在日本统治的殖民地年代,日本按照南农北工的计划开发朝鲜半岛。因此造成了朝鲜脱离日本独立时大部分重工业即战略工业在北方的局面。金属工业的90.1%、煤矿和铁矿的100%、化学工业的81.8%、电器机器工业85%、发电量92%在北半岛。纺织工业84.9%、印刷业89%、食品工业65.1%和农林水产业82.6%在南半岛。[①]

建国时的韩国是个比较纯粹的农业国,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工业体系。其经济基础还是农业以及和农业密切相关的少量轻工业。(所以顺便感叹一下,就这点本钱还总是叫嚷着要武力统一北方的李承晚真是勇得可以。)在这种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有两条道路可循。第一是近代日本模式,第二是

苏联模式。但是无论日本模式和苏联模式,都首先需要国家有最起码的基础设施:国家要有公路和铁路,有海运航线,有电线和全面的邮政,最重要的是——得有较高比例的对工业化有所了解的高素质公民。

这一切,韩国都很缺乏。所以就必须先补这一课。50年代的韩国做的主要就是这些事情。修公路,修电线杆,建设发电厂等最基础的基础设施,还有公民的扫盲。这点的工作成效显著:1945年,韩国人的识字率是22%,1961年上升到71%。[②]此外,纺织、制糖、水泥、玻璃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当然这一切工作对经济的发展并非立竿见影的。不过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是50年代的基础建设为后来的经济起飞积蓄了势能。 1.2势能开始转为动能时期(60年代)

1961年,韩国的朴正熙将军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这是一个对后来韩国崛起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统治韩国约20年。这也是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年。正是在这20年中,韩国的人均GDP超过了朝鲜。(1960年,朝鲜人均GDP是253美元,而韩国只有82美元。1970年时,朝鲜人均GDP是400美元,而韩国达到了410美元。到1976年,朝鲜人均GDP是530美元,而韩国到达了1000美元。[③])

从1962年开始,在朴正熙的推动下,韩国政府开始实行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苏联发明的那个概念:“五年计划”。这种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似乎已经成为苏联乃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招牌。但不必因为听到韩国这种反共急先锋的国家也采用这东西而感到惊奇。因为一个鲜为人知却又的确存在的事实是:在几乎所有战后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以色列、新加坡、台湾等等)的发展历程上都能看到苏联模式的影子。在韩国这种传统的农业国,私人资本极端薄弱,要快速实施工业化就不能不依靠政府来推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62年到1966年。在这个五年计划中,韩国的目标是进一步加速发展,进一步扎实工业基础,给积蓄势能走最后一步。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67年到1971年。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起,韩国开始实施延续至今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战略。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韩国重点加强已经略有规模的轻纺、水泥等轻工业,用这些轻工业的初级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外汇被用来换取外国的设备、技术以及人才培养,推动自身加速发展。50年代积累的势能开始转化

为动能了。

在一五和二五计划中,韩国建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50年代日本势力退出后留下的归属企业有36家,他们是韩国国有企业的祖先。到1968年,国有企业增加到97家。到1970年猛增到120家。在一五和二五计划中,这些国企(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级制造业中)成为韩国迅速工业化的火车头。 §1.3势能全面转为动能时期(70年代和80年代)

从1972年到1991年,是韩国政府的三五、四五、五五、六五计划时期。为了确保自己一手主导的工业化进程不夭折,朴正熙采取了不那么光彩的方式获得了连任。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宣布“全国非常戒严令”,解散国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缩小和弱化政治领域、扩大和强化总统权力,形成以总统为顶点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集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这样一来,政府通过集权化的行政管理,把民众的力量从政治舞台引向经济建设舞台,集合一切力量于经济开发,确保经济迅速发展,加速推进工业化。

在三五和四五计划时期,韩国政府建设的重点转向战略重工业:钢铁、造船、化工。韩国经济从这时起真正开始走上腾飞之路。韩国的经济实力迅猛膨胀,国家综合实力也急速上升。到80年代的五五、六五计划时期,韩国政府建设的重点又转向了技术密集型工业。韩国政府提出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转向自主研发。就在这段时间,韩国建立了大批研究所等机构,促进技术研发,发展尖端产业。也正是在五五和六五时期,韩国将大量的国有企业转化为私有,只保留了一些需要巨额投资,私人无力负担或不适合私人经营的企业。到1986年,韩国的国企只剩下13家。如果说三五和四五计划时韩国还是粗放型增长的话,那么五五和六五计划时期就开始转向集约型发展了。70年代和80年代是经济发展势能全面转为动能时期。韩国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六五计划结束的时候,韩国已经成为中上收入的国家。一个标志就是欧洲国家不再需要韩国人的入境签证,因为那时大部分韩国人已没有理由要非法移民到什么地方去了。[④]韩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其结果举世瞩目。因为本文讨论的只是韩国经济的崛起历程

第六章

1俄罗斯对外贸易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 俄罗斯经济对外贸的依赖性很大。由于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为能源和原料型产品,所以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其外汇收入有较大影响。 俄罗斯商品进口增长速度较慢、出口增长较快,所以导致其商品贸易顺差快速拉大。而由于俄罗斯的服务业水平较低,因此其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加。但总体而言,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呈现贸易顺差逐年递增的态势。

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军火等,其中燃料动力资源及其制成品居于 主导地位;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其中机电产品的进口所占比重最大。

俄出口商品仍以能源和原料型商品为主。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俄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在本国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口商品成为填补俄市场空缺的唯一来源。其中进口增幅最突出的是通信设备和汽车及其零附件。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扩大了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食品、纺织服装类商品、药品、塑料及其制品等进口也大幅增加。

2巴西农业与工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是什么?

巴西的农业产值虽然仅占GDP的8.4%,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之一。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可耕地储备和农业科学技术,因而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有“咖啡王国”之称,巴西也是世界最大的甘蔗生产国和蔗糖出口国之一,甜橙产量和浓缩橘汁出口量居世界之最。大豆、杂豆产量居世界第二,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三,稻谷产量居世界第七。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养牛国。 采矿业

1992年巴西实施国有企业是优化以后,采矿业主要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巴西铁矿石储量仅次于俄罗斯据世界第二位,巴西的铝土矿储量仅少于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三位,铝矾土年产量1000多万吨,约1/3用于原料出口。 制造业

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引进外资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但却具有发展不平衡核对外资依赖性强等特点。巴西钢铁、汽车、造船等行业在世界享有盛

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也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巴西钢铁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汽车工业年产量居世界第十位。巴西的汽车工业多为外资所控制。大力发展以甘蔗提炼的乙醇为燃料的绿色能源汽车。 能源工业

巴西在能源方面的成就巨大。2005年,巴西生物能源比例已占全部能源的29%,而同期世界的生物能源应用比例仅为11%,加上水电、核电,巴西可再生能源比例已达44.7%,同期世界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仅为14%。

用甘蔗提取宜春市目前巴西生物能源的主要构成分,约占巴西全部能源的13.9%,巴西广泛使用乙醇燃料,缓解了石油价格危机。在此基础上,巴西加大了研发生物柴油的计划,从2007年起必须在矿物柴油中掺入2%的生物柴油,到2012年增加到5%。

3简述印度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有哪些。

答:印度的支柱产业有农业,印度的农业生产效率虽然低下,但可耕地面积大,仍属于农业生产大国。

制造业,印度的制造业虽然不如服务业的增长那样强劲,但是也不乏一些在世界上也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

服务业,由于印度拥有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等优势,所以印度经济能够选择以服务业为发张导向。印度服务业主要包括技术含量较高的IT、金融、医疗等服务产业。印度发展高科技服务业的主要模式是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国际外包。

这些都是印度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 4南非采矿业发展状况有哪些特点?

南非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并开采的矿物就达70多种,其中,黄金,铬,锰,铂族金属,钻石,钒,铝,硅酸盐等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南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南非还是世界最大的钻石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的9%,南非煤炭资源丰富,但缺乏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为南非提供了75%的能源需求。 第七章

1结合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特点阐述“10+3”发展前景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历了从对立猜疑到以平等互信、睦邻和互信为基础的对话

和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融合日趋加深,各领域合作全方位拓展的良好局面。中日韩与东盟关系对中国自身发展和周边乃至整体外交具有重要意义,双方置身共同的目标和地区环境,拥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发展潜力和高度一致的发展目标。中日韩和东盟在各自发展的重要时期继续携手共进,是符合各自情况、时代特征和目标地区形式的必然选择。

中日韩和东盟关系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大国对中国发展与东盟关系进行牵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日韩以及东盟部分国家对中国的疑虑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消除,南海、钓鱼岛等问题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仍然是中国与日韩和东盟面临的最现实、敏感和棘手的挑战。中国东盟经贸上的竞争性,东盟自身建设和发展方向灯问题,都将对今后双方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2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为什么那么高?试分析其原因。

新加坡人口518万,比中国一个省的人口总数都要少,华人占71%。

人口少,消费的资源少,因此国内需求很少,加之新加坡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

主要国家经济部门有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主要产品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分。 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让外贸成为了内需甚少的新加坡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3简述泰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特点。

(1)农业品类出口的平均增幅远小于工业品。泰国出口额平均增幅为10%,其中,工业产品平均增幅12%,而农、牧、渔业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的平均增幅为5%-7%,均远低于出口总额的平均增幅。但这并未动摇泰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目前泰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大米、橡胶、木薯、食糖、热带水果和海产品出口国之一。

(2)农产品类出口比重逐步降低,工业品和矿产类商品出口比重稳步上升。1990年代初期,泰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工业品在总出口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0%、10%和67%,到2006年,上述三类产品的出口额所占比重分别为10.1%、6.2%和77.2%。

(3)生产资料、原材料以及半成品、消费品进口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燃料进口比重增幅大。1992-2006年泰国燃料进口增长近7倍,占进口比重也从8%增长到20%。

(4)4.菲律宾的苏比克港能否赶超新加坡、香港、高雄等国际著名大港?为什么?

(5)苏比克港曾作为美国驻菲海空军基地,1992年后被辟为自由港。港口位于菲律宾吕宋岛西南部的一个海湾,距首都马尼拉110公里。港湾三面环山,入口处有岛屿屏障,是一座难得的天然良港。即使在台风季节,苏比克港内仍然风平浪静,其自然条件超过附近的新加坡、中国香港、基隆和高雄等港口。港区水深24—50米,可停泊世界上吃水最深的核动力军舰、集装箱船、滚装船、散装货船、超级油船等。苏比克港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水深优势,相对于已经没有多少发展余地的新加坡等港口,更能吸引众多国际航运物流巨头来此落户。苏比克港自由港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吸引全球跨国公司落户的航运、贸易及商务中心。 (6)苏比克港年均集装箱吞吐量约50万TEU,2020年之前将达到1400万TEU。该港将不仅是集装箱枢纽港,而且是粮食、化肥、木材、车辆、大型设备输出入的现代化多功能港口,发展前景不可小视!

5越南能否成为中国出口加工贸易的竞争对手?为什么?

对抗性的不可能,部分产品有成本优势。21世纪以来,越南大力引进外资,随着中国内地劳动力和用地成本的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越南的比较优势地位得以显现。外国在越南的直接投资加速增长,一些外企甚至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到越南。越南的农业发达,并且气候特征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大米,纺织品,水产品的出口额较大。并且,随着越南市场环境的改善,如法律法规透明度的提高,对外资歧视性要求的取消等,越南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第八章

1

2非洲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带来整个非洲经济的发展,针对非洲的贫穷落后的经济实现提出对策建议。

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3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结局按食物短缺问题. 4.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 5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6.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7 派学者到发达地区留学,学习先进技术来发展工业。 8兴起教育;促进环境保护;

9利用该地区的热带草原,发展旅游业;培养民间艺术家,向全世界推广非洲传统文化,如音乐,美食和舞蹈等;通过以上交流,吸引先进国家的游客,从而与学习先进技术

3什么是决定一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关键因素?请对非洲国家的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关键因素是 地理位置 人文 自然资源 国家政策。 非洲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基本上集中在石油,天然气等碳化氢产品,农产品以及其他 非洲国家与中国建交较早,与中国经济结构有较强的互补性。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会与中国的贸易越来越密切 第九章

1.分析墨西哥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墨中贸易结构,阐述墨中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出口。墨西哥主要出口商品为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车辆及其零附件(铁道车辆除外),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家具、寝具、灯具及活动房,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及钢铁制品,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食用蔬菜、跟及块茎,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及硬币等等。

进口。墨西哥主要进口商品为汽车材料。电器、化工产品、食品、饮料、纸浆、纺织、石化产品。

(2)据墨西哥经济秘书处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经成为墨西哥第九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墨西哥也成为中国在拉美继巴西之后的第二大贸

易伙伴。2002年以来,两国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2002年双边贸易额为39.7亿美元,2007年中墨双边贸易额为3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高出墨货物贸易平均增幅11.5个百分点。其中,墨西哥对中国出口19.0亿美元,增长12.3%;自中国进口297.5亿美元,增长21.7%。墨方贸易逆差278.5亿美元,增长22.4%。

(3)墨中贸易中,尽管墨西哥对中国出口速度增长很快,但墨西哥从中国进口额远远超过其对中国出口额。200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墨西哥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此后,墨中贸易一直处于高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增长很快,2006年贸易逆差227.5亿美元,增长37.9%。正是来自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使墨、中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墨西哥已成为对中国实行反倾销制裁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而且对中国的反倾销制裁存在着征收范围广、征税比率高的特点。贸易逆差扩大导致墨西哥国内“中国经济威胁论”不断升温,这些哦度不利于中、墨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2、委内瑞拉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试分析委中

经济贸易于合作的前景。

1974年6月28日,委内瑞拉同中国建交。由于委、中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两国经济合作的领域不断发展,委已经成为我国在拉美地区投资最多的国家和中国在拉美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5年中委贸易总额8447万美元,2006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4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53%。

委对中国出口额从1995年的1575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6.4亿美元,增幅创历史新高;中国对委出口额由1995年的6872万美元迅速发展为2006年的16.98亿美元,同比增长87.04%。

委内瑞拉对中国出口原油、氧化铝、乳化油、钢材、乙烯和铁矿砂;委内瑞拉从中国进口产品包括纺织品、轻工产品、五金交电、玩具、节日灯、搪瓷、自行车及其零部件、手工工具、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食品以及机电产品等。 中国在委的投资不断扩大,两国已经签订多个双边协议及文件。中国在委正在运行的主要经济合作项目包括石油开采、航道疏浚、石油技术服务、住房建设、

铁路改建、输水管道建设等。其中,石油已经成为在委投资的重要领域,但委在华投资较少。

3.结合阿根廷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市场狭小的国内实际情况,试分析近年来阿根廷经济快速发展的秘方是什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阿根廷的GDP在1997年在拉美国家中继巴西和墨西哥之后居第三位,在1998年开始经济危机是使阿根廷的经济严重萎缩。而从2003年起,阿根廷经济逐渐恢复。同时,在2006,2007年,阿根廷的人均GDP在全球排名分别是第29位和31位。阿根廷个经济部门基础好,经济结构逐渐合理化。农牧业在GDP中的所在比例虽不高,但是国家第一打出口部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阿根廷世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阿根廷工业门类齐全,服务业近年发展很快,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其中旅游业便是利用了本国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发展较为发达,已成为阿根廷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快速发展的秘方不外是对经济结构的改进,包括:对外贸易在阿根廷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在阿根廷经济复苏中呈现的,贸易额不断扩大,商品贸易顺差加大,服务贸易保持逆差,吸引外资等等。而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分配也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利益。在改进的结构中,出口商品结构中农作物和工业设备增长,矿产品出口下降;进口商品结构中消费品明显降低;保持稳定的贸易合作伙伴等等。

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史或者说发展较为成功的事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较大的学习性。从中可看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合理分配各产业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外贸易中的比例结构对本国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在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中要合理利用本土资源获取更多的利益,正如阿根廷利用本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发展旅游业获取利益,合理开采矿石等等。在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管理下,国民经济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4.古巴全国政权代表大会于2008年2月24日选举劳尔.卡斯特罗为国务委员会主席。有关专家认为,劳尔可能会照搬中国模式,大力提振古巴经济。请结合古巴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对古巴有何借鉴意义?

中国的改革给劳尔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劳尔访华回国后,建议以中国模式为榜样,改革计划经济,逐渐实行经济自由化。古巴政府内部还设立了专门研究改革的“中国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悄悄展开的古巴经济改革就有中国模式的痕迹。1991年,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古巴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措施,将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有限度地、有步骤地发展私营经济,培植小规模市场;对外资开放部分生产部门。这些都受中国影响。

中国日益强大,发展了各种经济发展特区。古巴政府近日向外国投资者介绍古巴首个经济发展特区——马列尔发展特区便是效仿中国的。古巴借鉴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特区的成功经验。

5.何谓“拉美化陷阱”?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那些现象与之相似?你认为解决的方法有哪些?

一.“拉美化陷阱”是指拉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失调现象。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

1.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公。拉美收入分配不公举世闻名。许多拉美国家遵循的是现增长后分配,认为蛋糕做大后,分配自然会实现公正。事实表明,收入分配并没有改善。

2.城市农村发展失衡。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是拉美付出沉重代价。大城市中的摩天大楼旁却是无数贫民窟。此外,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加,非正规经济不断发展。

3.人类与自然不和谐。地大物博的拉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由于生态环境发生不利变化,在过去的30年中,拉美地区几乎所有国家都遇到过一次以上

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严重。

4.社会治安状况恶化。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的谋杀率一般为万分之八,这是在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至90年代,这一比率已上升到了万分之13,使出了非洲以外所有其他国家的4倍。

5.教育事业发展不快。拉美的入学率虽然高,但并不能使儿童完成学业,更不用说进入中学。因此,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事业的落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6.未掌握开放与保护。拉美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大幅度削减关税,使外国产品轻而易举进入本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率居高不下,与大量中小企业在外竞争中倒闭无疑有着密切关系。

二.1.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拉美陷阱”中的混乱现象。拉美的一些国家,其农村人口曾在短时间内快速流入城市,使城市的移民中农村人占了绝大多数。拉美城市人口增长有40%来自农村移民。由于缺乏规划,城市没有能力为迅速增加的外来人口解决住房和基本服务问题(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电力供应、给排水等),造成城市化过程的混乱。

2.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出现了“住房危机”,许多人只能在棚户区和违章建筑内安身。拉美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批农民在短时期内涌入城市,使得许多进城农民包括一些城市居民均不能得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很低,又得不到住房信贷,不能得到合法的住宅,导致大城市出现大量贫民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样出现了严重的“住房危机”。表面看起来,我国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并不算低,如2006年的城市率已经达到4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近27平米。这样的居住水平已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接近中高收入国家的居住水平(中高收入国家人均居住面积29.3平米)。但这种“被人均”的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在剔除富人阶层的投资性房产和“一人多房”、“一户多房”的因素之后,大城市的许多贫穷的进城农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就很小了,而且居住条件很差,很多人没有合法住宅,许多下岗职工和普通打工者成了长期的“蜗居”族。

3.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贫困人口,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拉美国家也曾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贫困群体。由于农村人

口短时间内大量流入城市,但城市工业并不具备吸收所有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进入城市的这些移民长期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或主要以自我谋生为主,许多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人逐渐成为城市地区的“边缘群体”和贫困群体,且规模越来越大,城市贫困现象成为拉美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4.我国过快过度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了环境的恶化。拉美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一是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由于长期贫困和缺乏就业,穷人通常被迫在环境差的地方建立住所,大量居民一旦居住下来,必定会加重原本就已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二是造成生活环境的恶化。由于政府职能缺失,城市又无限扩张,尤其是贫民窟内居住条件极其恶劣,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设施极度短缺。三是造成社会治安环境恶化。在一些城市时常出现暴力活动和各种骚乱事件,社会治安状况差、犯罪行为猖獗是拉美国家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1. 人均GDP登上1000美元的台阶之后,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可能是一个矛盾突显的时期,中国要避免因社会矛盾浮现而开始停滞不前,防止“拉美化”

2. 建立一个正确的社会保障模式和社会福利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防止拉美化的一个屏障

3. 拉美主要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获得的只是中产阶层的支持,失去的却是广大社会底层的信任。这是拉美国家给我国福利制度改革提供的一个重要教训。 第十章

1.世界原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生产国分别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BP世界能源统计2008》报告披露,截至2007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686亿吨(12379桶),尚可开采41.6年。从全球原油分布上看,约3/4的石油资源和生产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例如,波斯湾、墨西哥湾和北非油田带,集中了世界51.3%的石油储量;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则占石油资源与产出的24%。天然气常与石油相伴而生,世界天然气资源分布与产出比石油更加集中,北半球集中了世界9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2007年世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为177.36万亿立方米,是仅次于煤炭与石油的世界第三大不可再生能源。俄罗斯、伊朗、卡塔尔三国的储量总和即占了世

界探明储量的55.3%,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就占了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45.6%。美国是世界最早采集利用天然气的国家,直到1960年,其产量仍占据世界的80%以上,此后前苏联、荷兰、英国、挪威等相继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天然气工业。与石油生产一样,目前世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也集中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贮存第如俄罗斯、伊朗、沙特等国家和部分消费大国,如中国、美国等。

2.什么是石油生产的峰值?到目前为止,都有哪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已经过了其生产峰值?它对石油生产国以及石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0世纪59年代,为壳牌石油公司工作的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发现,尽管单个油井的产量有上升期、稳产期和衰竭期,且产能各不相同,但如果将单个油井的每日产量数据画在同一张图上,整个产区的产量就相当接近于一个钟形曲线,其顶部就是峰值。

在世界上产油最多的65个国家中,到2007年为止,已有54个过了石油生产的峰值点。其中,美国在1970年,印度尼西亚在1997年,澳大利亚在2000年,南非在2001年,墨西哥在2004年等。

在1981年至2005年间,世界石油产量以每年1.8%的速度稳步增长。一切平安无事。但是从2005年前后开始,石油产量似乎进入了一个稳定期。而且由于石油需求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这导致了油价飙升。我们的石油供应将无法像过去那样迅速或轻易地实现增长。我们将不得不动用较难开采的石油,以满足我们对原油的需要。石油变得更加昂贵,这将导致物价上涨。另外,天然气等其他代替性能源也将得到更多的资源去开发、利用。

3.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有哪些,它们是否就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

答: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而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西欧、俄罗斯、日本、中国。其中世界最大石油产区中东的消费量却很小。

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中国、沙特、伊朗、伊拉克、俄罗斯、巴西等国家;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沙特、美国、俄罗、伊朗、中国、墨西哥、挪威、委内瑞拉、加拿大、阿联酋。

4.试分析国际天然气的贸易格局与石油贸易格局之间的异同?

答:相同点:

1、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量都在本世纪内以迅猛的速度增长。 2、与石油一样,天然气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少数气田。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三国拥有世界56%的天然气探明储量,而25个排名在前的气田的储量就接近总储量的一半。欧佩克国家的天然气储量也占了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3、世界天然气进口地区的格局类似。两者的主要进口地都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而且三个地区的进口量同样基本占据了世界进口量的90%左右。 4、中东巨大的天然气储备和近年来不断增加的生产投入,可以显示其在世界天然气的出口领域将与石油出口领域一样显示出无比的重要性。但其消费量与石油一样,却不是世界上天然气的消费大国。 不同点:

1、与石油进口不同的是,在天然气的进口领域,西欧的份额占据了世界总量的50%左右,一方面由于天然气相比石油更为清洁,另一方面反映了西欧相比美国更加注重环保。

2、在天然气的进口领域,各地区间在进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上的消长关系也不如石油进口领域那么明显。

3、与世界石油出口格局不同的是,世界天然气的的出口地区分布要更加分散一些,以俄罗斯为首的前苏联地区,北美地区和以挪威、荷兰为首的西欧以及非洲和亚太地区在世界天然气出口市场都有一定的位置,反而是石油出口重地中东的天然气出口量尚不足10%。 第十一章

1.国际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中存在哪些缺点?

1发达国家有先进的农业科技,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到75%以上,以色列高达90%以上。美国的研究投入占其农业部总预算的2%-4%,以色列政府每年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约占其农业产值的3%,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而我国仅为0.2%左右。巨额投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从20世纪60年代的农用化学技术、80年代的节约土地和农业用水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于农业,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是绝对主导。发展中国家有赖于发达国家转让生产技术,以期从新技术、新成果中获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发达国家产生很强的技术依赖;同时因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国家竞争力。

2同时发达国家对农业有高额的农业补贴,其中美国、欧盟及日本的农业补贴约占世界总额的80%,且对部分农产品维持高关税,严重扭曲世界农产品贸易。日本农业仅占其GDP的1.0%,但政府农业补贴达到GDP的1.4%。美国《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规定,10年内将提供农业补贴 1900亿美元。2006年7月24日,已持续谈判近5年之久的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宣告无限期中止。错综复杂的农业问题是多哈回合的核心议题和矛盾焦点。对于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开放农产品贸易是多哈回合的目标。但美欧在削减农业国内补贴和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方面的分歧极其严重,致使谈判宣告破裂。多哈谈判的失败,使西方国家可以继续堂而皇之地给予本国农业以巨额财政支持,各国在农业补贴上将会形成攀比,造成农产品价格低廉也冲击了国际粮食的价格,国际农产品市场将继续长期处于扭曲状态。

3发达国家对粮食有着垄断性的农业知识产权,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借《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试图通过推动更高水平的农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独占技术优势,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由于大部分品种权和专利等农产品知识产权是在发达国家注册,而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因而这种技术优势及其导致的知识产权优势将使利润更多地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发达国家试图独占技术优势,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4贸易壁垒的转变。主要的技术性壁垒发达国际占40%,这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成本也使得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只能出口到技术较低市场价格也较低的市场,贸易条件恶化,利益受损。

5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在于,首先,影响农产品贸易规模,

限制其流量;其次,使农产品贸易发生转移,改变贸易流向;第三,发展中国家为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成本增加,而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只能出口到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市场价格也较低的市场,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受损,社会福利减少。从长远看,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成为发展中国家改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升自控能力和监测水平、催生绿色农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的外在推动力。

2.试析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原因

1、农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趋于下降

2、原因:(1)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高额的农业补贴 先进的农业科技 垄断的农业知识产权

3、世界农产品贸易区域结构分散化与集团化并行 4、世界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5、农产品贸易壁垒由传统的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由数量限制转向技术性措施

6、新的消费需求推动国际农产品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

3.简要分析中国大豆进口及压榨市场的现状及其成因,试提出保障中国大豆压榨市场稳定有序运行的政策建议。

现状:中国是世界第四的大豆生产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大豆的数量较低,但是由于国内消费也比较低,因此国产大豆除国内消费外还略有结余。自1993年起,国内的大豆产量和需求量都开始增加,中国开始成了大豆的净出口国。1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大豆进口国,预计今后中国的大豆进口量随着需求量的升高还将进一步上升。目前中国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压榨效益大幅度下降,目前处于严重亏损或微利状态,压榨行业竞争激烈。

成因:国外进口大豆物美价廉;国内大豆产量低;大豆质量参次不齐;鉴于国内

土地资源紧缺,不可能大规模开垦种植大豆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激增的需求只能依靠进口来填补空缺。 建议:

1.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建立国际市场风险控制应急机制 2.组建行业协会

国内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及产能快速扩张的现象突出反映了国内压榨业缺乏行业协调机制和整体规划,笔者建议应尽速成立紧密性质的行业协会组织,以便协调对外采购的方式、进度及价格,促进国内相关企业间资源及库存的共享,加强行业间的自律和管理,沟通行业信息,增强国内企业对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3.鼓励企业套保避险 4.加速科技创新

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撑握知识产权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应对外来冲击的有力武器。另外,加强大豆副产品的开发、延伸大豆的产业链也是增强国内大豆压榨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力量,我们寄希望相关科研单位能在有关领域加快研发步伐。

4.简要分析国际小麦贸易和玉米贸易的主要特点。

小麦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小麦产量所占的比重在1992年之前一直领先于水稻和玉米,小麦贸易额占世界谷物贸易的比重也长期稳定在40%左右。小麦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出口主要以北美和欧洲为主,出口国很集中,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这五个国家。而世界小麦进口国相对于出口国来讲较为分散,巴西、埃及、意大利、西班牙、阿尔及利亚、日本、墨西哥等国都是世界小麦的主要进口国。

在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的用途最为广泛,它不仅可供人类食用,而且还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业,同时它还是部分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玉米已超过小麦,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谷物品种。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玉米出口国。虽然近年

来美国国内的玉米需求由于乙醇生产的需求明显增加,但美国的玉米出口在总量上还是在稳定增长。美国决定着国际玉米市场的走势。阿根廷和巴西则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的玉米出口国。玉米出口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还有中国、巴拉圭和乌克兰三国。20世纪60-70年代,欧洲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地区,它的进口国的市场集中度远远小于出口国,属于典型的买方寡头垄断市场。

5.简要分析农产品期货在大宗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1可以减少或避免中国因缺乏发达国家期货市场而付出高成本的代价;

2由于农产品现货市场的价格信息具有短期性的特点,仅反应一个时点的供求状 况,中国的农场就能减小这种特点衍生的滞后性;

3期货价格发挥了基准价格的作用,本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为国内的定价中心。

6.简要说明天然橡胶的用途,并说明天然橡胶国际贸易的主要参与方与发展前景。

天然橡胶的用途:由于天然橡胶具有上述一系列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其优良的回弹性、绝缘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等特性,并且,经过适当处理后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等宝贵性质,所以,具有广泛用途。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鞋、暖水袋、松紧带;医疗卫生行业所用的外科医生手套、输血管、避孕套;交通运输上使用的各种轮胎;工业上使用的传送带、运输带、耐酸和耐碱手套;农业上使用的排灌胶管、氨水袋;气象测量用的探空气球;科学试验用的密封、防震设备;国防上使用的飞机、坦克、大炮、防毒面具;甚至连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高精尖科学技术产品都离不开天然橡胶。目前,世界上部分或完全用天然橡胶制成的物品已达7万种以上。

主要参与方包括:承运人,货主和货运代理人。

发展前景:橡胶与钢铁,石油,煤炭共称四大工业原料,既可以获得显著的

经济效益,而且又能美化环境,取得一举两得的功效,所以发展前景广阔,虽然受环境问题,他的种植受到限制,但是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第十二章

1.铁矿石需求与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和钢铁产量直接由什么内在联系?

答: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作为钢铁产业的主要原料,铁矿石的供给与利用对钢铁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驱动铁矿石需求的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及其制品的需求。面对一个原料的卖方市场,各国的企业应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就是尽量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通过降低成本而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程度,并且依靠成本的降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与国家经济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钢铁产能越来越大,归根结底,是有需求。我国部分地区钢铁产能利用率在95%以上,几乎是满负荷生产,如果没有需求,就不会有如此大的钢产量。钢厂的惯例是在没有需求的时候就停产。工业化会产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会产生庞大的钢材消费人口,城镇化意味着进入城市的人口需要住进楼房,这些都需要消费大量的钢材。整体来讲,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影响钢铁需求量,进而影响钢铁产量。

2.国际铁矿石资源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征,它对国际铁矿石贸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分布特征:

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国储量表

折算铁品位国家 (﹪) 巴西 俄罗斯 澳大利亚 乌克兰 53.5 56 61 30 量(亿吨) 170 310 280 200 (亿吨) 89 140 100 90 量(亿吨) 330 560 450 680 (亿吨) 160 250 160 300 含铁基础储含铁储量 原矿基础储原矿储量 中国 哈萨克斯坦 印度 瑞典 美国 委内瑞拉 加拿大 南非 全球合计

33 40 63.5 60 30 60 65 65 50 150 74 62 50 46 36 25 15 1600 70 33 42 22 21 24 11 6.5 730 460 190 98 78 150 60 39 23 3500 210 83 66 35 69 40 17 10 1500 所以,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出国际铁矿石资源分布的特征:

(1)世界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世界铁矿石资源总量估计超过8000亿吨,含铁量超过2300亿吨,未来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世界铁矿资源分布集中。世界铁矿资源分布在少数国家和地区,集中度高。其中,俄罗斯、澳大利亚、乌克兰、巴西、中国是世界铁矿资源大国,约占世界含铁基础储量的70﹪。而哈萨克斯坦、印度、瑞典、美国、委内瑞拉、加拿大、南非等国也拥有相当多的铁矿资源。

(3)从铁矿石的品位来看,各国差异较大。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瑞典、委内瑞拉、加拿大、南非等国铁矿石的品位高,均在50﹪以上,开采价值大;而乌克兰、中国、哈萨克斯坦、美国等国虽然铁矿石的储量大,但品位低,很多不具备开采价值。所以,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但由于品位低,及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仍然需要大量进口。

2.对国际铁矿石贸易产生的影响:

世界铁矿石贸易形成了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家向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输送的格局。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钢铁生产国家的铁矿石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因钢铁生产规模超过自身铁矿资源支撑,需大量进口;俄罗斯铁矿石供求基本平衡;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

还可以大量对外出口。中国铁矿石的进口量近年来不断走高,2012年进口量占全球总进口量的比重已经达到67.9%。

3.什么是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铁矿石供需双方在该机制中的地位如何?

答:以离岸价格作为结算价格,有国际铁矿石的主要供给方和需求方以“交叉捉对”方式展开谈判,在谈判中任何一对谈判对手率先达成协议,其他各方均须无条件接受此结果。

供需双方市场地位不对等,目前供大于求已成定局。铁矿石市场的供大于求、金融资金不断涌入铁矿石市场都可以找到妥善的解决方式,但供需双方市场地位的不对等却依旧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这样不对等的供需地位,让国内钢厂处于弱势地位,交易中讨价还价的能力较弱。

4.试述中国铁矿石进口需求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经验教训,浅析中国如何才能在今后的铁矿石贸易谈判中取得优势

(1) 从港口库存情况看,2007年前库存情况较为平稳,保持在4000万吨左右,

2008年港口库存出现爆发性增长,当年库存增长接近50%,此后两年中也保持高位运行,2011年港口库存再次出现大幅上涨,年涨幅超过25%,平均库存量接近9000万吨。从港口总库存量在总进口量中的比例可以看出,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的数值相差不大。钢铁厂商一般会在港口保留约1.5月的常备库存,占全年进口量比例大约在12.5%左右,按现有数据看,除2008年外,其他年份港口库存量均位于正常范围之内,并未随价格变化出现异常波动。从与生铁产量的比例中可以看出,其比例在11%左右。 (2) 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严重,谈判经验不足应变能力欠缺,在大宗商品市

场没有定价权,进口渠道过窄导致受制于人,需要重视保护商业信息安全。 (3) 加快国内钢企整合。中国钢铁行业松散的组织结构一直弱化和稀释中国谈

判博弈力量。增加铁矿石期货品种,积极参与世界市场定价权的竞争。多元化的进口渠道,降低进口依存度。

5.国际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发展趋势:①跨国资本重组聚集煤炭企业。今后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将不呈现“诸子百家”,而是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涉足此领域的资本输出也加快了步伐,收购、兼并将是煤炭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最直接的手段。而且就煤炭工业本身而言,也必须要走大公司、大集团的路子,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建立跨地区、跨国经营、业绩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目前,美、德、英、澳的煤炭企业正通过兼并、购买的方法向全球化的煤炭经营方向发展;其中一些国家的企业已开始涉足中国的煤炭企业和煤炭市场了。所以说煤炭行业的跨国资本重组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②国际煤炭贸易中,就单个国家而言,进口比重将会加大,出口比重有所萎缩。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煤炭是支撑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这四大行业的主要能源,所以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的产煤量将会侧重于供应国内需求,甚至会用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2004年中国煤炭出口量较之2003年低而进口增长就是这个原因。此外,与煤炭一样作为重要资源的石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反映国际煤炭市场的这一趋势。正是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煤炭作为能源才被人们重视起来。由于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国家,它们也早已为此形成了一个卡特尔组织—OPEC,在OPEC的干预下,通过石油开采量的控制来影响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使之时起时伏。这样一些主要工业国家利用石油作为原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们更相信自己国家所生产的煤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所以它们会加大煤在国内的供应,而适量的出口,取得外汇收入。

③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将起伏不定。世界经济的低迷,股市的不景气,世界油气价格的反复无常,使国际煤炭市场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将使各国在煤炭的进出口操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此,各国尤其是工业国家都会倾向于建立煤炭战略储备,一方面以备国内供应的不时之需,另外它也是

平抑煤炭市场使之稳定的重要措施。就目前而言,美国作为煤炭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也加大了煤炭的进口,以建立战略储备。美国此举势必会带动其他国家,进而形成了今后国际煤炭贸易发展的一个趋势。

特点:①国际煤炭贸易具有相对集中性。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南非、加拿大、印尼、哥伦比亚等,个煤炭出口国是世界煤炭出口的主体,占世界煤炭出口贸易的90%以上;以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为主体的东亚地区和以欧洲共体为主体的西欧地区是实际煤炭进口的主体,合计进口量占世界煤炭进口量的75%左右。

②国际煤炭市场供应充足,已呈买方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同一国家的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对各自企业乃至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③国际煤炭贸易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在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易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在煤炭供应中,稳定的供应量更受重视,谁能信守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地向国际煤炭用户交货,谁就能牢固的占领国际煤炭市场。

④在国际煤炭市场上,焦煤和动力煤的贸易比重发生逆转。至1990年开始, 动力煤的贸易量在煤炭产品贸易总量中的比重有逐年增加之势。

6.一国煤炭储量与消费量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煤炭储量与开采量和出口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煤炭的表观消费量=煤炭的国内生产总量+净进口量(即进口量-出口量)表明了一个国家的煤炭消费量除了与国内生产总量有密切的联系外,与国家的煤炭储量也有一定的联系。若一个国家的煤炭储量较低,为了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则该国的煤炭出口量会减少,相应的煤炭的进口量就会增加,那么该国的煤炭净进口量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该国的煤炭消费量增加。

煤炭的开采量和需求越高,煤炭的平均储产比就越低,则煤炭的储量就越低。煤炭资源首先应供应本国的资源需求,若一个国家的煤炭储量越低,则就会相应的减少煤炭的出口量。 第十三章

1.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纺织品分成哪几大类?主产国和出口国分别是

哪些?

国际轻纺产品贸易主要以纺织面料、成衣、鞋类、和玩具等为大宗。国际贸易中的纺织品以面料为大宗。面料可分为棉花、羊毛、蚕丝、化纤及混纺等种类。就纺织面料生产和出口总量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和韩国。而面料的进口需求主要来自亚洲。2007年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为首的亚太地区的面料进口额占世界面料贸易总额的93.3%。成衣包括童装运动装、外衣、套装、裙装、休闲装等。全球成衣前三大出口经济体依次为中国内地及香港意大利、土耳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服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成衣的主要进口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及中国香港。鞋的种类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草葛、布帛、和皮革三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印度也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鞋类生产国。意大利也凭借鞋的质量享誉世界。而西班牙是欧洲的第二大鞋产国。越南则是亚洲制鞋业的后起之秀。其他的还有俄罗斯、捷克、巴西、印尼、韩国和葡萄牙等。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则是鞋类进口的主要地区。玩具按照材料可分为布艺玩具、绒毛玩具、塑料、金属、陶瓷、竹木、及复合材料玩具等。按对象可分为幼儿、少年儿童和成人玩具。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玩具出口国。出口金额占全球的百分之三十,出口数量占全球百分之六十。德国玩具生产多年来一直稳定发展。正逐渐把捷克作为玩具出口的下一个拓展市场。此外、丹麦的玩具制造业也颇为发达。世界玩具市场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区域有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欧盟。

2.国际成衣贸易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是哪些?中国成衣出口应注意提哪些问题?

全球成衣前三大出口经济体依序为中国内地及香港、意大利、土耳其。 全球成衣的主要进口市场为没过、欧盟、日本及中国香港。

1、现在投资服装行业的PE/VC会看的更细,也就是说他们的着眼点在细分行业中,例如,母婴服饰、青少年服装、职业装和医疗用服装等等;

2、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否做到轻资产、库存管理效益最大化,是商业创新

模式的核心;关注网络营销模式对销售模式影响;

3、有消息称服装行业爆出的企业存货较高等因素也确实影响到了PE/VC投资的重点

4、注意地域分布和行业品牌定位的差异。

5、注意市场占有率的分析和市场地位的分析不能简单的从全国市场来分析,要从各类区域市场来进行分析。 6、看实际控制人和设计团队。 7、特别强调信息系统平台的利用。

3.中国最为全球鞋类的最大出口国,与意大利的鞋类相比有什么差距?如何解决?

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中国还是国际名牌鞋类的主要加工生产国。

意大利每年生产各种档次的皮鞋近6亿双。70%以上供出口。同时制鞋业强有力的带动了意大利经济的发展。

中国和意大利的主要差距就是在于自主上产的问题,虽然中国和意大利都是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可是中国大部分都是在为国外的品牌进行鞋子的加工,而意大利大部分都是自主的品牌,在自主的品牌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结局方法:中国应重视民族企业的发展。政府应大力扶植本国企业,使本国的鞋品牌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4.国际汽车贸易的五大出口国和进口国是那些?未来汽车产销的格局会有什么变化?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目前,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可分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美洲生产区,以德、法为中心的西欧生产区以及以日、韩、中为代表的亚洲生产区。近年来,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在内的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东欧生产区崭

露头角。未来或许会形成四足鼎立的格局。

5.韩,中,日三大造船国各在什么船型上占有优势?为什么?

答:1.集装箱轮。韩国第一,中国第二,日本第三。

因为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东临日本海,南隔对马海峡, 西濒黄海,北与图们江,鸭绿江为邻,优良港口众多这样的地理环境 造就了海运交通的发达。

2.干散货船。日本第一,中国第二。

因为日本是全球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且港湾受到黑潮暖流影 响均为不冻港为造船业提供了先天的保障。 3油船。韩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第三。

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易航行的河流,长江,和漫长的海岸线造船 中心分布在沿海和长江入海口一带,且中国的造船没有明显的偏 好。

6.工业产业中哪几大类容易发生贸易摩擦?试举一类商品说明原因何在。

纺织品、成衣、鞋类、玩具、机电产品、化学产品

例如玩具贸易摩擦。美国式世界最大的玩具进口国,美国进口商品中,86%的玩具和游戏用品来自中国。一是我国出口迅猛增长,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出口产品结构的档次不高,劳动力优势仍然是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优势,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及就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招致频繁的反倾销指控;二是我国企业缺乏自律,出口秩序混乱,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三是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反倾销应对机制,企业应诉不力,行业协会组织不力,商业中介机构服务不力,政府支持不力。对此,河南省商务厅世贸组织业务处处长胡占华认为,中国企业的对外贸易量在逐渐增长,产生贸易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遇到类似问题,各方面要有积极的态度,并能客观估量贸易摩擦给我国的贸易和经济造成的损害,避免扩大化。

第十四章

1.经济贸易特区主要有哪些方式?各自什么特点

答:经济贸易特区主要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共同体,经济一体化。自由港特点这种港口划在一国关境之外,外国商品进出港口时除免交关税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但须遵守所在国的有关政策和法令。自由港依贸易管制情况分为完全自由港和有限自由港。

自由贸易区广义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或单独关税区组成的区内取消关税和其他非关税限制,区外实行保护贸易的特殊经济区域或经济集团。狭义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单独关税区内部设立的用防栅隔离的、置于海关管辖之外的特殊经济区域,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对内产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也就是说,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采取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西欧向其他地区延伸(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进展缓慢(三)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级阶段(四)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后来居上(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发生突破性变化(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互交织,成员省份交错重叠(七)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出现(八)区域经济组织凸现两大趋势。

2.举例阐述和分析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

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举例: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西共体2003年12月召开的第27届首脑会议号召成员国加快自身发展,力争到2008年建立西共体关税同盟,并宣布将启动冈比亚等五国组成第二货币区,于2007年发行第一套西非地区单一货币。关税同盟从欧洲开始,是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之一。对内产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静态效应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产生由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贸易转移效应是指产品过去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成员国进口转向从成本较高的成员国进口的损失。动态效应关税同盟不仅会给参加国会带来静态影响,还会给它们带来某些动态影响。有时,这种动态效应比其静态效应更为重要,对成员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3.分析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经贸数额、结构及发展趋势,阐述中国应从哪方面着手开拓中非贸易的新局面,以促进中非经贸的深入合作与全面发展。

中国和非洲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且不说经济之间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差距,就说说我们文化和生活理念之间的差距。中华有这深渊,博大的文化底蕴和广大的影响力,这是别的国家所无法具有的,也是无法可比的,而今我们中国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乃至国际地位的上升无不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独特的吸引力更是不少为国人着迷。所以我们应该以中国特有的具有中国传统的文化产品打开市场,其影响将不可估量!我们中国和非洲在生活理念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应该以非洲人的生活理念 去考虑问题,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特别是精神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去掌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思想需求。一切就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最后,很重要以点就是:我们要使他们坚信中华名族的博大和和平思想,以缓急他们对我们的排斥,注重我们的“仁”之思想。从而也给我们和非洲建起一座友谊之桥。加强他们对我们的信誉度的理解和依赖。预防和抵

御其他组织和国家的颠覆。

4.你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首发成功是否实现“多赢”的目标?为什么?

首先,对区域内经济贸易发展有积极影响,对美国而言,积极的影响是: 第一,不仅工业制造业企业受益,高科技的各工业部门也将增加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出口。美国同墨西哥的贸易顺差将会因此而增加。第二,美国西部投资的扩大。第三,由于生产和贸易结构的调整结果,将会出现大量劳动力投入那些关键工业部门。第四,协定对墨西哥向美国的移民问题将起到制约作用。

消极影响的主要有:技术性不强的消费品工业对美国不利,为改善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环境条件,美国要付出60亿-100亿美元的经济和社会费用,关税削减美国减少大笔收入,加重了美国的负担。协定对加拿大、墨西哥两国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最后,对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会产生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区域内贸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国家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外向美国出口构成威胁。

5.什么是“APEC方式”?

APEC,即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点: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此外,每年还举行一次年会。

(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6.你认为APEC提出的“在2010年之前实现亚太区内发达成员间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发展成员在2020年之前实现自由、开放贸易和投资目标”能否达到?为什么?

答:不能够达到,要实现发展成员自由、开放贸易和投资,必须要有一套为自由

贸易协议制定所有成员均遵循的“黄金标准”,而各成员国之间分歧仍然很大,发达国家不能率先做出表率。再者,APEC只是一个论坛性质的组织,具有自愿性和开放性,很多决策难以通过与执行。其次,政治利益的冲突也会影响其目标的实现。 第十五章

1. 枢纽港在国际大洋航线上起着什么作用?

枢纽港是指在那些港口条件优越,并在所处地区和航线起着重要作用的港

口。枢纽港是连接各个河流的重要枢纽点,也是控制国际航运的主要枢纽点。世界分为七大板块,各个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及贸易流通大多是通过大洋进行的,而大洋的河流至关重要,不同大洋不同河流的交接口一般都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在此建立枢纽港可以为海洋运输提供补给,货物卸货装货。枢纽港联合了世界的各大洲,促进了各大洲交流,为推动世界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国际大洋航线中的大宗货物航线包括哪些?走向如何?有何特点?

答:

1. 石油运输航线,石油及成品油运输占国际贸易运输量的50%以上,其中波斯湾出发的为绝大部分

2. 铁矿石运输航线

铁矿石海运量仅次于石油,约占全球海运总量的10%左右,居散货运输首位。

3. 粮食运输航线。

粮食占世界大洋运输总量的6%,是仅次于铁矿石的第二大国际散装货物运输商品。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法国占全国粮食出口量的90%。

4. 煤炭运输航线。

煤炭是全球储藏量最大的化石能源。世界上已探明的煤炭资源58%在亚洲,30%在北美,欧洲只有8%,非洲,澳洲南美总共占4%。在国际高美佳吸引下,中国也有少量煤出口,但要缴纳10%的出口关税。总的来说,中国是煤炭净进口国。此外,澳大利亚和南非也有部分煤炭出口。

3.为什么航空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企业的重视?

①快速。航空运输是最快的运输方式,适合运送小批量、价值高和赶时间的急件货物。

②安全。航空运送管理严格,且是空中直线飞行,一般不易发生海运或陆运过程中受潮、受热、碰损、盗抢、短量等情况。尤其适宜运送价值昂贵的物品。 ③保鲜。航空货运非常适合运送鲜活的动植物或冷冻的食品,如活鱼、活虾、活蟹、动物、鲜花和速冻蔬菜瓜果等,既有助于保证货物鲜活度,又有利于提高商品竞争力。

④节省。航空运输所花费的时间是其他运输方式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因此可以节省资金占用利息、保险费、仓储费等,对于量小价贵的物品颇具性价比。

5.集装箱运输有何特点?为什么集装箱船会越做越大?它受到什么限制?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一、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经济效益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简化包装,大量节约包装费用。为避免货物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坏,必须有坚固的包装,而集装箱具有坚固、密封的特点,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包装。使用集装箱可以简化包装,有的甚至无须包装,实现件杂货无包装运输,可大大节约包装费用。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由于集装箱是一个坚固密封的箱体,集装箱本身就是一个坚固的包装。货物装箱并铅封后,途中无须拆箱倒载,一票到底,即使经过长途运输或多次换装,不易损坏箱内货物。集装箱动输可减少被盗、潮湿、污损等引起的货损和货差,深受货主和船公司的欢迎,并且由于货损货差率的降低,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浪费,也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3.减少营运费用,降低运输成本,由于集装箱的装卸基本上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船舶非生产性停泊时间缩短,又由于装卸效率高,装卸时间缩短,对船公司而言,可提高航行率,降低船舶运输成本,对港口而言,可以提高泊位通过能力,从而提高吞吐量,增加收入。

二、高效率的运输方式

传统的运输方式具有装卸环节多、劳动强度大、装卸效率低、船舶周转慢等缺点。而集装箱运输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

首先,普通货船装卸,一般每小时为35t左右,而集装箱装卸,每小时可达

400t左右,装卸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集装箱装卸机械化程度很高,因而每班组所需装卸工人数很少,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此外,由于集装箱装卸效率很高,受气候影响小,船舶在港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因而船舶航次时间缩短,船舶周转加快,航行率大大提高,船舶生产效率随之提高,从而,提高了船舶运输能力,在不增加船舶艘数的情况,可完成更多的运量,增加船公司收入,这样,高效率导致高效益。

三、高投资的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虽然是一种高效率的运输方式,但是它同时又是一种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首先,船公司必须对船舶和集装箱进行钜额投资。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集装箱船每立方英尺的造价约为普通货船的3.7~4倍。集装箱的投资相当大,开展集装箱运输所需的高额投资,使得船公司的总成本中固定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以上。

其次,集装箱运输中的港口的投资也相当大。专用集装箱泊位的码头设施包括码头岸线和前沿、货场、货运站、维修车间、控制塔、门房,以及集装箱装卸机械等,耗资巨大。

再者,为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还需有相应的内际设施及内陆货运站等,为了配套建设,这就需要兴建、扩建、改造、更新现有的公路、铁路、桥梁、涵洞等,这方面的投资更是惊人!可见,没有足够的资金开展集装箱运输,实现集装箱化是困难的,必须根据国力量力而行,最后实现集装箱化。

四、高协作的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涉及面广、环节多、影响大,是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工程。集装箱运输系统包括海运、陆运、空运、港口、货运站以及与集装箱运输有关的海关、商检、船舶代理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等单位和部门。如果互相配合不当,就会影响整个运输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果某一环节失误,必将影响全局,甚至导致运输生产停顿和中断。因此,要求搞好整个运输系统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高度协作。

五、适于组织多式联运

由于集装箱运输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装时,勿需搬运箱内货物而只需换装集装箱,这就提高了换装作业效率,适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合运输。在换装转运时,海关及有关监管单位只需加封或验封转关放行,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 此外,由于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及管理要求很高的行业,是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限制因素:成本制约、航线制约、港口大小制约、港口基础设施制约

五、适于组织多式联运

由于集装箱运输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装时,勿需搬运箱内货物而只需换装集装箱,这就提高了换装作业效率,适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合运输。在换装转运时,海关及有关监管单位只需加封或验封转关放行,从而提高了运输效率。 此外,由于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及管理要求很高的行业,是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胜任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

限制因素:成本制约、航线制约、港口大小制约、港口基础设施制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k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