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随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3-12-23 17:31: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文化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题:体味文化
一:文化:
1.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内涵:
(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2)我们所说的“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文化与文明不能等同,文明是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 4.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需要培养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6.文化的力量具体表现(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个人成长;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为了更好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
(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
一: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途径,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
2.影响人们交往方式、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对人影响的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4.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5.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方面:认识事物的角度、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6.文化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无形的,非强制的
深远持久(表现: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7.文化素养的核心内容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第二框题:文化塑造人生
一:丰富精神世界
1、文化和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了人
2.优秀文化的素质塑造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四个意识: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 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三种观念:科学文明、开阔进取、健康向上 二:增强精神力量
1) 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
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2) 优秀文化作品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 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a、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 b、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不同 c、作用: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a、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c、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文化的多样性
1.含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内容、形式各具特色 2.典型表现:
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文化是特色的,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的重要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文化的地位: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 1.如何对待多样化:
a、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d、怎么做?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a、商业贸易(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b、人口迁徙(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c、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d、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 1.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
传媒的发展:口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传播的意义——既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又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2.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我们能够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些什么?
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同时要按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继承性: 1)继承性的表现: a、传统习俗的继承
含义: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地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传统建筑的继承
含义: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地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艺术的继承
含义: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地位: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思想的继承
含义: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地位: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作用:
与时俱进 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 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区别: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联系: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b、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传承的内涵) 2、要求(正确态度):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决定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外在因素) 2.影响因素:
a、科学技术:(内在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b、思想运动:(内在因素)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c、教育:(内部因素)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特点),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作用/功能) a、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b、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功能)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2.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3.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4.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6.文化创新的地位: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7.(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8.怎么做: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9.怎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第二框题:文化创造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b、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文化在继承中实现创新的要求: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4.实现文化创新的原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5.文化创新的要求: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6.文化创新的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7.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错误倾向:“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8. 我们怎么才能实现文化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呢? 立足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发展 时期 殷商 时期 春秋 秦 战国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文化 思想 促进统一天命神权诸子蜂起、的民族文敬德保民 百家争鸣 化发展 独尊 儒术 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宋明理学 高度发展 传入 影响 作用 形成古代对早期文进入气度对后期封面临西方中华文化具有划时儒学至尊化产生深恢弘的全建社会影工业文明思想的雏代意义 地位 刻影响 盛时代 响较大 冲击 形 地位 萌芽期 雏形期 划时代 儒学至尊 全盛期 延续辉煌 衰微 2.如何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原因?
政治、经济原因:中国历史上文化繁华时期无不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统一较快时期,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升华
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中外文化的交流,广泛吸收外来文明,兼收并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明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 3.汉字
1)地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作用: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史书典籍:
1)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5.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内因、根本原因)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外因、重要原因)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足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第二框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独特性
1.中华文化内容: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2.中华文化的作用: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
3.中华文化的特点: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 4.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5.
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独特性
1.影响文化的因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 2..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间的关系:
a、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性。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b、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c、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的原因:包容性即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和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文化包容性的意义、重要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含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因为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5.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具体内容:
团结统一: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 爱好和平:昭君出塞、吐蕃和亲 勤劳勇敢:祖逖闻鸡起舞、岳飞抗金
自强不息: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卧薪尝胆 二: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 2.
爱国主义的特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1)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爱国主义的要求
(1)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如: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2)提倡理性爱国,反对民族主义情绪。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 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4.怎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a、大众传媒影响我们的文化生活
b、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③大众传媒的影响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
a、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b、表现:①满足文化需要,充实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④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2)忧:
a、原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b、表现:①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迎合低级趣味③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态度: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补:要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特点: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大众文化的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性质: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形式:喜闻乐见
第二框题:在文化中选择
1、落后文化:
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2)对待落后文化态度: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3)落后文化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 2、腐朽文化:
1)含义: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
2)对待腐朽文化态度: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为什么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 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 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导致价值取向、文化选择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弱点也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已、欺诈勒索等现象。
4.主旋律(主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特点: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作用:内容和形式都发挥导向、示范作用
3)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原因:①自身有科学性和先进性②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
4)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
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框题: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 中国文化在近代出现了衰微的原因:
内因:封建专制制度的日趋没落;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弱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4.先进文化的地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5.先进文化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基本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9.文化发展现阶段的特征: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10.文化发展的必要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1.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2.怎么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15.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16.“三个面向”的呼唤:
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 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鼓励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17.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号角: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中华民族的形式、中华民族的风格和中华民族的气派,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特征,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一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吸收所有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文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来自于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人民大众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服务对象。中国老百姓喜爱不喜爱、欢迎不欢迎,是判断文化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规定着我们文化创新的方向和方法。
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
1、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途径: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教育:
a发展教育事业的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b、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科技:
a、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4、如何发展文化事业?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5、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共同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3)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材的必然选择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第一框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 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1.、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A、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秀革命道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二、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城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②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知明荣耻的意义:才能在全社会扶正怯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重要性:
社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公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第二框题: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素养:
1)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2)重要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3、思想道德修养:
含义: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4、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5、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科学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有哪些?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明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3)要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7.对青年学生的要求:
1)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8.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施,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劲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正在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三随堂笔记12-23
黄梅县联社房屋按揭贷款按揭贷款业务操作手册(完整版) - 图文03-04
管教孩童七定律10-05
超星网络课数学思维与创新07-06
小肠病人的护理查房03-01
第四章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06-05
党支部如何民主评议党员02-23
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与类型05-1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必修
- 高中
- 政治
- 笔记
- 2012年浙江高考英语词汇表包含2012新增词汇
- 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 Windows错误代码解释大全
-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2
-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方案
- 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
- 视频会议系统功能 - 图文
- 钢砂钢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 图文
- 应用文计划,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 看朋友 教案
- 2018-全市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调度会议讲话稿-范文word版(6页)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体艺科组工作计划
- 三年级数学上册有道星号题
- 11.大小猫洞
- 云南省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实施细则
- 中西医病名参考表
- 遥感图像实验报告
- 关于担任县人大代表职务的述职报告
- 欧美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 2013版用于立项手机电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审查要求及编制方案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