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doc

更新时间:2023-08-05 10: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王博文 21082008 2010年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3名大学生用暑假的时间来到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针对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了问卷调查。在7月13号这天全体23名大学生分组行动,从东胡集镇出发,向不同的方向随机抽查。抽查的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体,所调查的范围涉及村名的生活状况、对政策理解以及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意见。

此次发放的调查报告一共138份,回收了138份,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一下结论:

1 接受调查的村名以中老年为主,占全部收调查人数的65%左右,大部分青年劳动人口在外打工。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所有的随即抽取村名有一半以上都是中老年,而且在收入主要来源一项中,外出打工收入占到了35%左右,和农产品收入相差不大,而这两项就几乎占了80%左右。由此我们可知,大部分的青年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到了农耕季节才会回家种地。深入剖析可知这个镇的劳动力是过剩的,生产方式也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2 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尚且不够。当问起村民是否了解“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时,只有60%多的村名时了解一点,而非常了解的却只有11名,对138这个数字而言是比较小的。于此同时,却有近38%的人是一点都不了解。对于这一政策的理解上,仅从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来看,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宣传还不够到位。当然我们也不能够仅从这些数据来批判当地政府。还有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接受调查的群体是以中老年为主体,调查的数据也说明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3 村民的生活水平一般,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就目前,从接受调查的村名来看,村名的收入处于平均水平。限于范围比较有限,对于村名的平均收入,或许应该是处于中等以下。首先是因为调查范围还仅仅局限于东胡集镇的附近,并没有深入到其它乡村;其次,接受调查的大部分村名还都是能够经常在镇里活动的,对于那些生活水平较低的村名,一般是不会离开农地的。但是这个生活水平,一方面是收入不高,另一方面是人口过多。很多家庭都是4到6口人,但是劳动力却只有1到2个。有意思的是有近90%的村民认为只有技术和勤劳才能够使自己富起来。而在这一项的调查中,经过攀谈我们得知,他们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相信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劳动才能够富起来。在对于五年后的生活,同样也是有很多村民充满希望,相信以后会好很多。

4村名对政府的新农村建设非常支持。当问起“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时”,几乎是全部的村民会接受,当然其中有一半多是要看情况而定的,但是总体上还是很支持政府的工作的。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的意见还是有很多的其中最多的就是对于假冒伪劣产品,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治制。另外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

以上就是对于这次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正对以上几点,作出一下总结: 1 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对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对于基础设施方面村民虽然是基本满意,但是还有部分基础设施是需要的完善的。其中就有一名中年妇女提出,虽然有了厕所、有了下水道,但是厕所是不能够用的,下水道是不流水的。这个足以表明很多基础设施还是需要完善的,而且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调查人员没有能够看到一个垃

圾箱。

2 政府对农民的关心还有待加强。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担任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虽在在建设中,政府也付出了很大的功劳,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多听农民的意见,多走入农村,和村名一起生活才能够体会到村民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够真正地知道新农村的建设应当怎样建。对村民的支持和帮扶是非常有必要的,要能够不断地满足村民的需求和正确引导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3 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在东胡集镇,有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政府应当尽可能地就地解决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并且能够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从而实现劳动力价值的提升和劳动力自主创业的能力。在调查中,很多家庭都都是两个小孩。这会加重家庭的负担,从而限制了发展。所以在计划生育上面,还应当加大力度,充分落实这一政策。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伟大决策,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中国,农民的数量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只要解决农民问题,那么国家的整体水平也会大幅提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6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