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社会实践报告-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12-19 06: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大学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从南充市顺庆区延安路社区原美亚绸厂职工宿舍楼老年人生

活现状的探访到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思考

刘秋岑1

【摘要】通过对南充市原美亚绸厂职工宿舍楼老年人生活现状探访,了解到各类退休职工、非职工的老年人生活现状,包括居家状态、与子女联系、患病就医、娱乐方式等等,再过渡到对南充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所面临问题及未来发展潜力的思考与提议。

【关键词】退休职工、生活现状、居家养老

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人口总数达1,339,724,852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不容置疑地,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考验,而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几千年的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使得我们个人以及政府在面对数以亿计的庞大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时,不得不严肃思考要建立起怎样的敬老养老环境和实行什么样的养老模式问题了。

关爱老人,为解决好养老问题出力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青年应尽的义务。本文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和重点地对南充市顺庆区延安路社区的原美亚绸厂职工宿舍楼的部分老人采取访谈方式(注:因打麻将日益成为广大老年人的主要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的方式,我的访谈内容多通过在各位爷爷奶奶们聚集在家里打麻将时获取,我且笑称之为“麻将桌边的访谈”罢;当然,有也部分通过上门采访

1

刘秋岑,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七班;学号:1141051014

任课教师:杨少垒;课程号:107022060;课序号:15 学生联系方式:13541039194;邮箱:yuchen696@qq.com

1

四川大学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的方式),以期发现总结出我市城区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通性的普遍的问题,并联系我国全国范围内已试行的居家养老模式,提出些个人的意见。

一、南充市顺庆区延安路社区原美亚绸厂职工宿舍楼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探访实录整理与分析

1.南充市顺庆区延安路社区原美亚绸厂职工宿舍楼3老年人生活现状的探访实录

实录1.走访的第一个人是绸厂退休职工陈碧君奶奶。陈奶奶的情况比较特殊,据照顾她的谢阿姨介绍,陈奶奶现年77岁,绸厂退休职工,工龄24年,月退休金2400元。她的老伴于2003年去世后自己一直独自居住在绸厂分配的老房子里,但不幸地是,在2008年4月下床时不幸绊倒,造成脑部创伤,形成较为严重的痴呆,记忆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其子女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照顾只得请保姆照顾。从09年就开始照顾陈奶奶的谢阿姨感叹说,陈奶奶虽然记忆不好,生活难以处理,但身体一直都很好,只是她的子女(两儿一女)虽然都住在附近不远,但除了过年和她的大女儿每月送钱过来,平时很少来看她,所以觉得“这样的老年人活着没什么意思,很不值……”看到面容黯黄、双眼无神、动作迟钝的陈奶奶在她一张床、一个助便哭和一张桌子的屋子里“津津有味”地玩着手中的扑克牌的时候,我心中感慨万千。

实录2.胡诗光奶奶,现年74岁,也是绸厂的退休职工,工龄20年,退休金2000元。自从她的老伴在2010年去世后就独自住在绸厂分配的老房子里。

南充(美亚)绸厂:据退休职工回忆,美亚绸厂是1956年公私合营的产物,绸厂设在现南充市顺庆区延安路;“美亚绸厂”是八九十年代才改的名字,绸厂在2003年因资产重组而名存实亡。(网上关于南充绸厂的资料并不多,但从少有的资料中得知,绸厂实为1954年诞生,历史曲折,可参见新闻:“三千职工状告美亚股份”http://news1.jrj.com.cn/news/2004-04-02//000000783895.html)。

2

2

3

美亚绸厂职工宿舍楼:位于南充市顺庆区延安路398号,于1982年交付使用,绸厂普通职工、绸厂干部以及占地还房的农民受益(绸厂补贴,职工低价购买),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了。

2

四川大学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所幸地是,自己育有的两儿一女都很孝顺,经常带着孙子孙女回来看她,逢年过节过生日的时候都会给她包不低于1000元的红包。虽然有高血压,胡奶奶每天都跟邻居们聊聊天儿,打打麻将,自己买菜做饭,乐呵呵地过着日子。

实录3.付国清奶奶,现年77岁,也是绸厂退休职工,工龄30年,月退休金2400元。付奶奶育有三女一儿,现与老伴、儿子(55岁)和儿媳(57岁,患有颈椎)(这家人均为绸厂的退休职工的事实让我很是吃惊,毕竟少见)一起居住。付奶奶身体一直都比较健康,生活态度积极。她向我讲起去年她去水果店买水果被靠墙的甘蔗砸到脑袋昏倒而送去医院的一事时,多少有些感慨,但表示说“再健康的人都会碰到想不到的事,生死由命,现在要好好过……”现在的她,虽然唯一的毛病就是不能走,但依然每天和媳妇一起打点着家务,买菜做饭,闲了就约了牌友一起打打麻将。

与付奶奶不同的是,她的老伴王全甫爷爷却更精力充沛。他的身体很好,每天一早一晚都会徒步去嘉陵江边散步、做操。他也曾是绸厂的一份子,而且还是厂里的党支部书记,现在月退休金达到了3000元,当他向我回忆过去时,他一脸的怀念。

实录4.林素琼奶奶,现年77岁,有着城市居民户口的她以前却是农民。她在向我介绍起南充城扩建前,“沿着嘉陵江两边都成片成片的农田,夏天的油菜地、水稻田花香阵阵,好看得很……你们这些娃娃,哪见过那个时候的景象哦。”林奶奶育有两儿两女,现在有三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家庭美满,只可惜她的老伴在2002年就去世了。老伴逝世后,她就一直住在绸厂“占地还房”政策分配下的职工宿舍里,直到现在她的三孙子刚结婚(8月)后才又跟二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

3

四川大学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林奶奶身形瘦小,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但她生活态度积极,每天大早就会起来在家里做早操,然后再跑去邻近的市场买菜,而且喜欢打麻将。林奶奶跟我说,她“把生死看得很淡,活了这么大岁数了,什么都经历过了”。她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去年她自己因为低血糖昏倒在家里,所幸楼下邻居因为有事上去找她,多次敲门没有应答后找人开门发现了昏倒的她,送去医院躺了一天多才醒过来。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林奶奶并不是绸厂的职工,所以她没有政府下发退休金,其生活经济来源于所买的养老保险,每个月能拿到1100元;另外她的子女也会在生日过节的时候给她包些红包了。还有便是,她也没有像绸厂退休职工政府下发的医保卡(此类退休职工医保卡的年费由政府补贴,且每月还下发60元的补助到医保账户里,医疗费报销达95%),而只有自买的医疗保险,每年需自交纳160元的年费,而医疗费报销只有80%。自然地,这样企业退休职工与非企业职工的老年福利差距就体现地很明显了。

实录5.段淑珍奶奶,现年77岁,原蔬菜公司4的退休工人,退休工资达2000元。段奶奶育有两儿一女,儿子女儿每年给她的红包超过2000元。另外,她还身体硬朗,被选举为延安路社区居委会组长,偶尔地在社区服务站打扫卫生,担当发送报纸和贴公报等的工作,每个月有170元的工资。据段奶奶讲,她担任社区组长的工作已经有五六年了,一点都不觉得吃力。另外,她现在跟她老伴(81岁,曾经是住房验收工人,月退休金有2500元)住在一起,买菜、做饭,闲时就去打打麻将,生活平淡又充实。

4

因采访时间有限,该公司具体资料不详,据说南充城区原有“菜蔬队”一类机构,疑为蔬菜分类、配送或销售公司。

4

四川大学2013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录6.杨玉华奶奶,现年78岁,原是绸厂质检科的干部,退休金有2500元。她育有两儿一女,其老伴去世已有20年,现与二儿子一起居住,女儿每年给她包红包有1000元多。除了偶尔打打麻将,逛公园、逛嘉陵江边是她最爱的事儿了。

实录7.杨仕慧奶奶,现年77岁,绸厂退休工人,工龄达30年;她的老伴朱光富爷爷现年78岁,也是绸厂工人,工龄亦有30年。他们两人居住在一起,月退休金达到2500元,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外地工作,但女儿经常来看望他们。只是,他们平静的晚年却为疾病所困扰:杨奶奶患有肺气肿、冠心病,而朱爷爷患有哮喘,在家休养成了他们晚年的唯一的重心。

实录8.张水文( 音似)爷爷,现年65岁,攀钢退休工人,退休金达2200元;他的老伴谢碧凤奶奶现年62岁,原为农民,后来获得城市户口,通过养老保险每月能拿到800元的补助。他们育有两个女儿,只是大女儿去世得早,留下儿子由他们代为抚养。张爷爷身体很好,除了照看孙儿,他的闲暇时间都放在了在嘉陵江边上开的荒地上——种菜。张爷爷是种菜的好手,他向我不无夸耀地说,“我在江边开了那么大块地,一年四季种些菜长得好得很,平时吃菜都不用上市去买,菜多了有时还送人呢。”只是,谢奶奶的身体比较弱,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平时只得在家休养。

实录9.廖成菊奶奶现年58岁,绸厂的退休工人,退休金2000元;她老伴马爷爷现年65岁,曾经是教师,退休金有3000元。他们俩的身体都很好,育有的一个女儿也在教书。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5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