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
更新时间:2024-04-29 07: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三讲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国发生的变化。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在我们的历史书上,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作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观原因
(1)勇于革故鼎新是中国历代政治家的优良传统
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系辞下传》)
(2)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3)文革以后,中国百废待兴,人心思治,不改革中国就没有出路 (4)苏联模式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1.经济成就与社会发展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3)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小康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具体表现:
中国告别了物品凭票供应的“票证”年代和短缺经济,建立并正在完善商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物资短缺,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粮食、食油、食盐、食糖、鱼、肉、煤炭、火柴、棉布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等商品,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而且,有票还不一定有货,有货就要排长队。投机倒把盛行。而现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店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当然,前些日子,端午节的时候,在百货门前看到了排队的长龙,听说是鸡蛋很便宜。因为通货
1
肿胀,CPI一直居高不下。4月CPI是5.4% PPIj7.3%。据网上专家预测5月能破5.5%)
中国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人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过去30年里,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长到137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元增长到4100多元;特别是,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25000万减少到2300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今天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中国摆脱了大多数人连温饱也难以维持的贫穷社会,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3.397亿)持续30年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高居世界首位,这确实是奇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从1978—2002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5%,西方GDP年均增长2.5%,世界GDP年均增长3%发展中国家为5%。
我们的目标是:“十一五”末,人均GDP将由2000年的850美元增加到1600美元,到2010年,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使GDP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GDP提高到3000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水平较高的全面的小康社会。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的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这些指标及临界值是从中国当时的实际出发,参照了国际标准确定的,但与全面小康社会比较,不但标准较低,指标描述的范围也还不够全面。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标准为48%,2000年为96%。到2000年,尚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066元,实现了8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3克,实现了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基
2
本实现,中部地区实现78%,西部地区实现56%。
到小康社会的变化(仍然属于(4))
1)钱袋子鼓起来了(现在老百姓20来天就能挣到改革开放初期全年的收入)。
2)恩格尔系数降下来 关于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仍属于绝对贫困。然而到1995年,这个比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至5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8.6%。更大的变化,出现在1995年以后的这短短的六七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47.8%,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7.9%! 年份 农村恩格 城镇居民恩格年份 农村恩城镇居民恩尔系数(%) 尔系数% 格尔系格 数 尔系数% 2000 49.1 40 2005 45.5 36.7 2001 47.8 37.9% 2006 43 35.8 2002 46.2 37.7 2007 43.1 37.2 2003 45.6 37.1 2008 43.67 35.8 2004 47.2 37.7 2009 43 37
3
美国的恩格尔系数已经在20%以下 3)人均寿命长起来
据史料记载,我国人均寿命东汉时期为22岁,唐朝时期为27岁,宋朝时期为30岁,直到1949年前,南京地区人均寿命也仅为35岁。1957年调查全国11个省市的平均寿命为57岁。60年代末达到了65岁,2000年达到71岁。
平均预期寿命,通常表示为一个人口群体从出生起平均存活的年龄。从与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比较看,根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资料,200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6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76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64岁。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还有差距,约低5岁。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有望进一步提高。
4)居民住房大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在未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时,人们的居住状况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2002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突破21平方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中国住房短缺的时代宣告结束。
5)私人轿车多起来。私人轿车多起来:我国居民轿车消费的四个阶段:A.禁止消费。1985年以前。B.限制消费。1985—1994年。2015年不予考虑C.快速增长。1995—2000年。D.消费加速。2001年以后。第一阶段是禁止居民轿车消费,1985年以前。1979年以前我国明文禁止私人拥有汽车,谈不上居民轿车消费。1979年宣布私人可以拥有汽车,撕开了私人拥有汽车禁令的小口子,而1984年的规定,正式赋予我国居民拥有私人汽车的合法性,由此拉开了我国居民轿车消费的序幕。第二阶段是限制居民轿车消费,1985-1994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4家兵工企业分别开发了4种以家庭消费为指向的微型轿车,这也是国内企业首次向家庭轿车领域发起的冲击。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轿车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2015年以前家庭轿车不予考虑。在1994年前相当长的阶段里,基本上是限制轿车消费,我国居民轿车消费还是很有限。第三阶段是居民轿车消费快速增长期,1995-2000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轿车进入家庭已经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象征。轿车消费开始空前高涨,开始形成轿车消费的第一次高潮。1995年我国私人载客车拥有量为114.15万辆,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与1994年的78.62万辆相比,净增35.53万辆,增幅高达45.2%。此后,我国居民轿车消费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1998年私人载
4
客车拥有量达到230.65万辆,仅用了三年时间就突破200万大关,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5.5%。1999年继续保持很快的增长,仅用一年就突破300万辆大关,年增长73.44万辆,增幅达到31.8%。
从1985年至1999年,我国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用了10万突破100万辆,3年突破200万辆,1年突破300万辆,这虽然不是我国居民轿车的准确消费量,但反映了我国居民轿车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第四阶段是居民轿车消费加速期。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首次写进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我国居民轿车消费迎来了更快发展的新时期。
6)衣着服饰靓起来
据统计,如今的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购买1000多万件新衣服,而在中国的口岸上,每天更有数以千万计的成衣销往世界各地。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之一。 到2000年,我国服装产量达到了117亿件,而1978年全国的服装产量只有6.7亿件。
回首往日之中国,似乎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一种代表性的服装,如五十年代的中山装,列宁装,八十年代的运动装、军装,九十年代初的西服、女套装,而到现在,已经很难说什么是代表性的服装,人们的穿着趋向休闲和多样化。
7)文化程度高起来
国际上通行把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程度分为三个阶段: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衡量每个阶段的指标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即指当年所有高等教育在校生占18-22周岁人口的比率。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人均受教育年限:美国13.4年;韩国12.3年;爱尔兰11.7年;菲律宾9.4年;中国8年
我国已经实现了“普九”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 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政府买单 8)假日旅游热起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5
初春踏青芳草地,盛夏嬉水荷花池; 中秋赏月枫林下,隆冬饮酒落雪时。 10)通信方式快起来
2002年7月,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已突破2亿户,手机达1.8亿户,都位居世界第一。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4部,移动电话62部。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1、“始于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泽东时代 幻灯片
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背景
(1) “一五”计划学习苏联的经验教训 (2)苏共20大的召开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国情与苏联有相似之处:
都是落后的农业国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都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苏联建设的成就 幻灯片 苏联对我国的援助 幻灯片
毛泽东等对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与失误
? 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若干设想;
? 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一整套经济建设的方针; ? 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失误:未能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幻灯片:我国传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观念
(指人民公社第一规模大,第二公有化程度高)
胡锦涛: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过渡人物华国锋
1)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突破“两个凡是”
6
1977年2月7日,华国锋批准由《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的两报一刊社论《学习文件抓好纲》,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洋跃进\的是是非非
198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1977年,农业机械作业率不到10%。3年之内,达到70%!
? 1985年,石油产量要达到2.5亿吨。1978年石油产量1·04亿吨,在没有地质勘探资料的情况下,提
出“建设十个大庆\的口号。”1985年,钢产量要达到6000万吨。1978年实际产量只有3178万吨。 ? 工业方面,新建成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包括: 30个大电站,8个大型煤炭基地,10个大
型油气田,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大型有色金属基地,10个大型化纤厂,10个大型石油化工厂,1O个大型化肥厂,6条铁路干线和若干个大型港口……按照规划,1978-85年,8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总和。所需设备都要从国外引进。1978年签定22个大型项目引进合同。所需外汇,远远超 过当时的承受能力。所以人们称这次大跃进为“洋跃进”。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视为当时中国一个重要的“政治宣言”,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成于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于邓小平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邓小平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成为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看一下这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幻灯片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发展战略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邓小平最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7
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系统地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怎么搞,首先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集中地表现为五个“破除”和五个“坚持”。
一、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他大力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指出这场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二、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强调 “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革命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也要走自己的道路。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基本结论。
三、破除超阶段的“左”的思想,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说,过去“左”的教训就在于“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指出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就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了思路:现实的国情乃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最基本的依据。
四、破除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思维定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人抽象谈论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势,邓小平指出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允许的;而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的,肯定不是社会主义的,也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一标准的提出,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特区姓“社”姓“资”问题,社会主义能否搞市场经济问题,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能否吸收和借鉴的问题
8
等,使人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五、破除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强调,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 ”同时他又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随着实践、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指出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邓小平总是告诫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努力讲新话;要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落脚点;要十分重视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使之上升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和政策。这样,才能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活力。
进一步科学地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邓小平说 “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个论断,主要是针对以往我们忽视发展生产力的教训,针对林彪、“四人帮”所谓的“宁
要贫穷的社会主义”谬论,邓小平强调,其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其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解决国内问题、国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其三,社会主义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最主要的也靠发展生产力。“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二、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邓小平说 “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
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加快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捷径。它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地方逐步地都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为了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平强调,其一,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要我国经济中公
9
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其二,国家对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要从各方面给以帮助,特别要从物质上给以有力支持。”其三,要实施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沿海地区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带动内地发展;然后到一定时候,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加快发展。其四,提倡先富帮后富。第五,“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些限制”,如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等。
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性的回答。长期以来,不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几乎都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专利。邓小平否定了这种观点。他反复说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他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一个新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是对前两条的综合,它从生产方式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因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导原则。
四、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特征。针对“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邓小平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重要政治保证。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目标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五、没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文化特征。邓小平指出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
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又一重要表现,也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证,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邓小平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一般理论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同国情相联系的问题。具体说,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认为 最根本的是立足中国国情,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的任务尤其迫切。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邓小平反复强调,对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代化建设的
二、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科学分析现实国情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根据邓小平的设计,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邓小平提出三个战略重点 “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集中力量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农业的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发展,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解决问题都要靠科学和教育。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前两步目标的实现,证明这个战略部署是实事求是的,正确的。
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
11
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是2001年的4.81倍。已经提前10年实现了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俩番的目标。
三、以改革为重要动力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邓小平指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四、在对外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他强调,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是对世界各种类型国家的开放,而不是只对某些国家的开放;对外开放是多层次的开放,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带、沿江沿边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等等各个层次的开放;对外开放是宽领域的开放,首先是经济领域的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兴办经济特区等,不仅是经济领域对外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
五、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认为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邓小平认为,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十分重视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中国的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因此,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六、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发展于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 “发展于江”,指的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
12
会主义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内容: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价值: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基本观点 :见幻灯片: 4、“发展于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
提出背景: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 许多国家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跃的阶段,
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我们国家现在已到这个阶段了。 一方面,显示国家财富和国民财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发展的角度看,是前进的,进步的,必然带来物质和精神的新的更高的需要,所以说是黄金期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从国情来看,人均的概念掩盖了底下不均衡的现实,上有一个李千万,下有九个李光蛋。合在一起算人均,个个都是李百万。中国的上海象欧洲,中国的农村象非洲。而且随着发展,这种不均衡,失衡的状况会相对量的扩大,另外,总体的发展也会掩盖局部的不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必然会拖累和牵制发展,但付诸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所以政府会陷入两难境地,所以又是矛盾的凸显期。而且我国这方面已所突显
13
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因为政策把握得当,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因为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整个社会出现动荡和倒退。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国三代发展战略的演变幻灯片
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内容:
(1)全面发展观。即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协调发展观。即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3)可持续发展观。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是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1)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贯彻“五个统筹”: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的变化令人吃惊!幻灯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幻灯片 负面的食品事件不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不能片面的强调GDP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仍然存在的问题
A.人口问题:其实以上两个问题都和人口问题密切相关。中国的13亿人口如果排成一线,可以绕地球26圈。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大问题。许多经济指标,就总量而言,我国总是领先的,但一平均就沦为世界倒数。大量人口为解决贫困问题增加了负担,同时也带了严重的就业压力。现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严重。
贫困人口问题:中国十三亿人口有九亿农民,目前没有摆脱贫困的是三千万左右。但是这个标准是低水平的,人均六百二十五元。如果标准再增加二百元,中国的贫困人口就是九千万。(温家宝)
B.就业问题: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温家宝说道,有些数字恐怕连记者也不完全清楚,比如中国的劳动力有七亿四千万。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四亿三千万。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一千万,中国的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一千四百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一亿二千万。
14
C东西差距:温家宝说,中国东西差距很大,大家恐怕只是从概念上知道。我想说一个数字,中国沿海五六个省市GDP的总值超过全国的百分之五十。温家宝表示,这几个数字已经点出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农村问题、下岗和再就业问题、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和东西差距问题。因此,当好中国的总理不容易。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人民的社会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 党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目标 和谐社会的内容: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解决问题。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三个阶段、三个主题、三个理论 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
15
16
正在阅读:
第三讲 科学社会主义04-29
第一次吃柠檬作文500字07-06
柴达木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06-01
22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上03-15
人事管理系统毕业设计01-12
生物八上 种子萌发实验08-11
钢结构习题答案09-13
幼儿文学教案10-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三讲
- 主义
- 科学
-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