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联合征文)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 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更新时间:2024-05-29 16: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读党刊党报征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 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文/尚义
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推进文化建设要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挖掘长期存在于各民族信仰中的民族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使其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民族宗教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潜藏在少数民族骨血中用以指导其生活实践的精神沃土和宝贵财富。重视民族宗教文化,从中汲取它的和谐思想,对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民族地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潮,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和谐作为重要的切入点。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欠发达省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对于推进文化名省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是巩固青海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 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全省共有54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很高。据2011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为264.32万人,在总人口562.67万人中占46.98%。
藏族、土族、蒙古族大部分群众都信奉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大部分群众信奉伊斯兰教,还有道教在青海也源远流长。青海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相互融合的绚丽画卷,民族宗教文化成为我省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色,也是开发潜力之所在,打造优势品牌之所在。尤其在青海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多、增长点少、带动能力弱的地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和谐稳定。从国际形势来讲,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但是当今世界也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民族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有所上升。据有关统计数字,从1989年到2002年,世界上共发生过116起主要的武装冲突,除了7起是传统的国家间冲突外,其余109起几乎都是与民族宗教问题有关的国内冲突。西方国家从来都没有减少过在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的渗透。象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中,西方敌对势力就利用了这种手段。对我们国家也一样,境外敌对势力也总是将民族宗教问题作为对我国实行分化西化的突破口,因此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对于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我国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如佛教一直致力于“人间佛教”的实践,认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中国基督教以新的面貌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将基督教建设成为伦理型、道德型的宗教。中国伊斯兰教拥有简朴明了的信条,积
极进取谋求两世吉庆的人生观,拥有爱国、协商和服从主事者的政治观等,既然宗教长期存在,而又有这些和谐元素存在,我们为什么不去弘扬呢?优秀宗教文化的弘扬,为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真正实现各民族、各宗教在文化上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共同的文化追求,凝聚共同的价值取向,增进共同的情感基因,不断夯实青海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文化之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是塑造大美青海形象的迫切要求。 强卫书记在2011年11月25日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深化省情认识,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政策扶持,注重推介交流,挖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特色发展之路,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新青海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宗教文化的挖掘,大力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将民族宗教文化底蕴的挖掘展现与日常依法管理、鼓励引导、维护稳定等工作相结合,运用民族宗教文化的特殊吸引力,努力塑造和提升大美青海形象。比如不断加大热贡艺术、藏戏、格萨尔、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黄南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根据民族地域特色相继成功地举办了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等一批富有青海民族文化元素品牌的大型活动,真实地反映了
青海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充分发挥了民族宗教文化在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知名度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青海,让青海更快地走向世界。
(三)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是青海民族宗教文化资源优势实现转化的必然选择
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是与汉民族同生共长的民族,有漫长的文化史。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称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饮誉世界。而在这三大英雄史诗里面,最有典型意义最重要的应该说是藏族史诗《格萨尔》,尤其是《格萨尔》的发现整理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无论从政治上、学术上来讲,还是从民族关系上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二是地域特色浓郁。青海少数民族居住地域十分辽阔。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各民族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同为藏族,玉树地区藏族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因而在心里素质语言风格、审美观点、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等方面都有着与其它藏区不同的特点。如玉树的卓舞在青海民间歌舞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有着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当然除了玉树歌舞以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既要做到承续传统,又要植根伟大实践并坚持开放包容,从而不断丰富发展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民族宗教文化在青海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只有大力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贯通,实现民族与
世界的对接,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才能将青海丰富民族宗教文化资源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
二、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自强,既是一个民族、国家和地区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而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就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快宗教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有神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而且还是包容性巨大的文化现象。就我国来说,宗教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的关系尤为密切。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藏传佛教,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的积极成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像塔尔寺、南禅寺、东关清真大寺等,在宗教界具有相当高的影响和地位,它们既是西宁市宗教文化的标志性场址,其中又包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雕塑文化的内涵,我们可以把它们加以开发,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大包装、大策划、以品牌来开拓市场。西宁旅游的发展潜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围绕民族、宗教文化进行挖掘的问题。比如塔尔寺,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而著名。酥油花、堆绣、壁画被称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对它的宣传我们可以在以往的经验上结合城市品牌战略和旅游发展战略,把宗教文化与旅游
正在阅读:
(党刊联合征文)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 服务社会和谐稳定05-29
世界古代史图表(免费下载 xiaoy)07-05
考勤管理规定06-03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对受水区城市绿地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08-12
ZYGO干涉仪-使用说明03-12
广州航海学院2018年专插本考试大纲 - 《交通运输学》11-06
河南师范大学科研工作管理办法04-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党刊
- 民族宗教
- 服务社会
- 弘扬
- 征文
- 和谐
- 稳定
- 优秀
- 联合
- 文化
- 旧城改造成功案例
- 电动汽车变速传动装置设计
- 合资加油站资产租赁法律调查报告暨法律意见书
- 在全镇综治维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
-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青年项目资助名单清单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审理指南 2010
- 《常熟理工学院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平台》学生用户操作手册 - 图文
- 酒店餐饮部服务与管理实战案例及分析
-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综合试题
- 2503020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新闻传播史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 案例19:配置EIGRP-1
- 2018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 基于ANSYS的齿轮应力有限元分析本科毕业设计
- 材料力学14级习题册16-4-1
- 浙江大学建筑学中国建筑史历年试题
- A320理论五百题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