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汇总
更新时间:2024-06-12 04: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设想
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重难点
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方法:理解 分析 掌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
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
3、材料二: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 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1
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汉语有声调
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合成词占优势
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3、汉语语法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的变化。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
法都是一样的。
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
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
2
‘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赏析第二首: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总结
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六、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
3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智育目标: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美育目标: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方法:理解 分析 掌握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导入: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三、汉语词汇的演变 1、 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消长变化 (1)社会生活方面:
“和谐社会”、“小康生活”、 “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 “白领、个税改革”等。 (2)网络用语方面: (3)科学技术方面:
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3、词语的替换变化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4、词语的词义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4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四、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
5
第三节 四方异声
——普通话和方言
教学目标:
了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以及方言和方言之间的异同;了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学生学好用好普通话,也有利于推动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重点
普通话的定义,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汉语的方言分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山东籍的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 语文老师朗读如下 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卧春》 《我蠢》
暗梅幽闻花, 俺没有文化, 卧枝伤恨底, 我智商很低, 遥闻卧似水, 要问我是谁, 易透达春绿。 一头大蠢驴。 岸似绿, 俺是驴, 岸似透绿, 俺是头驴,
岸似透黛绿。 俺是头呆驴。
还有课本内的《北风和太阳》等小故事,可以看出只说方言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课堂活动
1、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试着找找莆仙话与普通话之间的不同。
总结归纳:
兴化方言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在今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这是因为在古汉语的演变中,入声字已于元代消失了。但是,莆仙话中却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中古汉语的入声,构成完整的八音。有些人写旧体诗词时,分不清哪些字是仄声,用莆仙话一读便知:音节短促不能拉长尾声的便是入声,入声属于仄声。
莆仙话在语音上的另一个特点是, 无前后鼻音之分,只有鼻音尾韵;无平卷舌音之分,仅有舌齿音,因此莆仙人说普通话常闹笑话。
莆仙话还有个音变特征。所谓音变就是某些字、词在同其他字、词连读时,语音发生了变化。虽然其他方言也有这个特征,但远比莆仙话来的简单。这也是莆仙话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兴化方言中不仅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语音,也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词汇,一直被莆仙话继续沿用着,只是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已。
2、普通话的定义及方言分区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粤方言;(7)闽方言。
三、布置作业
围绕“小试身手”中的(三)“方言,叫我如何对待你?”这个辩题收集材料。
6
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一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 2、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教学重难点
了解汉语语音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 教学方法:理解 分析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1、给《采桑谣》(声母歌)一诗每个字标出声母,给《捕鱼歌》(韵母歌)一诗标出韵母。算一算,汉语拼音有几个声母,几个韵母。
明确: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
2、根据截取的《康熙字典》的资料,看看《康熙字典》是如何注音的?完成课文中的表格。 3、课文截取的《康熙字典》的资料涉及了哪两种注音方法? 明确:反切法、直音法。
4、汉字每个音节包含哪几个部分? 明确:声母、韵母和声调。
5、什么是零声母?什么是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 6、复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该如何书写? 7、ī、u、ü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构成音节时应如何书写? 8、ü行韵母跟声母j、q、x相拼时应如何书写? 9、说说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应注意哪些规则。
明确:①以词为书写单位 ②隔音符号的使用 ③字母大写的要求 10、课后练习指导:重点是第三题。
11、补充练习:请用汉语拼音拼写下面各组词语,注意拼写规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 国家guojia 北京大学Beijindaxie 母校muxiao ②新华字典Xinhuazidian 工具书gongjushu 辅导教材fudao jiaocai
③毛主席Mao zhuxi 周恩来Zhou Enlai 邓小平同志Deng Xiaoping tongzhi 领导人lingdaoren ④皮袄pi’ao 飘piao 延安Yan’an 西安爱国人士Xi’an aiguo renshi 现案xian’an 五、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
7
第二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同音字词的形成原因;同音字词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节日和生活中的现象的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使用同音字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形成同音字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
2、了解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注意避免同音字词造成的歧义 教学方法:讨论 、阅读 、启发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铁齿铜牙纪晓岚》妙对(谐音巧骂人):
和绅:纪侍郎纪大人,这是何物?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和尚书和大人,这好办,看尾巴尖呀,下厝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记住了,尚书是狗。 旁一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
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 二、学习新课
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语言艺术,其中有不少是利用汉字的谐音形成妙对的。除了课文的例子外,你能否再举几个?
例如: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幼儿摘柚儿,柚儿完,幼儿玩。
★眼珠子,鼻孔子,珠(朱)子还居孔子上;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2、同学们,能否举些节日中、日常生活中妙用同音字的现象?也可以举出一些由于同音字词而造成误会和尴尬的例子。
⑴同音相关(妙用):比如婚庆,新人床上要放上枣儿、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早生贵子”;送给新人的花,要选择百合,寓意“百年好合”;财神爷骑马的形象寓意“马上发财”。
⑵同音歧义。张某——章某,致癌——治癌,今天yóulún不准进港(油轮、游轮邮轮),机场——鸡场,为什么——喂什么,一对对男女——一队队男女,五香豆腐干——五箱豆腐干。如这些同音词语,在某些交际场合,都可能造成误解。(详见教参41页)
3、同音词有哪些不同类型? 明确:①同音同形 ②同音异形 4、课后练习指导(见教参43页) 三、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
8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今汉语中“误读”和“异读”的现象和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古今汉语中“误读”和“异读”的现象和原因 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教学方法:阅读启发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以课本上的笑话《翻到死》和一段相声的录音《白字先生》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体会“误读”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学习新课: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29页第二段的词语,看一看你读对多少,想一想读错的原因。 明确:主要是“读字读半边”造成的。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29页第4段的词语,看一看你读对多少,想一想读错的原因。 明确:多音字造成误读。
3、异读词的读音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注意课本30页“异读词的审音和规范”部分提供的异读词的规范读音。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事例中的“误读”现象呢? (1)“形声字”造成的误读。 (2)多音字造成的误读。 (3)方言造成的误读。
三、活动设计,对“症”下“药”:
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004年全国卷三) 执著 结束 妊娠 言简意赅
A.zhuó shù shēn gāi B.zhù shù chén hái C.zhù sù shēn hái D.zhuó sù chén gāi [分析]本题考查对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的识记,正确的一组是A项。“著”是多音字,在“执著”中读zhuó,也写作“执着”,对这类异形同音同义字学生也应该掌握;“束”容易习惯性误读为sù,考查的是对声母“sh”“s”的辨识;“娠”是形声字,容易读半边为chén;“赅”也是形声字,容易受“孩”的声旁影响,而误读成hái。这种形式的考题,过去是给出16个汉字,而这道题只有4个汉字,而且给出的读音都是在声母和韵母上有所不同,不辨识声调也可以选出正确选项,难度稍低些。
1、问题:什么是异读字?它和多音字有什么区别?
2、问题:“异读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自读课文)
3、问题:异读现象更多地存在于文言文里,那么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该如何读准字音呢? 四、课堂延伸 1、有趣的姓氏
2、解决课后的练习题。
9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
1、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2、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教学方法:阅读启发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集体吟唱儿歌《我家的小院》,明确这首儿歌的韵脚(马、鸭、花、画),感受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二、课堂活动:韵里情思
1、古人情
找出《客中作》《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明确:《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 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用 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 实显诗之美妙。《虞美人》中的韵脚(见课本33页)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 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2、今人思
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明确:见课本33—34页。要讲清楚不同韵脚所传达的不同的感情。 三、工具箱
1、诗歌百花园
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明确:补充图表
按题材分 田园诗
边塞诗 按有无完整情节分 叙事诗
抒情诗
按写作时期分 古诗(旧诗) 古体诗 乐府诗和唐以前的四、五、七言和杂言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现代诗歌 自由诗(新诗) 新格律诗 2、押韵与和谐美
(1)、什么叫押韵?
(2)、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3、平仄与参差美 (1)什么叫平仄? (2)诗歌的平仄格式
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 ②上下句相对 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 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见教参60页)
4、对仗与对称美 (1)、什么叫对仗? (2)、对仗句的位置
10
(3)、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5、学生利用所学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相关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示例:教师给出两首诗,学生从中集联。(诗歌见教参57页) (1)夕阳无限好,(李商隐《乐游原》)——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2)劝君更进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3)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搂春》)——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四、课后练习“小试身手”指导 。
五、教学反思:
11
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汉字的起源 ;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 ;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难点: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阅读启发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语设计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 二、 推进新课
北京奥运会将要举行,圣火传递仪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奥运会的会徽。 1、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 (2)八卦说 (3)书画说 (4)仓颉造字说
白水民间流传着仓颉造字传说:远古时候,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课堂活动:文字游戏 1)甲骨文图(第38页) 2)原始文字图(第39页)
3)小结:由此可知,原始汉字与图画关系密切,是一种“图画文字”,它根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2、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12
(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课堂活动 :看第39页图,讲讲这些汉字的造字方法。 3、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金文 (3)小篆 (4)隶书 (5)草书 (6)楷书 课堂活动:书法欣赏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和了解了汉字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内容包括体会汉字如何起源于图画,介绍汉字的几种主要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情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我们感受到汉字的极大魅力,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课外延伸 :课后“小试身手” 五、 教学反思
13
第二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于规范使用汉字的规定。 2、过程与方法:阅读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起尊重汉字、爱护汉字的观念,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汉字。 教学重难点
1、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 2、繁体字、异体字和简化字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启发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回”字有四种写法吗?(鲁迅《孔已己》)(字典里有答案) 二、课本课堂活动
(一)你认识这些字吗?(第44页)
1、找出错字。让学生说明例句中的加点字错在什么地方(应暗示这些错误的类型不同)。学生可以分小
组查阅工具书并展开讨论,特别要注意字典中正文字条与字条后边括号中的字有什么关系。 2、分条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条讲解。教师在分条讲解时,可以再举出一些例
子,也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他不规范用字的例子。
(参考资料附下)(也可参考《教参》第78页二、相关知识补充。)
A、不是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11、饭店菜单:鸡“旦” 12、五金店标牌:“扦”座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15、农贸市场标牌:“蕃”茄 16、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 17、严打宣传标语:严“历”打击 18、某机场横幅:年“青” 19、某交通宣传标语:超限超载“殆”害无穷 20、某食堂菜牌:鱼“园” B、故意写错的(引号中为错别字)
1、药品广告:“咳”不容缓 2、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4、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5、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6、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7、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8、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9、热水器广告:随心所“浴” 10、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11、服装店广告:“衣帽”取人 12、某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13、某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14、某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15、胃药广告:一“不”到“胃” 16、赛马广告:乐在“骑”中 17、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18、快餐店广告:“烧”胜一筹 19、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20、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 23、涂料广告:好色之涂 24、冰箱广告:制冷鲜锋 25、治痔疮药广告:有痔无恐 26、花园公寓广告:随寓而安 27、跳舞机广告:闻“机”起舞 28、海鲜广告:领“鲜”一步 29、口腔门诊广告:“快治”人口 30、礼品店广告:“礼”所当然。
(二)汉字“瘦身法”。
补充资料附下(或《教参》第78页方框内容。) 汉字简化法
195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会同文化部发表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异体字1055个(实际上也是一种简化);
14
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共简化汉字2238字;
1977年又公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试用的248个,征求意见的605个。这605个简化字由于同音代替太多,容易造成用字混乱,后来停止使用了。
可见汉字简化不能滥简,必须贯彻“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方针。必须坚持“从俗从简相结合”的原则。否则会造成用字混乱影响交流思想。 汉字简化的方法? (一)减笔画
1、 减左:务( 務 )亏( 虧 )条(條 )隶( 隸 )余(餘) 2、 减右:类( 類)亩( 畝 )亲( 親)虽( 雖 )壳( 殼 ) 3、 减上:松(鬆 )向( 嚮 )处(處 )么( 麽 )云( 雲 ) 4、 减中:奋( 奮 )夺( 奪 )宁( 寧 )寻( 尋 )虑( 慮 ) 5、 减下:巩( 鞏 )尸( 屍 )制( 製 )业( 業)御( 禦 ) 6、 减外:开( 開 )术(術 )灭( 滅 )里( 裏 )周( 週 ) 7、 减大部分:宝(寶 )医( 醫 )丰(豐 )习(習 ) 飞( 飛 ) (二)改偏旁
1、 规则(可以类推): 如:龙(拢、笼……) 仓(苍、舱……)
2、 不规则(不可以类推):
如,文:刘( 劉 )、这( 這 )……
云:动( 動 )、尝( 甞 )、运( 運)、层( 層 )……
又:鸡(鷄 )、劝( 勸 )、戏( 戲 )、对(對 )、凤( 鳳)…… X:区(區 )、风( 風 )、赵( 趙 )、冈( 岡 )…… 不:坏( 壞 )、环(環 )…… (三)造新字
1、 新象形字:马、鸟、伞、兽、龟、气 2、 新会意字:尘、灾、帘 3、 新形声字:优、征、础、华、宪 4、 草书楷化:东、车、乐、为、丰、兴、书
5、 同音代替:只( 隻 )、后(後 )、冲( 衝 由学生找找其他汉字简化的例子。 三、归结知识点
(一)“简化”不“简单”(第46页)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不写繁体字; 2、不用异体字; 3、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 四、布置作业
课后“小试身手”一、二、三。 五、教学反思:
15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2、过程与方法:感受汉字魅力,学会探究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汉字的热爱,培养研究汉字的兴趣,为汉字在信息化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汉字的特点及魅力。 2、领悟汉字中蕴藏的文化。
教学方法:阅读启发,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猜茶迷
二、课堂活动:汉字中的“五行玄机” 三、工具箱 1、汉字的笔画 2、汉字的部件
1).五种基本笔画可以派生很多其他更复杂的笔画; 2).笔画组合又能形成一些比笔画更大的部件; 3).笔画、部件再进行组合就能拼装成汉字。 3、汉字的偏旁
1).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别,独体字在结构上不能再拆分; 2).偏旁是比部件更高一级的构字单位,也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4、汉字笔画的组合
1).笔画组合的三种位置:笔画彼此分离; 笔画和笔画相连; 笔画和笔画相交叉。 2).笔顺的基本规则: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封口,重叠套嵌结构要根据层位定顺序……
5、汉字部件的拆分规则和层次
1).分隔沟是部件和部件分界的显性标志,相离的组合要沿着分隔沟进行拆分,其中分隔沟多于一条的,应先拆长的后拆短的。如:“想——相、心”
2).相接的组合应从接点处拆分,相交的组合不能拆分。 如:“古——十、口”;“丰”不能拆分 3).层次拆分不能破坏汉字结构基本类型。
汉字结构确实精巧奇妙,下面是一则关于拆字的妙对趣闻,流传已久。请同学们读一读,猜一猜。 纪、丁二人的联句,一直被后人视为“离合拆字联”的典范。第一联: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羅漢。”“月门閒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 将“等”字拆开,为“竹”和“寺”;“双手”为“拜”字(草体“拜”,即是“双手”);“四维”则为繁体“羅”字;“月”字在“门”内,为繁体“閒”字;两个“山”为“出”字;“大”、“小”为“尖”字。
第二联“门内有才方是闭” “寺边无日不知時” “才”字在“门”内为“闭”字;“寺”加“日”为繁体的“時”字,真可谓貌离神合。
16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民可以巧用“拆字”和“合字”的方法,达到含蓄而打动人心的表达效果。 字谜多是靠拆解字形来设的,从字谜中往往能窥见汉字的构造规则。请同学们猜猜下面的字谜,并从中体会汉字的构型特点。
1.野径无人草丛生 2.一口咬去多半截 3.大火烧到耳朵边 4.牛角上边来一刀 5.东西南北无弯路 6.雨余山色浑如睡
7.空山之中一亩田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无角牛登上没峰山 10.两人力大冲破天 11.挥手告别 12.千言万语
13.晕头转向 14.与我同行 15.添丁进口 16.边打边谈 17.两山相对又相连,中有危峰插碧天。 茎名耿解置雪画踵击夫军够晖衙可订由 四、布置作业:课后“小试身手”。 五、教学反思:
附:补充对联拆字谜资料:
1.寸身应短却读射==两山虽重反念出 2.雨下霖霖润木木==户内扇扇风习习 3.品泉三口白水=============岩树对木山石
4.淼字三个水,应该节水就节水,水水水。一滴四十八亿水。=== 磊落几块石?必须用石莫少石,石石石,几楼八万六千石?
5. 两山很重焉能出==== 单弓方成不敢弹 6.木木林森木==人人从众人 7..寸身应短却读射==两山虽重反念出 8.古文故人做=== 日月明空曌 9.乍若非秋上心头,怎惹悲愁==三寸古丁要人陪,仨付估仃
10.夜冷 酒热 人未归 一点两点 三点 四点 == 一二三日 写大字一笔二笔三笔四笔 11.冻雨洒窗、东二点(冻)西三点(洒)===分片切瓜、坚八刀(分)横七刀(切)
12.夜冷 酒热 人未归 一点两点 三点 四点 == 昼暑 春曙 天已长 一日 两日 三日 四日
13.卡在一处难上下=========申报两个不由甲 14.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15.呆和尚吃杏====太上皇六犬 16.槐树千年成木鬼======== 岩晶万代化山石 17.卡在一处难上下======愁情几聚满秋心 18. 一对古木皆枯树=三石山下是磊岩
19.卡在一处难上下====申报二个不由甲 20.口勿吻亡心忙人======心不怀少女妙情 21.槐树千年成木鬼======== 岩晶万代化山石 22.寸身应短却读射===矢豆该射倒念短
23.有衣有田一口福======== 要生要口十力甥 24.古文故人做=============禾火秋心愁 25.一大人,二夫人,横人伤力人====七切刀,八分刀,立刀剧古尸
26.:古月名称水泊湖=========锡山姓氏三门峡 27.古文故人做=============禾火秋心愁 28.横人伤力人=======立刀剧古尸 29.雨下霖霖润木木 ====户内扇扇风习习 30.夜冷 酒热 人未归 一点两点 三点 四点 == 昼暑 春曙 天已长 一日 两日 三日 四日
31. 一对古木皆枯树=三石山下是磊岩 32.卡在一处难上下=========申报两个不由甲 33.口上木,口下木,一树呆杏===日底九日天九,两处旮旯
34.岑湖山水今古月==妙思心口十少女 35.岑湖山水今古月=======芳榭草木方寸身 36.口天上,口天下,志在吞吴===九日翻,九日复,找尽旮旯 37.工雕朽木——取巧=============人移硬石——方便
38.孤树为木.木木林森木 ====.三人是人,人人从众人 39.嵩山高处====泗水四周 40. 千里重山出石础======两人俩木林广麻 千里重山出石础==== 一仁仨口品呆噪 千里重山出石础===三人众口品呆噪 千里重山出石础==一土王人任几凭
17
第四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 1、知识与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消灭错别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做练习巩固知识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
教学关键: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方法: 阅读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检查: 二、生活中的谐音现象 1、“错”字招牌: 课文中举的例子 课外的例子 2、错字“百出”: 一是乱早简化字 二是滥用外文字 三是生造网络字
3、概括“错字”与“别字”的 区别 4、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A、误用声旁相同的字 B、误用和混淆同音词
C、不了解成语或典故的意义和用法 三、补充课堂活动:最常见的别字 四、完成课后“小试身手 五、教学反思:
18
有关错别字的笑话
(一)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二)我局有位副书记,有一年冬训班给我们学习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他老先生在学之前说:“尽管我的业务水平没有你们高,可我的政治水平肯定要比你们强,毕竟我当政工干部这么长时间了,政治学习比你们多得多。你们要认真听,认真记。”大家悚然,都认真地听书记的朗读:“……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pang之心……”哈哈,“哗众取宠”读成了“哗众取pang”,下面一片唏嘘,可他还不知道。继续“……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停下来解释,下面有嘻嘻的笑声。再后来又一次“……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pang之心……”下面终于笑出了声,连坐在旁边的局长也忍不住笑了。后来,又学“三个代表”,不知怎么的,有“可歌可泣”这个成语,可他老先生却读成了“可歌可立”来了,再次引得哄堂大笑。那次学习气氛是活跃的,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大家以后相互取笑还经常说“哗众取旁”“可歌可立”呐。
(三) 单位上有位同事,工农兵大学生,文化水平不高。有次为报材料到大市局里,就打电话去:“喂,是XX站长吗?我的复历表已经寄去了,你们收到了吗?”人家听不懂:“什么,什么复历表?”他急:“就是你们要我寄的那个个人复历表啊……”我们在旁边早笑歪了。哈哈,“履历表”说成“复历表”,真是大姑娘坐轿子——还是头一回听说呐。从此“复历表”就成了他的代名词。这位仁兄还经常有这样那样的笑话。酒中有个“泸州老窖”的,他总说成是“泸州老窑”。人家问他,今天喝的是什么酒呀,他说:“还不是老样子,泸州老窑呗?”老窑老窑的喊多了,我们就喊他“老窑”起来了。当然他也笑笑:“取笑我干嘛?我还不比那书记强?哗众取旁” (四)作文错别字
元旦时,我们全家一起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冰马桶」… 师评:有这样的东东吗?我也要去!(兵马俑) (五)网络错别字笑话 GG:你嚎!
MM:你嚎!你在哪里? GG:我在忘八里.你呢? MM:我也在忘八里. GG:你是哪里人? MM:我是鬼州人.你呢? GG:我是山洞人. MM:你似男似女?
GG:我当然是难生了.你肯定是女生吧? MM:是啊. GG:你霉不霉?
MM:还行吧,人家都说我是大霉女.你衰不衰? GG:还好啊,很多人都说我是大衰哥. MM:真的呀?咱们多怜惜好不好? GG:好呀,你的瘦鸡多少号?
MM:咱别用瘦鸡,瘦鸡多贵呀,你有球球吗? GG:有啊.
MM:你球球多少号呀? GG:*******
19
第四课 词语万花筒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词语的意义,什么是单一词和多义词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语的美妙和奇特 教学重难点
1、词义演变的几种方式
2、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有多义词的词语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读书破万卷
二、课堂活动:“意思”真有意思
三、读课文,思考问题,明确概念:(工具箱)
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学校”,指“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学者”,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等等。
1、 单义词: 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叫单义词。单义词主要有:常见事物的名称,如汽车、飞机、大米、西红柿;专有名称,如马克思、鲁迅、北京、黄河;科技术语,如原子、元素、行星、克隆,等等。汉语中只有少量的单义词,只要掌握了单义词的意义,理解和使用时一般都不会出错儿。 2、 多义词: 有的词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多义词。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有的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有的是通过用基本义比喻另外的事物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叫比喻义。例如: 鬼:基本义一一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引申义一—躲躲闪闪,不光明,如“鬼头鬼脑,鬼鬼祟祟”;也指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如”捣鬼、心里有鬼”。
算账:基本义——计算账目,如:“别打扰他,他正在算账呢。”
引申义——吃亏或失败后与人较量,如:“好了,这回算你赢,下回再和你算账。” 3、课堂练习:
汉语中的多义词是大量的。越是常用的基本的词,这种多义性越明显。比如“打”,《现代汉语词典》一共列了25个义项,显示了语义的丰富多彩。
大量的多义词给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下边举三组例子,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一下加点的多义词的含义。
20
(1)千丈,不是很高吗?可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 这课书很深,不太容易理解。 这块布颜色太深,做夏天衣服不合适。 (2)他已经走远了,赶不上了。 把牲口赶到外边去。
他在百忙之中赶写了这篇文章。 (3)凳子不结实了,拿个钉子钉一钉吧。 办点事真不容易,到处碰钉子。 判断下面加点字的意义是否相同
1、老头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还给她,就怕马儿性子烈,她管不住。”2、刘胡兰这位十七岁的女英雄慷慨就义了。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四、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深化 2、词义的扩大 3、词义的缩小
4、词义的转移
五、作业:课后的“小试身手”部分 六、反思
21
(不吝啬)
第二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同义词、同义词之间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在讨论中逐步将同义词剥离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同义词的作用
2、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3、在练习中正确掌握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 、阅读 、启发,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点拨;通过典型例题试题加以巩固 。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说一个在学中文的外国人看到“wife”的同义词,几乎要吐血而亡。 “妻子”,简称作“妻”,别称作“太太”,尊称作“夫人”,
口语作“老婆”,书面上的文言词语作“妻室”、“内助”、“中馈”等,方言作“媳妇(儿)”、“堂客”、“屋里人”、“屋里的”、“婆娘”、“婆姨”等; 称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作“糟糠之妻”,称掌柜的妻子作“内掌柜的”; 称自己的妻子作“元配”、“原配”、“发妻”; 称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作“继配”、“继室”、“续弦”; “家小”、“家眷”有时也专指妻子; 妻子还有其他的称呼:“小君”、“细君”、“室人”、“山荆”、“荆妻”、“荆室”、“内当家”、“家里”、 “内人”、“拙荆”、“孩子他妈/娘”…… “大老婆”——“正房” 、“小老婆”——“偏房”、““妾”,侧室”. “配偶”一词则专指结婚后男女的任何一方,多用于法律文件。
(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一种表现,但太多的同义词对学习者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要说老外,就是我们学了那么多年汉语,天天讲中国话的人遇到一些同义词的辨析也会晕头转向找不到北。那么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同义词之间又有怎样的差异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辩一辩同义词的兄弟姐妹。)
二、阅读课文“课堂活动”:一双眼睛百种“看”法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认识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在汉语里,关于“看”的词语非常多。请大家翻开课本64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看法。)
[3分钟看课文]
(课文中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个大类,而在65页的下面又分了许多个小组,你能说出这些小组的特点吗?)
三、课堂活动:让世界充满爱——藏在心中多少“爱”
(用眼来认识世界,而用心来感受生活,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叫做爱,那么你能够写出关于爱的词语来吗?)
1、写出与爱有关的词语(我们分成两大阵营,看一看究竟哪一个阵营能写出更多关于爱的词语来)[请学生来写]
22
2、划分跟爱有关的词语的小类(同学们都写的很好,那么我们也仿照书上的形式来分一分爱的小类吧)
四、同义词的作用(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说写不出丰富多彩的语言,可是大家看看满黑板的“爱”,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注重这些同义词的选用,难道还会觉得自己语言贫乏吗?其实同义词虽然让老外难过得想吐血,但是它的作用也不小。) 1、表义准确、精细。(它使我们的文章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精细)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
我们这样站着,雄壮而多情 温柔地呼唤风象召唤姑娘们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2、突出强调,加强语气。(使用同义词也可以加强我们所要表达的语气。)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纪念刘和珍君》
3、避免重复呆板,使语言富于变化美。(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写作时想表达相似的意思,如果用相同的词显得呆板,那么用同义词,就会让语言富有变化的美感。)
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我与地坛》
五、同义词不可误用(但是不要以为反正是同义词就随便挑一个就能用了,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义词也是有差别的,如果误用了同义词,会让语句变的很别扭。)
例:听说您奶奶前两天一命呜呼了…… 他坦白我别忘了把东西交给她。
原来您是徐博士的犬子,见到您真是荣幸。 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有些词虽然是同义词,但是在使用上应该注意区别对待。
如:“生日”“诞辰”,“土豆”“马铃薯”;因为这里后一个是书面语,前一个是
口语。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有人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用“诞辰”造了这样一个句子。他写道:“今天是小强8岁诞辰,我们去给他贺寿吧”。这样说显然不对,“诞辰”是一般用在书面语中,表示对人的尊敬。8岁的孩子怎能用诞辰呢?而且用“贺寿”这个半白半文的词语,更显得不伦不类。
②注意有些同义词在某些场合下可以互换使用,但有时不能随意调换。
如:“美丽”“漂亮”都有“好看”的意思,如“这个小姑娘长得很漂亮”可以换成
“这个小姑娘长得很美丽”。意思不受影响。但看下面这两句话中加横线的词语就不能随意互换。“我们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这场球打得真漂亮”。前一句的“美丽”不仅有好看的意思,还有“堂皇”“庄严”的意思;后一句的“漂亮”有“精彩”“出色”的意思。不能互换。
③注意仔细辨别同义词之间的不同点。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意思感情表达得细致、准确、严密。
23
六、同义词辨析及运用(所以在同义词使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仔细的辨析,恰当的选用)
同义词的辨析原则:抓不同语素、看上下语境 一般我们辨析同义词会从这样三个大方面入手
一).词义方面
1、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 如:战争――战斗风俗——风尚 书籍——书 边疆——边境 这些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2、词义轻重的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如:处罚——批评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破坏――摧毁 二).用法方面 1、适用对象不同
如“严厉”与“严格”,“严厉”常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词语搭配,”严格“常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词语搭配
2、词类和功能不同
如:阻碍(动词) 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阻碍(名词) 排除一切阻碍。深刻(形容词) 他分析得很深刻。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入(动词) 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深入(形容词) 必须深入批判反动理论。
如“发现”与“发觉”,发现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而“发觉”往往只做动词
3、搭配关系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如: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 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三).色彩风格有差异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如:成果——后果 节俭——吝啬 维护——庇护 聪明——狡猾 横线左边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右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如:果断——决断——武断。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如:陵墓——坟 富态——胖 马铃薯——土豆 苍穹——天空 根据语境,仔细辨别。
强化语境意识。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
24
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坚持做到“三审视”:
(1)审视句意对句中词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
(2)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
(3)审视词语使用的适用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达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七、应用---理解
比较下列几组同义词,想一想他们是属于哪一类不同
? 边疆---边境 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 ? 轻视---蔑视 词义轻重的不同 ? 交换---交流 搭配关系不同
? 成果---结果---后果 感情色彩不同 ? 父亲---爸爸 语体风格不同 ? 芳龄---年龄 适用对象不同 ? 加剧---急剧 词类和功能不同 八、特别说明:
1、正确理解词义是辨析的基础。
2、要充分分析句子的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例: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化装 化妆) 分析:1)理解词义:“化装”指改换装束,“化妆”指美化妆容。2)结合语境: ①目的是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 ②“珠光宝气”指装束上的变化 故选“化装”。
九、课堂小结(总之,辨析同义词既需要我们平时有丰富的积累也要求我们注意从语境去认真分析选用词语,当然也要注重掌握一定的方法,让我们再一起记一遍同义词辨析的要领)
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对象有区别,词类有差异,搭配有不同,色彩有褒贬,语体分口书
十、布置作业:完成课后“小试身手”练习和常规训练 反思:
25
第三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
-—新词语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旧词语不断消亡,新词语不断产生,新词语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难点
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和类型 教学过程 一、引子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大众趋新的心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都促动了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
二、新词语产生的主要途径
汉语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可以大致梳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新造词语。这是新词语产生的一条最主要的途径。这些新词语是伴随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创造出来的。例如:三峡工程的兴建而出台的移民安置和扶持政策的调整则相应地产生了“就地安置”、“外迁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伴随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贫困对象帮扶政策、措施的出台则产生了“扶贫”、 “结对帮扶”、“脱贫致富”等词语。 “转制-买断-下岗-再就业”,这一连串的字眼儿,都是为国企解困而制造出的新词语。
2.旧词新用词语。即原有词语增加新义或原有词语产生的新义项、新用法,具体是指同一词形的词语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增添了新的色彩而用在了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中的那些词语。如 “小姐”这个词语,它的词义和感情色彩变化很大。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旧社会一般用“小姐”称呼那些生于富贵之家而且又懂琴棋书画并且多愁善感的女子(中性)。 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时间, “小姐”指那些不爱劳动只图享乐而且往往注重外表打扮的女人(贬义),这时它往往与“公子”或“少爷”对称。
三是改革开放以后一段时期内用它称呼处于妙龄阶段并且具有一定身份和教养的女孩子(褒义)。 四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用它专指那些从事服务行业的年轻女性(中性)。
五是近年来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小姐”一词有三种并行存在的词义和感情色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有用它称呼处于妙龄阶段并且具有一定身份和教养的女孩子(褒义)的情况;有用它在某些正式场合尊称女性并带有一定中性色彩的情况;但是,一些地域内更多的人们却用它特指那些与色情服务紧密相关的艳妆女子(贬义),甚至成了“卖淫女”的代名词。
3.“洋为中用”的外来词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很多英语缩写直接进入了汉语中。例如:家庭、宾馆和其他场所用的并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离不了的 TV(电视),专家和儿童最感兴趣的UFO(又译飞碟,或称空中不明飞行物),还有我国通过多年努力并成功加入的WTO(世贸组织), 2003年发生和流行的 “SARS” (非典型性肺炎)也属于这种情况。
4.吸收方言词语。吸收方言词语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比如,北方方言中的“忽悠”一词,赵本山、范伟表演小品时通过电视等传媒形式很快流行起来。南方方言中“炒鱿鱼” 一词也很快在各单位、企业和人们语言交际中流行开来。港、澳、台部分词语也在大陆流行开来。如:最近,台湾民众(特
26
别是今年9月15日的“倒扁”大游行)对陈水扁的态度中出现的“倒扁” 、“挺扁”等词语,也很快在大陆流行起来。
5.意义转换的专业词语。随着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很多的专业术语用在了人们的日常谈话和语言交际当中,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工程”一词。大家知道,“工程”本是建筑用语,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用于父母和儿女建立亲情关系时则表达为一个大项目“亲子工程”;还有阳光工程、政绩工程等。“充电” 是一个电学术语,本来是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它获得放电能力,现在常用来比喻加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学习,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6.新产生的缩略词语。缩略语一般是把音节较长的词或词组缩简为双音节词。这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一。例如:程控电话中“程控”则是程序控制的缩略;国家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缩略为“低保”政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对象称为“吃低保”等。
7.新出现的网络词语。网络词语(以下简称网语)是汉语新词语产生最活跃的途径。我——偶,美女妹妹——美眉;,比拼——PK,无聊——56;当前网络语言总的情况是好的,主要问题是不够文明、在求新方面有些过度。大家对这一类新词语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注意甄别和使用。
三、新词语的几种类型
新词语相应地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商业心理特征及经济文化类新词语
新世纪以来,许多新词语充分流露出一种商业心理特征。比如,那些商家和个体户在商品换季或滞销时,往往会采取“促销”手段来促进商品销售,打出“特价”、“跳楼价”、“大甩卖”等招牌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但极少用“削价”这个词语,这明显流露出一种商业心理特征。
三峡库区的“移民文化节”,各地举办的“美食节”等属于政府搭台、经济唱戏、蕴涵着不同文化气息的新词语。
2.宽容和谐的心理特征及温馨类新词语
人们在创造、吸收和使用新词语时也表现出了宽容和谐的一面,出现了大量的反映日常生活的温馨类新词语。比如,过去人们对盲目出走、毫无目标的外出打工的农民称之为“盲流”,现在则改称为“打工族”、“农民工”;人们对智力低下的人不再称之为“傻瓜”、“憨猪”,而文明地称之为“弱智”、“智力障碍者”;对无力创收、收入低下、生活困难的城镇居民和农民群众称之为“弱势群体”。这些词语摒弃了鄙视的成分,带来了和谐、温馨的感觉。
3.针砭时弊的心理特征及反腐倡廉类新词语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因此,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难免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也难免发生腐败行为。特别是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分配不公、吃拿卡要等社会现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自然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不满情绪,甚至出现了“仇官心理”、“仇富心理”,媒体报道杀局长(官)、杀富人的极端案例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怨愤时弊的心态和针砭时弊的心理特征。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反思:
27
第四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
—熟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熟语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熟语题
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教学重难点:
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理解熟语的内涵,提高学生对熟语知识的把握
与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熟语的定义:.
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 二、熟语的特点:
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些字,如“碰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不管(不问、不分)青红皂白“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要注意休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
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
1、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瑞雪兆丰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 例:下面熟语运用正确的是
A. 找工作的事嘛,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不是不尽力呀! B. 丁是丁,卯是卯,事情都已成定局,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快走人吧!
C. 有问题多向他人虚心请教,就一定会有进步的,你也该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 D. 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分析:(A)A“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B“丁是丁,卯是卯”的意思是形容做事认真,毫不马虎。这里没有理解它的意思。C“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不适用于
28
虚心请教。D“二—添作五”是指双方平分,这里应换为“三下五除二”,形容很快。 2、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3、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成语一般不可以拆开来使用。 例:下面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我们这里办工厂,你放心好了,凡是能开绿灯的地方,政府一定开绿灯,决不会难为你。
B. 走过场是不行的,一定要认真自查,查出问题后,再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会来检查的。
C. 开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过去的希特勒就是这样。 D. 今年的全明星周末对于姚明这样已经二进宫的球星来说,已经少了许多的新鲜与刺激。 分析:(D) D .“二进宫”指第二次进监狱,与原文意思不符。A.“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B.“走过场”原指戏曲中角色出场后不停留,穿过舞台从另一侧下场,后比喻敷衍了事。C.“开倒车”比喻违反前进的方向,向后退。
4、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
5、 成语的运用
一、知识准备 1、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①并列式: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②承接式:先斩后奏 见异思迁 ③目的式:削足适履 越俎代庖 ④因果式: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⑤主谓式: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⑥动宾式:不见经传 拒人千里 ⑦动补式: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⑧连动式: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⑨兼语式:请君入瓮 引狼入室 ⑩偏正式: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2、成语的感情色彩:
①褒义:风起云涌 殚精竭虑 ②贬义:处心积虑 满城风雨 ③中性:今非昔比 风雨交加 3、成语的出处:
29
①古代寓言故事: 望洋兴叹 与虎谋皮 ②历史故事: 煮豆燃萁 闻鸡起舞 洛阳纸贵 ③古代典籍作品:祸起萧墙 举一反三 昭然若揭
二、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积累。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尤其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其次,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累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2、确切掌握意义。首先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成语主要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如果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理解,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
3、仔细辨析差异。不同的成语,感情色彩和适用范围常常不同,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导致成语运用不当。
4、巧扣语境选用。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的。巧扣语境,就是要对上下文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只有理解上下文的内容,才会知道所用成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了上下文,死死扣住语境,巧妙地联系语境,也就找到了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三、介绍“高考成语使用”考点落实的方法
高考语文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可谓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成语,如何掌握呢?很明显,要掌握每一个成语,是绝对不现实的。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
例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 “炙手可热”(1999年)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热,用来比喻权势气焰之盛的,多含贬义。“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例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例4、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30
例5、这篇文章写得实在糟糕,真是不刊之论。
“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大方:大道理。而在例4中,由于望文生义,误将“大方”理解成不吝啬,从而导致了整个成语的误用。“不刊之论”是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而例5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刊”理解成“刊登、刊载”,导致了成语运用的错误。
另如“不足为训”中的“训”容易理解为“教训”,实际上应为“典范和法则”,“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之意,应为“涂点,表示删去”,是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成的。
此类成语还有别无长物、不易之论、久假不归、独具只眼、目无全牛、一寒如此、猫鼠同眠、危言危行、望尘莫及、罪不容诛、屡试不爽、微言大义、曾经沧海等。 2、用错对象,不分范围
A/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例1: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 “左右逢源”(2000年)(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另一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车水马龙”(2001年)(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非常热闹繁华)等等。(病因:望文生义、对象搞错)
例2: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3: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例2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例3:三年下来了,而问题依然故我。
“依然故我”一般用于人,不用于事和物,例3将其用于“问题”显然用错了对象。“美轮美奂”常常在报刊上用错,主要原因是不清楚它的使用对象。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B/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 例如: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文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例1: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31
这个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
例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象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再如“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
例1、在这方面,我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
例2、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光荣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这多作敬词赞语,表示对人的赞扬,只能用于对方,例1却用于己方,就犯了“敬词谦用”的毛病。“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这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例2却用在他人身上,就犯了“谦词敬用”的毛病。
例3: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4: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5、语义重复,叠床架屋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如:
例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地一声笑了起来。 例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例1中“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要发笑,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扑地一声笑了起来”。例2中“生灵涂炭”形容在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老百姓;涂炭:泥沼和炭火,比喻困苦。成语前怎么能再加上“人民”呢?这两个例子都犯有语义重复之病。 6、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1: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句中 “对”要改为“把”,“置之度外”要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
32
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有些成语由于词性的限制,要注意它的用法。
例2: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例3: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98年全国卷)
[例2中“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而例3中的“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或问句中,常与否定词搭配,不符合其使用习惯。]
7、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1:王老师勤勤恳恳,日理万机,在教坛上默默奉献了30年。
例2: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日理万机”的意思是指一天内要处理上万件事务,一般指君主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与处理繁多的政务。该词词义较重,在例1中用在普通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而例2谈不上“包罗万象”,也有“大词小用”的毛病。 例3: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的时间。
例4: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8、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1: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 ②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
[句①中的“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因而使用是正确的。句②中“一针见血”通常是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但它的本义是一针就见到血,形容医务人员技术熟练。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当然是正确的了。]
例2: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高考题)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等等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例16:①“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高考题)
②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 “淋漓尽致”只理解为“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因而认为不适合句中的语境。其实, “淋漓尽致”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揭露恰到好处。“老谋深算”形容计划周密,办事干练,富有经验,是中性词。它常用来形容反面人物,使用于正面人物,也算恰当]
33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
9、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例1、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例2、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例1中“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过去“在清华园里相识”矛盾。例2中“浮光掠影”本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后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例3: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4: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例8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10、忽略细微差异
(1)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例1:这次夺冠可能性很大的省队深孚众望,兵败于家门,令人嗟叹不已。 例2:调解员不胜其烦地找李、王二户谈话,直到圆满解决纠纷为止。
“深孚众望”的意思很能使群众信服,而例1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深负众望”混淆了,后者的意思是很不能使群众信服,两个成语的意思正好相反。“不胜其烦”表示烦琐得让人受不了,例2却把它与只有一字之别、其他语素完全相同的成语“不厌其烦”混为一谈了。
例3: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的成语“不孚众望”运用是恰当的。
(2)汉语中的同义词极其丰富,同义成语也比比皆是,因而在运用时,我们要注意同义成语的辨析工作,通过辨明其细微差异,达到准确贴切运用的目的。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例如:“风流云散”与“烟消云散”是对象的不同;“妄自菲薄”与“自暴自弃”是程度上的差别;“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是褒贬的不同;“洞若观火”与“了如指掌”是侧重点的不同;“手无寸铁”与“赤手空拳”是范围的不同。
类似的还有,供辨析。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不动声色—无动于衷,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不谋而合—不约而同,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称心如意—心满意足,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当仁不让—义不容辞,道貌岸然—一本正经,东山再起—死灰复燃,独树一帜—标新立异,耳闻目睹—耳濡目染,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固若金汤—坚如磐石,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和衷共济—同心协力,囫囵吞枣—生吞活剥,等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4
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
1、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2、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 3、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4、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5、要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6、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7、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8、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9、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10、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11、要注意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 12、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
一般来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如,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语俗语以及外来吸收等。弄清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故事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帮我们理解成语的内涵。
例如: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这个句子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们学习的是支离破碎的东西。但“目无全牛”能不能表达这种意思呢?如果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以及它的具体内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进行判断了。 “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看来,“目无全牛”在这里是用错了的。 类似的成语高考高过的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
三、布置作业:
四、反思:
35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教学目标:
1、分清实词和虚词,认识虚词的重要作用。
2、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正确掌握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鉴赏虚词运用的妙趣。 教学重点: 虚词的表意功能。 教学难点: 虚词用法辨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洪承畴的对联
先请大家看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叛国降敌,完全丧失了节操。有人鄙视这个变节的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于是这副对联的意思完全变了。同学们能不能看出这一添“虚词”之后,这副对联表示的含义呢?
明确: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 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知道,在由“实词”和“虚词”组成的语言中,实词的意义比较明确具体,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虚词”呢,似乎“虚”得很,仿佛不那么重要,往往被人们忽视,其实不然。“虚词”不“虚”,它不仅具有极强的表意功能,而且在特定的语境中还具有“实词”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时别具一番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虚词”也能在语言表达中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课堂活动——“好!”与“好了!” 三、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词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见书p82)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地跑)。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36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语气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1)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
(2)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结构助词),“着”、“了”、“过”(动态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3)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4)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5)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如:啊、唉、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滴答等。 四、课堂活动:形形色色的“的” 五、课堂活动:小试身手三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把”各属于什么词类,并说明理由。 ①我来把大门。 ②抓了一把米。 ③请把灯关了。
参考答案: ①中的“把”用作谓语,后面带有名词“大门”作宾语,是动词;②中的“把”是表示事物数量的量词(名量词),属于实词;③中的“把”后面带有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并引出“关”这一动作的对象(灯),是介词,是典型的虚词。
六、注意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 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 B 考理科?(A、或者 B、还是)
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 B 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 B、以至)
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 A 看了一阵。(A、又 B、再) 解析:
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
37
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如“我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吧”;“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 总结一:
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了解这些规定性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
要了解用法,一靠积累,二可在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 七、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
(1) 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3)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4)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解析:
例(1)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 例(2)“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例(3)“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
例(4)这句犯了虚词“关于”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后面,如要保留这一短语,就应将它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前,或者将“关于”改成“对于”。“关于”常放在句首,“对于”可放在句首或句中。 总结二:
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果位置恰当,句意就准确鲜明,否则,不仅会使句意不明,甚至会改变句子原意。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 八、小试身手一、二
38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正确使用句子的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对比、讨论。
(一)复句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练习一: 分辨复句关系
1. 假如河水再往上涨, 河堤就有危险了。 ________________
2. 既然玩电动玩具会影响功课, 那麼就不要去玩就好了。 ________________ 3. 运动员只有不断地苦练,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________________ 4. 虽然我长得不高, 但是却跑得很快。 ________________
5. 这次旅行是到八仙岭郊野公园, 还是到大潭郊野公园, _______________ 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
6. 他一边唱歌, 一边跳舞。 _________________
7. 我们不但要学会动脑, 还要学会动手。 _________________ 8. 妹妹一看到玩具娃娃就要爸爸买。 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 填填关联词
1. __________ 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__________ 看上去只有盘子那麼大。 2. 晚上, 我 __________ 看书, __________ 看电视。
3. 张老师 ___________ 关心我们的功课, ___________ 关心我们的身体。
39
4. ___________ 明天不下雨, 我们 ___________ 到黄泥涌郊野公园去旅行。 5. 在美国 迪士尼乐园里我玩得 __________ 开心 __________ 快乐。
第三、四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消除歧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汉语中病句产生的原因,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过程与方法:如何在语言运用中避免出现语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冶情操,带来美的享受,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教学重难点:病句的六大类型、辨析病句的方法,了解语句歧义产生的原因、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 教学方法:结合高考试题讲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6课时。
引入
下列广为流传的歌词和广告语有错吗?
(1)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2)还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坡。 (3)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明确:“川”是河流,不能用量词座来修饰。“珠穆朗玛峰”是山峰,不是山坡。前说“不收礼”,后又说“收礼”,前后矛盾。
重点讲解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病句分类例析及备考提示
1、定语和中心词次序不当
例①:由于纺织工厂努力提高生产质量,我国棉布的出口深受各国顾客的欢迎。
析:“棉布的出口”与“深受……欢迎”不搭配,实际上“深受…欢迎”是“出口的棉布”,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棉布的出口”应改为“出口的棉布”。 2、把定语误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2006年高考辽宁卷) 析:“历届”语序不当。应为“是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占地面积……”。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问、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 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女(名词)教师退休了。
如果不按这个顺序排列就是语序不当,读起来就别扭。
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2005年高考江西卷)
析:“好多种”不能修饰“当年”,应移至“东西”前;“当年”一词应置于”周恩来”之后。另,“东西”一词显得不够庄重,改为“物品”要妥当些。 4、状语和中心词次序不当
例: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004年高考湖南卷)
析:语序不当.“摄影家的……倾注于笔下”这句中的“没有”应调到“把”前面。改为“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 5、把状语误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40
正在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汇总06-12
悬挑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06-07
军队经常性思想工作要则04-07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11-19
电梯重大修理施工过程记录05-0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资料09-14
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专题讨论01-07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05-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语言文字
- 教案
- 汇总
- 应用
- 苹果深加工出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 江苏省无纸化试点软件升级操作说明
- 装饰材料价格大全
- 四川省成都市2012年中考英语试题 - 图文
- 2015-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
- Sjow登顶卡组心得详解 - 图文
- 2009年河南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XX中学校园网和应用系统方案
-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习题答案_姜楠_王健_编著_清华大学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 第二单元第5讲细胞膜与细胞核 - 图文
- 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户策划方案
- 合理用药管理实施细则
- 煤矿液压钻机ZDY4000S使用说明书
- 机关党建知识测试题目
- 热力学课后重点习题小抄
-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
- 7脉管系统 - 图文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09-201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