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开始的风景 山西历年高考状元近况

更新时间:2024-02-26 07: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978年开始的风景 山西历年高考状元近况

2010-06-18 | 秋风过客 |

山西 30年高考状元今安在?

从没有一场考试像高考一样,能如此剧烈地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1977年8月8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指示精神,国家开始恢复高考。在经历过一个灰色的时期后,人们的求知欲望得以再次爆发,有人将这一事件尊为国家与时代的拐点。知识的明灯再次点亮,众多从田间地头、车间厂房走出来的知识青年带着泥土和机油的气味通过高考走进了大学校门,成为改革开放建设的的栋梁。

三十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伴随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呼喊声,高考也走到了而立之年。虽然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也曾经受到非议,甚至是听到“下课”斥责,但不可否认,高考不仅给整个国家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使社会公平与公正得以重建,在全社会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三十年来通过高考共为国家选拔了3600万人才。

在山西,在这样一个相对闭塞的省份,高考同样留下深深的烙印。本报选择了寻找30年来的高考状元来为大家展示高考在山西走过的这段历程,再次审视高考走过的30年。

之所以选择寻找高考状元来回顾高考,并不是对于噱头的追求和感官的刺激,而是经过三十年的时光研磨,许多的人和事已经被淹没,也许高考状元会是人们最为新鲜的记忆。而经过本报四处奔波、倾力查找仍未能将历届高考状元全部找到的事实说明,高考状的名头在过去的年代并没有被赋予太多的重视和耀眼的光环。

三十年高考,三十年嬗变。本报希望在向读者展示这些高考状元发展故事的同时,能够让大家体味到高考的每一点变化、社会的每一点进步。

上世纪70年代—— 红星照我去战斗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那怕风雨骤……“ 第一次恢复高考的考试时间是1977年冬季,幸福似乎来得太快了,以致于许多人在兴奋过后,又纷纷大喊措手不及。那一刻,全国570万考生从老师那

里接过试卷,他们不仅开始书写自己的试卷,也在书写历史,书写自己人生奋斗的希望。

这时,没有“高考指挥棒”,也没有父母的迫切期望,更没有社会的沉重压力……但所有人都拧着一股劲地拼命学习,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场高考是为自己而考的。

在人们的记忆中,70年代的中学生和别人没什么两样,男的都理成寸头,女的扎俩羊角鞭,灰布裤子、白花格衬衣、黑面布鞋就已是那个时代学生最豪华的“配置“了,衣服上的补丁和赶着复习的功课一样多。

恢复高考,为命运和知识而战。冻土初松的年代,恢复的不仅是一种考试制度,更是曾被践踏的知识的尊严与国人的求知心。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幸运儿”,70代的高考生是自中国高考序幕拉开后,第一批登台亮相的“开场演员”,而放眼随后30年高考数千万茫茫众考生,70代高考生又是排在队列最前头的“排头兵”,

而似乎70年代的那些状元们,又走在了最前头…… 1978年理工类高考状元 吴 滢

毕业院校:太原五中 就读大学:中国科技大学 现定居美国

一个理科状元又半个文状元

吴滢的父亲在省人大工作,自小吴滢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琢磨并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爱学习,很刻苦,头脑反应特别快。”说起吴滢,五中的几名老教师几乎给出了一致的评价。而吴滢又不是那种死用功的孩子,又能经常的和同学们玩在一起。作为当年理科状元的她,文科各门功课的成绩也非常的优秀,单课成绩几乎可以与当年的文科状元相媲美。

吴滢后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现就职于美国一家知名企业,已在美国定居。

1979年理工类高考状元

刘大民

毕业学校:太原五中 目前状况不详

高考状元的“状元无用论”

中学时的刘大民身材略显瘦小,在学生群众绝对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但在学习上,他却是公认的最勤奋刻苦的一个。

据刘大民当年的化学老师王祖顺回忆,刘大民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头,先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目标,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一实现,抬头看,始终都有一个目标在前方等着。

老师们称,在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是全省第一时,刘大民却对“状元”这个名号表现出一丝漠然,和前来祝贺他的人们说道,靠高考的分数来衡量一个人并不科学,考分的高低也不代表什么,状元这个名称没有什么用。“李白、杜甫都不是状元,但其成就却高出当时的状元不知多少倍。”

正是由于刘大民的这种冷静和低调,使许多老师们至今都记得他这番惊人的“状元论”,而当问及他后来考取了那所大学及现在身居何处,却已没有人答的上来了。

上世纪80年代——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明天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清晨。

长发、烫头、蛤蟆镜、白衬衫、喇叭裤……。当一些新鲜的玩意已经开始喧嚷的满大街弥漫时,在中学的的教室里,80代的高考生静静的正在埋头用功。

80年代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起点。80代的人是幸运的,同时又是矛盾的。在当时,中专尚有足够的实力与大学碰撞,对于这些中学生而言,选择中学考取大学,就意味着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本城市户口……,而高考在即,他们已自断后路,别无选择。

这个年嗲,高考成为人们改变自身前路的通途,不同境遇的人们却有相同的理想,通过高考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什么叫“高考移民”,也从没有人会将“暗箱操作”这个词与高考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考生们只知道,大学是自己所有的希望所系,考上大学,对自己的人生而言,就成功了一半。

时代变,人心变,高考变,80年代末,“自费生”悄悄的出现了,这似乎和被神化意味的高考有了一丝的不和谐。

而对于那个年代的高考状元而言,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那时的高考,也只是他们通往成功第一步的“牛刀小试”。

1980年高考文科状元 马晓光

毕业中学:太原成成中学 就读院校:北京大学中文系 现在在中央对台办工作

马晓光,1974年进入太原市成成中学,1980年山西省文科状元,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到199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5年,1992年初调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现任“国台办”综合局副局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秘书长。

老师印象 爱玩、聪明

在老师陈敏西眼里,马晓光是一个“有意思的”“小精巴豆儿”。爱玩和聪明是马晓光留给她最深的印象。

“那孩子太有意思了,用句现在的话,那孩子功课一把罩,运动人缘也是一把罩”,陈敏西老师说,虽然已过近30年了,但对这个学生她记忆犹新。她告诉我们,马晓光在学校里一直担任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个儿不高,领导能力强,学习好,聪明,乐于帮助人,和同学们相处也非常好。

“有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马晓光是一个很有主见、计划性很强,而且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学生。”陈敏西老师说,马晓光爱打篮球,而且是每天都要玩,在临高考前也是一样。当年在三中,临近高考前,前所街30号的三中篮球场上,每天上完自习从不间断的打一两个小时的篮球,而且从不晚睡的只有马晓光一个人,他一直都没有因为高考的因素而打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母亲 苦难是成长的一笔财富

尽管现在并不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在北京打拼,但时不时的电话联系和对出于对马晓光的了解,让母亲对这个“大儿子”十分放心。

家庭学习氛围浓厚 环境民主

“我们家算是知识分子家庭,他父亲是电视台的编辑,我是回民小学的教师,家庭一直是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环境开明民主”,马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首先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的言行和表率作用是影响非常大的。马晓光从小就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每天忙于案头的学习和编辑工作,而且一直都接受着父母对于自己知识方面的期望,所以自身的学习十分扎实和自觉。

“不打骂孩子也是我们一直所提倡的”,马晓光也一直在犯错,但是父母只是对他进行道理教育,而且绝对不在一个错误上一直对其进行说教和絮叨,引发他们的反感,这样做反而使孩子们对犯过的错误记忆深刻,接受过批评就从不再犯。

苦难是成长的财富 不到十岁跟随父母下放农村

“1970年,我们双双干部下放到山西省永济农村,当时我的两个孩子跟随我们同时来到农村。”马晓光的母亲说,当时马晓光还不足十岁,要跟随父母进行劳动,也要在父母劳动时照顾弟弟,同时还要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段经历使他性格中多了坚强,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畏苦难。

缝纫机做书桌 豆腐就是考前营养大餐

“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贵重的家具就是缝纫机,一个是用来给孩子们改做衣服,另外就是他们学习的书桌”,马说,苦难反而让马晓光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没钱买很多的学习资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抄写需要的学习资料。1980年临高考前,家境比较好的邻居知道家里有孩子要高考,特意送过来几斤豆腐,而这也成了马晓光考前最奢侈的营养大餐。

高考三个志愿只写北大

“我记得很清楚,我大儿子的高考志愿三个栏里全写着北大,他对自己很自信,认为一定能考上北大,我们对他的意愿表示尊重。”马晓光的母亲说,后来得知自己的儿子是全省高考文科的状元,家里虽然高兴,但却极力让马晓光淡化自己的状元称号,不想他因此而骄傲不思进取,而显然在今后的生活个工作中马晓光也做到了这点。

大学老师自荐进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01年高考前,张景利还参加了全国的数理化知识竞赛,获得了二等奖,2001年高考中以690分的高分获得山西省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张景利被保送至本校研究生班深造。

2002年高考文科状元 郝 煜

高考成绩:语文121分,数学143分,英语133分,文科综合270分,总分667分

毕业中学:山西省实验中学

就读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

现在美国加里弗尼亚大学攻读国际金融管理类硕士。

郝煜称高考是一道雄关,就是你看见它挺巍峨,挺高的,但是你真跨过去以后也觉得没什么,翻过去你会看见无限风光在险峰,站在高处往下看,可以说是阅尽人间春色。

高考是必过的一道关,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要感觉高考是特别恐怖的事情,认为考不好自己的人生就完了。人才是多样的,人生道路也可以是多样的,不在乎这一点,要“风物长宜放眼量”。眼光放远点对高考的认识就提升上去了,高考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很平静,就会很从容地去对待每一个问题。

2002年高考理科状元 张晓阳

高考成绩:语文126分,数学138分,英语132分,理科综合300分,总分696分

毕业中学:山西阳城一中 就读大学:清华大学 现在中科院读研究生。

张晓阳在2001年以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成绩为650分,当年清华在山西招生的录取分数是652,后来扩招到了651分,也就是差1分没有上清华,由于报志愿等各方面的疏忽因此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回校复读。

由于自己在第一次高考中的失利,因此张晓阳想告诉同她有相同经历的考生:能选择复读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高考并没有什么阴影,它不是决定一个人的什么最终或者是唯一的尺度。也许你在这个方面不会做得特别好,但是只要你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心态,只要你能够承认自己永远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总有一天你会在一个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

在高考考试技巧方面,张晓阳的方法是首先要注重课本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反复研读课本,对细节绝不能马虎;第二是习题要做,但是不要以它为主。做每道题要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做完以后要明白自己的收获,使每天自己都在进步,只要能感觉到这个进步本身自己就是成功的了。

2003年高考文科状元 郑恩泽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08分,英语134分,文科综合244分,总分为613 分,

毕业院校:阳泉市盂县一中 就读大学:苏州大学 现苏州大学读大四。

方法+勤奋=成功:各学科知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在学习当中要学会寻找这个脉络。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那些该记的知识点,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分三个阶段,一是预习,二是学习(听老师讲课),三是复习。对于每天老师要讲的内容,都要提前进行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在复习阶段,郑恩泽说自己虽然属于内向型性格,却表现欲很强,对于所学的知识,总希望把自己的独到见解与他人交流一下。一节复习课是45分钟,他总是先用15分钟把本节课的复习内容领会了,然后就给同桌的同学讲,甚至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正是这样,促进了他自己和同学的记忆。

2003年高考理科状元 黄 悦

高考成绩:总分663分

毕业中学:太原成成中学 就读大学:对外经贸大学

现在对外经贸大学德语专业读大四 没想过自己成状元

以663分成为2003年的山西省理科状元,这是黄悦想都没想过的事情,也是班主任张敏老师一再进行核实的事情,平时文静乖巧的黄悦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有点蒙了。

张老师说,黄悦带给她和学校一个特别大的意外。黄悦的成绩在班里排十几名,全高三年级排在50名左右,并不是学校预想夺冠的苗子。她还记得当年高考第一科语文考完之后,许多学生都反映作文偏题,但黄悦感觉考得不错,而且在高考四科全部考完之后,大多数学生都反映理科题难,黄悦却也感到考得不错,而且考试过程中一直很放松。

“我给她估了两次分数,一点一点估,都在600分以上”,张老师说,不过由于当时的消息是五中、实验中学的学生考得很好,所以还是觉得没有把握报清华、北大,考虑到语文、英语是她的特长的因素,征求了她和家人的意见,最后的志愿报考了对外经贸大学德语专业。

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和心态决定成功

2003年高考,黄悦的语文成绩是全省第一,145分,作文是满分。数学成绩是全省第8。英语成绩排在全省前50名以内。理化其实并非她的强项,但理科综合也得了229分。

“黄悦的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特别好”,张老师说,在5月中旬,黄悦便放弃了做高难题,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了基础知识上。从她的答题也能看出来,她的数学试卷后面的难题都没有做,但前面基础知识题全答了,而且都答对了。把该得、能得的分,每一分都拿到了。高考是选拔型考试,不可能每一道题都答对,正视自己的能力,是取得高分的关键。另外再加上高考过程当中黄悦一直都特别放松,应试心态也很好,所以她取得了“意料之中有意料之外”的成绩。

黄悦的母亲说,黄悦是个非常乖巧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十分稳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学习的事情,特别的刻苦。高考前,因为身体不是很好,母亲劝她注意休息,可她自己仍每天学习到两三点钟。黄悦十分喜欢画画,而且得过全国的

大奖。据她的同学讲,黄悦属于不张扬的女孩,文静,但特别认真,一直是高三0008班的语文课代表。

高考成绩公布后,清华、北大等学校都与她进行了联系,但由于对语言专业的喜爱,她还是选择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德语专业。

2004年高考文科状元 郭斯炀

高考成绩:总分664分 毕业院校:太原市十八中 就读大学:北京大学 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读大三

郭斯炀不张扬,在状元热炒得沸沸扬扬的2004年,我们很少能在网上搜索到对她状元的访谈。

十八中山西省状元只出过郭斯炀一个,李丽老师认为自己的学生能成为目前十八中唯一的状元,她很荣幸。李丽老师是在郭斯炀转入文科班后的老师,带了她两年,在她眼里,郭斯炀是“自然”的考入北京大学的。

“首先她的家庭很自然”,李丽老师说,郭斯炀的家庭条件很普通,她的父母是医生和教师,她一直成长在很自然的家庭氛围里,父母对她来说更象朋友,虽然有望女成凤的期望,但在学习上从来不给她施加压力,也从来不刻意的向她提出一定要考上好的大学,反而让她轻松应试。

“其次她自己是自然的”,郭斯炀是一个极其幽默的人,对体育运动不见长,就凭着幽默,在班里人缘很好,对同学团结互助友善,开朗相处。她学习很好,但不是班内固定拔尖第一的学生,她同另外两个比较好的同学,轮流考第一、二、三名,平时几个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比较多,互相探讨学习方面的知识,互相在一起玩闹做恶作剧。

“学校给予的氛围也很自然”,十八中对高三的学生抓的很紧,但给予的氛围很轻松,一直告诉他们要用良好心态去面对高考,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考入理想学府。2004年,十八中的高考成绩非常好,李老师说她和校长当时都十分激动,因为当年全省的文科第一、第二名全是十八中的学生,而自己的学生倒是在惊喜之余,坦然接受。

李丽老师告诉我们,郭斯炀现在正在准备接下来大四的实习,而她的愿望是能够继续读研深造,而香港是她认为不错的选择。

2004年理工类高考状元 解 丹

毕业院校:太原五中 就读大学:清华大学 将学习效率放在首位

解丹的高考成绩为711分,这在许多人眼里,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分数。而解丹对自己拿到如此高的分数,却只是轻描淡写的称,高考其实考的一个基本的能力,如果把普通的平常的知识掌握好了,高考应该没有问题。

解丹认为,虽然每个人都在学习,但是大家效率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自己由于原先的基础打的比较好,所以学习起来就感到轻松,并且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再加上学习的时候一定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加扎实的基础,这样就能提高效率。

解丹称,父母很少给孩子压力,学习晚了的时候害催自己休息。另外,解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一方面,那就是解丹还是一名长跑好手,对此,解丹称长跑尤其是越野赛特别锻炼人的毅力,而拥有坚韧的毅力,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005年山西高考文科状元 马 帅

高考成绩:总分634分 毕业中学:河津永民中学 就读大学:清华大学 现读大二

意志坚强具领导力的马帅

马帅,山西河津市僧楼镇马家堡人,毕业于河津永民中学。2005年高考以634分的成绩获山西省文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马帅成为山西省的高考状元,不仅是永民中学的骄傲,而且是全省所有民办中学的骄傲,因为在此之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2k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