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发展烤烟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3-11-29 11: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播州区烤烟产业发展的思考

播州区具有发展烤烟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全市烤烟种植区划最适宜区县之一。历年来,播州区(遵义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烤烟产业发展,始终将烟叶生产作为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该项农业特色经济产业,适应烟叶生产的“新常态”,实现烟叶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播州区委、区政府立足本地实际,依据全市烟叶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坚守计划红线、彰显品质特色、持续稳定发展”的主基调,确定了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以烟叶质量为中心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山地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并为此积极增添工作措施,全力组织实施。

一、播州烤烟发展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播州区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地处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介于东经106°17′22″—107°26′25″,北纬27°13′15″—28°04′09″之间,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市、金沙县,北邻红花岗区、汇川区。属于国家战略下的黔中经济区和黔北经济协作区核心区域,系贵州“金三角” 战略腹地,是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全区国土面积2487.63平方公里,辖19个镇2个民族乡,总人口83.79万。播州区地处西南出海大通道,北离重庆260

公里,南距贵阳110公里,兰(州)海(口)、遵(义)赤(水)、杭(州)瑞(丽)高速公路, 210国道、326国道以及渝黔铁路和在建的渝黔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乌江航道顺境而下直达长江。

(二)优越的气候条件

播州区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日照1146.9小时,无霜期27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150毫米。

(三)充足的宜烟面积。全区海拔高度800到1300米的区域占全区91%,水资源总量30.87亿米,河网密度0.26千米/千米,比贵州省平均高出52.49%。耕地总面积达110.36万亩,适宜种烟区域主要分布在13个镇乡,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间;宜烟面积达12万亩,按照烟叶种植的轮作要求,能满足15万担烤烟生产用地需求。

(四)悠久的种烟历史。从1945年春天团溪商人刘文明从贵定买回一扎烟苗栽种至今已有71年历史,在这71年中,经历了初期发展、规模发展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逐步培育了一支种植经验丰富的烟农队伍、培训了一支懂生产和收购的技术队伍、造就了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干部队伍。

(五)完善的烤烟生产设施。 截止2015年,播州区(遵义县)历年烟叶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资金10.63亿元。实施烟

水配套项目139个,工程投资18689.29万元,受益面积27.56万亩。整治山塘117座,修建提灌站146座,水池924口,沟渠690.295千米,管网1096.65千米。实施烟路项目40个,建设里程346.63公里,工程投资6582.97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8个,工程投资1145.2万元,受益面积0.4958万亩。 实施育苗工场4个,建设育苗棚面积143578平方米。新建密集烤房5695间,改建烤房478间,投资20736.38万元。建设烘烤工场15个,工程投资6165.39万元。购置农机2475台,资金1161.57万元。实施绿竹坝、浒洋水、木斯千3个水源性工程,总投资3.99亿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3.2亿元。 实施站点建设13个,投入资金7688.94万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二、播州烤烟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播州区紧紧围绕烤烟生产市场需求,按照“计划种植,合同收购”要求,严控种植规模、守住计划红线,着力提高烤烟生产整体水平,全力打造全市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努力实现烤烟从大向强的转变。 全面实现了全区“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增效”的三赢目标。

(一)种植区域布局越来越科学。根据烤烟生产需要以及区域分布特点,逐步将烤烟种植向适宜区调整,淘汰零星种植区域,实行规模化种植,逐步形成了东西两个优质烤烟产业带,并集中在15个种烟镇乡中规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夯实。十二五以来,我区(县)累计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达7.14亿元,实施烟水配套工程39个,烟田机耕道项目48个,新建密集型烤房2978间,改造密集烤房424间,配置农机具2100台,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5个,涉及面积13799为,建设育苗工场4个,育苗点14个,实施新农村项目8个,投入资金1440万元,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大幅提高了全区的烤烟生产水平,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确立了烤烟是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主体地位。

(三)培训指导系统规范。积极邀请有关烟叶生产专家来对烟农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先后组织种烟镇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烟办主任召开各阶段现场会,通过现场会学习先进经验,全面推广新技术在烤烟生产中的运用。积极推行烟叶生产精细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指导,引导烟农转换种植品种。对备耕起垄、科学施肥、烟地覆膜、田烟开沟、井窑打孔、小苗移栽、溶肥施肥、培土上厢、打顶抹芽、合理用药和成熟采烤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烟农对各项标准的把握能力,全区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四)考核机制健全完善。为加强对烤烟生产工作的督促检查,历年来,区烤烟生产领导小组都成立了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分管或联系领导任组长的烤烟生产督查组,

分片包干督促检查各种烟镇乡烤烟生产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并建立了一整套将单独考核与政府目标考核有机结合,分阶段考核与收购结果考核有机结合,经常性情况收集与随机深入督查有机结合的烟叶生产考核奖励办法,为烤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烟叶生产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烤烟生产由于受全国烟叶政策“三年调减压库”的影响,每年省、市按政策规定都压缩种植规模,但我区烤烟每年都在政策吃紧情况下,实现了同比增长目标,完成了市下烤烟生产任务。2013年,全区(县)计划种植烤烟16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9.5万担,实际收购烟叶30.01万担,完成了市下任务的101.7%,实现烟叶产值3.63亿元,完成烟叶税收7986万元;2014年,全区(县)计划种植烤烟10.5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4万担,实际收购烟叶24.93万担,完成市下计划任务的103.86%,完成烟叶税收6924.5万元;2015年,全区(县)计划种植烤烟8.7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2万担,实际完成收购烟叶22.83万担,完成了市下计划的103.81%,实现产值3.02亿元,完成税收6648万元。2013-2015年的三年中,烤烟生产均完成了市下烤烟生产任务。三年烤烟计划种植面积累计35.28万亩,烟叶计划产量75.5万担,实际完成77.77万担,完成了市下任务的103%,实现烟叶总产值9.8亿元,完成烟叶总税收21558.5万元,全面实现了“烟农增收,财政增税,

企业增效”的三赢目标,2014至2015年全区(县)烤烟生产获市人民政府二等奖。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当前,由于供给侧改革和烟草市场转向卖方市场的因素,烟叶生产计划量逐年下降。对此,我区立足烟叶生产发展实际,紧紧围绕打造优质生态山地烟叶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在建设优质烟叶基地进程中,我们也认识到有五个方面困难急待克服。

(一)烟叶种植比较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效益是烟农从事烟叶生产的主要动力。烟叶种植收入虽然相对某些传统农作物较高,但由于烟叶生产环节多、技术繁复等原因,导致烟叶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烟叶种植比较效益不高。尽管近几年我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适用农机具,狠抓烟叶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减少了烤烟用工数量,但相比其他作物,烟叶生产劳动强度大问题依然没有明显改变。

(二)烟叶种植风险有待进一步降低。目前来看,烟草收购价格相对稳定,烟叶种植经济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自然灾害、烟叶栽培管理不当、烘烤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都会对烟叶生产造成影响。一旦农户烟叶产、质量下降,无法达到农户预期经济收入目标,甚至不能收回种烟成本,必然大幅挫伤烟农种烟积极性,给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烟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夯实。我区多数种烟镇乡地处偏远山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相对落后,严重影响烟叶的生长和产质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靠天种植”的落后状况和较强的劳动强度,依然制约着烟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导致烟农种烟信心不足,很多技术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烟叶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

(四)烟叶生产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事烟叶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和烟农文化素质整体上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难以适应烤烟生产各环节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生产上墨守成规、知识更新滞后、观念陈旧、凭传统经验种烟的问题在部分技术员和烟农身上表现较为突出,病虫害防治重治轻防、田间卫生意识淡薄的问题在烟农中仍然存在,严重制约我区烤烟产质量的提高。

(五)烟农队伍有待进一步稳定。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多元化,中心镇乡纷纷烟农转投其他行业,对烟农队伍的稳定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而相对稳定的种植区域受基础条件制约,机械化使用程度低下,烟叶生产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烟叶生产水平不高。

四、下一步发展思考

要做好优质生态特色山地烟叶生产基地这篇文章,必须

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为基本方向,以优化布局为基础,以提升烟叶种植技术水平为手段,以“一基四化”(一基即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四化为生产计划化、烟叶特色化、安全绝对化、效益更大化)为核心,继续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单产,突出效益,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一)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专业服务。我区在建设优质山地特色烟叶生产基地,推进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要结合我区发展实际,按“中控、西稳、南提、东优”的理念进行区域布局,其次要完善宜烟区土地检测工作,抓好土地流转这个关键,促进集约化适度规模生产。第要坚持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烟农合作社发展,积极开展育苗、整地、植保、采收、烘烤等烟叶生产主要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按照两年以上轮作要求,优化宜烟耕地面积,提高烟叶生产布局水平。

(二)加强科技引领,提升创新驱动。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增强烟叶生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烟叶发展的贡献率;加大优质山地烟叶品种引进力度,不断筛选优质高产的品种,加强对黑胫病、花叶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治研究,强化绿色防控体系运用,确保烟叶产量和质量;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和科技应用转化机制,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搞好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覆盖烟区农村的信息网络,建立基础

信息库,储备科技信息、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为烟叶生产经营提供政策、科技、价格、市场、气象等全程指导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强建设重管护,提升生产条件。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以适宜产区、种烟大村、大组为主要目标,在烟水配套、烟路交通、标准化烤房建造、防雹炮点、烟站设备等方面加强建设,进一步改善烟叶产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基本烟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落实管护责任,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维护工作真正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实,彻底转变“重申报轻实施、重建设轻管护”的观念,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挥应有效果。

(四)探索增收途径,提升产出效率。结合烟区实际,加快推进烟叶种植向优势产区适度集中,适宜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能手流转,稳步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烟叶质量。在坚持合理轮作的前提下,注重发展以烟为主的配套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烤烟+蔬菜、烤烟+花卉。充分利用闲置生产设施进行多元化经营,如:闲置烤房种植蘑菇、闲置育苗场种植花卉等。回收烟地废料进行多元化利用,如:烟杆生产有机肥、废旧膜生产托盘等,进一步提高土地单位利用率和综合产出率,增加种烟农户的综合

收益,实现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健全保障机制,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健全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体系,切实减轻突发性病虫害给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完善烟区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制度,健全灾害性天气的快速反应机制,降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健全完善烟草部门、保险公司和烟农的风险共担机制,切实保护好烟农利益,推动全区烟叶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2j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