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8登临词二首

更新时间:2023-06-06 23: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2 ◆18 登临词二首

草与禾秧苗

孔子东游,见田里放着农具,而农人已去,便拾起锄头,围着一棵禾秧苗,费力地铲了起来。

不一会儿,农人回来了,一见大怒,愤怒地说:“你为什么铲我的禾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着禾秧苗说:“你看,我铲的明明是草呀。”没想到农人更加恼火地说:“我种的就是喂马的草!”

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

赏读:孔子(在回答弟子子张问政时)说:“在位的时候不要疲倦怠惰,执行政令时要保持忠心。” 烈士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死谊。——《刘梦得文集》

赏读:(做出显要事功的)英烈之士和平常人不一样的原因,在于他们坚持自己的节操,为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谢良佐

赏读:一个人必须先立定志向,立定志向才有根本。比方树木,就须先有根本,然后不断培养,后来成为一棵成材的大树。

一、作者视窗

《桂枝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1

2 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亦擅长诗词。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 (1143-1194),字同甫(也作“同父”),永康(今属浙江)人。学者称之

为龙川先生。擅长政论文,大都具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作政论气势纵横,

词作豪放,是辛派词人中重要的一员。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二、写作背景

《桂枝香》:这首词写于王安石熙宁变法失败以后,被罢相作江宁知府时。

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

和社会弊端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因此,

当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江山胜迹,不禁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念奴娇·登多景楼》: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为驳斥投降派所谓“江南不易保”的谬论,亲自到京口、建康等地观察地形。他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的结论,向孝宗皇帝上书,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南方、进取中原、统一国土的具体建议,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实际上就是他这一系列政治主张的形象化。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翠峰如簇.( ) (2)征帆去棹.

( ) (3)酒旗斜矗.( ) (4)星河鹭.

起( ) (5)漫嗟.荣辱( ) (6)腥膻.

无际( ) 答案 (1)cù (2)zhào (3)chù (4)lù (5)jiē (6)shān

2.词语释义

(1)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澄江似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翠峰如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背西风、酒旗斜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危楼还.

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凭.

却长江管不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河洛腥膻..

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肃杀、萧索 (2)白色的绸带子 (3)箭头,形容山的峭拔 (4)直立 (5)通“环”

(6)依靠 (7)牛羊的臊味,喻指金人的黑暗统治,带有轻蔑之意 (8)强大的对手,即强敌

1

2 3.名句背诵

(1)写出《桂枝香》中运用比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登多景楼》中描写长江天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登多景楼》中表现作者破敌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2)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3)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整体感知

1.《桂枝香》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抒慨词。通过对六朝统治者相继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的追怀和批判,对当时的当朝者提出了严正的警戒,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锐利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力。

2.《念奴娇·登多景楼》

这是一首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登临词。写景、怀古都为议论作准备,在议论中申明了自己鲜明的政见,表现出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

文脉梳理

《桂枝香》 ??? 上片:写景(故国晚秋盛况)

下片:怀古→感慨????? 古:六朝荒乐而亡今:警世伤时

《念奴娇·登多景楼》 ??????? 上片????? 总结全文抨击“天限南疆北界”军事要地当权者苟安下片:批判六朝统治者批判“只成门户私计”

作者“登临意”必胜信念

重点突破

一、《桂枝香》写登临所见景象,逼真如画。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纠正。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登上金陵城头,远远望去,六朝故都正值深秋,天高气爽。千里长江水色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头一样挺拔。残阳夕照之中,江中船只来来往往;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立着。淡云蓝天之下,画船游动,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这美丽的景致,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二、《桂枝香》和《念奴娇》都写及长江,但详略有异。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桂枝香》和《念奴娇》都写及长江,但内容与手法都不同。《桂枝香》中提到长江,是用斜阳、帆樯、彩舟、白鹭来衬托长江之美,虽是秋色却无萧瑟之感,反而充满了生机与气势,运用的是白描手法。《念奴娇》一词是突出了长江的险要,借批判六朝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略与勇气来揭露批判现实中当权者凭借天险以求苟安的政策,是以议论为主。

三、本课的作品涉及了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这对表达作品的情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课的作品涉及了六朝故事和其他古代人物故事,这既可使词的语言精练,又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增加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了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桂枝香》中运用了“门外楼头”“后庭遗曲”等故事,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华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沉的慨叹。《念奴娇》中运用“新亭对泣”“中流击楫”“淝水之战”等故事,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名句品评

(1)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品评此句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于其中。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品评此处化用了唐贤小杜(杜牧)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后人视其为亡国之音。词人此处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不尽之情致,而嗟2

1 叹之意,千古弥永。

(3)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品评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冈。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做出争雄的形势。

(4)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品评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但是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呢?因而中原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河洛”即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腥膻”,牛羊的臊味,喻指金人的黑暗统治,带有轻蔑之意。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批判已达到极致。

考点链接

登临诗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于种种情绪激荡之下,墨客文人多生望远登高之意,或游目览胜,明理致知,或抒怀写志,怀人思乡。高楼一上,在自然和个人的观照中,在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中,许许多多的锦绣辞章便蓬勃而生了。

一、无限风光一望中

登高览胜,有入眼美景激荡心胸,也就有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造化神奇的崇拜,有了生命激情的释放和燃烧。

唐寅有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万里江山都一望。”此诗虽然语近直白,但拙中见巧,先写重重登高之意,尔后以无限风光结笔,虽无细致描摹,但恰恰表现出登临时的喜悦和陶醉。

登临太湖山主峰,李白写下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的豪迈诗句。临眺汉江,王维描绘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水色山光和波澜壮阔。——二者均见证了盛唐之音的超凡脱俗。

二、喻理遣怀陶性情

2

1

2 登高使人心胸开阔,登高使人明理致知,登高使人脱尽尘垢、忘凡超俗。

处于天地之间,人渺小只如“沧海一粟”。上得高楼,临御清风,观照于自然万物和无

限时空,内省于名缰利锁和狗苟蝇营,则清明澄澈之中,所思所求必也别有境界,郁闷愁苦之情,莫不被天地清风拂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此句可以被演绎为登高中对生命价值的进一步探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在远眺中阐释了眼界心胸的阔大对追求的意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极多登高的李白,铺写高楼美景,将自身愁绪遣散在天地之间;而“驱车登古原”的李商隐,不也是因为“向晚意不适”吗?

三、山临绝顶我为峰

登高的过程是一个征服的过程,山临绝顶或高楼独上,仰观苍穹,俯瞰四海,往往更容易生发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豪情。毕竟人才是万物之灵长,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和抒发壮志都为登临诗开辟出更为雄伟的境界。

林则徐幼有佳对“海到无边天作岸,山临绝顶我为峰”,杜甫也想象着“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征服绝顶,也就是征服自我,从而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于自然面前,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金主完颜亮早有雄吞江南之志:“万里车书盍会同,江南登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君临天下的气概,也离不开登临绝顶的豪迈。

四、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永道:“伫倚危楼风细细,望及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范仲淹说:“月明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温庭筠云:“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因为思念,乃有登高之举,触目所见,愈生别离之情。

尽管登高是绝少有机会追寻到故乡或那人的踪影的,但眼底的斜阳草色、流水青山、归雁飞鸟、落日浮云,至少给情感提供了宣泄的渠道和寄托的媒介,或给孤苦无依的情感提供了某种归宿。不是吗?那远方的青山与家乡何其相似?那匆匆的流水可流过故园的门口?那天边的归雁能否传递我思念的信息?那当空的皓月可有人与我一同守候?杨柳河边是你我分别之地呀,陌上花开,又是一年的他乡淹留。

1

2 五、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临诗的最高境界,大概是将个人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的舒展怀抱、怀古论今。很早陈子昂就发出《登幽州台歌》的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思接千载,心骛八荒,远望遐思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现出天地间的孤苦凄凉。

“滚滚长江东逝水”,“无边落木萧萧下”,景色浩瀚壮阔,气魄雄浑,但更有岁月的无情流逝;“千古兴亡多少事”,

“六朝旧事随流水”,盛衰无常,荣辱谁知,又有几多家国难为的思索。于是,许多诗人开始借登高来喻寄哲理讽谏时世并痛伤怀抱。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的《登楼》将自然景象与国家灾难、个人情思熔于一炉,虽春色锦绣,但国家动荡的政局仍使人心怀忧郁,无路请缨,也只得空自惆怅了。“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面对山河破碎、故土难归的情形,苦闷悲愤而又绝不甘沉沦的壮烈情怀,尽在痛拍栏杆中表露无遗,也奏响了登临诗的最强音。

一、延伸阅读

弱者的等待

两人结伴横过沙漠,水喝完了,其中一个中暑生病,不能行动。剩下这个健康而又饥饿的人对同伴说:“好吧,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寻找水源。”他把手枪塞在同伴的手里说:“枪里有五颗子弹,记住,三个小时后,每小时对空鸣枪一声,枪声指引我,我会找到正确的方向,然后与你会合。”

两人分手,一个充满信心地去找水源,一个满腹狐疑地卧在沙漠里等待。他看表,按时鸣枪。除了自己以外,他很难相信还会有人听见枪声。他的恐惧加深,认为那同伴找水失败,

1 中途渴死。不久,又相信同伴找到水,弃他而去,不再回来。

到应该击发第五枪的时候,这人悲愤地思量:“这是最后一颗子弹,伙伴早已听不见我的枪声,等到这颗子弹用过之后,我还有什么依靠呢?我只有等死而已。而且,在一息尚存之际,兀鹰会啄瞎我的眼睛,那是多么痛苦,还不如……。”他用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再扣扳机。

可是不久,那提着满壶清水的同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循声而来,他所找到的是一具尸体。

二、写作迁移

角度一诗歌鉴赏

题目:选取文中一首诗歌,对其进行鉴赏。角度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示例

立意高远尺幅千里

——王安石《桂枝香》赏析

金陵,在唐宋以前曾经作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国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政治家,同时也是文学家的王安石晚年住在这里,这首《桂枝香》上片描绘金陵的景色,下片通过怀古抒发感慨。

假若这是一幅图画,我们就会从大江边上、龙盘虎踞的地方看到一个凭栏眺望的老人,他便是王安石。登高望远,追古讽今,是豪放词派喜欢涉及的题材。本词起句一“登”一“送”,已见所咏之意,而接下来的“故”国“晚”秋,“初肃”天气,笔笔不离主意,确是大家手笔。且一个“送”字,就目力所及,关照整个上阕,使一股豪气贯穿全词。“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先写远景,用的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千里长江好像一条洁白的绸带,山峦耸翠,似在亲密地簇拥着。诗人巧妙地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阕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次写近景,极为壮美;但细细品味,“征帆”、“去棹”、“残阳”、“西风”这一连串带有伤心的、摧折意味的意象,却又使人不由得联想起“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指堤。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温庭筠《杨柳枝》)、“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晏殊《踏莎行》)、“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廖世美《烛影摇红》)、“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张

2

1 炎《疏影》)等诗句,因而也就有一种强烈的暗示作用。这几句写景,有与下阕怀古思今处暗合之妙,令人感受到“繁华竞逐”中所含的隐忧。“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最后写全貌:彩舟远去,融入白云淡淡的天际;银河漂星,作为白鹭翔飞的背景。也可以说:星河,可供彩舟荡桨;淡云,可与白鹭同飞。总之,诗人将天地之间的美景打成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用一句话进行高度的概括,“画图难足”,可谓收束有力。

下阕首句用一“念”字宕开,坠入对往昔的回忆。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曾发生过多少竞逐繁华、醉生梦死、悲恨相续的故事!“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这是何等惨痛的回忆!(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而南朝陈后主和张丽华因腐朽奢靡而破国亡家的旧事,还不令人惊心动魄么?“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从怀古拉回到眼前,抒发感慨。“此”字含义丰富,它既可具体指眼前胜景,也可抽象概括北宋当时的社会状态。“漫嗟”中融进了深情的期待与最终的无奈!“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旧事早已如眼前大江,去而不返;唯有眼前秋色依旧,“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此情此景,怎不令人万分惆怅呢?“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唐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叹赏:若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或许无关大局;如果统治者不能从六朝故事中吸取亡国的教训,则是致命的。前有六朝破灭之覆辙,后有南唐后主败亡之教训,所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确令人触耳心惊啊!

本词上阕写景,景中有情,画面开阔,气势恢宏,有大气;下阕追古思今,感慨系之,笔力雄健,叙议结合,有深意。在“卑顺宛转”的婉约诗风占主导地位的宋初,王安石的这首词,无论在题材的选择和意境的开拓上,都确有开豪放词风气之先的意义。

角度二走近王安石

题目:请以“走近王安石”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300字。示例

轻轻的叹息

元佑元年(1086)四月六日,66岁的王安石在江宁府(南京)的半山园去世。

死亡是一道黑色门槛。王安石死了,这个王朝再也没有支柱,这个时代再也没有灵魂。不管怎样,王安石的生命持续一天,人们就仰望他一天,即使不再发号施令,可仍然是一面旗帜,2

1

2 一种标志,一个信号。

司马光闻讯,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政治家没有了对手,生命再也没有了激情和斗志。 王安石死了,朝廷安静了许多。皇帝可以睡大觉了,满朝文武可以睡大觉了,再也不必担心凶猛的变法会排山倒海,卷土重来。

只有边陲虎视眈眈的契丹王和西夏王窃笑不已。王安石死了,主战派的旗帜倒了,谁也不会再说富国强兵。堡垒从内部攻破,过数十年,他们要占领北宋首府,要将宋徽宗、钦宗父子俘虏北去。

只有春雨淅淅,像是无声的啜泣,可它能洗去人间的浮躁,能使世界在迷茫中冷静下来吗?

王安石在迷茫、凄凉中死去。也许,死亡应该是另一种生存的延续……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5分)

A .千里澄江如练,翠峰如簇。

B .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C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作出争雄势。

D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答案 D

解析 A 项应为“千里澄江似练”。B 项应为“彩舟云淡”。C 项应为“做出争雄势”。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5分)

A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B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C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D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答案 A

解析 B 项用了关于王导、谢安的典故,典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C 项用了祖逖北

1

2 伐中流击楫的典故。D 项典出《晋书·谢安传》,“小儿辈”指谢安之弟谢石、侄儿谢玄、其儿子谢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 .六朝..

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是指建都于建康的东晋、西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B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后庭》遗曲:即《玉树后庭花》。

C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

腥膻无际。 河洛:黄河和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D .危楼还.望,叹此意..

、今古几人曾会? 还:通“环”。此意:指收复中原的愿望。

答案 A

解析 A 项六朝应指建都于建康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4.下列选项中对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长江之水,江水澄澈,像白色的绸带,山峰青翠拥簇,好像竖起的箭头,历历在目。

B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此句写江面,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江波之上。细看凝目处,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斜插的旗子高高飘浮。

C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北面横贯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冈。这样的地理形式,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D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长江好像银河,远在天边的船只笼罩着一层薄雾,水洲上的白鹭纷纷起舞,这种美景是画不够画不完的。

答案 D

解析 “画图难足”应为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20分)

1

2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

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情甚厚,多有酬唱。

(1)从全词来看,词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逢秋伤悲,客居异乡,山河破碎,报国无路。

(2)“风露巧欺客”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或“比喻”,或“双关”)。对山河破碎、奸佞当道的深切忧虑;对报国无门、年华老去的悲慨和无奈;流露出寄情山水的归隐思想。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20分)

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1)“酒旗戏鼓甚处市?”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

(2)结合词的第三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慨的。(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酒楼戏馆的闹市,过去是什么地方?(2)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情景,借燕子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对比,表达出作者对朝代兴亡和世事沧桑的感叹。

1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5分)

天门谣

贺铸

牛渚天门①险,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②。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①牛渚天门:牛渚,牛渚矶,濒临长江;牛渚矶的西南方有两山夹江耸立,人们谓之天门。牛渚、天门,是金陵的门户。②新阿滥:笛子曲。《中朝故事》载骊山有鸟“阿滥堆”,唐明皇采其鸣声,翻为笛曲。

(1)“清雾敛,与闲人登览”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与”,给予的意思,写雾收敛,让人去游览,赋予雾以生命,形象地刻画了云雾消散的景象。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现天门景色的美丽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阕主要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天门美丽的景色。“待”表明下文都是虚写,通过写游览的人等待江月笛声、远处更声,表明游览者意犹未尽,表现出山水的魅力。

(3)该词凭吊前朝兴亡,给人什么启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昔日的牛渚天门是定都金陵的一些国家的依靠,他们梦想着依靠这个天险阻隔北方国家的进攻,但从这些朝代的灭亡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仅仅依靠天险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2j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