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5-06 12:4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20学时/1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18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使学生掌握比较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术语、语法,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计算机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包括笔译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硬件(2学时)

第一节处理机和主存储器

第二节网络计算机将取代个人计算机吗

2程序设计(2学时)

第一节C+十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第二节Visual C++高级特性

3操作系统(2学时)

第一节Unix的神话

第二节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

4计算机网络(2学时)

第一节因特网

第二节内部网

第三节浏览器/服务器计算

5数据库(2学时)

第一节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二节数据仓库

6多媒体(2学时)

第一节音频

第二节视频图像压缩

7人工智能(2学时)

第一节专家系统

第二节计算机语音识别

8计算机应用(2学时)

第一节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二节CAM介绍

9软件开发(2学时)

第一节应用程序的快速原型法(RAP)

第二节程序可视化:把程序映射到图的艺术

参考书目

[1]金志全, 张幸儿.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2]Timothy J. O’Leary, Linda I. O’Leary. Computing Essentials.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0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 基础英语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金登男

审核人:邵志清

课程名称:软件项目管理,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8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和软件开发的特点,为软件项目经理提供了实用的、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实践指南。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软件项目管理概述(4学时)

第一节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项目管理过程

第三节项目经理的职责

第二章软件过程(6学时)

第一节软件过程模型

第二节统一软件过程RUP

第三节敏捷软件过程

第三章CMM(8学时)

第一节CMM概述

第二节CMM的关键实践域

第三节CMM实施的指导原则

第四章软件项目计划(2学时)

第一节项目计划概述第二节进度安排

人员分配

第四节项目计划变更管理

第五节项目跟踪与监控

第五章软件估算技术(2学时)

第一节软件估算概述

第二节软件规模估算

经验模型

第四节可靠的估算过程

第六章团队建设与管理(4学时)

1激励机制

2团队合作团队结构

4软件工程职业到特规范第七章软件项目风险管理(2学时)

第一节风险管理概念和要素第二节风险评估

第三节风险控制

第八章软件项目需求管理(2学时)

第一节软件需求概念

第二节需求的开发和管理

第三节与客户交流和合作

第九章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度量(3学时)

第一节软件质量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软件评审

第三节软件度量

第十章软件子合同管理(1学时)

讨论(4学时,其余安排到各章中)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Royce W.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 Unified Framework. USA: Addison-Wesley, 1998

学习要求: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课余要求: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加以实践和提高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张有仁,沈备军

审核人:邵志清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方法和技术,Object Oriented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习题课8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 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面向对象已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和技术。本课程具体讲授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面向对象方法的国际标准UML---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和面向对象编程,以及最新的发展技术,如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和设计模式等,旨在培养高级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人员。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一节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软件工程概述

第三节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准则

第二章面向对象概念(4学时)

第一节面向对象的原则和概念

第二节UML 概述

第三节基于Use-Case 的需求

第三章基于UML的体系结构分析(4学时)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建模规范

第三节分析机制

第四节关键抽象

第五节初始体系结构分层

第四章基于UML的Use-Case 分析(4学时)

第一节补充说明Use-Case规范

第二节创建Use-Case 实现

第三节描述分析类

第五章基于UML的体系结构设计(4学时)

第一节实现和设计机制

第二节设计类和子系统

第三节详细体系结构分层

第六章基于UML的Use-Case、子系统和类的设计(4学时)

第一节Use-Case 设计

第二节子系统设计

第三节类设计

第七章基于UML的WEB应用系统建模(2学时)

第一节Web 应用系统的构架

第二节对Web 应用的元素建模

第八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学时)

第一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第二节C++、Java和Smalltalk的语言特点

习题(8学时)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Pressma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5th ed. McGraw-Hill, 2000

[2]Grady B, James R, Ivar J.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ser Guide. Addison-Wesley, 1999

[3]Ivar J, Grady B, James R. The 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ddison-Wesley, 1999

[4]James Rumbaugh, Ivar Jacobson, and Grady Booch,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Addison-wesley, 1999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

学习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实践相结合

课余要求:多加实践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沈备军

审核人:邵志清

课程名称: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Software Test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4学时,习题课4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质量保证的基本技术,并在实际中能够较好地应用,并使学生具备进一步研究软件质量相关技术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一节软件质量概念

第二节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章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8学时)

第一节ISO9001质量管理原则

第二节CMM的框架与特点

第三节过程的识别与建立

第四节ISO9001与CMM的过程对应关系

第五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六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第三章软件产品质量(4学时)

第一节软件产品质量定义

第二节软件产品质量模型(质量特性、子特性、度量元)

第三节软件产品度量(外部度量、内部度量、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的度量)

第四章软件测试技术(8学时)

第一节软件开发V模型

第二节软件测试概念

第三节软件测试常用方法

第四节软件测试策略

第五节测试用例设计

第五章软件测试新技术(3学时)

第一节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OOT、中间件、构件)

第二节软件测试自动化

第六章软件测试管理(3学时)

第一节软件测试的组织(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

第二节测试过程管理(需求、计划、执行、报告)

讨论4学时,(软件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解决问题)

习题课4学时,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朱三元,钱乐秋,宿为民. 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黄柏素,梅宏译.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推进我国软件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研究”课题组. 软件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杨一平.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华庆一,王斌君,陈莉译. 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6]舒智勇,包晓露,焦跃译.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与实例详解.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7]周之英,郑人杰译. 计算机软件测试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软件项目管理

学习方法:除了参考书目外,学生应自己查找相关的网和文献进行学习,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课余要求:学生应参加2~3个项目的测试实践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宋国新

审核人:邵志清

课程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8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通过对网络的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的掌握,为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站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实际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1章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概述(2学时)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本质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维护

第二章程序与网络病毒(2学时)

第一节病毒种类

第二节反病毒管理和反病毒软件第三章黑客攻击(4学时)

第一节黑客攻击的基本武器

第二节黑客攻击时使用的手法

第三节黑客攻击实例

第四章防火墙技术(6学时)

第一节包过滤功能

第二节网络地址翻译

第三节虚拟专用网

第四节理想的防火墙

第五节应用级代理

第五章网络协议安全(4学时)

第一节网络协议安全概述

第二节网络监听

第三节IP欺骗

第四节远程登陆与FTP服务的安全性

第六章计算机加密技术(6学时)

第一节密码学原理

第二节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第三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加密

第七章检测网站漏洞(4学时)

第一节检测已知的各类攻击

第二节检测站点的安全漏洞

第八章控制大流量网络传输(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判断站点负载

第三节管理带宽

第四节负载平衡讨论(8学时)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Ryan R. Hack Proofing Your E-Commerce Site. Syngress Publishing, 2001

[2]Merike K. 网络安全性设计.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习方法:透彻理解课程内容

课余要求:从网上多了解与该课程有关的最新知识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沈庆浩

审核人:邵志清

课程名称:软件规范与验证,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for Software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讨论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8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开卷)

课程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软件开发方法现状

第二节软件自动化

第二章程序语言的形式语义(8学时)

第一节归纳原理

第二节IMP操作语义

第三节IMP指称语义

第四节IMP公理语义

讨论(函数语言及其语义)

第三章RAISE规范语言(8学时)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构造类型、函数、表、子类型

第三节不变式、非确定性

讨论(其他语言成份)

第四章RAISE规范方法(8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抽象规范方法

第三节具体规范方法

第四节实例

讨论

第五章RAISE验证方法(6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确认

第三节验证

讨论

第六章RAISE转换方法及其他(6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转换方法及实例

讨论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Glynn W. The Formal Semantic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MIT Press, 1993

[2]Chris G. The RAISE Specification Language. Prentice Hall, 1992

[3]Chris G. The RAISE Development Method. Prentice Hall, 1995

[4] Hoare C A R, He J F. Unifying Theories of Programming. Prentice Hall, 1998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软件项目管理; 通用程序设计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课余要求:课内课外为1:1时间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宋国新

审核人:邵志清

课程名称:通用程序设计技术,Generic Programming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4学时,习题课4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通用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利用C++中的标准模板库STL设计和开发的面向具体领域的软件组件。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论(4学时)

第一节什么是通用程序

第二节C++模板如何支持通用程序设计

第二章STL组件概念(6学时)

第一节容器

第二节通用算法

第三节游标

第四节函数对象

第五节适配器

第六节分配器

第三章STL与其它库的差别(4学时)

第一节扩展性

第二节组件可互换性

第三节算法和容器兼容性

第四章游标(6学时)

第一节输入游标

第二节输出游标

第三节前向游标

第四节反向游标

第五节随机访问游标

第五章通用算法(6学时)

第一节STL中的基本算法组织

第二节非复化的序列算法

第三节变化的序列算法

第四节与分类相关的算法

第五节广义数值算法

第六章容器(5学时)

第一节向量

第二节双编队列

第三节列表

第四节集合和多重集合

第五节映射和多重映射

第七章函数对象和适配器(5学时)

第一节通过函数指针传递函数

第二节STL提供的函数对象

第三节栈容器适配器

第四节队列容器适配器

讨论(4学时)

参考书目:

[1]Musser D R, Derge G S. STL Tutorial and Reference Guide: C++ Programming With the 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Boston: Addison-Wesley, 2001.

[2]Austern M H. Generic Programming and the STL. Boston: Addison-Wesley, 1999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课余要求: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相关实践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邵志清

审核人: 顾幸生

课程名称:现代数据库,Modern Database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4学时,实验4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开卷)

课程作用与任务:

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研究和应用课题、它们的发展动态和关键技术,掌握设计和实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技术。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的设计与实现(4学时)

第一节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二节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第三节查询优化策略和实现

第二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4学时)

第一节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

第二节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第三节分布式查询处理

第三章并行数据库系统(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并行性的开发和利用

第四章实时数据库系统(4学时)

第一节实时数据库的特征和需求

第二节实时数据库模型

第五章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4学时)

第一节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

第二节对象---关系数据库

第六章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4学时)

第一节体系结构

第二节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

第七章基于数据库的决策支持系统(6学时)

第一节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

第二节联机分析处理(OLAP)

第三节数据挖掘技术

第四节客户信息挖掘系统(IBM软件产品)

讨论(4学时)

实验(4学时)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Abraham S.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1997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课余要求:在实际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中加以实践和提高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张有仁

审核人: 邵志清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20学时,讨论4学时,习题课4学时,自学4学时,实验6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网络协议,并通过一个网络应用实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网络应用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基础知识

第二节网络结构

第二章直连网络(4学时)

第一节组成网络的硬件

第二节帧

第三节无线网协议

第四节网络适配器

第三章包交换(2学时)

第一节交换和转发

第二节网桥和交换机

第四章网络互连(4学时)

第一节IP协议

第二节路由

第三节全球Internet

第四节路由器

第五章端到端协议(2学时)

第一节UDP协议

第二节TCP协议

第六章网络安全(2学时)

第一节加密算法

第二节安全机理

第三节安全协议

第四节防火墙

第七章应用层协议(4学时)

第一节DNS 服务

第二节SMTP,HTTP,SNMP 协议

第三节多媒体应用

习题(4学时)

讨论(4学时)

自学(4学时)

上机实验:基于WinSocket的应用系统(6学时)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Larry L P, Bruce S D.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高传善, 张世永, 曲海, 钱松容. 计算机网络教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

[3]黄建华, 顾春华. World Wide Web实用技术.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本科计算机网络

学习方法:面授、讨论、练习

课余要求:市场网络产品和产品性能调查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黄建华

审核人: 邵志清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实验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课2学时,实验6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人工智能是一门经历了曲折道路、正在迅速发展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认知科学、神经生理学等学科,也是人类遇到的最复杂、最困难的学科之一。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的模拟、延伸和发展,它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必将显著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课程的基本宗旨是:比较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反映人工智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人的某些智能。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3学时)

第一节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目标

第二节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第三节混沌理论简介

第四节遗传算法简介

第二章知识的表示方法和问题求解的基本原理(5学时)

第一节产生式系统的类型与搜索策略

第二节回溯策略与图搜索策略

第三节无信息图搜索策略

第四节启发式搜索策略

第五节与或图和博弈树搜索

第三章基于谓词逻辑的归结原理(4学时)

第一节一阶谓词演算的基本体系

第二节归结与归结反演系统

第三节基于规则的问题求解方法

第四节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

第五节基于规则的反向演绎系统

第四章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简介(3学时)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谓词逻辑的表示

第三节PROLOG程序的组成

第四节表及其应用

第五章人工神经网络原理(10学时)

第一节神经元模型

第二节神经网络结构

第三节感知机

第四节前向多层神经网络

第五节误差反传算法

第六节HOPFIELD网络简介

第七节竞争学习网络

第六章混沌理论及其应用(6学时)

第一节确定论,概率论与非线性

第二节LOGISTIC映射

第三节倍周期与分岔

第四节L YAPUNOV指数谱

第五节分形及其应用

第七章遗传算法(4学时)

第一节遗传算法基本定理

第二节杂交算子

第三节变异算子

第四节复制算子

第五节应用实例介绍

参考书目:

[1]田盛丰.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周明, 孙树栋. 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3]陈奉苏. 混沌学及其应用.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4]Bishop C M. Neural network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8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矩阵论,离散数学,数理统计

所属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高大启

审核人: 邵志清

课程名称: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习题课4学时,讨论课4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 软件工程

考试方式:考试

课程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SCM)相关的原理、方法以及如何基于SW-CMM标准实施配置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技术主管,负有SCM责任的个人,软件质量保证组成员、SEPG和SCM过程改善组成员在软件配置管理方面的工作。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2学时)

第二章软件配置控制(8学时)

第一节建立软件配置控制板(SCCB)

第二节实施配置变更控制流程,包括版本及变量控制

第三章配置基线(2学时)

第一节配置基线的概念

第二节建立配置基线

第四章变动与确认机制(8学时)

第一节变动控制

第二节建立适当的授权确认机制

第三节配置项的提交控制

第五章配置信息与报告(6学时)

第一节软件配置状态报告及其价值

第二节软件配置管理库系统

第六章配置计划与审计(4学时)

第一节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第二节配置基线审计

第三节可追溯性审计

习题(4学时)

讨论(4学时)

考试(2学时)

参考书目:

[1]Stephe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with Java. McGraw-Hill, 1999

[2]Pressma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5th ed. McGraw-Hill, 2000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学习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课余要求:实践相关配置管理工具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制人:顾春华

审核人: 邵志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2i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