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中考二模实验探究汇编

更新时间:2023-12-03 10: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上海中考二模实验探究汇编

2016黄浦

53.欲测定某溶液中溶质成分。已知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H2SO4、HCl、NaOH、BaCl2

中一种或二种,现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①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石蕊变红,溶液中一定不存在(13)。 ② 为了进一步测定成分,重新取少量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1)和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2)。 生成沉

Ⅰ.根据图1,推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14)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物质的

原因是(15)。

Ⅱ.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16)。

Ⅲ.图2中d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17) 。简述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18)。 2016金山长宁

52.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方案一 实验步骤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 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预测 酚酞试液不变色 结论 恰好完全中和 0 淀的质量/g

pH 7 ? a ? b d ? c ? Na2CO3

溶液的质量/g

图1 图2

Na2CO3

溶液的质量/g

方案二 pH=7 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三 有白色沉淀产生 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 (13) ;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 (14) 。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样品中含有 (15)

有白色沉淀产生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酚酞变红色 样品中含有 (17)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 (18) 。 2016普陀

52.实验室中酸、碱、盐类非常常见,而且种类繁多。现实验室中提供了食盐、氯化铁、硫酸镁、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酚酞等溶液以及碳酸钙粉末,三位同学选取以上给定的药品用于以下实验。试回答:

①小勇同学选取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进行了 (10) (填反应类型)反应实验,两种溶液均含有0.1mol溶质,且体积均为20ml。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实验中,若选取A和C试管中的溶液混合,混合后再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若将B和D试管中的溶液混合,滴入酚酞,溶液为 (11) 色。实验完毕将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一个空废液缸中,则对废液的酸碱性判断为 (12) 。 ②小静同学选用了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溶液,进行了一些实验后,小静将废液移入废液缸,则废液缸中沉淀一定有 (13) ,溶液中一定有 (14) 。

(以上若多填将倒扣分,直至扣完为止)

③小扭同学选取了其中的某些盐,进行了下表中前两个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表,并请你自己设计完成实验三: 实验序列 实验一 酸钙粉末 食盐溶液、氯化这三种盐溶液分别与 都有白色实验二 铁溶液、氯化钡(15) 溶液反应 溶液 食盐溶液、硫酸实验三 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松江二模

52.用下列装置制二氧化碳并进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O→4NaOH+O2↑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10) 。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 ,利用装置A制取CO2 的优点是 (12) 。

③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装置D的作用是 (13) 。

(17) (18) 沉淀生成 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 盐的种类)盐与该物质反实验选取的药品 碳酸钠溶液、碳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 产生 产生气体 可溶性 (16) (填都有气泡碳酸盐遇到酸溶液,可以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④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14) (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图中的 (15) 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

⑤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中固体的成分,甲同学取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无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没有(16) 。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操作 向一份溶液中滴加(17) 奉贤

4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产生,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 。教材上是通过证明 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证明了反应的发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还可以通过以下实验 证明。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

到 (15)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还可以使用的试剂有 (16) (写出一种与稀盐酸不同类别的物质)。

②方案二:资料显示,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

(单位:g/100g溶剂)如下所示: 溶剂 水 酒精 NaOH 109 17.3 Na2CO3 21.8 <0.01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分析与结论 C中固体有碳酸钠 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 (18) (19) C 中固体有氢氧化钠 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观察到 (17)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他们的推测依据是 (18) 。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19) 。

5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第二步:另取样于烧杯中,先逐渐加水,再逐渐加稀硝酸,整个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

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和 (14) ; ②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5) ,同时有气泡产生; ③C点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16) 。 虹口

49.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组实验中两支试管均无明显现象,乙组中的现象是:蓝色石蕊试纸变(14),镁带表面有(15)。这两组实验说明(16)。

② 丙组实验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7)

③ 丙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18)(填试管编号),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的

是(19)。

a、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 b、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溶液pH的变化:pH变大

c、先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再逐渐加入另一反应物,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d、取该试管实验后的剩余溶液滴加碳酸钠,无气泡

④ 为了验证盐酸具有酸的通性,丙组中还需添加的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1x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