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成的的有效性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更新时间:2024-06-07 14:21:01 阅读量:1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注重选举有效性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注重生成的“有效性”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在她的“基础教育”理论中,早就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从此看出,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总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与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现生成性的资源,注重生成的有效性,使每一个问题都能转化为有益的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使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一、课前合理预设,做好生成准备。
所谓“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
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经验进行的教学设计。预设是一个高质量的教案,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或每一个细节可以说都是预设的产物。生成则是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是师生智慧火花的具体体现,它不但能给人以始料未及的体验,更能超越预定的学习目标,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每节课之前我都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基础进行分析,全面预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已有的生活经
验,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努力唤起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使他们融入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在教师合理预设的情境中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这是生活性很强的数学知识,需要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能力,否则对一些问题的判断会有偏差。所以在课前我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上网查阅多种资料,对学生课堂中提出的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给予了准确的解释,使课堂教学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创造性用教材,激活生成欲望。
一直以来,教师们一致认为教材是专家们精心编写的,是我们教学的唯一范例,所以在教学中总是跳不出教材的圈圈框框,一丝不苟地教教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也就是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只有真正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与时间,才能激活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教材内涵,力求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的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实例,充分有效地将教材激活,赋予例题、习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如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我打破教材顺序,学完例1后让学生计算136+98与136+102,从计算中你能发现什么?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真正掌握了多加几要减几的道理。再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课下去调查一些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作为学习的素材,同时选择了学生身边的具体数据以及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关数据作为学习的素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意识。
三、细节处巧点拨,点燃生成火花。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预设的方案并不是最完美的,可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所不同,学生有时会不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加以引导,点拨,一定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动态生成型课堂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无益的问题变成有益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使课堂充分体现师生、生生的互动。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讨论掌握了方法后,出示练习题,1.44 ÷1.2让学生进行练习,一人板书,我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只是板书的同学把题变成了144÷120,结果和同学们的一样,同学们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我没有简单地进
行判断,而是让学生把思路说出来,他完整说出了他的想法,先划掉1.44的小数点,在移动1.2的小数点,就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除法,都可以变成整数除以整数呢?在对比中学生的思维深了,解题方法灵活了。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但我认为又是精彩的,我充分捕捉了生成的资源,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生成新知识,使他们在探究中学到了新知。所以要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巧妙地进行点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重动手实践,促进生成发展。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探索得到的知识结论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同时在动手实践中也利于生成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我注重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推理,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懂得了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提高了思维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教材安排的实验是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试验,得到结论。教学中我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打破教材的规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具,一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组是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一组是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圆锥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有的小组得到了圆锥体积是圆柱体
积的三分之一,有的组没有得到这一结论,什么规律也找不到。这时我又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得到这一结论的小组的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关系,没有得到这一结论的呢?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得到圆锥体积的公式。这样让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又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生成新知识,使数学课堂生动活泼,充满创造活力。
内容提要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生成性的资源,注重生成的有效性,使每一个问题都能转化为有益的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使数学课堂焕发活力。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一、课前合理预设,做好生成准备。 二、创造性用教材,激活生成欲望。 三、细节处巧点拨,点燃生成火花。 四、注重动手实践,促进生成发展。
注重生成的“有效性”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武清区杨村街第一小学
宋国霞 杨金华






正在阅读:
注重生成的的有效性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06-07
2014年滨州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答案05-31
中央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成绩单03-23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范本11-20
幼儿园专题研讨活动实践与思考03-15
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02-26
关于印发《安徽省律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11-26
雾霾建议书03-15
-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全套学习学案
- 水处理一级反渗透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后为什么ORP会升高
-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董家口 - 图文
- 荣盛酒店经营管理公司录用通知及入职承诺书II
- 第二讲 大学英语四级快速阅读技巧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015年委托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企业专用版本)
- 214071收款办法
- 苏轼对《文选》选文的评价
- 《诊断学基础B》1-8作业
- 广东省东莞市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
- 海南电网公司VIS推广应用管理办法
- 红星照耀中国习题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之生字词整理
- 局域网组建与应用—王向东
- 税务稽查内部管理文书样式
- 环保社会实践调查表
- 九年级思品第一单元复习
- 2016年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 毕业设计-青岛港董家口港区防波堤设计
- 撞背锻炼方法与益处
- 焕发
- 重生
- 课堂
- 有效性
- 活力
- 数学
- 成的的
- Eqplvlq雅思200组英语词汇辨析
-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 厦门大学继续教育2017企业税收筹划复习题
- 扶贫互助资金汇报材料
- 文王神卦签文
- 2018年果胶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 (目录)_ss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研究生就业工作总结
- 高中语法点倒装经典练习题
- 关于转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用免费语音教材(磁带、光盘)发放工
- 高盐水零排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在法院人民陪审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 小提质粒说明书
- 数控加工中心刀具长度补偿的研究
- 亲子朗诵稿:爱与梦想 非常全面的亲子朗诵稿
- 大北作业区自动化属地管理手册 - 图文
- 2017学年湖州四中九月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
- 复习注册供应管理专业人士(CPSM)考试-题
- 首次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准考名单
- 2011年高考三角函数大题
-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