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更新时间:2024-01-06 01: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注微信专插本公众平台,搜gdchaben,免费获取最新消息最新资料

《生态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 试 性 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生态学基础》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该课程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人类生活、社会活动和经济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以便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如下:

一、 生态学及其发展

内容 要求

1、基本概念:生态学、生物圈 Ⅱ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Ⅱ 3、生态学的形成及其发展的几个阶段 Ⅰ 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Ⅱ 5、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Ⅰ 6、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Ⅰ

二、生物与环境

内容 要求

1、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因子、环境因子、限制因子、内稳态、驯化、休眠、光周期现象、生态幅 Ⅱ

2、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生物因子 Ⅱ 3、生态因子的作用:包括光、温度、水及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 Ⅱ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性、主导因子性、同等重要性、

不可替代性、直接性、间接性和阶段性 Ⅰ

5、生物因子的生态作用:包括土壤生物、森林、草原、淡水生物 Ⅱ 6、生物因子作用的特征:对象、作用强度、结果、范围 Ⅱ 7、环境与生物关系的基本规律:最小因子定律、歇尔福德耐受性定律 Ⅱ 8、生态型的形成原理及类型(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生态型) Ⅱ 9、生物生态适应性的表征 Ⅱ

三、生物种群

内容 要求

1、基本概念: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移、密度调节、

生态对策、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环境容纳量、他感作用 Ⅱ

2、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数量特征和遗传特征 Ⅱ 3、种群的增长模型: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Ⅱ 4、种群的数量动态:增长、波动、暴发、平衡、衰落和灭亡、生态入侵 Ⅰ 5.种群的空间格局: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2014年增加) Ⅰ

1

关注微信专插本公众平台,搜gdchaben,免费获取最新消息最新资料

6、种群波动的原因: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Ⅰ 7、种群波动的调节: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 Ⅰ 8、种群的进化和生态对策:r-对策和K-对策 Ⅱ 9、r-对策和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Ⅱ 10、种内关系:密度效应、动值物的性行为(2014年增加) Ⅰ 11、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Ⅱ

四、生物群落

内容 要求

1、基本概念:生物群落、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盖度、

密度、频度、优势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活型、生态型、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

生态位、生态位分化、生态位重叠、生物群落演替、顶级群落 Ⅱ

2、群落的基本特征 Ⅱ 3、群落的种类组成 Ⅱ 4、群落的数量特征:种的个体数量、综合数量和物种多样性 Ⅰ 5、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 Ⅱ 6、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 Ⅱ 7、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原因 Ⅱ 8、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过程与特点 Ⅱ 9、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 Ⅱ 10、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Ⅱ

五、生态系统

内容 要求

1、基本概念:系统、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食物链、食物网、生物浓缩或生物富集、初级生产、次级生产 Ⅱ

2、系统的基本特征 Ⅱ 3、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组分、非生物组分 Ⅱ 4、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Ⅱ 5、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物流和信息流 Ⅱ 6、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Ⅰ 7、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基本形态 Ⅱ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Ⅱ 8、食物链及其类型,食物网 Ⅱ

9、生态系统能流的路径 Ⅱ 10、营养学(2014年增加)、生态学金字塔及其表示方法 Ⅰ 11、生态学金字塔理论的指导意义 Ⅱ 12、林德曼效率 Ⅱ 13、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 Ⅰ 14、营养级内部的生态效率 Ⅰ 15、初级生产、总初级生产力与净初级生产力 Ⅱ 16、次级生产、能量平衡式 Ⅱ 17、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效率 Ⅱ 18、能流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Ⅱ

19、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Ⅱ

2

关注微信专插本公众平台,搜gdchaben,免费获取最新消息最新资料

20、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Ⅱ 21、气相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 Ⅱ

22、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Ⅱ 23、生物量与现存量,周转率与周转期、循环效率及其表达式 Ⅱ 24、碳循环 Ⅱ 25、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Ⅱ 26、水循环 Ⅱ 27、氮循环 Ⅱ 28、磷循环 Ⅱ 29、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Ⅰ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Ⅰ 水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Ⅰ 景观生态学 Ⅱ 30、自然调控机制:个体水平、种群之间、群落水平、

生态系统水平的正、负反馈调控 Ⅰ

六、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内容 要求

1、基本概念: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可存留性资源、不可存留性资源、半存留性资源、全球 变化、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

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平衡 Ⅱ

2、我国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的状况 Ⅱ 3、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 Ⅱ 4、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与原因 Ⅱ 5、保持生态平衡的途径 Ⅱ 6、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环境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Ⅰ

7、水体富养化作用 Ⅱ 8、赤潮及其危害 Ⅱ 9、中国资源与环境主要问题 Ⅱ 10、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Ⅱ 11、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Ⅱ 12、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Ⅰ 13、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的后果 Ⅱ 14、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和污染物 Ⅰ 15、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 Ⅱ 16、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Ⅰ 17、景观多样性 Ⅱ 18、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Ⅱ 19、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Ⅱ 20、生态恢复 Ⅱ 21、生态风险评价 Ⅱ 22、生态规划 Ⅱ

注:对考试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各表中分别用Ⅰ和Ⅱ标出,它们的含义如下:

3

关注微信专插本公众平台,搜gdchaben,免费获取最新消息最新资料

Ⅰ:知道内容和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Ⅱ:理解确切含义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正确的叙述表达和解释,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 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试卷内容比例

生态学及其发展约占5%,生物与环境约占15%,生物种群约占15%,生物群落约占15%,生态系统约占30%,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约占20%。 三、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20分,判断题20分,填空题20分,简答题20分,论述题20分。 四、试题难度比例

试卷总体难度为中等,其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分别为40%、40%和20%。

Ⅳ.参 考 书 目

(1)杨持主编:《生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孙懦泳主编:《基础生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Ⅴ.题 型 示 例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列特征中,属于K-对策生物的是

A.繁殖能力强 B.扩散迁移能力强 C.竞争能力强 D.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强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X”)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填空题

种群分布格局大致分为三类:均匀分布、 和 。 四、简答题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

如何利用次生演替原理来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1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