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墓志铭
更新时间:2024-02-15 20:4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余秋雨《信客》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信客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班级:姓名: 导学时间:年月日
交流协作 (一)认识信客
1, 信客的生活是怎样的?(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苦”
2.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从文中找出体现信客“苦“的事件和句子。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平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 诬陷 憎恨
3.信客这一职业最重一个什么字?“信“
4.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信客的这种职业道德的重要?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老信客的惨痛教训
(二)感悟信客
1.信客为何转行不做信客?
(1)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诬陷。 (2)道路风险,脚腿有病。
2.为什么信客教书效果奇佳呢?
由于做信客增加了才干,开阔了视野,学会了洞察世故人情。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4.信客死时,为什么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甚至有不少人是特从外地赶来的?
奉献者终究会赢得别人的敬爱和怀念。
5.通过以上对课文的分析,你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信客必须具备那些品质?(四字短语)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 待人宽容 洁身自好 恪尽职守 善良厚道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三)赞美信客
1.为了赞美这位信客,请同学们为信客写墓志铭(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1)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善良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思想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记念。
(2)好人终有好报,愿你的灵魂在地下安息。
(3)我尊敬的人啊,你辛苦了,歇一歇吧,我会日日为你祈祷。
巩固拓展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D )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 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 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2.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行动描写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心理描写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行动描写 )
3.为什么老信客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用原话回答。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方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4.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要作为重点写?
代表家属料理同乡的后事,帮着家属张罗丧事,送死者的遗物。重点写这一事迹,表现了信客尽管忍屈受辱,也甘愿尽乡情乡谊的高尚品格。
5.说说自己周围像老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略
篇二:初二语文信客
《信客》说课稿
教材分析: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住在上海郊区的“信客”帮助住在市区的人送信时发生的故事。
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
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学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
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
诵读品味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
透读感知文意
品读赏析语言
叩读探究拓展
教学过程:
包括“解题导入”\“动中有悟”\“边读边品”\“探究拓展”\“教师感言”五个环节.
一.解题导入:
前几年流行一句广告词“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可见,电信业的迅猛发展,给忙碌的现代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而在20世纪初的浙江余姚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很长时期内,信客沉重的脚步成为乡村和城市联系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的“信客故事”,去解读信客的平凡人生.
此导语的设计,使学生从感性上对信客生涯有一个整体印象,悠扬绵长的古筝曲又把学生的思绪引向那个遥远的年代.
二.动中有悟:
此环节是通过三个逐层推进的小组活动,来完成对整篇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
早自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解决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为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活动一:“焦点访谈”要为信客做一期特别节目,题目暂定为“平凡人生”。请同学们客串高参,速度课文,小组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位信客的人生历程。 附:
老信客的一生:有信 → 失信 → 后悔弥补
信客的一生: 从业缘起 → 信客生涯 → 转行之后
此活动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文意,并把握了全文的脉络,提高了阅读效率。
活动二:“创意大比拼”_ _ _人 生
“焦点访谈”栏目组对“平凡人生”这个题目不太满意,请同学们伸出援助之手,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出最佳创意。
要求: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师提供事例,抛砖引玉)
苦涩 人 生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此活动使学生立足文本,抓住典型事例,对人物形象进行多角度把握,并为揭示信客品质做好必要的铺垫。
活动三:“小人物-----大精神”
由两个问题引出:1.如果时光倒转,你会做信客吗 ?
2.你认为信客应具备哪些品质?
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作结,归纳“信客品质”:
任劳任怨 、 诚信无私 、 待人宽容、 善良厚道
此活动实现了从文字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探究,学生不仅感悟到信客这个“小人物”身上的“大精神”,而且会不断审视自己,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此环节三个活动,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轻松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小组合作的方式又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学习理念。
三.边读边品:
品味语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我先选来臧克家的《老马》做比较阅读。
(放录像:配乐朗诵《老马》)
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上同为赞美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美德,但语言风格不尽相同。点拨:除了《老马》语言的朴实,《信客》的语言又多了些什么?
我重点指导学生从本文中画出佳句、诵读佳句、点评佳句,并作必要的点拨:从表达(记叙、描写、议论等)和修辞等多方面赏析语言,看看课文是如何通过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精神和性格的,又是如何通过精彩的句子提升文意的。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秋雨散文“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风格。
比较阅读可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作者个性气质、不同的语言习惯决定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为了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我还提供了余秋雨的相关资料及作品,“《行者无疆 》,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推荐学生阅读 ,以点带面,扩展学生视野,并巩固本课所学。
(三)“学以致用”,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请同学模仿本文语言,为两信客写“墓志铭”。全班展示交流后,师出示“墓志铭”示例。
写“墓志铭”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探究拓展:
古人说得好:“文章合为时而著”。过去了一个世纪,作者为什么还要倾注那么大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呢?文章有无现实意义?
我用此问题拉近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立足于文本,可做多角度阐释。我适时提供两个角度的问题,把拓展探究引向深入。 问题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诚信为立国之本”!并提供诚信格言。
问题二:引导学生关注无私奉献的一类人,看看我们周围,是否有这样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师总结归纳:榜上有名者固然可敬可佩,如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见幻灯片);但无名英雄又何止千万?像守望敦煌41年的樊锦诗、解读黄土天书的刘东生、种植希望的席宝力皋、从74岁开始用蹬三轮车攒的钱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白方礼、中国的霍金 金展鹏??(见幻灯片)乃至许许多多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的无名英雄。
帮助学生感悟:关爱他人,助人自助的一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五.教师感言:
苍凉孤寂原是生命的一种底色,信客的人生充满了坎坷磨难,但历史的沧桑演绎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好人终有好报!
祝天下所有任劳任怨、宽厚善良、默默奉献的人们一生平安!
本课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过程,教师仅作点拨引导,而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探究为主,旨在实践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篇三:《信客》优秀教案
《信 客》余秋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2、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信客的“信”;围绕“诚信”进行口语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难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事迹动情导入
《感动中国》2005年度获奖者王顺友的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
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
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二、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
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
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三、走进作者:
余秋雨:
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
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秋雨
散文》、《山居笔记》等。
四、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用一个字概括:做信客很“苦”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
1、信客的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找。(由学生找
寻文中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读出来)
工作劳苦、生活贫苦、心灵痛苦
2、特殊的职业造就了信客特殊的性格,那信客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品质呢?你
能从文章中看出多少来呢?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恪尽职守、待人宽容、洁身自好、善良厚道、通达事理
五、七嘴八舌:
1.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
?当信客不好:其一:经常经受被人怀疑的痛苦;
其二:来回奔波,生活艰苦,住最便宜的店,吃最实惠的饭;
其三:由于风里来雨里去,会落下职业病——胃病和风湿病; 有
时还得遭受被打被告的风险
?当信客好:理由:一是城乡之间奔波时可以认识很多朋友;
二是增长见识,熟悉各处免费做了旅游;
三是当时他没事干,也只能干这行才能生活;
四是由于当信客,才为他当地理老师、校长奠定了基础。
2.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3.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饱受委屈,按现代某些价值
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你认为他这样做傻不傻?假如让你选择,你会当信客吗?(由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加以引导,把话题归结到诚信这一话题之上。)
六、走出课文—— 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
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诚信总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
你对诚信的理解。(聆听学生的心声)
(在学生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给出以下资料:那些因为劣质奶粉而永远长
眠于地下的婴孩们,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奇妙的世界,享受一下生活的美
好,就被那些狠心的人剥夺了生的权利。无视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这种道德感缺失的人或许暂时会有一定的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却已成为背信
弃义之人,社会中的害群之马,万人唾弃之败类。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终究
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为了实现妻子的诺言,曾子杀猪,教导了孩子要诚实;为了实行变法,公孙鞅立
木取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推行了变法;为了实现自己对楚王的诺言,晋文公
退避三舍,最终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
●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
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让诚信伴我们
行天下!
老师赠送大家几句名言,希望大家能时时牢记:
传统美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俗语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七、板书设计:
做信客很“苦” 工作 →劳苦(终年跋涉)
生活 →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 →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八、布置作业: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九、教学反思
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很好的掌握了课本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但是从设计的问题“让你们当信客你们愿意吗?”上却看出了教学设计中的一处不足之处:
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发现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去当信客。大概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信客的“苦”与“信”,却没有将其行为升华到一种人性的高度,让同学产生了一种做信客就是一个苦差事,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却未能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
正在阅读:
《信客》墓志铭02-15
保险基础知识模拟试题512-08
2011年度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总结07-29
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提优训练 1210-09
商务谈判课后答案11-03
hy-bwd3k130b型温控器说明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