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文献笔记

更新时间:2024-05-18 19: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

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 一、威尔逊行政学思想述要:

1,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威尔逊明确提出,行政研究的提上议事日程及行政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发展及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难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2,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

威尔逊指出,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研究的起点。其次要研究政府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完成任务,这些构成了行政学各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

3,行政的实质

威尔逊对行政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他认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动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显眼的部分,且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经历。

其与政治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 行政管理与宪政制度的关系,他认为,行政学的研究工作与宪法中主权之恰当分配的研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行政学研究的历史渊源

美国的行政学是外来的,威尔逊指出,我们要应用这种科学,就必须使之美国化,并且不只是形式上或仅仅从语言上美国化,而且必须在思想、原则和目标方面从根本上加以美国化。 5,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威尔逊认为应该运用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对不同政府所共有的行政管理规律进行研究。只要把研究行政学看作是我们的政策得以轻便地付诸实行的一种手段,看作是一种使得对全体人民来说算是民主制度方面的政治性东西,对每一个人来说,则是在行政上可能执行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是学习外国制度所肯定教给我们的东西而不犯错误。应该说,是以实践为准绳,以本国为核心。 6,人事行政思想

为政在人。威尔逊十分关注文官制度改革。应建立一个有足够的文化教养和自立精神的文官文官制度,它能够有理智有力量地展开活动,但却依然与公众的思想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尤其重视政府官员的素质问题。指出,政府官员,尤其是行政领导应该带头克服官僚主义。认识到行政领导的素质与影响力对下属行为所具有的作用。此外,威尔逊还就如何提高政府冗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通过给予政府官员大量生活费用补助来使这种服务引起官员的兴趣。 7,行政监督思想

随着政府行政职能和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行政监督也日益受到人民的重视。威尔逊的行政监督思想主要是通过他对公共舆论与行政管理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分析而得到阐述的。作为监督政策实施的一种机制,公共舆论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行政研究应当为公共舆论发挥其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控制作用提供最佳途径,排除各种干扰。此外,他对行政体制和行政伦理等问题也有所涉及。

二、简评

威尔逊不仅深入地分析论证了研究国家行政管理和建立行政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较为准确地揭示了行政学研究的对象和实质,明确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而且对诸如人事行政、行政监督及行政伦理等行政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作了阐述。尤其对行政学研究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二篇、古德诺《政治与行政》 古德诺在扬弃了政治学上的三分法,而对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挥,他认为政治是民意的表现,亦是政策的决定,行政是民意的执行,亦是政策的执行。他通过对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考察和分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行政学思想。

1,对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古德诺提出将政治与行政相对地二分,其目的只不是为了引出这样的观点,即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两种功能之间的划分那样,来得一清二楚。古德诺在全书中反复加以强调的是政治与行政必须以某种方式取得协调。 2,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和适度控制

在指出取得某种协调后,着重探讨了如何取得这种协调。古德诺认为,这种协调的基础便是政治必须对行政取得某种形式的控制。这种控制可以通过法定制度达到,也呆通过法外途径实现。同时,他也指出,这种控制有一定的限度,光强调政治对行政的控制是危险的,因为这种控制一旦超过某种限度,就不仅会妨碍有效的行政执行功能,而且还会损害建立这一控制的目的。因此,应该使这种控制扩展到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之间产生上述所需要的协调为止。如果控制扩展超出了这一限制,它就立刻失去其存在的理由。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出政治对行政这种必不可少的控制的恰当限度,以真正实现政治和行政的协调。

对此,古德诺给出解释,他把行政功能从内部作了划分,包括执行、司法、准司法、统计和半科学功能。他认为政治对行政的控制应当限于对狭义的执行性机构进行。执行性官员从属于政治,保证政治对行政的控制,他们随政党而进退,其余的行政官员应该是不受政治影响的常任文官,以保证行政的效率。即为了使政治功能与行政协调起来,政府体制中的政治机构必须对行政机构进行控制。

3,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化

协高不仅取决于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问题,而且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必要集中问题。为了避免地方脱离国家,必须鼓励行政集权的趋势。

4,美国走向政治与行政协调的独特道路——法外调节 古德诺指出了走向协调的两条必由之路: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和行政权的必要集中。然而,美国宪法所提供的法定政府体制并没有使这种适度控制和必要集中得以成长的任何基础。宪法使得国家意志的主要体现者即立法机构不可能直接控制行政机构的领袖,使得联邦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割裂开来而失去了统一性,那么美国的政府体制仍然基本稳定和协调靠的是什么呢?——政党。由于政党本身的统一性和党员对政党的忠诚,美国政治体制的设计者给后人留下的巨大难题才得以顺利解决。这种以协调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的功能为已任的政党组织不仅强大,而且长期存在。政党必须保持住它的组织,准备在行政体制所需要举行的多次选举中,每次都为党所希望促进的问题而战斗。

5,美国加强民主和效率协调的主攻方向——政府体制的改革 考虑到政党的作用,古德诺认为,必须使美国的政府体制作出某种调整以正式容纳政党这个现实,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做到:第一,要变革美国行政分权的体制,从而使政党能对整个

政府负起责任。即行政集权体制是政党得以对政府负责、加强民主与效率协调的重要保证。 第二,由于美国政府体制高度分权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矛盾并非是能够为一个弱小、涣散的政党所解决的,因此从这种实际要求中形成的政党都是较为强大的全国性政党。然而大党又易产生多种问题,而文官制度的实行,是对政党行为的一种限定,即保证了行政效率,又保证了政治对行政控制的适度。

第三,美国的两党制度常使选民对政党四年的整个政策作出单一评判,会导致许多问题不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而改善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更加经常地使用公民投票的方法。”

第三篇、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知识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来,通过培训,人人皆可成为某一行业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主要包括三点,一通过工时研究和分析,制定出一个定额或标准;二采用一种叫做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三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即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影响:推动了西方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

第四篇、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法约尔站在总经理的位置上年管理问题,并认为他的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宗教组织。所以他把自己的理论叫做一般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管理的定义。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个活动而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要素构成的。法约尔认为计划的本质就是为了最有效地利用企业组织的资源;组织就是确立企业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结构;指挥即运用领导艺术以推动组织业务,减少无效耗费的功能;协调就是使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就是方法适用于目的,是组织达成目标过程中统一、协力的一种保证;控制就是对各项工作能否按计划进行随时作出的反应。 2,管理的14项原则:

1-1分工。其目的是用同样的努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1-2权力和责任。权力就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能力。

1-3纪律。是一种规范,对违犯纪律者应该给予有效的惩处,纪律败坏常来自于领导的无能。 1-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

1-5统一领导。对于同一目标下的所有工作,应由同一的管理者负责。 1-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1-7人员的报酬。人员的报酬是其服务的价格,应当合理,并尽量使组织的管理者和所属人

员都满意。

1-8集中。

1-9等级系列。即从最高权力机构直到低层管理人员的上下级领导系列,它显示出组织内权力执行的路线和信息传递的渠道。

1-10秩序。要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事先很好地选择恰当的位置。 1-11公平。

1-12人员的稳定。有秩序地安排人员和补充人力资源。 1-13首创精神。 1-14人员的团结。

3,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法约尔认为,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所以,他强调管理教育的必要性。 4,法约尔管理理论的特征

4-1给管理规定了特有的概念,

4-2讨论了直线式组织和参谋机构等问题

4-314条原则尽管有用,但原则之间存在矛盾。

4-4只考察了组织的内在因素,没有研究组织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完善。

第五篇、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韦伯在行政管理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官僚制理论 1,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

韦伯认为,尽管社会组织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物质,但是权威和控制是各类社会组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韦伯对组织形式的研究,从一个基本问题开始的,即人们为什么会服从命令,会按他们被告知的那样去行事?于是产生了合法统治和权威类型的问题。他认为有三种合法的权威性,由此出现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即神秘化的组织、传统的组织、合理化-合法化组织。

神秘化组织,这种组织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它以对个人的崇拜、迷信为基础。假如领袖的继承问题是通过遗传方式来解决的,那么神秘化组织就会演变成传统的组织,假如领袖的继承问题是根据已有的法则决定的,那么神秘化组织将发展为合理化合法化的组织,即官僚组织。

传统组织。在传统组织中,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领袖由于其在组织中所继承得来的地位拥有了权威,而权威的内容是根据习惯来确定的。在传统的权威下,存在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世袭制,另一种是封建制。

合理化-合法化组织。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 在这三种组织中,韦伯认为与舒缓权威相适应的组织类型效率较差,基于超凡魅力权威是非理性的,而只有合理合法的权威才能作为行政组织的基础。

2,官僚制及其特征

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

2-1合理的分工。明确划分每一个组织成员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2-1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种职位按权力等级组织起来,形成一具指挥统一的链条,沿着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由最高层级的组织指挥控制下一层级的组织直到最基层,

于是便形成官僚制中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2-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2-4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 2-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2-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2-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官僚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

3,学术意义

3-1韦伯对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个对不同组织的性质、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

3-2韦伯把组织形态与权威性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既是对历史上权力问题研究的重要发展,又为后人研究组织问题指出了方向。

3-3韦伯对官僚组织的功能、结构、管理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行政组织中的许多重要的特征和管理原则。

3-4韦伯强调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行使控制。

3-5韦伯把行政管理与效率问题结合在一起,认为行政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率,这是一具重要的理论贡献。

4,存在的问题

4-1韦伯的理论是一种高度纯化的理论描述,与现实生活相距较远。

4-2韦伯对官僚组织的分析偏重于静态研究,过分强调了机械式正式组织的功能,忽视了组织运作过程中的实际状态。过分强调层级节制体制,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过于强调遵守组织规则和各项制度,使组织陷于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和弹性。

4-3韦伯的理论偏重于对组织内部形态和管理结构进行分析,缺乏对组织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探讨。

4-4韦伯的理论过分强调了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划分的意义,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

4-5韦伯的理论过于强调人员的稳定,易于导致组织隳生。

4-6韦伯的理论过于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而忽视了组织成员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发展。

第六篇、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行政学导论》

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怀特认为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就是对国家政府中市政、邦联或联邦行政的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的目标或目的有五个方面,一,行政的目的在于管理人员运用物质材料完成国家建设的任务;二,行政目的在于使行政人员在权限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一切财源;三,行政是公务的执行,目的在于以最敏捷、经济、圆满的方式成功地完成政务计划;四,行政的目的在于政务的有效推行管管理;五,在增加行政权的同时增加保障,以防止行政权的滥用。

2,行政环境思想。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1经济、政治环境与行政

环境首先影响着国家的行政制度及组织,其次,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变化也直接地影响着国家行政职能、任务范围的变化发展,再次,在政治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业已存在的社会问题。

2-2客观社会环境与行政

随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国客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随着美国政府职能的扩大,政府支出日益增加,公民要求政府节约,反对高赋税; 二,随着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加强,公同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 三,经济贸易活动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管理更高效;

四,随着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扩大,公民要求政府应是忠实、优良及贤明之行政; 五,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增设新的机构管理公共事务;

六,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要求政府同样应实行科学管理,改进行政方法。 2-3科技环境与行政。科技发展为行政管理作出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空前发展;

二,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三,科学的发展促进了行政研究的发展,产生了行政科学,使行政管理从旧时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3,行政组织思想

怀特首先对行政组织的核心问题行政组织体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行政组织进行了分类:自治型与官僚型的行政组织体制;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的行政组织体制;独立制型与权力汇一制型的行政组织体制。

其次,怀特对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权责一致原则的实施绝非易事。 最后,怀特还提出了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一,行政组织能获得最优秀的人才;二,组织成员应有一致的责任及适当的权力;三,将行政官员区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四,设置协调机构专门从事综合协调工作;五,对组织的管理效率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

4,行政协调思想。

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怀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4-1他提出应精简机构,减少协调工作的数量和难度。 4-2怀特认为应该设置行政协调机关;

4-3怀特认为要通过精密的协调来获得较好的协调结果。

4-4怀特指出,在协调过程中,行政首长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4-5怀特还提出了实行协调的原则。

5,人事行政思想。

具体说,怀特的人事行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关于人才的选拔问题。一是选拔人才,一是职位分类,二者缺一不可。

5-2关于职位分类——分级与工资的制定问题。职位分类对于实行工资管理有重要意义。表现为:一,一资的多少应根据所完成的工作加以确定;二,同工同酬,同级同酬。三,必须按照现代标准改进工资政策,公平报酬;四,确定生活消费的公平报酬。

5-3关于职务的晋升问题。从四个方面探讨

一晋升制度应建立在考核和功绩基础上;二,提出应确保能干的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三,主张应该扩大晋升选才的范围;四,认为职务晋升的几个根据应综合地加以运用。

6,行政伦理思想。

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维持行政管理活动参与者之间,即行政机关与各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与企事业单位之间、与社会团体之间、与公民之间等的合理、正当关系的原则和规范。怀特的行政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行政官员风纪即“官纪”问题的研究上。主要从官纪的本质及重要性,败坏官纪的因素、官纪的基础、良好官纪的标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7,行政法规的思想。

行政法规指国家机关为了实施宪法和法律、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完成行政任务,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据法律和法宝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怀特行政法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他指出要注意研究政策与法规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其次,他就行政条例制定权的范围、程度、保障及行政条例制定权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问题作了具体阐述。

8,行政监督思想。

怀特首先指出,由于在行政运行中存在着滥用权力、违法乱纪、侵犯公民权利、管理无力、不负责任等情形,因此有必要发展完善的行政监督机制,以便对行政系统实施有效的监督,确保其高效运作。

其次,怀特明确指出了立法监督的主要职责及有效方法。

最后,怀特就司法监督问题进行阐述,认为司法监督主要包括对公务员的司法监督、对普遍行政行为及特别行政行为的监督、对行政自由载量权行使的监督。

9,简评:

行政学导论是世界是公认的第一本行政学均衡生产书,标志着行政科学的正式诞生。 怀特在西方行政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壅提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且也反映在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上。首先,他提出了建立行政学的四个基本假定:行政具有共性、行政学的实践基础、行政的科学化、行政的重要性。其次,在论及行政与各方面的关系上,怀特谈到了行政与平民组织的关系;最后,怀特对自己工作的探索性、暂时性有相当深入的认识,他没有把自己的研究视为定论,而是强“吾人之目的,在拟设问题而不在贡献结论”。

第七篇、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作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行政学家之一,西蒙与行政行为的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的行政学说在西方行政学界曾引起一些重大争论,在支持其学说的行政学者中,他的基本理论成为指导原则并形成一个新的行政学流派,即行为主义行政学派或逻辑实证主义行政学派。 西蒙行政学说自成体系,大体呆分三个组成部分,行政学研究方法理论、行政决策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1,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家所提出的每一条行政原则都可以找到另一条看来同样合理的原则,虽然这两条原则所导致相反的意见,但是在理论上我们却不能指出哪一条原则是正确的,因此,这些原则如同一般的谚语,并非真正的科学原则,只能称之为行政谚语。 传统的行政学研究方法只能得到谚语,而不能得出行政原则,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必须寻求订报的途径,即只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才能建立真正的行政原则,这才是西蒙将传统的行政原则称之为谚语的意义所在。

2,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2-1事实与价值

西蒙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基于此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原则: 一,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的相对重要性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二,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行政人员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即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2-2操作定义

西蒙认为,凡用于科学研究的名词定义必须是操作性的,行政行为研究中的名词也不例外。他将权威的操作定义表述如下:法宝的权威与心理的权威。 2-3概念工具

3,行政决策论

3-1决策研究与生政学研究

西蒙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他提出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学的理由

一,传统行政学讨论都只注意执行,而不注意行动之前的决策。

二,实现行政组织目标的实际工作是由组织最基层即操作层的操作人员执行的。

三,传统行政学者对一个组织的说明大部分都限于说明组织的职责分配与组织的正式权力结构,而不注意组织中其他影响力量与沟通系统。

四,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有效率的行政行为。 五,行政活动是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某种工作的活动。

3-2有限理性与决策准则

行政决策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他基于理性概念发展其理论。有限理性,以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替最优原则。

3-3行政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有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3-4行政决策的类型与技术

决策的类型一般分为程序化的与非程序化的。决策活动中又存在例行活动与例外活动。决策技术又有传统式与现代式两种。

4,行政组织论

西蒙认可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在此基础上还对组织平衡与组织影响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于组织平衡问题,同巴纳德一样,认为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人之所以参与一个组织,作出其贡献,是因为组织能给他最大的满足。

关于影响力,他信为,个人在参加组织而成为组织的成员之后,在组织成员的地位上所作的有关组织的决定与纯粹关系个人的决定不同,前者受组织的影响。主要受权威、沟通、训练、效率准则、组织认同五方面的影响。

关于组织设计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的结构形态 二,组织的专业分工

三,组织的工作重心 四,组织的权力配置。

第八篇、活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 1,对传统行政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1传统行政学的一般特点 一,接受政治行政二分法; 二,一般管理取向。

三,通过科学分析寻求一般原则; 四,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 五,对民主的基本承诺。

1-2传统行政学的思想框架和哲学基础

在沃尔多看来,传统行政学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它信奉个人主义、实利主义和平等;体现在它喜爱和谐基于喜爱冲突;体现在它相信都市生活的优越性及体现在它把献身科学当做进步的主要工具。

沃尔多还认为,传统行政学内含有一种思想框架,它包含着民主使命的概念,它依赖基本规律,它信奉进步论与循序渐进论,它相信能够据以成立民主统治阶段的专门知识。

另外,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包括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手段的效率就反映了传统行政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假定人们之间实际上存在平等,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功利主义的体现,而实证主义则表现在反对无形的标准并试图用测量来取代形而上学。 1-3关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沃尔多认为,韦伯的官僚制概念是关于正式组织的唯一最重要的陈述。韦伯官僚制的发展视为与文明本身的发展相联系这一观点与沃尔多的思想完全吻合,但是沃尔多对官僚组织是否合乎需要这一点却保留了某些意见。 1-4沃尔多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和评论

关于二分法,在他看来,二分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使选举产生的官员负责制定政策而行政人员只是去执行政策来解决官僚制与民主制之间的冲突。二分的目的还在于试图解决价值问题。 沃尔多也批评了传统行政学的组织范式。他不仅批评了传统组织理论的理性主义倾向,还指出传统行政学过分强调了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在沃尔多看成,韦伯过分强调官僚制组织的功能方面忽视了组织的非正式方面和社会情感方面,并把高于知识的职位奉为等级权威的基础。

沃尔多还指责传统行政学家的那些所谓的科学主张。在他看来,价值观念是不能科学地加以探讨的,而且人的自由意愿意味着机械的因果原则是不适用的, 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

2,论当代公共行政学

20世纪40年代,传统行政学受到挑战:传统行政学宣称已发现行政科学的观点被视为至少是不成熟的;传统的行政原则被降到了谚语的地位;传统行政学家因只强调经济和效率而被贬为目光狭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遭到人们的异议;一般管理方法被视为过于简单化。 在当代行政学中,既有仍然关注事实问题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观点,也有重新关注诸如行政人员在政治和政策过程中的角色等价值问题的其他行政学观点。沃尔多认为,当代公共行政学主要包括四种思潮:

2-1组织理论

沃尔多把组织理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传统的组织理论时期,代表人物有泰勒、古立克、法约尔等。传统时期的组织理论以组织的机器模型为基础,强调的是人类行为的理性方面。

第二阶段为新传统组织理论时期始于霍桑试验一直影响到20世纪中期的组织理论。强调的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情感方面和社会心理方面。第三阶段是现代组织理论时期,以组织的有机体模型或自然系统模型为基础,强调的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它认为组织应该更少地依赖等级控制,更多地依靠公认的权威,更多地提供个人流动的机会及更善于接受新的变革。 现代组织理论的特点为:一将公共组织视为一具可以分享的重要分析主题;二是组织人本主义;三是以系统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学说。 2-2比较公共行政学

比较公共行政既类似于现代组织理论又不同于现代组织理论。 2-3公共政策

最初采取的是案例研究的形式。

2-4新公共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主题是参与、分权、代议官僚制。

3,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研究领域 3-1历史与公共行政

沃尔多认为,政府及其行政不只是自然状态中的一种人造的入侵者,它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3-2 官僚制与民主 在沃尔多看来,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是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潜在冲突。官僚制仅意味着大规模的、正式的、复杂的、任务专门化的以及目标取向的组织。而民主是一种为了平等和自由的奋斗。沃尔多把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冲突视为一种窘境。一方面权力被视为一种应该分散的危险物,另一方面人们承认权力如果引导得当则能够达到好的目的。沃尔多认为,官僚制与民主之间的冲突引起了不少虚伪的现象。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民主与官僚制之间寻求一种整合,即承认不仅民主是合乎需要的,而且官僚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简言之,沃尔多是要让我们去改革这个世界而不是试图逃避或消灭这个世界,他希望我们在适应权威与反叛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

3-3公共行政与政治

行政在政治中的作用,沃尔多认为,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享的领域,而是相关的领域,或者就是一个统一的领域。应该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及社会理性的概念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利益概念结合起来,以免公共行政失去其道德意味并进而退化为纯粹的政府行政。 3-4道德与公共行政 沃尔多认为,我们应该自学地研究价值观,应该利用它为经验研究指引方向。存在两种道德,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

3-5逻辑实证主义与公共行政

沃尔多坚持认为公共行政的研究与实践包含价值观念,因此他不太相信逻辑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分析性的观点会有多大的用途。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更大的但却具有相关性的问题是逻辑实证主义导致了一种不成熟的技术取向。

3-6科学与公共行政

沃尔多还提出了已经建立还是正在建立还是能够建立一门公共行政科学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模糊的。

3-7公共行政:学科、专业、事业

沃尔多断定,公共行政不是单一的事物,而是一个最好被描述为一种事业的兴趣中心。他认为,这种事业包括许多方面的思想、观点、兴趣和方法论,它具有折中性、实验性和开放性,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些关于一个不整齐的、瞬息万变的世界的问题。 3-8公共行政与未来

展望未来,沃尔多说,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集权主义方案,另一种是无政府主义方案。集权主义方案从定义上将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加以协调,因为政府是完全一体化的且占据支配地位。而无政府主义方案则认为未来具有多重性特点。未来包含着分散的、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

他希望,我们现可以更多地互相学习,相互调整,并且可以进行更多的制度干预,我们可以建立和发展一个统一但不一元、和谐振但不均一的世界。

第九篇、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主要内容

1,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理论的批判

传统决策理论内容:

一,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与其他问题相区别,或者至少与其他问题比较,它是重要的。

二,引导决策者作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其重要程度将他们加以排列。

三,处理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决策者一一加以考虑。

四,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每一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调查、研究。 五,每一决策方案和它可能出现的结果能与其他选择方案相比较。

六,决策者将采用其结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他的目的、价值或目标的那一方案。

2,林德布洛姆从以下方面进行批判

一,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面一个既定的问题而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

二,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分析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是永远没有穷尽的,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主要因为决策一受时间的限制,二受费用的限制。

三,林德布洛姆认为,决策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3,渐进决策及其原则 所谓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决策目标。原则主要有 3-1按部就班原则。决策过程只不过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稍加修改而已。 3-2积小变为大变原则。这种渐进的过程可以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形成大的变化,其实际变化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

3-3稳中求变原则。遵循上述原则就是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连续性。

林德布洛姆不仅提出了渐进决策的基本原则,而且还进一步分析了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他认为,一,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决定的。二,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

难造成的。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

我国台湾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实行渐进决策的原因作了综合分析: 一,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是一致的,仅对每项政策提出渐进修改而已。

二,渐进决策模式基本上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决策者不可能尝试所有决策。

三,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惟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

四,社会由各种不同的阶层甚至不同的种族组织而成,不同的团体各有其既定的目标。

4,渐进决策理论的合理性

一,从认识论上说,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的运动看做是一具前后相接的不间断的过程。

二,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

三,从政治和行政决策的角度看,渐进决策模式不失为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种有用的思想和方式。

4,渐进决策理论的局限性

表现为它在方法上有明显的保守性。它一般适合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以及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好的现行政策。然而,一旦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一旦表明对以往的政策需要加以彻底改变时,渐进决策模式所主张的修改和缓行就起不到它的作用,有时还甚至会对大变革起阻碍作用。

第十篇、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政策科学是以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而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及政策评估等构成的政策过程是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政策科学的兴起是行政学的必然结果。

1,政策科学及其本质特征

德罗尔认为,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是融合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政策研究的范围、任务、内容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定过程。

关于政策科学的研究内容,德罗尔认为包括九个方面:1,现实和问题的理解,2,宏观政策或关键选择,3,超渐进主义,4,复杂性,5,模糊性决策。6,学习,7,政策结构,8,困难的选择,9,元政策。

2,政策科学方法论

政策科学方法论是德罗尔政策科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德罗尔看,行为科学是一个包括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政治学在内的广义的学科概念而经济学却不在其中。行为科学的弱点在于:L一,它不具备严格区分个别行为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二,它理所当然地接受所谓的均衡概念,而忽视了人的适应性和反馈探索能力。三,它回避了复杂而生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戒规等伦理道德问题。四,它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泥潭。

其次,德罗尔又分析了管理科学的局限性。德罗尔指出:一缺乏制度,即管理科学无视制度

问题;二,缺乏政治,即它不能研究诸如维护全体一致和派系形成等的政治需要。三,缺乏价值体系,即它不能研究政治价值、意识形态及神的恩宠等非理性问题。四,缺乏创造性,即管理科学以追求最大功效为原则,虽能从各方案中选出最优者,却不能推出全新的方案。 然而,德罗尔却对管理科学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把系统群研究方法视为政策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这种方法称之不系统群研究。

3,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关于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的思想是他于1986年出版的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一书中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逆境及其分类和普遍性

所谓逆境是指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难以消除的各种社会紧张状态。逆境是普遍存在的。 3-2政策制定对于应付逆境的作用

对付逆境,政府中枢决策系统的政策制定是其他途径不能替代的,提高政府中枢系统的决策能力、改进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理应成为各国政府行政与政策研究的当务之急。 3-3对逆境的政策制定反应

对逆境的政策制定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对逆境的认识出现偏差。易出现几种倾向1否认逆境的严峻性,2对逆境的性质和原因作过于简单化的理解,3归因于外,即把造成逆境的原因归结为使政策制定系统无能为力的外部因素,4固执地维持认知图式的一致。

二,试图影响公众对逆境的认识。表现为,一降低公众对政府的要求和期望,二,把逆境的原因归结为公众自身的不足,三,寻找替罪羊。

三,逆境惯常化甚至美化。惯常化指将逆境视为一种政党的社会状态,美化逆境是将逆境解释为社会走向繁荣兴旺的必经阶段或必要考验。 四,名义性或表现性行动主义

五,对政策制定的责任实行再分配 六,渐进主义加上偶发性的激进 七,大规模的行政改革 八,削减公共开支

九,非教条性宏观政策革新 十,改进政策制定本身。

3-4应付逆境的政策原则

一,社会改造原则。指对一个社会的机构、制度政治和经济生活的运行过程实行广泛而彻底的调整和变革。

二,达到临界质量的原则。无论临界质量多么难以达到,它都是应付逆境所绝对必需的一条政策原则。对于某些主要困境,如果政策不达到临界质量那么根本就没有摆脱这些困境的可能。

三,有选择的激进主义原则

四,准备承担风险同时避免万一的原则 五,产出价值优先原则 六,积极性强制干预原则 3-5应付逆境的对策

一,改进应付逆境的基础条件。 二,改进政策制定过程。

三,变革决策观念和决策方式,做到拓宽视野,从长计议,完善组织,健全制度等。

4,宏观政策分析思想

德罗尔所谓的宏观政策分析,即指难免应付高层大政方针的政策分析。主要体现为22条原则,他认为,这些原则的注意力是集中在政府最高层次上,但是若作些适当的调整它们也适用于其他决策层次或组织。

4-1以判断和行为的哲学而不是科学的哲学作为基础 4-2高度重视超理性的作用 4-3以宏观政策为焦点 4-4对政策模式的考虑

4-5从国家兴衰、革命和政权的命运、发展规划以及类似的宏观事业之成败这一高度来思考问题

4-6未来因素的设计

4-7在历史中思考

4-8对形势进行广泛的、无期的以及动态的预测,尤其要注意衰落曲线、转瞬即逝的机会和意外事变

4-9以协调的观点为指导集中注意关键性抉择 4-10避免不利结局,争取良好绩效 4-11消除弊病

4-12在与动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意义上进行分析 4-13深层复杂性的处理 4-14政策赌博

4-15价值分析和目标探索 4-16了解新情况修改旧决定 4-17创新与创造性

4-18政治上的周密性和相对独立性

4-19危机决策的相关性

4-20同政策探索的广泛社会过程保持富有成果的联系 4-21有关元政策的制定 4-22沟通的针对性

第十一篇、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行政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行政学界兴趣的一门以生态学的方法研究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它要求对行政系统作整体的观察与精密的分析,作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而正确地揭示行政这一主体生长和发展的规律,以从整体上把握行政过程和行政运行规律。 1,里格斯提出的三大行政模式分类

里格斯对行政生态背景的比较分析建构在他对社会形态划分的基础上。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着传统的农业社会、过渡社会和现代工业化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1-1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又叫融合型行政模式

特征:1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力,2土地分配和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事务,3官僚的职位重于生政政策,4行政风范带有浓重的亲族和家庭主义色彩,5流行世卿世禄的行政制度,6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和经济上自成特殊的阶级,7政府与民众较少沟通,且同一阶级成员的交往也受到空间上的限制,8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

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就像折射前的自然光是一道白光一样,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混沌未分,没有明确的,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适应,行政行为也是混杂在一起的,没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又称之为融合型行政,其行政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1-2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又叫衍射型行政模式

特征:1经济基础是美国式的自由经济或前苏联式的管制经济,2民众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府与民众关系密切,3行政风范体现平等主义、成就导向和对事不对人的原则,4高度的社会流动,发达的沟通渠道,5行政的主要问题主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和统一。 工业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犹如白光经过三梭镜的折射后表现出来的各色光谱,整个社会有着明确的、细致的分工。又叫衍射型行政模式。

1-3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又吊棱柱型行政模式

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既有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又有工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

2,对五种主要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

2-1经济要素与公共行政。里格斯认为经济要素是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第一位要素,在他看来,与三种社会形态相对应,也存在着互惠——重配结构,集市——有限市场结构,市场——企业结构三种经济结构

市场——企业结构,是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社会经济遵循价值规律进行运作根据功利与理性的市场原则进行交换,力图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种经济结构下的整个行政制度也呈现出市场化,商品化的特点。

互惠——重配结构,即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互惠,泛指国家或地区之间互赠国产,地方官吏向国王进贡以及民间以物易物、互补不足的交易形式。而国王是最后的重配中心。 集市——有限市场结构,介于上述两种经济结构之间。 2-2社会要素与公共行政

社会要素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他把各种社会组织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自然团体,一类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结成的人为团体。

2-3沟通网络与公共行政

沟通网络包括社会的文化水平、适用语言的状况、社会舆论的力量及通信和交通的状况等使整个社会互相沟通的手段。

3-4符号系统与公共行政

符号系统指政治神话、政治准则、政治法典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里格斯认为,符号系统对行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由符号系统所提供的共同意识是形成行政权威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3-5政治构架与公共行政 行政靠政治来领导,而政治则要靠行政来实现目标,行政制度的有效与否是决定政治目标能否圆满实现的关键;正是二者的这种“功能依存关系”决定了政治构架是对公共行政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政生态要素。

3,过渡社会公共行政的特点

1-1异质性,异质性是指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和观点。 1-2重叠性,公共行政的重叠性即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具休是指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产生其应当有的功能,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不是行政标准所决定。 1-3形式主义,指政府所制定的法令和政策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徒有虚名。

第十二篇、以弗里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

1,新公共行政学的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连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经济与政治危机,政府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西方行政学界作出了积极有力的回应。他们反观传统公共行政固有缺陷,开始用全析的视角,全新的理性价值审视和研究公共行政的今天及未来的发展,从而引发了新公共行政运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公共行政学流派——新公共行政学派,

所谓传统公共行政学派,是指1968年弗雷德里克森等一批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在纽约锡拉丘兹大学的明脑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形成了一场新的公共行政运动之前的正统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和二战后重新建立的公共行政理论。

而把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产生的运用现象学方法、本土方法论、符号互动论及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等新的研究方法并且强调以公共行政的公共部分为研究重心的公共行政理论称之为新公共行政学。

传统公共行政学追求的是一个有效的经济的和协调的行政管理系统,而且它往往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高层管理机构及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中。

新公共行政学不仅认为公共行政应以经济、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更强调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所追求的目标。新公共行政的使命是对影响和削弱社会公平、出色管理、经济的和有效率的各种因素和组织结构进行变革。

2,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和批判

对效率的解释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机械式效率,即指可以用具体数字表示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率,强调的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是社会性效率,指以社会价值观念为目标,规范地予以衡量的效率。

新公共行政学正是在不断地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所谓效率至上原则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理论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主张公共行政不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还是对广大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它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从行政实践方面看,新公共行政认为,一,公共行政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类幸福。传统公共行政强调的是效率,与实际之间的鸿沟拉大,无法担负社会责任谈不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二,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观促使一些行政学研究者以机械性效率为标准来评估公共服务的绩效。三,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过分迷信效率,造成了长远性的缺乏效率并且已经明显地造成了更多问题。

3,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传统公共行政学是把效率和经济作为公共行政的两个基本原则的,效率是指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经济是指花费更少的资金保持和提高服务水平。

新公共行政学则强调,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公平,在于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基本价值。在新公共行政学者看来,社会公平应该有丰富的内涵,他们从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思想体系中获取坚实的理论依据。赞同罗尔斯的观点,即公平的自由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理想的正义社会应拥有最大的公平自由,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公平的自由。同时,新公共行政学者们更期待公共行政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即当代民主社会中,建立民主行政之模式。民主行政要求公众需要是行政体系运转的轴心,即公众的权利

或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利益满足。

4,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突破

对于建立在政治行政二分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状况,新公共行政学派极其不满,他们指出,由于传统行政学的二分观念使行政学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内,尤其把研究焦点放在行政机关预算、人事、组织及大量其他所谓中性问题上,却极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问题的研究,致使公共行政游离于社会政治现实之外,不能满足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因此新公共行政学派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的思维框架,他们认为:

一,政治行政分离只是一种理论虚构,而在现实的政治与行政运行中,行政体系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

二,公共行政的研究应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研究领域及至研究方法上做一次飞跃。 三,确立一套与其思想体系相配套的研究方法。

5,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价值观 传统公共行政学注重研究行政组织本身,特别是研究政府内部的组织与管理。而新公共行政学则把政府的内部行政管理置于次要地位,它运用行政生态学的广阔视角去认识组织的运作和对行政现象的分解。他们认为,公共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情感过程这四种基本运作过程。

5-1所谓分配过程是指新公共行政必须关心分配形式必须依据从公共行政项目中获得的效益来处理人的物质的和服务的分配问题。

5-2所谓整合过程是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的过程,而其中每个成员都可以视为在该层级中扮演的角色。

5-3所谓边际交换过程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

5-4所谓社会情感过程,实际是一种社会情感训练的过程,它可以被视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工具,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技术。

正是基于上述对公共行政组织运作过程的认识,新公共行政学派认为,当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行政组织进行变革的需要,原因有:

一,公共行政组织是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具体承担者,

二,由于传统组织理论所强调的官僚层级体系与制度规范仍在公共行政组织建设中起重要

作用,因而,公共行政组织的结构趋于呆板、僵硬,与激变的社会环境形成反差,使公共行政组织无法对所发生的社会变化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

三,现有公共行政组织将自身利益扩张看成组织发展目标,而忽视公众需要。

为此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了公共行政组织设计方案应该基于的两个目标,一顾客导向的组织形态,即将公众的需求作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二应变灵活的组织形态,即加大组织结构的弹性,以便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的反应。

6,简评

从理论研究方面看:

一,超载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 二,迈开了公共行政学独立发展的步伐; 三,扩大了公共行政的领域范围;

四,完善了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

五,深化了公共行政教育的内容。

从行政实践方面看:新公共行政学基于社会公平原则所提出的诸如减少层级节制、分要、参与、民主行政、对社会民众的需求作出积极回应以及面对面的沟通等观念和主张,从公共服务的平等分配、公务员权利的解放、利益与价值代表的多元化、参与观念的增强、内省伦理道德意识的建立及人事行政的分权化等方面,均对当代美国政府及其行政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之,新公共行政学在研究方法上另辟蹊径,使公共行焉得虎子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它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极力倡导不仅使美国政府在参与性、分权化及变通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第十二篇、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

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

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经济人的假定为分析武器,探讨在政治领域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行为,特别是对政府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来的制约作用。

所谓经济人假设是指:作为一个人,无论他处于会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最大化为最基本的动机,即假定人都有经济人特点。经济人——当人们必须在若干取舍面前进行选择时,他们将更愿意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法。

2,政府的失败及其根源

政府的失败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及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政府的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难免做到的那样有效。

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即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布坎南认为导致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竞争机制;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3政府机构的自我膨胀;4监督信息不完备;5政府的寻租行为。布坎南所说的寻求租金,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其本质在于获得更大的利润。 3,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

3-1创立一种新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改革政治结构,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重建基本宪法规则,并通过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

3-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单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具体来说就是,一,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二,在最高行政级别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激励制度;三,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总之,一旦发生公共生产低效率的问题,就应该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去寻找对策,以便从根本上减少政府的失败。

4,对我国的启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承认经济人假设,应在此前提下从几个方面来重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点: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官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逐者,个人充分的经济选择自由是市场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保证。2政府的认知、行为能力是有限的。3寻租行为依然存在。特殊的利

益集团谋求政府保护,实现自己利益,往往进行寻租活动。

以上这些理论基点决定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指导思想应包括:1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2优化政府的干预行为。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启示,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转变观念。通过学习,逐步熟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

二,引入竞争机制。应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局面。 三,政府行为法制化。即要求行政机关加强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使尽可能多的政府行为有具体规则可循,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任意性导致的不公正和腐败。 四,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包括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

最后就强调的是,尽管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学派特别是其政府失败说,弥补了传统经济理论缺乏独立的政治决策分析的担风险,有助于解释预算赤字为何难以消除的原因。提出了政府行为存在着缺陷,其中的许多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借鉴意义。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其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历史背景与我们的国情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盲目地崇拜、照抄照搬、不顾国情,自然是行不通的。 我们所说的借鉴是在祛除理论糟粕的基础上,吸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绝不是照搬公共选择理论的各种观点与对策。

第十三篇、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 1,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

企业家政府实际上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他还从政府领导者与企业领导的行为动机、政府与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方式、政府与企业的动力、政府部门与企业组织对其成员的考核标准、政府雇员与企业雇员对风险和报酬的看法五个方法对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进行了区分。

2,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或原则 2-1掌舵而不是划桨。

2-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政府的行政专家们不应事必躬亲,而要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管理。

2-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那里有竞争,那里就会取得较好的结果,增强成本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2-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2-5重产出而非投入。

2-6具备顾客意识。顾客就是指政府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公民。 2-7有收益而不浪费。

2-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2-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2-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第十三篇、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

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管理持有以下两个理念即管理的自由化和市场化。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 1-1民主公民权理论

公民权涉及的是个人影响政治体系的能力,它意味着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登哈特所倡导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着重关注的就是这后一种观点。登哈特认为,最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恢复一种基于公民利益而非自身利益的公民权,依此观点,公民会关注广泛的公共利益,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并且会为别人而承担责任。 1-2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念

登哈特认为,社区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主题。社区的互动本性在个人与集体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并且使得个人与集体保持一致。对社区的追求依赖于建立一套积极的调解机构,这套调解机构既可以关注公民的愿望与利益,又会提供一些将会使那些公民更好地为在更大政治体系中行动做好准备的经验。这就需要组成小团体。这些小团体构成了一种其中人们需要在社区关怀的环境中实现其个人利益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一种公民能够想到进行一种人人对话和语言的地方,这种人人对话和评议不仅是社区建设的本质,也是民主本身的本质。同时,登哈特认为,政府对于促进社区建设和公民社会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共行政官员是怎样与社区和公民社会相互影响的,登哈特认为,一,在存在强大的公民互动网络和公民之间存在着高度社会信任和内聚力的地方,政府可依靠现在的社会资本建立更强大的网络,开辟新的对话和争论渠道,及进一步就民主治理问题进行公民教育。二,公共行政官员能够为社区和社会资本的建设作贡献。 1-3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

对社会组织的传统等级制研究方法限制了他们对人类行为的认识视野,而且他们都批评官僚制,并在为管理和组织的研究寻求可替代的备选方法。从集体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试图把公共组织改变成为更少地受权威和控制问题支配且更加关注内部选民和外部选民的需要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组织。

1-4后现代公共行政

一些公共行政学者开始批判性的探讨构成主流理性行政模式之基础的知识获得方法。即主流公共行政学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也依赖于一种特殊的知识获得方法——实证主义,而且这种方法明显地限制了该领域可能的思想范围。简单地说,实证主义方法认为,社会科学能够利用自然科学领域所运用的相同方法来加以认识。

对于上述观点,一方面,这些持批评态度的公共行政学者们指出,对实证主义模式的依赖强化了对已经成为主流公共行政模式组成部分的客观化和非体积化倾向;另一方面,他们还认为,仅仅依靠实证主义则根本不允许人们对作为人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和价值观有最充分和最完备的认识。

后现代理论得出一个观点:因为我们在后现代世界中相互依赖,所以治理必定会越来越以包括公民与行政官员在内的相关各方之间开诚布公的会话为基础。

总之,登哈特认为,四种理论为我们在今天谈论新公共服务创造了一种很有意义的理论氛围,他们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已经构成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他们更加关注成为一个更倾向于日益私有公的新政府的企业家。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

2-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使下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

2-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方案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过程得以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地实现。

2-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利益不是由个人的自我利益聚集而成的,而是产生于一种善于共同价值观的对话。公务员不是要对顾客的要求作出回应,而是要集中精力与公民及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

2-5责任并不简单。公务员所关注的不只是市场,他们还应该关注宪法、法律、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及公民利益。

2-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如果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能够以对所有人的尊重为基础,通过合作和分享领导权的过程来运作的话,那么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们就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2-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与那些试图将公共资金视为已有的企业管理者相比,乐于为社会作出有意义东风压倒西风的公务员和公民更能够促进公共利益。

3,结语

登哈特教授试图为我们提供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在他看来,这个可以被称之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框架,是一个建立在对公共部门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基础之上的备选方案,既可以替代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又可以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基础在于,认识人类行为的最佳途径是假定政府的行动主体和其他的行动主体都是根据它们的自身利益来作出选择和采取行动的。按这种观点,政府的角色就是为了促进个人选择和实现效率而释放市场力量。公民被视为顾客,而且问题是通过激励的操纵来得以处理的。公务员应该成为获得最佳交易并且减少成本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冒险者。

相比之下,新公共服务理论则主张,公共行政官员一开始就应该认识到一种参与并且开明的公民权对于民主治理是至关重要的。尽管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并且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

它是一种扬弃,它试图吸收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合理内核,尤其是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第十四篇、罗森布罗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

1,公共行政概念再认识

公共行政乃是运用管理、政治及法律的理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与服务功能。

1-1公共行政的物质

一,公共行政以宪法为基础。罗森布鲁姆认为,在美国,由于宪法采取的是分权与制衡原则,宪法对权力进行分立并且对行政权进行控制,公共行政常常受到行政、立法和司法这三种力量的主导。美国联邦和州的宪法不仅提供了公共行政存在的究竟而且也同时对公共行政的运作形成了限制。

二,公共行政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与私营部门不同,政府有义务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无疑应当成为公共行政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和行动指南公共行政面临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确保公共行政管理者能够代表并回应民众利益,否则,民主制度便无以为继。

三,公共行政较少受制于市场力量。相对于企业而言,政府运作较少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公共部门的各项运作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并不需要面对竞争的市场,在大部分情况下,公共部门各项业务运作的价格标签均是经由预算程序而非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的交易所决定的。 四,公共行政基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主权指政治共同体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和权威。公务员往往被视为公共信托人。作为人民主权的代表者,公共行政管理者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根据社会整体的需要进行资源、价值观及地位的分配。

总之,对公共行政的任何定义均须强调公共行政之公共性特质。就公共行政而言,其关切的焦点在于公共利益,它须在宪法的规范下运作,较少受到市场力量的限制,它基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罗森布鲁姆指出看待公共行政应该从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并且从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识途径、预算、决策、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等诸方面分别对公共行政研究的管理途径、政治途径与法律途径进行阐述,进而相应地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应该对政治、管理和法律这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整合。

2,管理视角的公共行政观 2-1公共管理的传统管理途径

罗森布鲁姆认为,传统管理途径可追塑到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者,他们将这种途径作为组织公共服务的方式。传统管理途径的思维和逻辑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及经济的最大化。

罗森布鲁姆分别从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管制行政及行政责任与伦理等方面对传统管理途径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一,在组织结构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主张公共组织应该采用官僚制模式的组织结构,因为这类组织架构的基本设计原则确实在于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产出。

二,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采取的是非人格化的观点。

三,在认知途径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强调经由科学方法来发展知识。

四,在预算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对效率、经济、效能、科学的承诺和追求导致此途径支持建立理性的预算体系。

五,在决策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主张理性决策,主张在行

政决策过程中,公共行政官员广泛地考虑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后,应当从中迁出最符合成本效能的方案。

六,在管制行政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也强调效率、效能和

经济价值。

七,在行政责任与伦理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为了与其强调效率、经济、效能等价值相一

致,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极其强调保持组织统一的必要性,并以此为确立责任机制和指导组织伦理的手段。具体做法,一,强调应当详细分配公共行政官员的各项职务,明确地区分权力与责任;二,强调严格的从属关系,部属必须真实地服从长官的命令;三,非常关注适当的控制幅度问题;四,常常鼓励通过组织的社会化过程及专业化训练等途径来使得部属对组织及长官忠诚;五,依靠正式的纪律监察制度来确保责任及服从;六,因为非常重视财务规范化和雇员绩效而特别优生组织内部的审计制度。

2-2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 新公共管理变革所包含的假设有:

一,公共行政的焦点应当放在获取结果而非遵循程序上

二,为了获得预期结果,公共行政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应当妥善运用各种市场竞争机制 三,配合市场机制的运作,公共行政应当强调顾客导向的观念

四,与市场观念与民营化思路相联系,政府应当扮演掌舵者而非划桨者的角色 五,政府应当放松管制

六,作为放松管制的扩展,公共部门的第一个成员均应当被授权,以充分发挥其服务顾客的

创造性并使其积极地投入工作 七,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应当尽可能地朝着弹性的、创新的、解决问题的、具有企业家精神

的方向发展。

罗亦提醒我们在谈到新公共管理的优点时不应当忘记它的局限性,他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途径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2-1在组织结构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主张组织结构应当整合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使各分工单位均能够像企业那样服务于市场中的各类顾客;同时,组织还应该尽量将权力授予各分工单位,使之成为服务供给中心。

2-2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将个人视为顾客。新公共管理在其未来应该明确顾客回应力的适当边界。

2-3在认知途径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新公共管理在现阶段基本上还主要是由理论所推动的,不过它同时也以务实的观点来决定什么该做或什么不该做。

2-4在预算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新公共管理对预算的观点集中在公共服务的生产、管制及影响等层面,它不太关心人员或设备等投入层面的问题。

2-5在决策方面,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的决策观是建立在回应顾客、建立绩效指标及成本效能分析等基础上的。

2-6在管制行政方面,在罗森布鲁姆看来,新公共管理所主张的管制行政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它愿意信任被管制者,且愿意与他们结成伙伴关系。

2-7在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方面,新公共管理几乎把焦点集中在绩效和结果上。

3,政治视角的公共行政观

在罗森布鲁姆看来,一旦把公共行政视为一种政治过程,公共行政研究之政治途径所强调的价值体系便必然不同于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途径。政治途径所推崇的价值观是代表性、政治回应、责任等。。这些价值不仅是建立宪政的重要元素,也应将其贯穿于政府各个层面的运作之中。

3-1在组织结构方面,罗认为,基于代表性、政治回应性与责任等价值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有着与管理途径不同的观点。政治途径强调公共行政中的政治多元主义。在政治力量占据行政组织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项目、权威、使命机关的多元、重叠本来就是政府运作的常

态。

3-2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罗认为,政治作物 公共行政倾向于将个人聚合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团体,在处理人的问题时,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不是采取非人格化的处理方式,或是将人视为可以改变或控制的个案,或是将人视为顾客,而是认为由于每一个人均属于特定的团体所以个人的问题也就等同于团体的问题,而团体的利益也就等同于个人的利益。

3-3在认知途径方面,罗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视科学为发展事实知识的恰当途径。 这种途径非常关注代表性和回应性,以至于它在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上往往倾向于寻求共识和发展广泛的联盟。

3-4在预算方面,罗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把预算视为一个政治问题。正式的预算分配计划更是代表着政治系统对于各种价值顺序的正式偏好,而不仅是出于成本效能分析或顾客满意的考虑,预算本身是不同团体竞逐公共资金的结果,这种竞争的结果会随时间推移而以身试法,它与不同群体、政治人物的力量变化及公众政治观点的变化相联系。

3-5在决策方面,罗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支持渐进决策的理念,其假设前提是政府决策过程中存在政治多元主义、有限理性问题。

3-6在管制行政方面,罗认为,放松管制和管制改革运动及公共利益团体和立法部门对管制行政的监督改变了政治取向的管制行政。

3-7在行政责任和行政伦理方面,罗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在基本观点上与传统管理途径不同,但它们都强调应当在公共行政机关之外另行建立确保行政责任的机制。政治途径则依靠一般立法监督、预算控制、职位轮换、代表性和公共参与、走向公开及阳光下的政府等另外的机制来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

当然,罗也清醒的认识到,公共行政研究的政治途径与传统管理途径及新公共管理途径通常会产生冲突。如他指出管理途径强调的效率观在政治途径的观点下被认为是不足取的,,因为公务员为了达到效率要求可能会采取许多便宜行事的做法,进而破坏行政程序的正常运作。正因此,政治途径的行政便时时处于阳光法案的管制之下,政府行政行为处处受到公众的监督。

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公共行政之不同途径整合的必要性。

4,法律视角的公共行政观

罗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主要是将公共行政视为特定情境中应用法律和旅行法律的活动它有着令人崇敬的传统,其兴起的源头主要有行政法、公共行政司法化的发展、宪法。在罗看来,法律途径的公共行政强调的是法治,包含几个核心价值,一是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二是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权;三是价值是公平。其分析路径为:

4-1在组织结构方面,罗认为,法律途径的公共行政所偏好的结构是抗辩程,

4-2在对个人的观点方面,罗认为个人在这种途径中被视为特定环境中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权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主张。决策者所作出的各项决定也应当广泛考虑不同个人的权益和物质,而这些考虑也可以解释为是政府人事行政中功绩概念的基本原则。 4-3在认知途径方面,罗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主张司法审判是发展知识的最佳方法。所谓事实,只有通过抗辩过程中不同资料的展现才能得以厘清,至于个人意图或思维在这种途径中均被视为某种程度的客观性而非仅视为主观判断。

4-4在预算方面,罗认为,公共行政研究的法律途径强调的是宪法的完整性及各项宪政权利的保障,他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对此进行了阐释。

4-5在决策方面,罗认为,司法裁决过程通常中渐进的,第一个新案的事实往往都是根据过去凑合产生的可以适用的法律原则进行评估的。

4-6在管制行政方面,罗认为,管制应是高度法制化的。

4-7在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方面,联邦司法系统不仅连续创制了一系列公民的宪政权利,而且还调整了有关公共行政官员对违反这些宪政权利的责任标准。在任何情况下,仅对法律的遵从并不能代替伦理道德的约束。

5,结论

公共行政的研究至少有三个路径,不仅每一种研究途径在价值观、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管制行政及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且这些研究途径之间时而相互冲突,里面彼此互补。

正如罗森布鲁姆所言,公共行政从来都不是一个同质的研究领域,公共行政研究途径的多元性产生于公共行政的复杂性,在当今社会公共行政几乎涉及人类事务的各个领域,公共行政的复杂性使得任何单一向度的研究均不可能使人们对公共行政获得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公共行政既是管理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也是宪政问题,我们只有把三种认知途径整合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公共行政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行政的现实问题。

西方行政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西方行政学研究从演绎分析转向归纳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注重演绎分析,即从已确定的基本原则出发,把这些基本原则或基本观念作为行政学研究的规范标准。

现代西方行政学研究注重归纳分析,即从现实的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出发,收集事实资料,澄清分析,得出一定的行政原则和行政观念,用来指导行政活动。

第二,西方行政学研究从价值分析转向实践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研究比较注重分析应然即理想的行政应该如何,侧重于说明行政的理想与目标。而现代西方行政学研究比较注重研究事实,即分析已然,分析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的现实情况,发现具体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西方行政学研究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比较注重分析行政的组织结构、职权规范和规章制剂,即形式——法制研究/现代西方行政学逐渐把注意力转向行政过程中人的活动和行为,对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作动态和功能分析,注重行政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心理反应、宏观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沟通作用及非正式组织、群体等种种复杂的课题。

第四,西方行政学研究从生理分析转向心理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研究行政人员的生理活动工作环境、休息时间、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以通过改善生理条件来提高行政效率,扩大行政能量。

现代西方行政学认为,仅从生理需要研究远远不够,还应从心理、情感、社会需要等层次上进行研究。

第五,西方行政学研究从间接分析转向直接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在研究过程中多采用间接材料,从对已有的文字材料作理论分析与逻辑分析。而现代西方行政学则注重收集和分析直接的材料与数据,注重分析行政过程中人们的具体行为和结果,收集第一手资料,从中揭示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的规则和原则。 第六,西方行政学研究从单科分析转向多科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主要研究对象限于行政体制,把行政体制视为一种孤立的研究对象,不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

而现代西方行政学则加强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流,用各个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来分析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从多个视角研究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 第七,西方行政学研究从比较分析转向生态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注重分析行政的历史发展,然后逐渐转向在究竟上比较分析各种行政体系和行政现象的异同。

现代西方行政学则认为行政分析应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生态学研究方法注重把世界上各种行政体系划分为几促基本模式,用以分析各国行政体系的特点。

第十五篇、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

传统西方行政学主要研究对象限于行政体制,把行政体制视为一种孤立的研究对象,不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

而现代西方行政学则加强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流,用各个学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来分析行政活动和行政关系,从多个视角研究行政活动与行政关系。 第七,西方行政学研究从比较分析转向生态分析

传统西方行政学注重分析行政的历史发展,然后逐渐转向在究竟上比较分析各种行政体系和行政现象的异同。

现代西方行政学则认为行政分析应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生态学研究方法注重把世界上各种行政体系划分为几促基本模式,用以分析各国行政体系的特点。

第十五篇、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11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