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会工作报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词频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24 14:01: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两会工作报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词频分析

有一定代表性的语言载体能充分表现社会的现状、发展及变化。《政府工作报告》因其职责是传达中央政府工作的政策及实施路径,使各级政府更好地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所以《报告》直接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息息相关,新理念、新举措都通过报告的形式得以体现。追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能看到中国政治文明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

时值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央政府换届在即,2012年3月5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因此,这时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谓承前启后,既要对过去5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又要对未来的工作进行规划。这次《报告》及两会是新时期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件重要大事,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事关中国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词汇的分析,对这次《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出中国政府针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社会变化的趋势,理清中国社会发展脉络,以及掌握下一步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动向,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人生做出最佳的选择。

政治词汇,“政治”这个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出现了六次,与之相关,出现较多的词汇有,“三公消费”,“财政预算”,“公务用车”,“改革” ,“反腐倡廉”,“发展”等。 其中,“深化改革”成两会“高频词”。“改革”一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60余次,并辅之以“更大决心推动”等措辞,彰显出本届政府在最后一年任期面对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的坚定态度。会场内关于改革话题所形成的共识与期盼,凝聚在温家宝总理的一句讲话中——“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

发展也是热词,“发展”总是硬道理,2009年:144次;2008年:151次,2012:161次,频繁程度是惊人的。自1978年起到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已累计出现三千九百多次,从1978 - 2012年改革开放的35篇《报告》中每一篇都出现过。足以看出,中国政府一直把“发展”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

“反腐倡廉”也受到普遍的重视,“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财政预算公开首入《政府工作报告》,去年表述是“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务用车治理从保护干部、节约财政经费、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来讲都非常必要,写入报告是水到渠成。我们相信,“十二五”期间这个问题应该能得到彻底解决。

关于“三公消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2009年开始中央提出“厉行节约”,大力压缩“三公消费”治理。政府工作报告用“零增长”这样一种刚性预算来约束“三公消费”,避免支出增加出现更多的问题。这是中央对百姓反映强烈的“三公消费”问题的回应。

廉政建设又有了创新性提法,例如报告中提到,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活动。这些提法反映了我国政府新形势下反腐的思路,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反腐倡廉,这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

经济词汇,“经济”在2009年:70次;2008年:78次,2012年:99次,自1978

到2012年共出现3000多次。从1978 - 2015年改革开放的35篇《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每一篇都出现过。足以看出,中国政府一直也把“经济”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不论是否在此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相信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可能都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排第一的名词。

今年出现最多,最受到广泛关注的经济词汇是,“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2000年开始,房价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前表述多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今年首提问责。此前,中央政府调控房价,大多由于地方政府责任不明,致使房价宏观调控措施不利。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种做法表明,中央政府对于楼市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继续坚持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不动摇,坚决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确保房地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无论如何,中央政府打出的重拳,让公众对新一轮调控有了更多的期待。

文化词汇分析,“文化”在2009年: 24次 2010年:33次,2012年:31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释放出了强烈信号,这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决策层正在将焦点瞄准文化体制改革,以期激发经济活力。

教育是文化的根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频数在今年仍然很高,共出现33次,甚至高于“文化”出现的次数。《报告》中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显示了国家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决心,给全社会以很大的鼓舞。 社会词汇,“社会”在35篇政府报告重复出现次数为23 次,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出现达78次之多,在1978-2012年35篇报告中共出现1700多次,并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语气越来越重,足见政府对社会问题重视的加强。其中,“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 ”,“花大气力解决择校问题”,“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这些每年必提的词句,被加强语气强调,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于\社会管理\,解决违法拆迁等反映强烈问题,“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首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进行阐释。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而去年表述是“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农民进城\,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去年表述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这是近几年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农民应该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

身份。报告把这种共识变成一种政策,是顺乎民心的决策。从国家角度算宏观大账,这种做法有利于社会稳定,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医疗改革”,放宽社会资本、外资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去年的提法是:“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准入、医保定点等方面一视同仁。”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今年以来,“调整收入分配”密集地出现在官方表述之中。可以说,收入分配成为今年“两会”以来最热的话题之一。 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益紧迫,在这个时候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交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这是校车安全管理问题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意味着国家对交通问题的关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民生问题,回首2011年,校车安全事故、“7?23”动车追尾事故、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无不牵挂着人心,一年一度的春运难题也亟待解决。校车安全问题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感受到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切。 生态词汇,“生态”共出现12次,“环境”出现了17次,其中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政府对于公众环境保护诉求的回应,表明了政府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决心,这种决心具体表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前所未有。报告中也出现了关于环境安全的最新词汇,重点区域监测\。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PM2.5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的这一举动它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是政府对公众诉求的回应,也是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的应对之策。

规划易,实干难。面对中国的现状,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创造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努力,这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需要务实实干的精神品质,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自己的态度,用自信和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0s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