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15 1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读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一、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大体翻阅了一下《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前四个观点,伊格尔顿的论证方式实在不能令我满意,虽说伊格尔顿的语言诚然是酣畅浅白,通俗易懂,但他对一些重要的观点的论述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考虑到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有限,因此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判断伊格尔顿的辩驳是否忠实于马克思的原著,于是我放弃了对《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进一步阅读,反过头来阅读有大量数据资料为支撑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相比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所探讨的问题更为具体而详实,而资本主义目前的生存状况和它即将何去何从也正是我现阶段最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

二、读书笔记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本书分为十个章节,依次为1.生产集中和垄断、2.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4.资本输出、5.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6.大国瓜分世界、7.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8.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9.对帝国主义的批判、10.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在单独阅读每个章节的时候,我各自产生了一些感悟与疑问,接下来我会首先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以及疑惑之处,之后会总结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并针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给出自己并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

(一) 生产集中和垄断

翻开本书的第一章,我首先惊叹的是列宁充分利用各项统计数字的能力,他通过对各项重要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对比,使得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光环下的种种不合理趋势暴露无遗。 例如列宁在文章的第三段中讲到,“不到1%的企业,占有总数3/4以上的蒸汽力和电力,而297万个小企业(占总数91%),却仅占有7%的蒸汽力和电力。”这一强烈地对比反差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合理性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足以一言惊醒梦中人,让那些仍对资本主义抱有美好幻想的可怜人重新审视资本主义,进而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不平衡本质。

在这一章中作者想着重向读者阐明的一点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自然而然的走到垄断”,在这一点上,作者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方面,几十个大型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之后,作者以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出发,

细细分析了这种转变。从作者逐步深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演化的历史,实质上正是资本和权力越来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过程,当资本和权力的集中登峰造极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起初倡导的自由竞争模式便演化为了垄断。当然从作者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联合制是有其社会价值的,正如希法亭所写,联合制使技术改进有可能实现,这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市场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社会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这种联合制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造福于社会的全体成员。在联合制的受益者坐拥高利的同时,广大的社会基层劳动者却丝毫没有获益于这种转变带来的技术革新。

(二) 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

很坦率地承认,在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之前,我对银行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货币支付的中介机构”的层面,对于银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能造成的翻天覆地的影响也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只是知道经济危机的产生与投资银行的某些不耻行径有很大的关系,却没有细细地加以追究。跟着列宁的文字一路读下去,我对银行在资本垄断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了更加清醒理性的认识。

我很赞同利西斯对帝国主义的一个描述——“金融君主国”,这一描述深刻的揭露了帝国主义社会的实质,这是对帝国主义国家“伪自由,伪平等”制度的最好讽刺。我在想,在很长一段历史内,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为自己率先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而深感自豪(例如,法国大革命对波旁王朝的推翻,英国光荣革命对斯图亚特王朝的推翻等等),却不知道自己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自由民主的社会到头来还是沦为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君主国”,只不过与原来的波旁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比起来,这种“君主国”更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更光鲜亮丽一些而已。在这个君主国里,善于投机的大银行家们成了现实意义上的君主,他们以资本牵制的方式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控在股掌之中,于是便相当于掌控了这个国家的全部,而原来在君主制国家中备受剥削的劳苦大众却并没有因社会制度的转变而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相反,他们却沦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奴隶,他们在工厂主的监督之下更加辛苦卖力地劳作,为这个新形成的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自己得到的报酬却微乎其微。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当初我们花费了巨大代价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到底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被利欲熏心的银行家们吃到肚子里去了。

当然,这些大银行家们并不是心肠真的很坏(这一点,列宁在他的书里也提到过,但是由于当初看书的时候没有把这一点做好标记,于是当我回过头来再去找的时候,就找不到列宁的原话了~~(>_<)~~),只是由于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这些苦心经营的银行家们不得不以更加“恐怖”的方式积累自己的资本,因为自己一旦被其他银行所压制,就仅剩两种选择,一种是损失在某一方面的全部利益,另一种就是屈服,成为更大规模银行组织的附属银行,也就意味着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了。这一点,从列宁在第五章“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中所举的例子——

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对德意志银行的打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三)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对那些靠竭尽脑汁剥削工人劳动积累了大量资本,而到头来还是被势力更大的银行家们所牵制的工业家们抱有幸灾乐祸的态度。如果当初他把更多的福利发放给那些为他劳动的工人们,或许就不会出现像现在这样大银行家一人独占巨额财富的恼人局面了吧!

在这一章节中,我对德国经济学家海曼所举的“母亲公司—女儿公司—孙女公司”的垄断方式感到惊诧不已,不得不说,在利益的驱动下,垄断组织的维持者真的可以成为发明创造的天才!正如列宁所说,“‘参与制’不仅是垄断者的势力大大增加,而且还是他们可以不受惩罚地、为所欲为地干一些见不得人的龌龊勾当,可以盘剥公众。”从这个时期银行资本家们的所作所为来看,此时资本主义的资本集中既然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诚然,此时金融寡头统治着一切,既控制着报刊,又控制着政府。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报刊和政府不能有自己的发言权呢?毕竟报刊和政府应当是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民主性的机构啊,但是这个想法立刻就被否决了,在货币流通的时代,社会上的每一个组织和机构,不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也不论是它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终究脱不开与银行的关系,既然有着这层关系,银行便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资本牵制的方式来掌控这些机构的发言权。在我看来,报刊媒体与政府部门应当是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性的机构,他们应当成为广大劳苦大众为自己申辩的有力工具,然而银行机构却恰恰利用了公众对这些机构的信任感,在和蔼可亲的外表下秘密地进行着欺骗公众、聚敛财富的无耻行径。在为金融资本所控制的社会里,连最能体现一个社会民主性的机构都变得恐怖而不可信,那么,这个时候的社会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呢!

(四) 资本输出

“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在我看来,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最大的不同便是,商品输出是实际可控的,而资本输出相较而言则显得缥缈而不稳定。“在资本输出中,规定拿贷款来购买债权国的产品,尤其是军用品、轮船等,作为贷款的条件。”法国的这个手段真的“高明”得很,用联系订立有利契约,代替开放的市场上的竞争,似乎资本输出国完全可以拿着一张空头支票蒙混过关,轻而易举地获得对落后国家土地、原料和劳动力的大量控制权。

列宁在书中提到,“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而会输入到国外,输入到落后的国家,以提高利润。”这说明,那些“将过剩的资本用于改善和提高劳动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美好愿景是不可能实现的。垄断组织要想维持自我的生存,就必须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撑,只要垄断组织还存在一天,他们就绝不会将资本投入到回报甚微的事情中去

(例如,造福于广大劳动人民)。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安徒生笔下令人动容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怀抱着美好的希望冻死在商店橱窗外;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金融危机时期的纽约广场上,一边是少有人光顾的百货商店业主抱怨着货品卖不出去,另一边,却是满足不了温饱需求的乞丐一般的人民大众为了一家人的面包四处奔波。

(五) 资本家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生产销售的基础是市场,当国内的市场已经满足不了资本家们的需求时,他们必然会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世界范围中去。而这也意味着更多无辜的国家被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而他们也只能作为“自由”市场中的最被动的一方存在。于是他们(包括我们国家)成为了资本家们恶性竞争恶果的承担者。富国更富,穷国更穷,正是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重大影响。

资本家们的恶性竞争对落后国家的资源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浪费,也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容我偏题一下)我认为,在2009年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承担责任”的原则不应被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所否认,发展中国家有权力为自己在过去的二百年内所遭受的损失讨一个公正的说法!

(六) 大国瓜分世界

从列宁所引述的大量数据来看,正是在自由竞争占统治的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的时期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这说明,世界范围内对殖民地的争夺是与帝国主义垄断组织的登峰造极密切相关的。

帝国主义在资本上不断狂热化的追求最终演变为了殖民主义,这是曾有过殖民侵略历史的国家不可抹杀的事实,帝国主义资本争夺的量化最终在实践的累积下成功地演变为了质化。

看到这里,不妨回顾一下列宁所列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由竞争”的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最开始,是工厂与工厂,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企业之间“联合制”的形成,这种竞争演变为了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与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之间的竞争;再到后来,银行加入了进来,这种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规模又加大了,成为了以大银行为首的利益共同体之间的竞争;直至帝国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最初所谓的“自由竞争”到最后演变为了国与国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

这个最初来看似乎是“天方夜谭”的发展过程,在列宁的剖析下变得如此的真实而可信,而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演变的历史很好地印证了列宁所推导的演变过程。不得不承认列宁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坚信的一点是,列宁不是诡辩家,他的每一步推导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之上的,他对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同言论的都进行了客观的引用和剖析。列宁所推导出来的资本主义的演变过程,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否认的如铁事实!

(再次庆幸一下,当初放弃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来读列宁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七)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

在这一章节中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完整而准确的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同时也对考茨基对帝国主义的定义(“帝国主义是高度发展的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每个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力图吞并或征服愈来愈多的农业区域,而不管那里居住的是什么民族。”)给出了强有力的反驳。

不得不说,我被列宁强有力的论证方式和反驳方式成功的说服了,至少,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阅读,我对“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的最大特点之一”这一说法很是认同,而考茨基却在他对帝国主义的定义中着重强调了工业资本的作用,这同帝国主义的实质是相背离的。在帝国主义垄断组织已经发展到新的高度的时期,金融资本早已统治了工业资本,大的银行家们实际握有了对大部分重要工业的控制权,在第二章节“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中,列宁举了一个非常现实而有价值的例子——1901年11月19日,柏林所谓D字银行之一给西北德一中德水泥辛迪加管理处写了一封信:“兹阅贵处本月18日在某报上登载的通知,我们不得不考虑贵辛迪加定于本月30日召开的全体大会,可能通过一些改革贵企业而为敝行所不能接受的决议。因此我们深深遗憾,不得不停发贵辛迪加所享有的贷款??但如此次大会不通过敝行不能接受的决议,并向敝行提出将来也不通过这种决议的相应保证,敝行仍愿就给予贵辛迪加以新的贷款问题举行谈判。”由此可见,金融资本对工业资本的掌控是帝国主义的精准定义所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同时,帝国主义之间的竞争是不可能实现和平演变的,因为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在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瓜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就像给两个小孩子分糖,除非其中有一方做出让步,否则在这个问题上的争吵便会无休无止,而帝国垄断主义的特性使得任意一方的让步都变得不可能。

(八) 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

在这个问题的分析上,列宁的分析同样客观而理性,他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竞争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出发,通过制瓶机的例子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垄断发展到后期所造成的技术进步的停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自由竞争在初期阶段故能极大地推进科技进步,但当这种自由竞争愈演愈烈,当市场仅仅操控在少数那么几个人手中的时候,竞争就无从谈起,垄断资本家需要做的仅仅是,打压新技术的诞生,将潜在的竞争对手扼杀在萌芽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主义的没落似乎成了在所难免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诚然是世界范围内的寄生虫,食利者阶级终日游手好闲,坐拥高利,

而海外殖民地国家的劳动人民却在辛苦劳作了一天之后仍得不到能够填饱肚子的面包,这是何等的不公平!资本主义的寄生性被帝国主义国家不知廉耻、不加掩饰地暴露了出来。帝国主义的确使一部分人的物质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但是这种制度的严重不平衡性却大大地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以中国为例,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无节制的索取和开发,我们损失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由于帝国主义垄断企业的打压,我们的民族资本主义也一次又一次的遭遇重创。资本主义的寄生性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足,而被寄生的殖民地国家却在这条寄生虫的无休止索取下变得越来越贫穷。

(九) 对帝国主义的批判

从列宁在这一章节的论述中,列宁对帝国主义的批判是彻底的、不留余地的。他认为不能对帝国主义的自我改良抱有任何幻想,对帝国主义现状的改变需要从它的根本上抓起,而不能像考茨基那样,认为只要自由竞争没有受到任何垄断的限制,没有受到金融资本的“联系”和压迫的限制,没有受到某些国家垄断地占有殖民地的限制,那么资本主义就会发展得快些。

对于考茨基的这个观点,作者同样给出了强有力的反驳。的确,帝国主义的垄断性正是从高度发展的自由竞争模式中发展过来的,想让帝国主义后退一步重新回到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果只能是,之前作者所叙述的演变过程重新在人类的历史上演化一遍。

对于帝国主义的改良问题,我也想提出一点我自己的看法。除去作者所提到的种种原因之外,在可行性上分析,改良政策也是不太可能在已经高度垄断化的社会大环境中顺利实施的。因为要想削弱垄断对自由竞争的消极作用,就必将触及一些掌有庞大权力的资本家的利益,这些资本家的干预必将使那些与垄断相关的限制政策不能顺利实行,到头来,帝国主义的改良政策只能是对帝国主义统治者的屈服,而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自由与平等的问题。

(十)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中,作者对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做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帝国主义将来的出路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垄断主义是从发展到很高阶段的生产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导致加紧抢占最重要的原料产地”“垄断是从银行生长起来的”“垄断是从殖民地政策生长起来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表现。在金融寡头的掌控之下,统治趋向代替了竞争本有的自由趋向,当权力突出地集中到十几个大型银行家手中的时候,当广大人民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发言权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和封建君主制度下的社会相似极了,换言之,资本主义走向没落的时期到来了。

同时,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在文中,列宁通过对进一步集权的企业的分析,得出精确估计、有

计划的组织原料的供应,进而按计划分配给数千万数万万的消费者的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这正是列宁眼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始模型,它很好地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容,正像列宁所说的,这一设想与马克思主义仅仅是形式上的不同。

读到这里,我对列宁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到卡特尔、托拉斯等联合制企业的形成,再到后来银行的参与,进而发展到对外的资本输出和殖民扩张,列宁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以清晰的脉络展现在读者面前,明确的说理、清楚的逻辑、严谨的论证以及大量统计数字的使用均是这本书的出彩之处。最重要的是,我对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过程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列宁让我了解到,社会主义的提出并非一群空想家的构想,而是真真切切有其厚重的理论基础的。

三、总结

很坦率地承认,这本书是我大二上学期读完的唯一一本专业课之外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新名词还是不少的,例如卡特尔、托拉斯、威尔逊主义、考茨基主义等等,通过对这些基础名词的检索,我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更加具体而全面,同时,列宁严谨的论理方式(面对问题不逃避,不兜圈子)也是值得我不断学习和掌握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一本很好的书,书的内容并不多,全书不到七万个字,然而却十分具体详细地展现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逐步演变过程,语言简单而不晦涩,非常适合没有任何经济学相关基础的读者来阅读。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可怜的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的竞争浪潮中,资本家们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驱使劳动者们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然而这些财富却并没有带来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最大的愿望仅仅有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然而这一点最最微小的愿望也变的缥缈虚无,在现实的打压下变为无法实现的泡沫。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性,虽然倡导着平等自由民主,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词语只能充当光鲜亮丽的招牌而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劳动大众过上更加祥和稳定的生活,就必须从这种制度的根本出发做出努力,而不是一味的妥协和企图改良现有的不平等制度。

最后,以列宁的一句话作为读书笔记的结尾,“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作为一个真正对这个时代负责任的青年,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主见。

谨以此与我的同龄人们共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0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