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

更新时间:2023-04-23 08: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

他因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而彪炳青史,他不仅为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就是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他为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落后的国家变得不断繁荣富强,日以继夜,兢兢业业,顽强拼搏,鞠躬尽瘁,被人民誉为中国的总管家。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它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它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它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一、卓越的外交才华

他是中国外交之魂。周恩来作为总理在建国后一度兼任外长,亲自参与制定并以领导者、指挥人、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参与领导部署指挥执行和开创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历史性新的外交局面结束了自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极大限度地提高和维护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来之不易的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

1949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北京隆重举行成立大会,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这位从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走来的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在主持我国外交工作长达26年之久的漫长岁月里,运筹帷幄,指点环球。他对中国的外交实践构成了巨大的影响,并推动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束了一百年使每个中国人都感到痛心的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外交史上扬眉吐气的新时代,使社会主义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他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了杰出的“人民外交”。新中国的外交是以周恩来的风格与风采开始风靡全世界的,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周总理,就没有今日中国在国际上如此崇高的位置,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他不仅有外交家的头脑、胸怀、气质和风度,更富有外交艺术的魅力。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外交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连同他外交活动的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接见方式,轻重缓急,都充满着外交艺术的奥秘,他在外交场合的每一次出现,都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都是成功的象征,胜利的标志。

(一)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1949年4月17 日,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从一开始就充分表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从而形成了新中国外交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

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这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

历史使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经验,周恩来把这些原则引申到中国对外关系中。他开门见山地指出:新中国要不折不扣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主权。1972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随行的大批记者将通过卫星播发通讯报道,美方准备以一百万美元租用通讯卫星,美发言人齐格勒要求中方修建地面站。周恩来听了汇报后说,这不是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要求美方为中国政府租用一颗通讯卫星,所有权属中国政府,美方要向中国申请使用并支付费用。齐格勒听了由衷赞叹:“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谈判对手,同意你们的办法,佩服你们的精明,更佩服你们处处注意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周恩来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立场坚定,大义凛然,使中国人民深受鼓舞,许多外国朋友也从周恩来的外交实践中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气概,认为这是站起来的被压迫民族不可欺侮的形象。

(二)高瞻远瞩 坚持和平

1953年12月31日~l954年4月29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西藏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周恩来在谈判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同印度代表团谈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些内容后来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的序言中。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五项原则完整地表达出来并用以指导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周恩来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丰富的思想内涵,他指出:“我们从事经济建设需要每一个国内和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一切友好国家交流合作,互通有无,强调只有同各国和平共处,才能得到发展。”这就是提出坚持五项原则的重要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我党关于对外关系的方针、政策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完整和条理化了。

从周恩来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大量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作为权宜方针,不是作为短期的外交政策提出的,不是单纯出于策略考虑提出来的,而是出于更深的战略考虑提出来的。他指出:“只有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才有保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主权和领土的侵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内政的干涉,都不可避免要危及和平。如果各国保证互不侵犯就可以在各国的关系中创造和平共处的条件。如果各国保证互不干涉内政,各国人民就可能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选择他们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保证这一代不发生战争,还要影响下一代,使得以后世世代代都遵守我们现在主张的原则。”周恩来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推向世界,使之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并为此做了许多不懈的努力,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

(三)平等协商 求同存异

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开幕。不久,周恩来成了场内外的风云人物。有的人在会上提出所谓“共产主义威胁”、“颠覆活动”等问题,矛头指向中国,会议气氛相当紧张。下午4时许,周恩来发言时,大厅里座无虚席。他举止雍容尔雅,风度翩翩,令人肃然起敬,万隆的讲坛上回荡着他昂扬的声音:“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短短18分钟的发言,驱散了会场上空的乌云,引导会议绕过暗礁,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会议

期间,周恩来与各国代表广泛接触,使与会各国和整个世界进一步认识了新中国,认识了中国的谦逊、诚恳、善意和和平共处的愿望。“求同存异”这个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成了万隆会议的原则,也为后来一些亚非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创造了条件。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外交哲学的核心,反映了周恩来的内心世界:宽宏、仁慈、平和、平等、博爱和克制,也展示了他的外在世界,对真善美的酷爱,对人类进步的奉献,对世界和平的追求。“求同存异”是一种交际风格,是一种斗争艺术,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周恩来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求同存异”作为一种策略,屡试不爽,他将这一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令外交对手无不折服。在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周恩来纵横捭阖,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游刃有余,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周恩来成功地运用“求同存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开拓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在国家关系的所有外交议程中,纵然各自的思维信仰和价值观念截然不同,但在坚守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必须努力寻求共同点,必须坚持合作精神。事实证明“求同存异”是解决国际矛盾的合理的、现实的途径。

(四)豁达大度 独创艺术

说到周恩来的外交杰作中美建交,必然谈到杰作的序曲——乒乓外交,这是开创人类世界外交先河的周恩来独创的外交艺术。他以独具慧眼的外交家的精明老练,准确及时地抓住了l971年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世乒赛的时机。1971年4月14 日他在北京会见了应邀从日本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出神入化地翻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的一页。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港起航穿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到达中国的黄埔港,便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序幕。然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国政府公然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朝鲜战争爆发后,又为其自身的战略利益,执意与中国人民为敌,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由于这些尽人皆知的原因,中美两国关系和人民交往隔断了。

早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坚持不准美方人员同中方握手,会议一开始,中美关系十分紧张,尖锐对立。周恩来运筹帷幄,他在休息室里豁达大度地向美国代表团团长史密斯伸出手,促成了中美大使级会谈。周总理以伟大政治家的胸怀和远大眼光郑重声明:“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这是周恩来主持下的新中国外交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独创,使中美有了一个沟通的渠道。“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啊!”随着周恩来l972年2月21日与理查德.尼克松的握手,中美坚冰渐次融化,标志着周恩来在中美间巨大鸿沟之上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架起了一座历史的桥梁,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周恩来的乒乓外交从地球这边打到那边,小小的银球带动了偌大的地球,不能不说是开天辟地的外交史上的奇迹。尼克松对周恩来的外交谋略,心悦诚服地终生感慨:周恩来是“我们时代最有造诣的外交家”。 周恩来同志的外交思想和理论博大精深,周恩来仰之弥高、探之弥深的外交艺术与人格风采,在20世纪即将落下帷幕之际,依然影响着世界。他留给世界实事求是、相交以诚、设身处地体谅对方的谦和平易的笑容;留给世界既坚定持重又灵活机智,既谈锋犀利又温文尔雅的印象;由他首创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已获得国际社会愈来愈多的拥护和推崇,作为一份外交艺术遗产,为中华民族和人类永远珍藏。

二、独特的人格魅力

20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涌现伟人的世纪。百年沧桑,伟人迭出,巨星交辉。大凡人之伟决定于业之伟,而业之伟又与人格之魅力密切相关。周恩来是20世纪中国的伟人之一,也是世界人民敬仰的杰出政治家。而他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则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虽然世界上没有完人,没有不存在缺点的人,但相对来说,周恩来确实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比较完美的典型,中华民族的最好美德几乎都体现在他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的伟大一生中充分反映了出来,在人们心中91树立起无比崇高的形象"。的确,周恩来人格达到了共产主义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周恩来总理是举世公认的伟人,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杰出人物。他具有超凡的气度、才华和人格魅力,融集中华民族种种智慧美德与共产党人的气质品格于一身,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宏博精深,吞吐日月。他曾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他的去世使中华大地有了亿万人侍立寒风哭英灵的旷古悲恸。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中,周恩来的人格无疑是最具魅力的。他在生前赢得人民广泛炽烈的爱戴,身后得到人民深切而持久的怀念。这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光辉业绩和渊博的学识,以及过人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品德高尚。他是我们党坚持党性的楷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典范,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体现了我们的党魂、国魂、民族魂。周恩来作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他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一辈子,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人格魅力四射的一生。他的人格魅力除了现在对工作的积极态度,除了现在在对人群众的关心,对同志的体切当中,更表现在他对对待人生价值观的态度上。

从他革命初期介绍朱德入党,到他在遵义会议的关键时期,力挽狂澜推荐毛泽东主持领导中央工作,从他文革时期顶着“四人帮”的迫害的巨大压力挽救党,到他人生晚年带病坚持工作,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了他的伟大而光辉的人格魅力。

更让人难忘的还有他对待人生,包括他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上。谁都知道他终生没有留下自己的子女,但他对待爱情忠贞不渝,与邓大姐白头偕老,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他平时工作很忙,有时为了工作仅休息三四个小时。但他自己死后的全部家产才5100块钱。这更让我们思念这位人民的好总理。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一个大国的国家总理死后留下这么点遗产,简直叫人不敢相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

人们知道的,不仅是他对于这个世界留下的那么多典故,关于杜勒斯的拒绝握手的故事,在万隆会议的睿智,至今在非洲偏远的部落依然有人能发出“周恩来”三字的汉语发音,而且,知道他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被视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可能选择之一,也成为中国对于国际关系最大的贡献。他是一个好总理,从他的身上,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官员才是“人民公仆”。

今天,我们怀念人民的好周恩来总理,不仅仅因为他的生前廉洁身后只有5100元的遗产,而是因为他是一位深爱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一位为民办事的好总理,一位让中国人民在世界抬起头来的好总理。正如陈老总的诗写得那样:“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们今天纪念和怀念他,就是要继承他的革命遗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以告慰周恩来总理的在天之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zt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