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讲故事的形式写财经新闻
更新时间:2023-11-27 01: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以讲故事的形式写先进事迹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如何用讲故事的形式写财经新闻
长期以来,有些财经新闻因专业性较强,语言较枯燥,文风生硬呆板,常常见事不见人,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局面。如何运用形式新颖、读者喜闻乐见的手法写财经新闻?怎样把财经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眼球和阅读欲望?笔者认为,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生硬的财经新闻写活,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用特殊来表现一般,从而易于传播,更收功效。
那么,运用讲故事的形式采写财经新闻,记者需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又该如何把故事讲好,把财经新闻写得鲜活生动,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呢?作为财经类媒体的记者,笔者进行过一些探索。下面以笔者的两篇获奖作品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篇是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主题宣传优秀新闻作品的长篇通讯《“汶川”重生》,另一篇是2013年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消息《先看病后付费 医患两相宜》。
一、转变观念,财经领域同样有故事
2011年,为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中国财经报》特别策划推出了长篇通讯《“汶川”重生》。作品从财经视角,报道了财政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各级财政人为此所做出的贡献。该作品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篇通讯影响很大,除了稿件本身题材好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跳出以往采写财经通讯的固有模式,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写报道,给人的感觉是平易而引人入胜,易读却发人深思。该作品通过运用大量的事实和具有代表性的场景,真实地记录了灾区“脱胎换骨”般的灾后重建成果和百姓生活“一步跨越20年”的巨大变化。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一段段感人的文字,告诉了读者这样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巨变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力量,是13亿人的守望相助,这其中与我国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密不可分,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笔者2013年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的消息《先看病后付费 医患两相宜》,同样也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该消息报道的是山东济宁在全国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破解了老百姓“看不起病”的难题。这篇报道以小见大,通过多点采访,用事实说话,将这项改革讲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回答了“为什么”。
记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写作时,首先应培养对故事化叙事方式的兴趣和意识,要坚信财经领域同样有故事,这是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和兴趣,采访时记者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即使采访对象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他也会错失这个好素材。除了兴趣,培养讲故事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讲故事的意识,在报道构思的过程中,记者才会以故事来组织文章;在新闻现场,记者才会主动寻找故事元素;在写作过程中,记者才会将故事元素纳入作品。
二、深入采访,新闻现场“挖”故事
财经新闻故事性报道的写作“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记者的采访过程就是还原事实,就是在组织材料、编写完善故事。采访过程,就是组织完善故事的过程。只
有深入采访,才能获得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否则只能告诉受众大致的轮廓和一般化的概念。
充满现场感和典型生动故事的报道,需要记者深入采访,到新闻第一线,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以《“汶川”重生》的采写为例,为了把这篇通讯采写好,笔者把重点放在基层,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先后来到四川什邡、汶川、北川等重灾县以及汉旺镇、映秀镇等重灾镇,克服山峻路险等重重困难,走村入户,深入百姓,采访了很多位当地的干部群众。由于时间紧,很多时候都是在饭桌上边吃饭边采访。笔者在地震重灾区绵竹市金花镇玄郎村一家“农家乐”吃饭时,不经意间听该镇财政所的同志讲到了老板娘刘晓荣的故事,于是趁吃饭的工夫,专门对刘晓荣进行了采访。地震让刘晓荣失去了丈夫,苦心积累多年刚刚建好的房子也顷刻间化为废墟。然而,生活还要继续。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重新建起了一处新房,并在财政的补贴下,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因为把重点放在了群众身上,才了解和掌握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笔者,也为笔者讲故事提供了保证。
再看看《先看病后付费 医患两相宜》这篇报道的采访。笔者来到山东济宁后,首先在市里详细了解了“先看病后付费”这项改革实施的前前后后,然后又深入到这项改革的首创地兖州市中医院,先后采访了患者、医护人员、院长以及普通群众,而后又走访了首批推广该做法的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此基础上,采访了当地卫生、财政、民政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等等。
由于采访深入细致,才使得大量的素材鲜活地显现在笔者的脑海中,并落实到纸面上。可以说,没有深入的采访,就没有这两篇优秀新闻作品的诞生。 三、以“点”切入,小故事引出大政策
深入采访,会获得大量新闻素材,这些素材包括众多人物和事件。但在写财经新闻时,并不能将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列入文章内。这些人或事只是一个引子,后面引出的问题或现象才是报道的中心和主题。能否有条理、有逻辑地把素材组织成文,考验着记者的功力,而要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需要把所有人物和事件,所有看到、感受到的内容综合再融合。这就需要一个切入点的问题。
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戏剧性,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以《先看病后付费 医患两相宜》为例,在写作这篇报道的开头时,笔者从一个人物切入,以小见大,引出一个问题,表现一种经济或者社会现象,解读一项政策法规。这篇报道的开头是这样写的:“12月14日上午,家住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唐口镇魏楼村的崔秋宝,突发自发性气胸被家人送到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分文未交,医院便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并很快做了手术,这让崔秋宝感到很欣慰。”这个人或事只是一个引子,后面引出的问题或现象才是报道的中心和主题:“崔秋宝的‘欣慰’源于济宁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这就是寻找最佳切入点的技巧。 四、多抓细节,运用文字魅力叙述好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写财经新闻尤其是通讯,唯有大量生动而翔实的细节描写,才能使整篇通讯引人入胜、令人信服。有故事才有可读性,能感动人的不是大而空的道理,而是细节。每一篇新闻报道,记者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都是为了表现一个主题,主题是一篇报道的影响力所在,主题靠什么表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细节。新闻前辈穆青曾说,一个好的细节胜过千
言万语。当然,好细节需要记者的“慧眼”,能见人之未见。笔者在《“汶川”重生》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地震了!快往外跑!快去看看家人!”而绵竹市财政局局长王锐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却从家里往单位跑,他想到的是大家的安危。他第一时间冲到第一线,冒着余震和楼房随时倒塌的危险投入抗震救灾。父母、妻子、女儿需要照顾,他抽不出时间回家看一眼。当他再次见到妻子时,已是十多天后。望着瘦了一圈、疲惫不堪的丈夫,妻子无言以对。
整篇报道中,像这样的细节描写有很多。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丰满了人物的个性,吸引和打动了读者,增强了感染力。
①苗福生:《以新闻的视角写财政:财政新闻写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8月版
②沈爱国 姚晓玉:《用讲故事方式写活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体”的借鉴意义》,《新闻实践》,2007年第2期
③王俊燕:《经济新闻报道讲故事》,《新闻战线》,2012年第10期
④张聿温:《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报道》,《军事记者》,2007年第11期
正在阅读:
如何用讲故事的形式写财经新闻11-27
小企业仓库管理制度(简单实用)03-12
理正深基坑实习计算书10-01
2011“两措”计划05-22
苏建拆〔2008〕2号《关于调整搬迁补助费 临时安置补助费等发放标准的通知》03-16
南山区建筑工务局工程变更管理办法01-12
安全培训心得体会02-03
循证医学及其对医药卫生决策的影响07-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何用
- 讲故事
- 形式
- 财经
-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