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试卷及题库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30 04: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道路勘测设计》答卷

一.填空题:21分

1. 高速公路为 全封闭 、全立交 并 全部控制出入 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 、六车道 和 八车道 三种。 2.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 方格网式 、放射式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 3. 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 小客车 、载重车 、鞍式车 三类。 4.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 直线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回头展线 和 螺旋展线 三种。 6. 道路建筑限界由 净空 和 净高 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 :、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臵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 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 )

2.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 ) 3. 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 √ )

4. 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 ) 5. 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内进行。( √ ) 6. 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 )

7. 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 ) 8. 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 ) 9. 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 )

10. 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 ) 11. 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 ) 12. 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 )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臵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臵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 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臵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臵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臵?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距越大,加宽值就越大。加宽值还与车速有关。 五.计算题:36分

1.(9‘)山岭区某四级公路上有一平曲线,R=15m。路拱横坡3 %。⑴如要求保证横向力系数?≯0.15,试求超高横坡度i超应为多少?⑵如最大超高取i超=0.08,试问汽车通过此弯道时需要限制的车速多少?

⑶该弯道处的超高缓和长度应为多少?

1) i?V?u?20?0.15?0.06

22127R127?152) V3)

?127R(u?i)?B??iP127?15?(0.15?0.08)?20.9

Lc?

2.(10‘)某桥头变坡点处桩号为K4十950,设计标高为120.78m,i 1= 3.5%,桥上为平坡,桥头端点的桩号为K5十043,要求竖曲线不上桥.并保证有15m的直坡段,试问竖曲线半径选在什么范围内?试设计一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并计算K5+030处设计标高.

解:由题意得:T = 93-15=78 w=-0.035 竖曲线为凸曲线 则L=156 反算得 R=156/0.035=4457m 取R=4000 m 则T=Rw/2=70 m E =T2 /2R =0.6125m 则K4+930的设计高程为:H=120.78-20×0.035 – 502/8000 = 120.08 -0.3125 = 119.77 m

3.(6‘)某平原区三级公路,路基宽为8.5m,路线交点受一建筑物限制,已定转角为α=47°24′,交点至建筑物距离实测为16.5m,初定该处填挖为0,边沟顶宽为1.75m,加宽暂定为1.0m,试问:不拆除建筑物的条件下能设多大的平曲线半径?(假设不考虑设臵缓和曲线)

sec??1 解:

4.(11‘)有一山岭区三级公路,某弯道R=450m,交点桩号JD为K9+235.47,偏角为α=40°54′36″,设缓和曲线Ls=80m,试计算该曲线的曲线要素及设臵缓和曲线后的五个主点里程桩号。 解:

R?E?16.5?8.5/2?1.75?1?103sec47024'?1

?R?切线总长T曲线长L?外距ELs224R q?ls?LS2?39.99 ?0.3592240R?2?q?208.56

3?(R??R)?tg?180R(??2?)?2LS??180R??ls?401.31

?(R??R)?see?2?R?30.91

超距J = 2T—L = 14.806 主点里程计程计算: ZH = JD—T =K9+27.41 HY=2H+Ls=K9+107.41

Qz?ZH?|L2?HY?1(L?2Ls)2=k9+228.07

YH= ZH+L—Ls =k9+348.72

HZ= ZH+L =k9+428.72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

一.填空题:24分

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笔记) 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P98

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P31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臵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P59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P20 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P148

学号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P190

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P132

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P36

姓名 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臵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P96

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

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 班级

二、名词解释:20分

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笔记) A C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P30 5 3 5 2.8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笔记) 600 540 480 400 H=473.74 5.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P194

B QD 6.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P111

7.计算行车速度: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P11 8.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P73 三.问答题:20分

1. 怎样选择垭口?P145。

垭口选择主要考虑四个方面:1)垭口的位置;2)垭口标高的选择;3)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 2. 我国《规范》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笔记)

对于新建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边缘的标高,其它各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臵超高加宽路段,采用未设超高加宽前该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公路办理,也可按具体情况采用行车道中线标高。

3. 为什么要加宽?加宽为何设臵在内侧?(笔记)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因后轮通过前轮的内侧,原则上采用车道内侧加宽;2)内侧加宽工程量小;3)内侧加宽线形美观。 4. 请介绍双车道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方式超高形成过程?

见书P113

5. 城市道路设臵锯齿形街沟的目的和设臵条件是什么?

见书P94

四.计算题:36分

1. 某公路计算行车速度V=40Km/h,路面横坡度为2%,最大超高横坡度为8%,试求该路的极限最小半径(取f=0.14)。6分

R=40*40/[127(0.08+0.14)]=57.26m 可取60m

2. 山岭区某三级公路测设中,测得某相邻两交点偏角为JD14右偏1732?00?,JD15左偏1120?30?,取Ls=30,R14=65m,R15=120m。若此段设为S型曲线,试求两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多少,并求JD15的曲线要素? 15分

3.某一纵断面设计线如图所示,起点QD桩号为K7+540,在变坡点A、B、C处分别设有竖曲线,半径分别为4000,6000,8000m,试确定变坡点C的竖曲线要素,若纵断面设计线起点高程为473.74m,C点的地面高程为514.49m,求C点填挖高和K9+140的设计标高。15分

o

o

4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

特别提示:请将答案直接填入本试卷中,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20分 1

线

2.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臵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是α> 2β。 3.汽车在曲线上的横向不稳定主要有滑移和倾覆;从汽车行驶特性看横向稳定性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4.根据我国《标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 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 学号 5.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

6.路线纵断面线形由 坡线 和 竖曲线 组成。

7.丘陵区选线的布线特点:平坦地带—— 走直线 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 走匀坡线 ,起伏地带—— 走直线与匀坡线之间 。 8.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实行交通管制 、采用渠化交通 和 修建立体交叉。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和少选均不给分) 22分 1.已知汽车速度为 A.105m 2 A.1姓名

3 A.

.ω.

个纵 T

某B.

40km/h,横向力系数为 平 相ω

=B.140 面B.2邻—

纵0.02 m 交

分C.

0.15,路拱横坡度为 口 别需

共 为要

C.70m 有C.3i1=+3.3%, 臵

形 冲个 竖

3%,超高为

突 i2=+1.3%曲

线

点 ,

D.

6%,则此时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 需 目D.4

设D.60m

为个 凹

B 形

竖 (

曲 线

C

C

E.

E.

R

为( D )

6 ω

=

E.

52.5m

) 个 ) 0.02

=0.046

4.已知桩号K1+0056A.B.C.D.E.7A.B.C.8A.

.规

关缓

.当当

关规规范于

α

..设

滚关

当当当

≤α

于7

动于阻

力路

挖方断面积为60m2,填方面积为30m2,K1+017系线ααα°≤规范范中缓

既和

曲有

线线

时7范

≤,°对

中中

小正使

设时纵

只只

坡确

为转

f角<2<2

7

臵,

及较

道α

路及纵

坡平°°

°长对

坡的平长有有长的离

度曲为

i线时时

时平(长上

挖方断面积为82m2,挖方为0,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D ) 坡度

,,

曲曲的

线线规最最

规是

定 加

,(

以长定

,小大又A

有B 度

为,正

、正

下确按按

使度

正视

为的

负说αα

α觉没

确坡坡

最D

E 逐大

上有的

,法

则是

路( =2=7

=7不

产特有长长

坡 渐生殊(

规规长

力A °°°

弯的

C

Ψ 为

( D 计计计的要

A

) ) 算 算 算 觉 求 ) 定 定 定 ) 化

A.2414m3 B.1462m3 C.952m3 D.1207m3 E. 510 m3

A. Ψ=f+i B. Ψ= f—i C.Ψ= f ? i D. Ψ=f / I E. C.Ψ=( f + I)/2

D.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1%的纵坡

5

B.缓和曲线采用回旋C.汽车匀加速行驶

,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

动方

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回旋D.汽

速行

同时以不变的角

速度转动

方向盘

所产生

轨迹

E.四

级公

路不设缓和曲9.关于

平、纵面线形组合

计,正

的有(

B

C

D

A.当

曲线与

平曲线

组合时,

曲线

宜包含平

B.要

保持平曲线

与竖曲线大

小的均C.一

个平曲

线内,

必须避

免纵断

面线形的反复

凸D.满

足驾驶员视

和心

理上的

E.竖曲

线

的顶、底

可插入小

径的平

曲10.关

平均运距和运量

,正确的

有( A B

D A.平均运距是指从挖方体积的重心到填方体积的重心之间的距B.在工作中为简化计算起见,平均运距可

用挖方断面间距中

心至填

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计C.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

费运距时,应按免费运距计算土石方运D.在纵向调配时,当其平均运距超过定额规定的免费运距时,应按其超运运距计算土石方运E.在纵向调

配时

,当其平均运距超

过定额

规定

的免费

运距时,应

按其平均运距计算土石方运11.关于沿溪

线的

高线和低线,正确的有( A

C

E A.低线是指路基

高出

设计

水位不多

,路基

一侧

临水

很近的

路B.低线是指线形标准

的路C.高线是

指路

设计

水位很多

,完

不受

威胁

的路

D.

高线

线形

的路

E.低线防护工程较多,而高线挡土墙工程量较大 三、判断题 6分

1.直线越长越好,越有利于行车安全。( ×)

2.设计车速是指一般驾驶员驾驶汽车在公路上的实际行驶速度。 ( × ) 3.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 ) 4.摩托车由于车速慢,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 × )

5.在纵坡设计时,只要满足了最大坡度,最大坡长的要求,设计就是合理的。( × ) 6.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纵坡坡度的平均值( × )

四、名词解释 10分

1. 凸形平曲线: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

2. 超 高: 为了抵消离心力的作用,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3. 超车视距: 在双车道公路上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4. 动力因素:某车型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总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6

线 线 线 线 ) 线 衡 凹 求 线 ) 离 算 量 量 量 ) 线 线 线 线

5.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五、简答题 15分

1.在纵断面变坡处为什么要设臵竖曲线?《标准》在制定竖曲线半径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答:在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顺及视距所设臵竖向曲线称为竖曲线。其作用如下:

1)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

2)确保公路纵向行车视距;

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故《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臵竖曲线。

对于凹形竖曲线半径主要从限制离心力、夜间德国前灯照射的影响以及跨线桥下的视距三个方面计算分析确定;对于凸形竖曲线半径主要从限制失重不致过大和保证纵面行车视距两个方面计算分析确定。 2.《规范》中对公路平曲线半径规定了哪些设计指标?如何应用?

答:《规范》对公路平曲线半径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及最大圆曲线半径等指标。

运用平曲线半径指标的一般原则是:在地形条件允许可时,应力求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一般情况下或地形有所限制时,应尽量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只有条件特殊困难,迫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半径。 3.公路的超高布臵方式有哪些基本型式?

答:对于双车道公路有以下三种过渡方式:1)绕内边轴旋转 2)绕中线旋转 3)绕外边轴旋转

对于有中间带公路有以下三种方式: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对于分离式断面公路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公路分别予以处理。

六、计算题 27分

1.某城市II级主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 -3.5%,i2= -1.5 % ,转折点桩号为k0+640,高程为9.00m,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竖曲线曲中设计标高为 9.30m至9.40m,试确定竖曲线要求,试设计一竖曲线,求出竖曲线起,终点及k0+630,k0+660处的设计高程?15分

解:w=i2-i1 =2 % 为凸曲线

2.山岭区某三级公路测设中,测得某相邻两交点JD14、JD15的间距为130.26m,要求构成S型曲线。测得JD14偏角为右偏27o32?24?,JD15为左偏17o56?00?。已确定JD14的切线长为62.82m。假定JD15的LS取为40m,试确定JD15的曲线半径?并计算此时JD15的曲线要素?12分(?R

?Ls224R q?ls?LS2 T2240R3?(R??R)?tg?2?q L??180R(??2?)?2LS??180R??ls E?(R??R)?sec?2?R)

7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A

特别提示:请将答案直接填入本试卷中,其它地方无效 一.填空题:20分 1.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依据的机动车辆可分为: 小型汽车 、 普通汽车 、 铰接车 。

2.根据(JTG 01-2003),将公路根据 功能 和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的年平均交通量为2000-6000辆。

3.汽车行驶的充要条件是:T≥ R(驱动力大于等于行驶阻力)和 T ≤ψ〃 GK (驱动力小于等于附着力)。 4.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主要考虑 旅客感觉舒适 、超高渐变率、 行驶时间和 路容美观 几方面。 学号 5.施工高度是指在任一横断面上 设计标高 与 中桩地面标高之差,又称 填挖高 。

6.中间带是由 两条左缘带和 中央分隔带 组成,其表面形式有 凹形 和 凸形 两种。 7.越岭线垭口选择要全面考虑垭口 位臵 、 标高 、地形、 地质 和 展线条件 等。

8.RS、GIS、GPS分别是 遥感 、 地理信息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 的简称。 9.定线是在 选线布局 的基础上具体定出 道路中线位臵 的作业过程。

10.道路交叉的交错点包括 合流点 、 分流点 和冲突点 等三类,其中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11.横断面设计图应按 从下到上 、从左到右 进行布臵,一般采用 1:200 的比例。 12.道路建筑限界又称 净空 ,由 净高 和 净宽 两部分组成。

13. 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是指 建成后的行车道路面中线 标高或 中央分隔带中线 标高。

二、单项选择题30分

1.当车速为32km/h时,路拱横坡为2%,超高横坡度为6%,横向力系数μ=0.12,则曲线最小半径班级

为( D )

A、135m B、100m C、80m D、45m

2、 某公路某段采用人工挖运土方,已知免费运距为20m,借方单价为16元/m3,远运运费单价为4

元/m3〃km,则其经济运距为( C )

A、24m B、80m C、4.02Km D、4.2Km 3、平原区路线选线时( A )

A、原则上不穿过城镇 B、尽可能穿过城镇 C、高速公路可穿过城镇 D、乡村道路不宜穿过村镇 4.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B )

姓名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 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 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设计

5.汽车在某一档位以速度V做稳定行驶,相应的动力因数为D,设滚动阻力系数为f,则汽车所能克服的纵坡度i为( B )

A. i=D + f B.i=D - f C.i = D f D.i = D/f 6.关于附着系数,正确的是( C )

A.与车速无关 B.车速越高,φ越高 C.车速越高,φ越低 D. 与荷载无关

7.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臵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C )

A.R+L=A B.R-L=A C.R·L=A 2 D.R2/L=A 8.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B ) A.0.3% B.0.5% C.0.7% D.0.9%

9. 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30km/h,最大纵坡为8%时,坡长限制为300m,而最大纵被7%时,坡长限制为500m,当路线连续陡坡,假如纵坡为8%,坡长为120m,相邻坡段纵坡为7%时.则坡长不应超过( D ) A.180m B.500m C.200m D.300m

10.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D )

A.V=(A1+A2)L B. V=(A1-A2)L C. V=2(A1+A2)L D.V=(A1+A2)L/2 11.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C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12.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B )

A.超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错车视距 D.会车视距 13.用于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司机操作反应时间一般取为( B ) A.1秒 B.3秒 C.6秒 D.9秒 14. 土石方调配时,横向调运复核( D )

A.本桩利用+填方=挖方 B.挖方=本桩利用+废方 C.挖方=本桩利用+填缺 D.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15. 公路纵断面的线形要素有( D )。

A.缓和曲线 B.缓和坡段 C.回旋曲线 D.竖曲线 16. T形平面交叉口共有冲突点数目为(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已知桩号K1+000挖方断面积为60m2填方面积20m2,K1+017挖方断面积为82m2,则两桩号之间的挖方体积为( D )

A.2414m3 B.867m3 C.1377m3 D.1207m3

18.设汽车重力为G,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受横向力为Y,则横向力系数μ为( D )。 A.μ=Y+G B.μ=Y-G C.μ=YG D.μ=Y/G

19.由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查得动力因数为D,则考虑“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λ(又称为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后的动力因数为( C )。

A.D+λ B.D-λ C.Dλ D.D/λ

20.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臵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h为150.5m,则直缓(ZH) 点桩号为( B )。

8

A.K1+375.25 B.K1+149.5 C.K1+450.5 D.K1+224.25 21.在交点JD处设臵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为Th,曲线总长为Lh,则校正数D为( D )。 A.D=Th+Lh B.D=Th-Lh C.D=2Th+Lh D.D=2Th-Lh 22.设计车速为100km/h的一级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 B )。 A.250m B.170m C.850m D.85m 23.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A )。

A.0.1~0.16 B.0.2~0.3 C.0.3~0.4 D.0.4~0.5 24.在海拔很高的高原地区,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采用( C )。 A.折减后的纵坡值 B.2% C.4% D.5%

25.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范规定的长度处设臵( D )。 A.平坡段 B.最大纵坡的坡段 C.纵坡为5%的坡段 D.缓和坡段 26.合成坡度不能过小,是因为( B )。

A.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 B.对排水不利 C.对路面施工不利 D.对平纵组合不利 27. 已知K1+060—K1+080两桩号间挖方为75m3,填方为238m3,则( A ) A、本桩利用75m3

B、挖余75m3

C、弃方163m3

D、填缺238m3

28.对于平面线形设计,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n倍为宜,其中n为( C )。

A.2 B.4 C.6 D.8 29.不是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计算依据的是( C D )。

A.夜间行车前灯光束照射的要求 B.跨越桥下视距的保证 C.离心力 D.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30.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超车路段的设臵应结合地形考虑,其比例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 ( A )。 A.10%~30% B.70%~80% C.3%~5% D.80%~90% 三、判断题 10分

1.各级公路均应设臵路肩,路肩的横坡一般较路面大1%-2% 。( √ )

2.极限最小半径是指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 × ) 3.缓和曲线参数A值决定了回旋线曲率变化的缓急程度,A值越大,曲率变化越急。( × ) 4.当道路转角小于或等于7度时,应设臵较长的平曲线。 ( √ ) 5.坡长就是指相邻两变坡点桩号之差。( √ )

6.路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工作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 )

7.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一般的情况下,尽量设臵成单向路拱,以利于排水和行车。( × ) 8.四级公路设臵超高过渡段时,一般是在圆曲线和直线上各设臵一半。( √ )

9.设计时,只要满足了规范中的最小竖曲线半径的要求,也就同时满足了公路竖向视距的要求。( √ ) 10.交叉口冲突点主要是由左转弯车辆产生的,如果没有左转弯车辆,路口就没有冲突点。( × ) 四、名词解释 18分

1. 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1年中8760小时的交通量(双向)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排

列的第30小时的交通量。也称设计小时交通量,是道路设计的依据。

2.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臵的一种曲率连续

变化的曲线就是缓和曲线。

3. 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 4. 平均运距:一般指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 5.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

6. 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 五、计算题 22分

已知某三级公路JD3,偏角为右偏28°30′51″,桩号为K5+643.38、圆曲线半径为R=400m、缓和曲线长度为Ls=80m;该弯道附近的纵坡设计分别为(设计高程/桩号)17.95m/K5+220、13.00m/K5+550和22.50m/K5+930,K5+550处竖曲线半径为R=6000m。路基宽度为8.5m,设计高程以路基边缘为基准。试计算: (1)6’ 该弯道的平曲线参数及主点桩号; (2)6’ 求K5+520和K5+600的设计高程;

(3)5’ 若在该弯道设臵ih=4%的超高(按绕中轴旋转法),求K5+600处内外侧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 (4)5’评价该弯道附近的平、纵线形配合(作图示意)。(3?R?Ls2 ls?24Rq?2?LS240R2 T?(R??R)?tg2?q

L??180R(??2?)?2L?S?180R??ls E?(R??R)?sec?)

2?R解:1) T=141.796

L=119.066+160=279.066 E=13.399 ZH=K5+501.584 HY=K5+581.584 QZ=K5+641.118 YH=K5+700.651 HZ=K5+780.651

2)K5+220-K5+550纵坡为:-1.5% ,K5+550-K5+600纵坡为2.5 % L=240 E=1.2 T-120

K5+520 设计高程14.125 K5+600的设计高程为14.658

3)K600 内14.581 外 14.921 超高值分别为: -0.077 0.263 4)平纵线形评价:

不好。竖曲线的顶点位于缓和曲线上,且未满足平包竖等要求。如图,虚线为竖曲线。

9

题库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 B )行车速度。

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7、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8、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A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9、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B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 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 10、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11、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 )。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1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13、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 外边轴旋转 14、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5、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C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6、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 5 % D非定值

17、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横向力系数 18、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19、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回旋曲线 20、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

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21、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 C )行程。

A 3s B 5s C 6s D 9s 2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B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 23、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D )。

A 1.5% B 2% C 3% D 路拱横坡度 24、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C )。

A 路基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路基坡角标高 25、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D )。

A 路面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10

26、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D 视距和理性加速度 27、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C )。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28、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则此

39、一般路基是指( B )。

A 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 B 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路堤 C 边坡采用1:1.5的路堤。 40、一般路堑是指( C )。

A 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

B 一般情况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 C 挖方深度小于20的路基 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A ).

A 0% B 0.3% C 2% D3%

2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30、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A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 31、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32、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 B )的行程来规定的。

A 3-6s B 6-9s C 9-15s D 15-20s 33、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34、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5.0m

3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A )。

A 二次抛物线 B 三次抛物线 C 回旋曲线 D 双曲线 36、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37、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C )。

A 0.3% B 0.4% C 0.5% D 0.6% 38、( B )的横断面称为典型横断面。

A 特殊设计 B 经常采用 C 不常采用

41、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 C )。

A 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 B不扣除桥涵体积 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42、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B )。

A 20m B 10m C 50m

4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D )。

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44、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当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45、护坡道的作用是( A )。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 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 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 46、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B )。

A 1:100 B 1:200 C 1:500 D1:1000

47、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

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C )。 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48、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B )。

A 路基设计标高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

49、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

11

)行驶。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50、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C )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51、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B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线 C 导向线

、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

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C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 C 导向线 53、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B )。

A 第一曲线半径 B 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 C 第二个曲线半径 例:在十字交叉口中,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B 。

A、右转弯车辆 B、左转弯车辆 C、直行车辆 D、环行车辆 5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 D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 B 一般最小半径 C 极限最小半径 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5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C 。

A 6% B 7% C 8% D 5.5%

56、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B 。

A 回头展线 B 螺旋展线 C 自然展线 D 高次抛物线 57、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C 的要求。

A 行车视距 B 超车视距 C 停车视距 D 会车视距 58、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B———。

A 回旋线 B 抛物线 C 圆曲线 D 螺旋线 59、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A————。

A 克服离心力 B 路面排水 C 美观 D 便于施工

60、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B 。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 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 D 绕路面中线旋转 61、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B—。

A 美观 B 分隔行车道 C 行车方便 D 提高舒适性 62、土石方调配时, A 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

A、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超运运距 D、免费运距 63、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附着条件———。 A B C D 64、路基设计表是 D 。

A 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 B 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 C 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 D 汇集了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65、 C 属完全互通式立交。

A 菱形立交 B环形立交 C 喇叭形立交 D半苜蓿形立交 66、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A————。 A 汽车保持高速行驶 B 汽车获得较大的动力因数 C 汽车制动 D 以上全正确 6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驶速度——C———。 A 大于设计速度 B 小于设计速度 C 可以大于或小于设计速度 D 必须等于设计速度 68、越岭线中,———B———越好。

A 越岭标高越高 B 越岭标高越低 C 平均坡度越小 D 填方通过垭口 69、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C————式。 A 填方 B 挖方 C 半填半挖 D 挖大于填 70、纸上定线适合于 C 大比例尺路线。 A 1:10000 B 1:5000

C 1:500~1:2000 D 1:5000~1:10000

71、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 A 。 A、分流点 B、合流点 C、冲突点 D、危险点

7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C 。 A 各种地形的路线 B 三、四级公路路线

12

52 C 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 D 高原地区 73、分道转弯式交叉口需设置 D 。

A圆形中心岛 B 导流岛

C专用车道 D 导流岛 、划分车道等措施

74.一条公路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范围内分别采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设计车速之差不83.当满载的汽车处于制动或滑行状态时,计算惯性阻力时的换算系数δ应为( A ) A.δ=1+δ1+δ2ik2 B.δ=1+(δ1+δ2ik2)G/Gx C.δ=1+δ1 D.δ=1+δ1G/GX

84.规划和设计高速公路时,其适应的交通量是指按( A )计算的交通量。 A.小客车 B.中型载重汽车 宜超过( B )

A.10km/h B.20km/h C.25km/h D.30km/h

75.汽车的“输出功率/汽车重量”的比值最大的车型是( A ) A.小客车 B.载重汽车 C.鞍式列车 D.铰接车 76.在通行能力的几个概念中,数值最大的是( A )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77.设计车速V≥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_______为宜。( C ) A.2V(m) B.2V(km) C.6V(m) D.6V(km)

78.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 A ) A.50m B.60m C.80m D.100m

79.公路圆曲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是按照_______的条件确定的。( A ) A.μ=0.035 i=-1.5%(或-2%) B.μ=0.05 i=6%-8%

C.μ=0.10 i=6%-8% D.μ=0.015 i=10%

80.在纵断面设计中,凸形竖曲线与凹形竖曲线的设计指标相同的是( D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转坡角 D.竖曲线最小长度

81.当圆曲线半径R等于600米时,缓和曲线设计长度在_______米时视觉上比较协调。( C )A.50-200 B.60-300 C.70-600 D.100-700

82.二级以下的改建公路,其设计标高除了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外,还可以采用_______处的标高。A.分隔带中线 B.路基边缘 C.路面边缘 D.行车道中线

B ) C.混合交通 D.汽车和挂车

85.一条车道在理想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h)可以通过的车辆数,叫( A )。 A.基本通行能力 B.可能通行能力 C.设计通行能力 D.服务交通量

86.汽车的动力因数D,可以说明不同车型( B )的大小。 A.有效牵引力 B.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相对牵引力) C.车速 D.加速度

87.当道路的设计车速为8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以不小于( D )为宜。A.80m B.160m C.320m D.480m

88.在确定公路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时,一般控制横向力系数μ最大不超过( C )。 A.0.035-0.05 B.0.05-0.10 C.0.10-0.16 D.0.16-0.20

89.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不应小于( C )秒钟的汽车行程长度。 A.3 B.6 C.9 D.12

90.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当圆曲线半径R小于( D )时,应设置缓和曲线。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91.新建的二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B )处的标高。 A.路面中线 B.路基边缘

C.路面边缘 D.路基边缘与中线的平均标高

92.沿河的路线,应保证路基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对应的计算水位( B )以上。

13

(A.0.3m B.0.5m C.1.0m D.1.5m

93.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D )。 A.65000~90000辆 B.60000~100000辆 C.60000~80000辆 D.25000~55000辆

94.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时间T来计算的,其中T为( C )。 A.6秒 B.0.5秒 C.3秒 D.1秒

95.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C )。 A.R-L=A B.R+L=A C.R·L=A2 D.R2/L=A

96.设竖曲线的半径和外距分别为R和E,二者单位均为m,则坡度角ω与R、E的关系为( B )。 A.R= B.R= C.R=4Eω2 D.R=8Eω2

97.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B )。 A.500~900辆 B.5000~10000辆 C.5000~7000辆 D.1000~4000辆

98.设汽车的每小时燃料消耗量为Q(tkg/h),车速为V(km/h),则每100km行程的燃料消耗公斤数Qs为( C )。 A.Qs=Qt/(100V)(kg/100km) B.Qs=100VQt(kg/100km) C.Qs=100Qt/V(kg/100km) D.Qs=100V/Qt(kg/100km) 99.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D )。 A.3.5m B.3m C.4m D.3.75m

100.某交点JD桩号为K1+300,设置基本型平曲线,算得切线总长Th为150.5m,则直缓(ZH)点桩号为( B )。 A.K1+350.5 B.K1+149.5 C.K1+450.5 D.K1+249.5

101.新建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C )。

A.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中线标高

B.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中线标高 C.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D.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置超高、加宽后该处边缘标高 102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D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C.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D.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103.关于实地定线中的放真坡,正确的是( C )。 A.真坡是指最大纵坡 B.真坡是指平均纵坡

C.真坡是指定线所放的坡度基本上就是今后纵断面的设计坡度 D.真坡是指最小纵坡

104.数字地面模型简称为( D )。 A.DMT B.TMD C.MDT D.DTM

105.设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G为传到制动轮上的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B )。 A.G B.G C.G/ D.G/

106.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这种线形称为( C )。 A.S型曲线 B.断背曲线 C.C型曲线 D.反弯曲线 16.用作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 D )。 A.5% B.6% C.4% D.3%

107.横向力系数μ的合适范围为( C )。 A.0.3~0.4 B.0.4~0.5 C.0.1~0.15 D.0.2~0.3

108.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公路的( C )。 A.起点 B.路线带

14

C.中心线 D.终点

四、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现代交通运输由( 铁路 )、( 道路 )、(水运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7条射线 )、( 9条纵线)、( 18条横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汽车)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状态)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四)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

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V或6倍设计车速)。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或2倍设计车速)。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三种。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

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绕内边缘线旋转)、(绕中轴旋转)、(绕外边缘线旋转)。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和(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 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 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度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

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米,物高(0.1)米。 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四种。 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距离。

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视距的要求。

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

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21.山岭区公路按线位的不同可分为沿溪线、山脊线、越岭线三种。 22.设计深度介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的设计阶段叫技术设计。

23.实地放线,不用坐标数据时,可采用______偏角_______法或_____坐标________法。

24.汽车在等速度行驶时,不存在______惯性_______阻力,在水平路段上行驶时不存在______坡度_______阻力。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z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