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16: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北京第 中学教案

授课时间:2013 年 9月2日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1 分课时 1 课业类别 欣赏评述 年级 七年级 任课教师 课题 1、走进美术馆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美术第13册。属于美术课程标准“欣赏·评述”的学习范畴,是走进博物馆系列教育的第一课。本课简要介绍了中国美术馆的基本情况以及有代表性的馆藏作品。对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及当代的美术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的热爱 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参观过中国美术馆。本校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因为家长和学生认为这些艺术作品离我们过于遥远,所以没有兴趣,体现了博物馆教育的缺乏。 2 初一新生,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的能力还很弱。没有建立起对绘画作品的欣赏标准。 教学内容与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中国美术馆的馆址,设计风格,主要展馆的目标: 分布。了解美术馆在美术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种类﹑数量。通过欣赏馆藏作品,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 3 通过本课教学,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美术馆的基本情况,赏析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建立作品欣赏与评述思维体系。 教师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教材、笔记本、笔。 第一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一)、组织教学,教师作自整理用具 稳定情绪 我介绍 (二)、谈话:大家都有谁去 过中国美术馆? 去过学生举手 调动学生亲身 在大家心目中中国美术学生对印象中的中国美术经历。认识美 馆是什么样子的?你了解美馆做描述。美术馆是收藏术馆学习是美 术馆的功能吗? 艺术品的殿堂,可以欣赏术学习的重要 大家看过哪些美术展原作、临摹作品,与艺术资源,引起学 览?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作家对话等。 生的关注与兴 品是哪幅。 趣。 会不会很枯燥?为什么有时候不知道如何去欣赏 会产生艺术品的距离感? 作品,就不会常去美术馆。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决 定思考作品的深度,与画家的 二、讲授新课 交流。让我们一起探讨。 (一)、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找到欣赏方法。 你知道怎样欣赏美术作品吗? 方法一:从美术作品的标签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在作品标签中寻找信息,可以获得对作品的感性认知。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继续上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方法二:从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和作品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一件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馆门票上印有这幅作品。 通过课件展示美术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 1、内容描述 观察作品,你看到了什么?它表现了什么主题?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内容。 教师归纳:观察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看到,还能听到,闻到,感受到,说明观察是非常深入的。 教师小结:整体感受作品,描述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事物。对写实作品,指出画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内容,对抽象作品,指出画中的形状、色彩方向等元素。可查看作品说明中的标题和创作时间。 2、形式分析: 用学过的美术语言说说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了解油画作品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如构图、光线、色彩、造型(板书)等,并对其一一阐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观看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信息:作品的种类、尺寸、年代、作者及被哪个博物馆收藏等。 学生描述作品。 背景是高耸的雪山和碧蓝的天空,感受到的是略带寒意的春天。作品描绘春耕的场景,给人以希望。高原上特有的牦牛昂首奋蹄,藏民与解放军战士在后面扶犁耕地,似乎能听到田野里人声鼎沸,能闻到被翻开的熟褐色泥土散发出芳香。 学生分析作品,对作品主题和画面形式进行探讨。 色彩:蓝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金黄色的草地上各种颜色的牦牛犁开熟褐色的沃土。藏族少女桃红色的上衣在画面上色彩明亮、跳跃,加强了人物内 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作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掌握欣赏方法。 丰富学生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讨论 鼓励、尊重学生见解,调动学生兴趣去探究。 教师小结: 从色彩、形体、明暗、肌理、构图、材料等方面分析作品的造型特征,包括各种形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以及构成原理的运用等。 3、画家意图: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想表达什么思想? 播放《农奴》片段,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拓展欣赏表现西藏人民劳动、生活的作品,如董希文的油画作品《春到西藏》、李焕民的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等。 教师小结:画家用写实的手法描绘翻身农奴劳动的场景,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质朴、向上、勤劳的美。作画时以春耕作为揭示主题的切入点,对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作品以自然之春,雨衣翻身农奴心中的春天。 4、作品评价: 这是一幅怎样的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看其他艺术家是怎样评价作品的。 中国美术馆评价《千年土地翻了身》:“真实地表现了西心情感的表露。鲜明的色彩说明他是画面的中心人物。 光线:早晨的阳光洒在高原的大地上,人们迎着太阳的方向前进着,影子留在了后面。 造型:用写实的手法表现这一内容,生动、优美、淳朴、自然。 构图:地平线略低,开阔的场景令人心旷神怡。主要人物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他后仰的姿态与构图呈放射状、加强了动感,表现出翻身农奴大步迈向新生活的喜悦心情。 学生通过对画家意图的解读,理解作品的意义。 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讨论:作品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哪一段历史。 讨论:从人物表情感受翻身农奴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的喜悦心情。 从色彩、色调感受翻身农奴的喜悦心情和幸福。 三、探究交流 四、总结拓展 藏和平解放后翻身农奴获得土地的喜悦心情,是画家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的杰作”。 教师小结:欣赏作品需要把学过的美术知识运用到欣赏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时最重要的欣赏。 学生分组,每组从课本第4——5页中任选一幅作品,用所学过的欣赏方法进行小组交流。 每组选一人发言。 教师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点评。 回顾本课学习,通过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和作品评价四个方面,是我们经历了一次对作品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初步掌握了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方法。 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学习,可以让我们零距离地接触作品,充分感受作品的魅力,丰富我们内心世界。 评价建议 板书设计 能够举一反三,用学过的欣赏方法分析美术作品。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 回顾本课,总结学习要点。通过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和作品评价四个方面,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1、 初步了解中国美术馆的功能,说出3——5件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的名称。 2、 积极参与讨论,能用学过的欣赏方法向同学或他人介绍一件美术作品。 3、 通过表格比较欣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与毕加索的作品《带鸟的士兵》 作品 主题与内容 表现手法 《父亲》 《带鸟的士兵》 中国美术馆 功能:收藏、展览、研究 欣赏方法:内容描述、形式分析、画家意图、作品评价 学生谈感受,完成对作品的评价。 小组讨论,记录对作品的简单看法,推荐学生代表讨论交流。 学生根据评价建议对本课学习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zg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