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 - 寺庙宗祠

更新时间:2024-04-11 22: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艺术风格

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世俗化、伦理化、区域化、综合化。 世俗化指寺庙艺术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神性被有意无意的淡化。闽南民间寺庙就建筑形式看,神格较高的如关帝圣君、保生大帝、观音大士、天上圣母等神明的居所宛如人间帝王的宫殿,金碧辉煌,神像大都威严中蕴含慈爱,让人感到可敬可亲,能倾听人间的倾诉并福佑一方。

神格较低的如各路王爷、八方散仙、土地山神则随处可见,他们的居处有的甚至与居民混杂在一起,其神像或为儒生武将或为绝代佳人或为憨态老者,神人之间界限模糊。宗教信仰的世俗化集中反映了闽南人文性格中的务实、理性的特点。

伦理化指宗教艺术其教化功用的指向是儒家传统道德即仁义礼智信。无论是庙中二十四孝的绘画还是戏曲故事的演绎都带伦理教化色彩。与西方基督教等宗教艺术不同,闽南寺庙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神本体,成为独立的艺术存在,并与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成为对百姓教化的直观形态,表达的甚至是与信仰对象毫不相干的内容。如数以百计的威惠庙壁画均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又如寺庙楹联的劝善仰恶的众多文辞,均为伦理教化的生动展示,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的、儒学的伦理道德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

区域化指闽南民间寺庙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从艺术创作的材料看,大都取材于本地,如石雕材质绝大部分是本地矿产花岗岩。木雕则是以樟木、杉木和龙眼木为主,这类木材也为本地盛产。如据传铜陵关帝庙与诏安玄钟关帝庙的神像为同一株樟木所雕。从选题内容看,绘画、楹联的内容很多取材于本地的风俗、传说,如平和九峰城隍庙的《平和八景图》等。从表现手法看,雕刻中之金漆木雕、色瓷剪雕,很能体现闽南区域的艺术特色。即使是泉州元代犍陀罗式的雕刻也或多或少地溶入一些闽南区域的文化元素。绘画中独立成幅、联合成组的连环画式绘制手法也颇具闽南风味。

综合化指闽南民间寺庙把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以调动信众的观赏——嗅觉、触觉、听觉,烘托渲染宗教氛围。规模较大的庙往往不遗余力地创作大量石雕、木雕、瓷雕以及绘画作品,晨钟暮鼓,香火缭绕。而规模较小的寺庙则注重神像雕塑的传神,建筑构件的精巧,虽未臻富丽堂皇却也温馨雅致。

二、形式美感、装饰风格 (一)、建筑 闽南古代寺庙建筑在风格上承袭了传统的建筑美学,即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讲究严格的轴线,左右对称、注重平衡、遵循比例和等差。同时,不以外部的体量特征为神性象征,而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物,再以单座建筑物筑成庭院,并由庭院构成建筑群。建筑群组平面、有序、依次展开相互配合、衬托 , 即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

漳州平和三平寺(图)依山而筑,层次分明,格局严谨。由南而北依次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殿、塔殿、侧翼配以斋堂、僧房,是一组典型的古代庙宇建筑群,也是典型的神、佛、人皆祀的闽南寺庙。该庙三进三开间。一进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二进祖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三进塔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三平寺三殿之中轴线左右曲进,从后俯瞰,有游蛇入草之动感美。整组建筑凸显了“中轴转动,蜘蛛结网,八封斗拱, 雕龙饰凤,鬼斧神工”之艺术特色。

闽南的宗教建筑就是通过对寺庙外部形式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意境”, 以及外部形式的动势来表现神明的威严与慈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天界”与“人间”的界限,将人间帝王之宫殿奉献给神,作为诸神的居处,神人共处、天人合一的氛围中弥漫出世俗的气息。

(二)雕刻

1、神像——膜拜的形体

闽南的神像大致可分为“硬身”与“软身”二大种,“硬身”为固定的金属雕像、石雕像泥塑像和大型的木雕像,称镇殿金身。另有小型木雕像可请上辇轿,出庙“巡行”。“软身”一般指可以活动的泥塑或木雕加彩扎的神像,称出巡金身。 2、石雕、木雕、瓷雕——寺庙的装饰性附丽

闽南民间寺庙的雕刻除神像雕塑外,大量的作品是作为寺庙装饰的石雕与木刻,这类雕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可称为民间雕刻艺术的主流。当然,闽南民间寺庙的石雕、木刻风格多样,既有具本土化区域性特点的作品,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佳作,由此组成了蔚为大观的历代寺庙雕刻图景。

闽南民间寺庙的木雕最典型为金漆木雕。金漆木雕是以杉木、樟木、楠木等上等木材经栽锯、打坯、修光、磨光、上红漆、印金箔等工序加工而成。可分为圆雕、透雕和浮雕三类。圆雕工艺大都用以雕刻神像。而透雕和浮雕则运用庙宇内部装饰,如斗拱、檐角、格扇、门扇、屏风等饰件。透雕是根据图稿在雕件上一层一层地向里雕刻,如人物、龙凤、楼台亭阁、花鸟水草等,上下穿插,有的多达五六层,浮雕只在图案板上雕刻出图形。透雕与浮雕表现的大多是闽南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松鹤延年、五福迎祥等,还有莲花、云水等,较为精致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

闽南的民间寺庙装饰除木雕、石雕外还有砖雕、琉璃雕等。

最具闽南区域特色的寺庙雕塑则推色瓷剪雕。色瓷剪雕民间俗称“铰碗料”,主要做为庙宇建筑顶部或突出部的装饰,如屋脊、墙头、垂拱头、悬山掩板等处。

色瓷剪雕先以“糖水灰”和红瓦块塑造骨架,作为基本造型,干后再根据画面的需要,剪取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彩色瓷片粘贴上去。主要造型有人物、花卉、鸟兽、龙凤等。有的还表现民间传说或戏剧故事的情节。造型生动,精巧玲珑,色彩艳丽,而且经历百年风雨而不变色。

据匠人称其工艺主要由潮汕地区传入。

平和县城隍庙(图)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 (1519年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庙顶色瓷剪雕造形生动、色彩艳丽。其中尤以二龙抢珠雕最引人注目,骄健的瓷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

(三)、绘画

闽南民间寺庙一般以中国画为基调,选题丰富,色彩艳丽,绘画装饰的位置不限于墙壁。如漳州华安南山宫正脊内凹部分彩绘人物山水图,两侧山花绘圆形人物花鸟图案,次间外檐木隔断的内壁同样绘有彩画,为山水图或戏曲人物图,有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貌。

(四)、楹联

闽南的民间寺庙虽然寄附了许许多多神明的传说、宫庙的演义,但一直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文学。能与基督教的《圣经》、佛教的《佛经》中的佛本生故事文本和伊斯兰地区流传的《一千零一夜 》故事文本相媲美的是闽南民间寺庙中的楹联,这是十分中土化的高雅的文字艺术,也是完全民族化的艺术种类。

闽南民间寺庙的楹联大多镌刻在庙中的石柱上,或镌刻于木版再悬掛于殿中。从书法艺术上看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文辞雅达、对仗工整,其内容相当丰富,大致可分为:

1、反映神明与信众的关系。 如:漳州漳浦旧镇甘林庙门联为“有诚皆入座,那论春夏秋冬,有求必应;无事不登门,何分东南西北,无始无终”。泉州通淮关岳庙“公平正直,入门不拜何妨;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

2、颂扬神明功德,闽南民间信仰的神明大都是历史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殁后神迹往往被后人以楹联的方式集中概括地加以颂扬。

如:吴其人为宋代民间名医,治人无数,殁后为神,泉州花桥慈济宫有联云:“当日悬壶地尊慈济;群生恩德庙主花桥。”“真人德术传千古;慈济药医惠万民。”开漳圣王陈元光开疆拓土,创建漳州,漳州云霄威惠祖庙有联赞道:“漳水云山开万世衣冠文物;馨香俎豆报千秋伟业丰功。”“辟草披荆历尽关津劳剑履;建邦启土肇基文物在云霄。”东山岛的东岭大庙主祀陈圣王,有门联云:“唐宝赖匡扶功封王爵; 闽疆资保障泽被民生。”关帝庙在闽南极为普遍,而东山铜陵关帝庙为澎台数百座关帝庙之祖庙,闽台关帝庙中最为精彩、最有影响的楹联是为一代文化巨匠黄道周结合自己的经历,倾注情感,亲笔撰写的一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笔力雄健,寓意深刻,文墨俱佳。

3、叙述寺庙历史和所处地理。

民间寺庙均选择在风景佳好处构建,对此历代文人津津乐道并撰联赞美。如漳州平和霞寮太子庙明人所留柱联云:“罗列东山屏如开锦绣;潆洄西水气允抱中和”。位于泉州丰泽区法石的真武殿有清代翰林庄俊元所撰的一幅楹联:“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颂玄天上帝之威仪,道真武殿之山形水势,气魄宏大,文字精工。云霄高溪庙据考为天地会首义之所,其中一个证据是天地会秘籍“海底 ”会簿有一联,与高溪庙门联完全吻合,且该庙的地理风貌也与联中所述一致,联云:“地镇高岗,一派溪山千古秀;门朝大海,三合河水万年流。”

4、阐述闽南与台湾的文化渊源关系。

如泉州天后宫,有台湾鹿津施文炳撰书的楹联: “晋江溯源流,泉鹿人文同一脉;湄洲传灵迹,闽台香火并千秋。”晋江海潮庵有楹联:“闽海台海是同海;去潮来潮非别潮。”

5、劝善谕人。

民间寺庙是一种民间信仰的物化形式,超自然的信仰往往会使世俗的道德宗教化。所以,闽南民间寺庙劝善谕人的楹联数量众多。如漳州海澄城隍庙前殿挂一算盘, 配一楹联云:“人生切莫空计较; 苍天自有大乘除。”另有一联云:“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泉州接官亭观音宫有联云“天下众生仁者善;世上凡事礼为先。”安溪城隍庙有联云:“进庙来 , 先自问平日所行何事;归家去,莫忘记今朝俯首通诚。”南安宝潮岩寺的楹联更是言简意赅,一语道破:“积德招百福; 扬善扫千灾。”

闽南民间寺庙的楹联集诗词、书法和宗教文化为一体,对艺术的弘扬和宗教理念的传播当有不言而喻的重大作用。

三、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是以空间结构为表征的。西方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是神庙和教堂,是在艺术——宗教精神的滋润下发展起来的,希腊神庙主要代表了西方建筑中艺术的、审美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中世纪哥特教堂则主要代表了宗教的、狂热的、浪漫的态度与精神。作为象征性艺术的建筑在中国与西方迥然异趣,它与世俗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古代建筑的土壤是以宗法血缘制为基础的君主专制社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等级森严的伦理秩序、礼仪制度。上自天子下至庶民,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可逾越。

闽南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以及历史原因,自古宗教文化极其兴盛。民间信仰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吸取道家的崇拜、巫法仪式,融合释家的慈悲哲学等而成,纯宗教色彩淡薄,儒、释、道不分,是扩散式的,综合阴阳宇宙、祖先崇拜、泛神、泛灵符咒法而成的复合式信仰,具有很大的宽容性、包容性和混合性。这种带着鲜明地域文化特性的宗教信仰分别在不同的生活范畴内表现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z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