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背景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26 10: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阿勒泰地区北部有阿尔泰山,西南部为萨吾尔山,全区山脉呈现西高东低,山区占总面积的32%。

阿尔泰山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跨国断块山脉。西起东经82°,东止东经106°,长约1600千米。山势西北高峻宽阔,东南低矮狭窄。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为群峰之最,矗立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交界处。在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为其中段南麓,长约800千米,自西向东,横亘在阿勒泰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富蕴、青河五县一市的北部。

萨吾尔山座落在阿勒泰地区西南边缘。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断块跨国山脉,西北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山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分水岭以南是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以北是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最高峰是海拔3875米的木斯套山(意为冰山)。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带,降水丰沛,林木茂盛,是阿勒泰地区的夏牧场之一。山前丘陵平原,牧草漫野,是重要的春秋牧场。山谷平坦,冬有逆温影响,气温较高,是阿勒泰地区西部的优良冬牧场。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最北部,降雪是冬半年的主要降水形式。由于冬季降雪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显示,2015年12月20日至28日,阿勒泰地区出现连续降雪天气,有量降雪日数长达9天,位于历史同期第一位。从31日至2016年1月2日,阿勒泰地区的累积积雪深度达到了57厘米。

阿勒泰经济构成、地理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人文状况等

【经济构成】(阿勒泰地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阿勒泰地区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大力支持下,地委、行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和新疆稳定形势严峻复杂带来的影响,深化改革创新、聚力长治久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化”建设加快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地区完成生产总值(GDP)226.8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5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80.30亿元,增长9.1%。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08 %、44.52%和 35.40%,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2013年提高了0.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13年下降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13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118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8.2%。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

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3%;衣着类价格上涨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2.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20%,其中,轻工业下降0.38%,重工业下降5.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95%。

二、农业

地区农林牧渔业全年完成总产值71.2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农业产值36.68亿元,增长3.15%;林业产值1.52亿元,增长9.34%;牧业产值30.44亿元,增长3.02%;渔业产值1.35亿元,增长30.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2亿元,增长3.02%。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36.69亿元, 比上年增长2.76%。

农作物总播面积为336.57万亩,比上年增加6.05万亩,增长1.8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0.81万亩,增长6.79%;油料播种面积73.28万亩,下降24.86%;甜菜播种面积 0.57万亩,下降12.30%;蔬菜播种面积2.86万亩,增长35.55%。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9.04万吨,比上年增长5.73%。其中:小麦产量15.79万吨,增长14.50%;豆类产量2.04万吨,下降39.29%;油料产量12.95万吨,下降21.80%;甜菜产量1.96万吨,下降24.90%;蔬菜产量6.33万吨,增长32.15%。

年末牲畜出栏193.3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35%;牲畜存栏295.58万头(只),增长5.89%,牲畜出栏率达 69.26%,牲畜商品率为58.16%。全年肉类总产量为7.93万吨,增长3.12%;奶产量 25.73万吨,增长9.54%;禽蛋产量5355吨,增长17.07%。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牧民标准化定居步伐加快。截止到2014年底累计实现牧民标准化定居24749户,占牧民总户数的70.95%。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22.35万亩,全年新增育苗面积 720亩。

全年水产品产量8911吨,比上年增长9.51%。其中:养殖产量5890吨,增长3.68%;捕捞产量2943吨,增长19.83%。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8.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81%;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394台,增长12.40%;小型拖拉机14326台,下降11.52%。

化肥施用量(折纯)42903吨,增长6.40%;农村用电量 19911.18万千瓦时,增长7.8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全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0%,完成矿业增加值49.80亿元,增长7.20%,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11%。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9.62亿元,增长12.10%,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0.30亿元,下降18.90%;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累

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6.92亿元,增长10.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94亿元,增长63.10%。以上两种经济类型企业占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99.9%,拉动全地区工业增长13.17个百分点。

全年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1.68亿元,累计产品销售率89.50%。轻、重工业累计产品销售率分别为80.07%和 89.72%。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铁精矿536.42万吨,增长5.10%;球团矿141.44万吨,增长4.60%;铍及铍合金412.60吨,增长16.10%;发电量301012.44万千瓦时,增长23.98%,其中:风电150834.29万千瓦时,增长84.01%,太阳能发电7103.00万千瓦时,增长94.12%,水电141044.55万千瓦时,下降8.99%,火电2030.60万千瓦时,下降7.31%;液化天然气26.99万吨,增长138.45%;铁矿石原矿量1217.14万吨,比上年下降2.00%;铜金属含量4.97万吨,下降1.20%;锌金属含量2.43万吨,下降1.50%;原铝0.20万吨,下降41.90%;水泥136.82万吨,下降20.10%;黄金856.70千克,下降1.50%;成品糖10628吨,下降42.00%;乳制品420.00吨,下降47.10%;小麦粉2.00万吨,下降10.40%。

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9.52亿元,比上年下降21.59%,实现利润总额18.97亿元,下降28.78%。

地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0.54亿元,比上年下降22.9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26万平方米,下降26.66 %;竣工产值 15.39亿元,下降23.98%;房屋竣工面积50.36万平方米,下降54.7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232.77亿元,比上年增长0.03%。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14亿元,下降49.52%。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7%,占总投资的5.1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1.41亿元,下降18.86%,占总投资的47.8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9.27亿元,增长28.07%,占总投资的46.95%,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9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14亿元,比上年下降 49.52%,占总投资的3.07%,其中:住宅投资3.90亿元,下降52.1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4.62%。房屋施工面积 121.81万平方米,下降48.34%;房屋竣工面积18.14万平方米,下降82.25%;商品房销售面积25.27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 6.77亿元,分别下降54.65%和53.2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地区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5%。按城乡市场划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98亿元,增长11.72%;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67亿元,增长9.17%。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4.91亿元,增长7.22%;零售业完成39.19亿元,增长12.14%;住宿业完成0.78亿元,增长1.34%;餐饮业完成9.76亿元,增长11.78%。

对外经济呈现增长态势。全年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49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进口总额5908万美元,增长94.6%;出口总额149062万美元,增长38.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地区共完成公路货运量1679万吨,比上年下降0.71%,货运周转量259683万吨公里,下降7.91%;公路客运量929万人次,下降46.30%,客运周转量87500万人公里,下降33.44%。

年末地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3905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019辆),比上年末增长27.30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47250辆,增长31.40%。

全年地区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1844万元,比上年下降1.2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153万元,下降2.23%;电信业务收入57691万元,下降1.13%。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99万户,比上年增长2.71%,普及率达到32.50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63.10万户,增长3.94%,普及率达到93.3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5.03万户,增长10.03%;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3.83万门,下降6.99%。

年末地区共有旅行社26家,旅游星级饭店48家。全年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89.0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00%,实现旅游收入38.44亿元,下降7.70%,其中:喀纳斯景区完成接待旅游人数46.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20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地区累计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5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01亿元,增长12.55%,完成预算的97.2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3.01亿元,增长8.16%;税收收入24.46亿元,增长2.37%。其中:增值税3.47亿元,增长8.42%,营业税5.61亿元,下降21.94%,企业所得税2.23亿元,下降23.95%;非税性收入完成8.54亿元,增长29.0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00亿元,增长44.91 %;上划中央、自治区税收收入13.24亿元,下降12.75%。

全年财政支出123.02亿元,比上年下降3.1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5.69亿元,下降3.81%;教育支出20.76亿元,增长2.57%;科学技术支出1.40亿元,增长0.77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45亿元,下降22.54%;农林水事务支出28.45亿元,增长9.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9亿元,增长0.47%。基

金预算支出7.32亿元,增长9.69%。

全年国地两税共完成税收收入39.01亿元,比上年下降2.45%,其中: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15.55亿元,增长7.09%,增收1.03亿元;地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23.46亿元,下降7.89%,减收2.01亿元。

年末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24.34亿元,比年初增加14.90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50.37亿元,比年初增加14.19亿元,同比增长10.5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3.38亿元,比年初增加48.64亿元, 同比增长31.43%。其中:短期贷款82.48亿元,同比增长20.89%;中长期贷款113.14亿元,同比增长34.53%。

全年保费收入7476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0.41%。其中:人身险收入31443.98万元,增长10.02%;财产险收入43319.30万元,增长29.27%。赔款及给付27087.59万元,增长7.16%,其中:人身险7489.40万元,下降10.68%;财产险19598.19万元,增长16.01%。赔付率为36.23%,其中:人身险23.82%,财产险45.24%。

八、招商引资和经济技术协作

全年地区共落实执行招商项目164个,其中:新建招商项目76个,续建88个。实际引进到位资金207.53亿元,同比增长19.03%。区内经济技术协作项目39个,实际引进到位资金17.04亿元。区外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25个,实际引进到位资金190.4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地区拥有学校总数265所。其中:中小学校117所。在校学生总数110922人,比上年增长0.36%。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3040人,下降2.60%;初中在校学生19741人,增长6.60%;小学在校学生48340人,增长2.40%。小学入学率

和毕业率分别为99.68%和100.00%;全地区初中升高中率为96.54 %;高考录取率为84.1%,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达94.10%,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

地区共有中等职业院校 9所,在校学生3674人,下降26.70%。

地区拥有幼儿园137所,在园幼儿21864人,下降2.00%。

地区共承担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7项,其中:国家项目5项,自治区项目82项;新上科技项目57项,上年结转科技项目30项。当年安排落实科技经费拨款1779.4万元,其中:新上项目当年科技经费拨款1583.4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地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 个,乡(镇、场、街道)文化站56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10个。

全地区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2782.66公里,比上年增长4.64%。有线电视用户6.82万户,增长7.69%。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7.07%,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6.63 %。

全地区电影放映单位8个,电影放映8753场次,其中:农村6132场次。

全地区共有卫生机构673个,其中:医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57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4所,采供血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家,卫生监督所(中心)8家,妇幼保健院(所、站)8家,村卫生室437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28家。拥有病床2997张,专业技术人员396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72人,注册护士1451人。

全地区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30.81万人,平均参合率为100.00%,本年度筹资总额15525.96万元,共有76.97万人次得到合作医疗补偿,参合农牧民补偿总金额 16347.66万元。全地区统筹基金使用率105.29%。全地区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00%。

全年地区运动健儿在自治区各项体育比赛中,共夺得金牌37枚、银牌32枚、铜牌51枚。各种运动会368次,参加人数达2万余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地区实施污染治理施工项目8个,完成投资 16349.71万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2896.73万元。

全年共实施废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减排项目4个,二氧化硫削减量0.39万吨;实施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7个,完成化学需氧量削减量0.07万吨。

在监测的11条河流21个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5.0%,与上年基本持平;Ⅳ~Ⅴ类轻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为5%,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监测的2座湖库13个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38.46%,与上年持平;Ⅳ~Ⅴ类轻中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为3.9%;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为57.64%,较上年比下降6.65个百分点。

阿勒泰市全年空气质量Ⅰ、Ⅱ级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9.2%。

全地区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6个。

全年地区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65起,比上年增长37.74%,死亡41人,下

降31.67%,受伤56人,下降20.00%,直接经济损失886.47万元,增长19.01%。全地区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0.18,比上年下降0.11;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发生6起,死亡6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比上年提高0.03。

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9起,造成33人死亡、5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23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17,比去年下降1.99;无煤矿安全事故发生。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地区公安户籍总人口为675890人(其中:兵团十师人口63065人),比上年增长0.81%,其中:非农业人口335380人,占总人口的49.62%,农业人口340510人,占总人口的50.38%;男性人口340295人,女性人口335595人,性别比为101.40;汉族人口273816人,占总人口的40.51%,哈萨克族人口353417人,占总人口的52.2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48657人,占总人口的7.20%;全年出生人口10649人,出生率15.85‰;死亡人口3237人,死亡率4.82‰;人口自然增长率11.04‰。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6893元,比上年增长2.55%,人均年增加9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8元,比上年增长9.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404元,比上年增长14.53%。

十三、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预计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31.96万人,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在岗职工9.42万人,下降1.88%;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4.30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3162人,登记失业率为2.8%。

年末地区享受低保的人数为124.00万人(次),其中:农村68.80万人(次),

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3708.00万元,其中:农村7606.30万元,城市月人均享受257元,农村月人均享受102.7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57人,上级下拨抚恤事业费1299.26万元;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生活经费536.00万元。年末农牧区敬老院15个,床位563张,职工99人,供养老人180人,人年均供养标准为6000元。全年累计销售各类福利彩票13480.00万元。全年累计接受区内外捐款23.20万元。

年末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120205人,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在职职工参保人数为85714人,增长0.45 %,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为34491人,增长0.45%。应收医疗保险基金47568万元,增长31.03%,实收 47568万元,增长31.03%。

年末地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7227人,比上年增加2923人,增长3.47%,其中:在职人员56353人,增长2.54%;离退休人员30874人,增长5.20%。全年为57694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571万元,增长55.37%;为30874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72066万元,增长3.0%,社会发放率达100.0%。

年末地区参加失业保险57694人,比上年增加1645人,增长2.93%。参加工伤保险81775人,增加839人,增长1.04%。参加生育保险69675人,增加1254人,增长1.83%。

年末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6658人,比上年减少7386人,下降6.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808人,增长0.10%,参保率100%,已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24179人,增长5.69%。

注释: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项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公报中除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据含兵团外,其他数据均不含兵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地区统计局;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阿勒泰调查队,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农业机械动力来源于地区农机局;货物进出口总额来源于乌鲁木齐海关;公路客货运量及公路线路年末营业里程数据来源于地区交通局;邮政业务数据来源于地区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来源于地区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旅游数据来源于地区旅游局;财政数据来源于地区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阿勒泰地区中心支行;保险业数据来源于地区保险行业协会;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于地区招商局;教育数据来源于地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源于地区科技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数据来源于地区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就业与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口数据来源于地区公安局;低保和销售福利彩票数据来源于地区民政局;环境监测及自然保护区数据来源于地区环境保护局;安全生产数据来源于地区安全监督管理局。

【地理特点】(阿勒泰地区行署网站)

这里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北部有宏伟的阿尔泰山,西南部为沙吾尔山,南部是准噶尔盆地,西部比较开阔,呈喇叭口形。全区地势呈山脉西高东低,丘陵平原东高西低,从北部阿尔泰山脊线到南部丘陵平原层层下降,具有明显的阶梯状地形特点。全地区山区占总面积的32%,丘陵河谷平原占22%,戈壁荒漠占46%。最高海拔4374米(友谊峰),最低海拔317米(富蕴县三个泉洼地)。

阿勒泰地区的地形组合分布东西不同:在乌伦古湖以东是“山地接平原”,即阿尔泰山─山前丘陵平原,额、乌两河间平原和乌河以南平原。以西是“两山夹一谷”,即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谷─萨吾尔山。其间散布有科克森断块山。(阿尔泰山萨吾尔山丘陵河谷平原固定半固定沙丘) 阿尔泰山:阿尔泰山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跨国断块山脉。西起东经82°,东止东经106°,长约1600千米。山势西北高峻宽阔,东南低矮狭窄。海拔4374米的友谊峰为群峰之最,矗立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交界处。在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为其中段南麓,长约800千米,自西向东,横亘在我区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富蕴、青河五县一市的北部。萨吾尔山:萨吾尔山座落在阿勒泰地区西南边缘。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断块跨国山脉,西北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山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分水岭以南是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以北是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最高峰是海拔3875米的木斯套山(意为冰山),山巅终年冰雪皑皑,景观雄奇。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带,降水丰沛,林木茂盛,牧草染绿,是阿勒泰地区的夏牧场之一。山前丘陵平原,牧草漫野,是重要的春秋牧场。山谷平坦,冬有逆温影响,气温较高,是阿勒泰地区西部的优良冬牧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丘陵河谷平原:阿尔泰山前至准噶尔盆地北缘是额尔齐斯河水和乌伦古河水系长期冲(洪)积而成的河套平原(河阶地)和丘陵地貌。其东部起伏变化多端,西部较为平坦。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河谷地带土地肥沃,水源近便,林草混生,牧草肥美。是阿勒泰地区的“粮仓”和打草场,也是较好的冬牧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阿勒泰地区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地面为低矮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无地表径流,水源奇缺。丘间洼地稀散有耐旱的牧草和梭梭。

【气候特点】(中国天气网)

阿勒泰市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远离海洋,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是新疆最北部的城市,纬度与东北的漠河相近。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气温平和,无霜期平均为151天,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6°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1°c,年平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山区可达400-600毫米。最佳旅游时间集中在7~9月份。

【自然资源】(阿勒泰地区行署网站)

土地和矿产资源:阿勒泰地区物华天宝,素有“金山银水”之称。土地资源丰富,根据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10年末全地区农用地面积14519.36万亩、建设用地497.92万亩、未利用地2639.15万亩。

农用地中:耕地375.16万亩、园地4.01万亩、林地1478.48万亩。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有牧草地面积12661.6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5.75亩(包括兵团),人均耕地面积5.04亩(不包括兵团)。

阿勒泰位于中—哈—蒙三国间的世界级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成矿带中段,已发现矿产4大类94种,探明储量的有51种,其中:白云母、铍、钾长石3种储量居全国首位,铍、长石、云母、镍、铯、锂、铂、钯、铋、钽、锑、铌等12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铜、钼、铅、锌、钴、金、银、硫铁矿等8种储量居全疆前十位。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稀有金属矿、全疆最大的铁矿、全疆最大的铜矿、全疆最大的镍矿、全疆最大的铅锌矿和全疆最大的钼矿。

已探明的矿产中,有色金属铜、镍、铅、锌、钼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疆探明资源量的73%、28%、86%、87%和94%;贵金属金、银、铂、钯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疆的52%、88%、100%和100%;黑色金属铁矿资源储量占全疆的29%;稀有金属占全疆的100%,是中国稀有金属工业摇篮的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发源地,自治区重要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非金属成矿带和勘探开发基地。油气、煤炭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预测天然气储量7700亿方、煤炭511亿吨,已探明石油储量1100万吨、天然气1000亿方、煤炭125亿吨。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58亿吨。

林业资源:阿勒泰林区是新疆第二大天然林区。拥有森林面积2341万亩,其中:山区森林面积980万亩、河谷次生林面积161万亩、平原人工林面积89

万亩、荒漠灌木林1111万亩,森林覆盖率13.20%。木材总蓄积量达1.67亿立方米。珍稀濒危树木有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胡杨、灰杨、盐桦、梭梭、白梭梭、岩高兰等;阿勒泰地区特有林木有盐桦、小叶桦、额河杂交杨、柔毛杨、土伦柳、苦杨、欧洲山杨、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黑果越橘、药绿柴等。

水利和水产资源:全地区境内有各类冰川416条,总面积293.2平方公里,储冰量为164.92亿立方米,折合储水量为148.4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由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及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构成,有56条河流,流域面积9.57万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达123.44亿立方米,占全疆的13.6%。水域面积大于6.7万亩的湖泊有3个,其中较大的湖泊有乌伦古湖、喀纳斯湖、吉力湖、伊雷木湖等。水域多为富营养性,特别适应冷水性鱼类生长。鱼类有6目12科31属35(亚)种,土著鱼23(亚)种,其中有6种鱼类被列入自治区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分别为:长颌白鲑、北极茴鱼、小体鲟、西伯利亚鲟、高体雅罗鱼、阿勒泰杜父鱼;哲罗鲑被列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地区特有经济鱼种有白斑狗鱼、河鲈、东方欧鳊、丁鱼岁、额河银鲫、贝加尔雅罗鱼等15种。2010年鱼产量达到5483吨,是自治区的重要渔业生产基地之一。

野生动植物资源:阿勒泰地区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全区野生植物有1378种,药用植物种类200余种,其中许多为名贵药材。珍稀濒危植物有蒙古黄芪、草苁蓉、肉苁蓉、新疆阿魏等,特有植物有鹿根、额河菱角、欧亚萍蓬草、阿勒泰赤芍、阿尔泰金莲花、阿尔泰低头葱等。有野生动物349种,其中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73种(一级的20种,二级的53种),省级的36种。濒危动物有雪豹、北山羊、盘羊、野驴和在我国仅分布于阿勒泰地区的河狸。

旅游资源:阿勒泰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奇峰异山,怪石神泉广布。阿勒泰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占有特殊战略地位,全地区拥有旅游资源339处,其中有高品位旅游资源106余处,分属六大类29种基本类型,六类旅游资源阿勒泰地区全部拥有,被确认为中国21世纪重点旅游资源的后备基地,具有“总量大、类型多、品位高、组合优、前景广”的特点。有四个对外陆路开放口岸(即:吉木乃口岸、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阿黑吐别克口岸),六个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国际狩猎场,

两个国家地质公园,三个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处文物保护单位,有“千里岩画长廊”之美称的丰富的草原历史文化遗迹和被誉为“人类净土”、“中国一绝、世界一流”的国家5A级生态旅游景区—喀纳斯,具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风光、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潜力,这些与“准噶尔明珠”的乌伦古湖以及高山冰川、森林草原、河谷风光、湖泊温泉、沙漠戈壁、古墓石人、岩画石刻、民俗风情和凉爽宜人的气候构成了阿勒泰地区独具风格的旅游景观。

【人文状况】(阿勒泰地区行署网站)

阿勒泰地区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军垦文化、边疆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区域。各族人民历来具有热情、好客、爱国、感恩的朴实民风,各民族安居乐业,团结和睦,社会大局稳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阿勒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政府积累的管理与调控经验更加丰富,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各级干部群众谋发展、盼富裕的愿望日益强烈,团结意识、发展意识、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全地区上下已经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阿勒泰地区人口少,人均拥有的资源量相对较高,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相对较小,人均公共设施和民生建设投入压力相对较小。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发展基础,为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阿勒泰地区雪灾】(中新网、《阿勒泰地区1984—2009 年雪灾的时空统计特征及防御》、《阿勒泰地区暴雪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阿勒泰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除其南缘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为干旱区外,其他大部属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由盆地向阿尔泰山中山区逐渐递增,盆地北缘的平原丘陵至沿山年降水量约100-200mm。由于冬季漫长加之地理地形因素,雪量在这不多的降水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山前丘陵至中山区雪量占年降水量的40%-50%。积雪厚的年份沿山可达80-100cm,山区2-3m。

新疆从2009年12月底开始,连续遭遇低温和暴雪。尤其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受灾人口超过6万人,还有2.5万人被大雪围困,大部分地区的降雪厚度达四十厘米,一些沿山地区的积雪厚度更是达

到了一米多深。伴随这次强降雪天气,还刮起了六至七级大风,使得一些地方的最低气温,下降到零下三十五摄氏度。大雪还覆盖了许多地区的冬季草场,一些牧畜因为吃不到草而饿死。连续数次强降温降雪寒潮天气使新疆灾情加剧,目前灾情已造成已造成140余万人受灾,致13人死亡。国家和当地政府目前已全力投入救灾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两三天,新疆北部降雪仍将持续,对救灾工作的开展不利,相关部门预计灾情损失会进一步加大。据新疆民政厅介绍,近期严重灾情造成阿勒泰地区死亡9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死亡4人。目前,受灾各地紧急转移安置16万人,因灾伤病1000余人,倒塌房屋7100多间,损坏房屋达两万间,受损棚圈及蔬菜大棚8000座,死伤大小牲畜10万头,有300多万头牲畜觅食困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7亿元人民币。

新疆雪灾引起中国官方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1月亲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他强调,政府要把该做的事情办得更好,眼下的重点是“四保”,即保群众生活、保农牧业生产、保市场供应、保交通畅通。他并承诺,将进一步加强对灾区的支持,做好救灾资金、物资等保障工作。财政部25日宣布,为支持新疆灾区群众抗击严寒暴雪灾害,开展农牧业生产恢复工作,中央财政25日再次紧急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400万元,专项用于农牧民购买灾后恢复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需相关生产资料的补助。此前,中央财政已于1月19日紧急下拨雪灾救灾资金1.24亿元用于支持新疆、内蒙古等遭受严重雪灾地区救灾。目前新疆已累计投入救灾资金6540万元,发放口粮4716吨,燃煤38649吨,棉衣被等御寒物资40000套(件),确保了受灾群众情绪和灾区社会的稳定。

(资料来源:阿勒泰地区1984—2009 年雪灾的时空统计特征及防御)

(资料来源:阿勒泰地区1984—2009 年雪灾的时空统计特征及防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