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30 19: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届师范类毕业生

教 研 文 章

浅谈李清照词中之“愁”

学生姓名:吴亚汝

学 号: 201102010633 班 级: 11级语教6班 专 业: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 系 别: 人文科学系 指导教师: 尹燕科

日 期: 2014 年 04 月 15 日

目录

一、摘要............................................2 二、关键词 ........................................2 三、正文............................................3 (一)新婚暂别添新愁..............................3 (二)柔肠寸断相思愁..............................5 (三)冷淡疏离不眠愁..............................6 (四)颠沛流离孤苦愁..............................7 (五)忧国忧民豪情愁..............................9 四、结语..........................................12 五、参考文献........................................12

摘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是婉约词派的代表。她早年生活优裕,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后来写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婚后幸福美满,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从事于学术研究。 “愁”这种情绪始终贯穿她的一生,李清照的这种词多表现在她的后期作品中。有新婚即而分别的新愁;有丈夫久而不归的相思愁;有丈夫背叛而彻夜难眠的担忧之愁;也有兵荒马乱、国破家亡而导致的颠沛流离的孤苦之愁,还有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那种悲愤之愁。“愁”字流淌于她的字里行间。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一方面,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 闺思愁怨 离愁别绪

1

正文: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是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她是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生于宦官家庭,早年生活幸福快乐。她的愁情之词主要是从后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历史的变故使她从“溪亭醉酒争渡舟”的闲适生活转向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忧愁之中。

李清照生活于南北宋之交,她的创作活动,正处于宋王朝内忧外患,人们的精神遭受折磨的封建历史期,这就必然给她的心灵上,染上了一种抹不去的优郁情调。在靖康之变以前的词作中,虽然表现出清新明丽的格调,但在这可爱天真的背后,也附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在李清照嫁于赵明诚之后,北宋王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斗争与政治斗争,党争时起时伏,社会矛盾尖锐,从社会矛盾到家庭矛盾,使得李清照对黑暗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丈夫的死,无疑是胸中之痛,国破家亡的惨状从而使她的词风发生了急剧转变。从闺中生活、思夫之苦转入为抒写自己寡居生活的孤苦和对国事的忧虑,“愁”字一直贯穿其后期词作。

虽然她生活在理学兴起的时代,但她却不被理所束缚,而是充满个性、开放、自由,尤其是她的巾帼不让须眉之气 ,更使得她在重重困境中浴火重生。她不会倒下,而是用文字来抒写她余生的悲愁。 (一)新婚暂别添新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的《一剪梅》,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度浸凉的秋天,空灵慰藉,表面上写荷花残,其实也暗含着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心境,“云中谁寄锦书来”这是一种思念丈夫、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下阙中“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在说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细细体会就会发现,李清照即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时光白白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慨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原因所在。也是她俩真挚感情的具体体现。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道出了夫妻之间的相互思念,紧接着这种哀愁刚从眉下消失,却又从心头泛涌。伊世珍《琅嬛记》【1】中说“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这种愁绪,是她新婚别后的短暂伤痛,但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词人心中的很多无奈。

还有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是表现她结婚后不久的离愁别绪的。

3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是新婚不久赵明诚就任莱州知府,两人即将分别时的作品。赵李二人婚姻美满,情深意笃,离愁别恨难以尽述。作品主要表达与丈夫离别时的痛苦心情,本是新婚暂别,却写成了生死离别,这就是李清照词的独到之处。

这首词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词人用了几个典故,使作品更增添了文学色彩。

(1)“被反红浪”:化用柳永的《凤栖梧》词:“酒力渐浓醇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

(2)“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因为南唐冯巳在《鹊踏枝》中这样写“日日花前常病酒”,杜甫在《登高》中也写过“万里悲秋常作客”,李清照用字自己的悲愁和这两位诗人做比较,突出了李清照心中更是悲痛万分。

(3)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期的送别曲,表达离别、感伤之意。

(4)武陵人远:词中武陵人是借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指代的是丈夫赵明诚。

(5)秦楼: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和丈夫萧史所居之楼台,此指代赵李二人所居之所。

4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以史明鉴自己的内心,通过这些历史典故来衬托自己的心情,便让我们对李清照的内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这里我们可以的出一个结论:李清照心中之愁难以表述,只能通过这些典故来说明自己的心迹。这首词的情意,逐句加深,逐段加多,似直而曲,这就形成了随不借用意向来立意,但句句写情却又曲折的意境。 (二)柔肠寸断相思愁

凝眸深处,我们看到了才女的极大不幸,这便在《醉花阴》显现出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因为一颗真心无所寄托。远的有蔡文姬、谢道韫、朱淑贞,近的有张爱玲、萧红,或所嫁非偶,或遇人不淑,或一份痴情被命运玩弄于股掌。那些生活负重都压不垮的女子,面对爱情却被易折断。与他们相比,李清照应该说是比较幸福的。

易安在东篱之下对菊孤饮,一饮便到了黄昏,暮霭渐渐压下来,天地要缝合在一起,花香更加浓郁,愁丝也更上心头。黯然销魂的模样莫过于西风卷帘,人比花瘦。

花瘦成于天然,人瘦却因为柔肠寸断的相思。人解花语,花通人性,一时间人与花互相交织,人和花都是那样黯然失色。李清照的诗词,婉约却不失豪爽,爱得自然,愁得真挚,心中充满柔情,却能艳而不妖,婉丽清新的语言在她的笔下,就成了浓的化不开的情感。一切繁华都是布景,她投入自己的人生,把分分秒秒都活得酣畅淋漓。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连绵不断的相思,从而使她比黄花还要瘦。“人

5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合带来的悲痛大概都躲不开一个“情”字,于是便有“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2】相同的故事,相似的感情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时候,我们却做不出这样的描写,这就是李清照为什么是“一代女词人”的原因吧。她的这种相思之愁,似长江之水连绵不断,似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这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尤其是借助“黄花”这个意象,恰到好处,能抒发作者心中无限之愁。 (三)冷淡疏离不眠愁

至亲至疏的夫妻,在《点绛唇·闺思》中也有表现: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若说赵明诚是个薄情寡性、喜新厌旧的人,倒也未必见得。他和李清照的婚姻虽经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毕竟还是互相欣赏互相 钦慕的,因为他们志趣相投,时常琴瑟和鸣,他自己曾经说过:易安之于他,亦师,亦友,亦妻房。这样的爱情,显然比以相貌、家世、钱财为纽带的更牢固些。即使赵明诚曾纳妾,或时而流连于楚馆秦楼,以致让李清照有了“婕妤之悲”,【3】相比之下,李清照的境遇应该还算是好的,不像班婕妤那样被冷落之后一心向佛,孤苦至终。

本首词的“望断归来路”中,“断”字曲尽其妙,“望断”是望 的很远很远,望到尽头,足见其思念之情极其深切。与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秦观的“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有异曲同工之妙。

6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易被珍惜。世人却惊现于昙花一现,又有几人肯为路边的野花驻足?对于爱情,李清照也是得来之不易,这种冷淡疏离给她带来的离愁别绪,也贯穿了她的始终。

这首词便是通过她与赵明诚之间的悲欢离合与赵明诚对她的若即若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担忧,因为丈夫不回来,她就可能彻夜难眠,让她心中感觉到很不安。这首小词采用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词藻,充分体现了李清照词作明白如话,语浅情深的艺术特色。明代陆云龙【4】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个尽中”。清代陈廷绰【5】《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盛,神韵悠然”。 (四)颠沛流离孤苦愁

五十三岁这一年,李清照避难金华,作《武陵春》一首: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国破,让一个有爱国热忱的词人悲愤;家散,让一个情感细腻丰富的女人伤心,在这样的心境下,李清照直欲写下这首词来寄托情怀。“女为悦己者容”【6】。当昔人已经与自己阴阳两世的时候,梳妆又为谁呢?

这首词用暮春衰败景象,狂风掠过后的残局开篇,凄凉的景象透出一股“愁”情。“日晚倦梳头”合着愁情,三四句写愁的根源和愁的情态,下片换头一转,借景遣愁,最后两句更加深刻,写无法排遣的浓愁,用“船都载不动”这个比喻,让我们能看出“愁”之深,道出了自己经历国破、家亡、丧夫,最后颠沛流离的感受。金人的残酷侵略,统治集团昏庸无能,给自己造成了种种不幸。这种哀愁无法表达,只好借这首《武陵春》来抒发。这首词所表现的“愁”的典型意义带有社会性,而不是李清照的无病呻吟。

7

建炎三年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饱尝流离颠沛之苦后,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寄人篱下,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 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起句连用七组叠词,非同寻常,在填词造句方面,词人达到了超凡脱俗的高度,而在词所表达的意境,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这正是易安的真实写照可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形容。那些菊花,饱经风霜,这里李清照的描写很独到意境这个概念,“意”是决定其境深浅妍媸的要素,“境”是一个载意的显性框架。王国维【7】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心中一境界”。李清照在此描写的意境,选择“雁”、“黄花”、“梧桐”、“细雨”作为点缀,从而使她心中的凄凉又增添了几分。

(五)忧国忧民悲愤愁

虽然柔情万种,但她也不乏男子气息,易安有倜傥男儿本色,柔情与豪情融于词中,例如《新荷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

8

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易安的词大多冷清素淡,人却极为火热。这首贺寿词里就凝聚着一股欲喷薄而出的火热情绪。

这首《新荷叶》立意深远,本意是为隐而不仕的守着贺寿,一曲唱罢,她稍不留意就道出了心里的愿景,“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婉约之外,也绽放着豪情。

自古以来,文人的抗争多通过文字来实现。习武之人,将靠骁勇善战尖刀利刃打天下,而李清照以笔代刀,抒发了她心怀苍生的志向。 其实,在婉约诗词的字里行间里,也不失李清照的豪迈风格,虽是女性,但她忧国忧民,由国破家亡联想到天下苍生,这是在女性词中少见的。

又如千古名篇《夏日绝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代巾帼的骨气与气节,在这种愁绪之中,充溢着的是李清照的万丈豪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千古绝句中放射着词人的浩然正气与傲然风骨。从前面的众多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易安词中显现出的是一种婉约风格,这首从离愁别绪走向热情奔放的大气之作,更是宋词中的珍品。

全诗只有四句,仅仅二十个字,却蕴意深刻,发人深思。连用三个典故,毫无堆砌之弊,这都是词人的心声,慷慨雄健,掷地有声。明里说项羽的视死如归,英雄气概,暗中却讽刺了宋高宗的畏敌如虎,昏庸无能。细读这首诗,我们也能读出作者的悲愤之愁。

李清照只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在这动荡的年代,经历了不少坎坷与磨难,其间的种种漂泊与离别,造成了她内心的沧桑,心中愁绪一发而起。这里笔墨中书写的“人杰”“鬼雄”充满了男儿气概,一个“思”

9

字,标示了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她是何等的无畏生死。这愁中充满了悲愤,充满了气恼,更是充满了无可奈何。胸怀大志,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这种情感正是通过这些慷慨字句表现出来的。 这首《夏日绝句》已没有了她的温香萦绕,弱吟娇叹,而是异军突起,显示了她的另一种底蕴,也是亡国悲愤、命运不屈的铮铮风骨和铿锵见证。这种忧国忧民之愁,不亚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不次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她的这种豪情与风骨,彰显了这位女性词人的伟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千古难泯易安愁。仅仅一个愁字,融进了她的一生,与她相伴一生,贯穿了生命的至始至终。愁思、愁怨、愁恨,让我们从李清照的生命长河中,看到的是奔腾不倦的愁绪,她的愁,在文学史上乃是独树一帜,成为千古奇葩。

李清照的词中用“愁”字甚多,从古到今,诗词歌赋处处见愁情,多少文人骚客喜欢用愁情来抒发自身的深闺情愁,离别愁绪,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愁”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而李清照,既有女性词人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又有男性的忧国忧家、怀才不遇的远大抱负。她的词中具备刚柔并济之美,她的词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之所以能写出这千古“愁”诗,都是和她的身世与经历密切相连。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真是布满了辛酸与愁思。她的作品是中国历朝历代诗词之人难以比拟的。她的成就,不仅仅因为创造了独特的“易安体”,也不是因为她“别是一家”的风格,而是因为她给后人带来的无比巨大的影响。她的作品,不是轰动一时,而是流传千古,流芳百世。

10

结语

从豆蔻年华,到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更是不顺利的一生。我们学习诗词,了解词人,更是要去体会词人内心最深处的那份感人肺腑之情。

愁情是李清照婉约词抒情的主要内容,这一主题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这既是李清照心历路程的见证,也是李清照作为女词人对封建社会特有的反映,同时,这一主题,在文学史上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评价。

现代这个社会,我们都在追求快乐,节日快乐、生日快乐??种种快乐,我们都是致与别人最真挚的祝福,希望对方快乐。其实,回头想想,当我们埋进易安词中,为她的千古愁词苦苦挣扎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快乐。只是每个人想问题的时候角度不同,结果当然就不同,把很多苦难之事当作快乐之事,不免也是一种自我解脱、自我安慰的方式。

李清照的“愁”,愁遍千古。千百年来,谁能了解易安之愁,谁又能解开这把装满“愁”字的枷锁。中华文化博古精深,这需要我们去探索。

11

注释:

【1】《琅嬛记》:元,伊世珍,齐鲁书社,1997 【2】选自北宋诗人,张先《千秋岁》

【3】“婕妤之悲”: 班婕妤是汉成帝刘骜的女人,由于刘骜喜新厌旧,班婕妤后来潜心入佛,孤苦至终。 【4】陆云龙:字雨侯,明代出版家,批评家

【5】陈廷绰:原名世妮,一字亦峰,光绪十四年举人,以词学著称。 【6】出自《战国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7】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参考文献

【1】《尘烟如梦花事了》 霍洪声著 中国书画出版社 2011年 【2】《李清照集注》 王仲闻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 【3】《李清照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 1984年 【4】《李清照新传》 陈祖美著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