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2 03:2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白天与黑夜》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地球的自传,使得同一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二、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听取和分析不同的观点,面对有说服力的论据时,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

3.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则是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

四、教学准备

小纸人、地球仪、蜡烛、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有关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昼夜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临沂昼夜交替情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观察图片,认识昼夜不同(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

师:同学们,先来看两张照片。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引出课题: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白天和黑夜,白天结束后,黑夜就会来临,黑夜结束后就是白天,那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师:“白天”又称为“昼”,“黑夜”称为夜,那么对于昼夜,你都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呢?

(对于小学生来说,尽管昼夜交替很熟悉,但对其成因还是处于朦胧状态,对于地球自转也比较陌生。为激发学生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兴趣,我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在导入时,用多媒体播放临沂昼夜交替的情景,再用PPT课件展示了各具特色的白天与夜晚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昼夜交替可能是与地球和太阳有关。总之,在导入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看到动态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活动一: 猜想与假设 制定实验方案

师:是呀,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猜一猜,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想?

师:现在同学们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昼夜交替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一种认为与地球的公转有关,还有的认为与地球自转、公转都有关系,到底昼夜是与什么有关呢?(此环节课件展示,认识自传、公转,地球自转方向、时间)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如果我们能到太空中去看一看,那该多好啊!我们肯定会弄清楚是谁在转。但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我们如何来验证呢?对,做模拟实验。

师:为了做好这个实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地球仪,还准备了一个小人,小组内先讨论交流一下,如何利用手边的这些材料来验证我们刚才的观点呢?还有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你觉得还有什么

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师:看来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方案了,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案呢?

师:那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要提醒其他同学要注意的问题呢?

师:一听就知道同学们平日都是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学生,能够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都提出来。(出示课件:温馨提示)

活动二: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揭示昼夜

师:你能让我们的祖国处在白天的状态吗? (学生自主模拟做实验) 汇报交流

教师:那地球的另一面又处在什么状态呢? 教师: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2、探究昼夜交替的形成

教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吗?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呢?

教师:谁来把你们组的模拟实验展示给大家? (教师边指导操作,边指导叙述实验)

(1)动手实验,初步的得出多种可能(此处插入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教师用课件或简笔画展示学生的不同模拟实验)

会出现多种可能:

第一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围着手电筒转,自己不转。 第二种: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三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第四种: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2)分析实验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分析找到模拟实验中出现的几种可能的优点和不足。)

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验:

第一种:你们提的很好,如果太阳不动,地球自己不转,只围着太阳转,那我们就会光是白天。

第二种:对这名学生分析的非常有道理。不光这组同学有这种想法,其实古人在研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时曾把这种想法一度认为是正确的,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课件展示:

出示课件(一)“地心说”,介绍。

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但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

出示课件(二)介绍“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昼夜的变化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

教师:去掉第一、二种方法,那么现在只剩下这两种方法了,地球到底是自西向东转呢还是自东向西转呢?

(3)去伪存真,找到真相

师: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让祖国的东方最先看到太阳?

师:我们以祖国为例,用红色分别代表居住在我国东方的小朋友,蓝色的纸人住在我国西方的小朋友,确定好祖国的东方和西方。

师:请你们分别用两种转法来实验,看如何让东方的小朋友最先看到太阳。(学生独立操作实验)

学生汇报展示实验。

教师: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教师:我们的祖国从黎明到黑夜再到黎明,地球仪旋转了几周?

一昼夜是多少小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昼到夜,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

师生共同得出实验结论(课件出示)。 3.模拟实验发现时差

教师:我们在动手实验中找到了昼夜交替的原因,那地球上的各个国家进入的昼夜时间是相同的吗?

(学生转动地球仪,自己去发现)

教师:当中国处在白天的状态的时候,有哪些国家处于夜晚呢? 教师:正对着光线的是什么时候?斜写对着太阳的东边是什么时候?西边呢?同一时刻他们所看到的太阳是一样的吗?

教师总结:所以同一时刻,由于地球的自传,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差产生的原因。

4.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

教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时差是怎样形成的,这得益于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实际上,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也受到时代的限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课件介绍日心说的一些局限性) 教师:通过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师总结:有时候一些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也要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来证明,不能迷信一种说法,敢于挑战!

(三)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该怎么运用呢?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一样吗?为什么呢?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转动,这种转动会引起什么自然现象呢?学科学还要用科学啊,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请同学们课下查资料继续观察研究。科学探究需要的不仅仅是认真、严谨的态度,还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

【活动一:猜想与假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作出种种猜想与假设,教师同时把猜测和假设用课件的形式将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示出来,方便了学生交流、质疑、完善。(这个过程主要是利用图片、视频信息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地球自转与公转)

活动二:引导学生研究昼夜交替的原因。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借助模拟实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可以分组领取材料,根据研究记录表的要求,合作探究。在实验结束后,结合学生汇报,借助多媒体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掌握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自传的方向以及地球公转的姿态,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使孩子放松心情,更轻松得投入实验;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学到彼此间的研究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直观形象地解开了昼夜更替之谜,让孩子豁然开朗,从而水到渠成地达成了本课的科学知识目标。)

活动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以后的生活中该怎么运用学到的知识呢?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短一样吗?为什么呢?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转动,这种转动会引起什么自然现象呢?请同学们课下查资料继续观察研究。科学探究需要的不仅仅是认真、严谨的态度,还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 (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利用PPT课件展示课下科学探究的任务,激发学生把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下,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宗旨,从而深化本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板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

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24小时

【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他们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这节课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这些猜想,从而体验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利用图片、视频信息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地球自转与公转)白天和黑夜的形成,是非常抽象的天文现象,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学生讨论猜想的环节,并且利用大量的视频资料,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形象直观的阐述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为了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我设计了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很好的验证了昼夜交替现象。(这个过程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学到彼此间的研究成果;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直观形象地解开了昼夜更替之谜,让孩子豁然开朗,从而水到渠成地达成了本课的科学知识目标。)在拓展环节,我还设计了思想教育环节,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探究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兴趣,去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s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