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家族世系排列综述

更新时间:2024-05-15 2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梁氏世系综述:

梁氏始于有熊,有熊为部落长,生黄帝,是远古黄帝世系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黄帝世系1—48世后,梁姓的1世祖康伯公(仲公之子)诞生,他是黄帝嫡系第49世孙。历代尊康公为始祖.伯益为鼻祖,自伯益至康公共37代世。 秦康是黄帝轩辕氏的第四十五世孙,其传世的情形为:

一世黄帝(轩辕氏)。二世昌意、玄嚣,三世颛顼(高阳氏公元前2514--2437年,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四世仲容,五世夷,六世武恒,七世伯辛,八世女修,九世臬陶(郎大业),十世大费(柏翳,郎伯益,伯益,伯翳,伯鷖,舜赐姓赢氏,生于公元前21世纪),十一世大廉(鸟俗氏),十二世武, 十三世琪, 十四世建, 十五世弘, 十六世奎临, 十七世迁, 十八世宣, 十九世永通, 二十世彦翔, 廿一世轩, 廿二世子能, 廿三世费昌, 廿四世仲衍(佐殷国,为诸侯),廿五世玉珍, 廿六世道宁, 廿七世兴, 廿八世犍, 廿九世大顺, 三十世茂荣, 卅一世克和,卅二世达,三十三世胥轩,卅四世中潏,卅五世蜚(飞)廉(亦为殷纣大夫、费仲?),卅六世恶来(段纣大夫、季胜),卅七世女防(造父?),卅八世旁臯,卅九世太几(大凡),四十世大骆,四十一世非子(周孝王赐姓赢,复续赢氏祀,封邑秦,为附庸,号赢秦氏),四十二世秦侯(秦氏始祖),四十三世公伯,四十四世秦仲,四十五世秦康。

梁氏世系排列

从得姓始祖梁康,到「安定」始祖梁桥之父梁都,前后六百多年,传了二十三世,其间的世系为:

一世——梁康。梁氏鼻祖——嬴康、号伯侃(也叫秦康,也就是秦仲的儿子)、字秦庆、谥康伯,生于公元前823年?,卒于公元前756年,他和兄长秦庄等五兄弟为父报仇,领兵七千征西戎,大获全胜。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就分封秦康等五兄弟,其中秦康被封为“伯”,并封地夏阳称少梁(即今天的陕西韩城以南至芝川镇一带),史称梁伯国,立为梁国,成为梁姓最早的姓氏来源和始祖。伯公享年67岁,有輈、辑、辅、轸4子)、公元前821年,到2010年的今天,梁氏有记载可查的文字史已经达2831年。 二世——梁舟(辀)。嬴辀,号梁父、字秦赵、谥循鹤,康伯长子,生于公元前798年?,卒于公元前729年,公元前755年袭泰山伯,有三子:宏、宗、安。(另说梁爱,世袭;敬)

三世——梁宏。号季、字秦幽、谥晋,公元前728年袭伯爵位,有二子:繇异、繇诸。嬴宏,(嬴僖、嬴定、嬴室、嬴演为弟承兄位),(另说许公,许生礼) 四世——梁获(瑶余),号繇异、字秦集,乳名阿勇,有二子:益耳、益逊。另说(礼公,梁礼;礼生整)

五世——梁益耳。字晋阳、谥哀伯,是得姓始祖秦康的五世孙。官徙河东,公生于周惠王2年(公元前675年),卒于公元前615年,公元前636年为晋文公的

大夫,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曾与晋国卿先克有隙,竟刺杀先克为乱,终被晋君所诛,梁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其子孙迁徙齐国千乘(今高青县北)。有二子:富、宁(两公无嗣),立子嗣:宝。(另说整公,梁整;整生怀、存)

公元前628年参与叛乱简介:晋国老一辈胥臣、栾枝、先且居(先轸之子),纷纷去世,国内政坛,出现真空。赵衰也同时去世了,晋襄公却没有让其子赵盾接赵衰的班,而是任命狐射姑先生做三军元帅兼执政官。狐射姑是足智多谋、机灵善断的狐偃的儿子,曾经参加过重耳的长征,资历算是深的。雄心勃勃的赵盾被撇在一边。赵盾党的大夫 “阳处父”准备走上层路线,直接游说晋襄公,阳处父是晋襄公的老师,听了老师阳处父的意见,晋襄公遂在山西万荣县搞了第二次阅兵,改命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为佐(晋国一共有三军,分别是中军、上军、下军。其中中军是晋军的精锐,也是晋军的指挥机关)。阳处父私易中军主、副帅自然引起了狐射姑及其同党士谷、梁益耳(任新下军副将)、箕郑、先都(新下军佐)等大夫的强烈不满,于是五家联合攻杀阳处父等人,于是趁阳处父打猎归来,在郊外将阳处父给刺死了。新任命的三军元帅兼执政官赵盾大怒,开始肃反,以“阳处父一案”为启端,处死了杀人凶手(狐射姑的亲戚),使幕后元凶狐射姑被逼出奔翟国。赵盾彻底控制了晋国国政,继续消除异己,一天之内杀死了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蒯得五个反对派大臣,震动朝野,罪名是杀死先且居的儿子先克(先轸的孙子)。

六世——梁宝。号福清,生于公元前650年,有五子:文新、文光、文爵、文喜、文学。(另说有5子俊、行、后、御、丙),(另说怀公/存公,梁怀;怀生辅) 七世——梁文喜(梁御)。号御、字齐安、谥秦敏,生于公元前622年,有五子:铎、锦、锋、录、钧。梁御(另说有匡公/辅公/鼎公,梁铺;辅生鱣、匡、弼), 八世——梁钧。周简王时的梁伯虎,号伯虎、字有书、谥纯忠,生于公元前585年,卒于公元前518年,有四子:以茨、以凉、以坻、以京。(另说有4子平、二公、三公、鱣),(另说鱣公,梁鱣,鱣生周、同)

九世——梁鱣(梁卢)号以京、字叔鱼(前522~?公生于周灵王21年(公元前550年))、谥曰惠,是目前梁氏族史中有史可查的主要先祖,许多支脉梁氏由此而来,春秋末年齐国人,比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小二十九岁,孔子的学生七十二圣贤徒之一。梁鳣年届三十,还没有生儿子,他母亲想为其另娶,后来因听从商矍的劝告,作罢,二年后有子。周敬王时(公元前519--公元前477)徙曲阜从学孔子,位列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列32位,封千乘侯;(千乘,汉县名,今山东青州高苑县),长居曲阜,从学孔子,晚年居郓州,为东原梁氏始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妣曾氏。墓在山东东平梁家林。有3子赠、瑁、赎),(另说周公,周生直、乔)、 十世——梁聪(梁赎)。名赎、字子襄、谥德礼(前509—前433),为曾子首徒,卒祀孔庙;从曲阜迁山东东平州,为东平和郓州梁氏祖先,郓州宋代父子状元梁灏、梁固为其后裔。有二子:乾、宪。(另说梁直;直生量) 梁赠(子喜、式);梁瑁(子戈、鸢);

十一世——梁宪,字亨德、谥忠直(前481—前441),周敬王时,有一子楚。梁鱣之孙,梁鱣另有5孙喜、式、戈、鸢、乾等,他的这6个孙子,是梁姓世系发展的一大(骨干)脉系,后繁衍传世各地,文字流传下来的主要是梁宪、梁鸢这两大支脉,梁式、梁戈两支脉未全传下来。其中,11世梁鸢,后辈是12世梁汲;

13世梁胜;14世梁蔕;15世梁协;16世梁踢;17世梁蟠;18世梁奔;19世梁樟(未有后续资料。(另说梁景(量);量生俊、休,梁宽) 十二世——梁楚,号克昌、字文曾、谥晋烈(前452—前378),周贞定王时,有五子:婴、照、喜、恒、赐。(另说梁俊;俊生贤、质贲) 十三世——梁照,号世则、字伯周、谥忠烈(前421—前343),周威烈王时,有五子:芸、茂、英、长、芳。(另说梁贤;贤生俨) 十四世——梁茂(梁有光),号有光、字金白、谥刚毅(公元前392——327年),周安王时,有三子:惕、恪(善)、惓(倦)。(另说梁俨;俨生里、重) 十五世——梁善(梁恪),号恪、字子钦、谥忠闵(公元前351——274年),为秦泰山侯。周显王时,有三子:献、猷、岳。(另说梁里;里公、为秦大夫,生寿)。

十六世——梁猷,号鞅、字岐山、谥修禹(公元前312——245年),有二子:伯文、伯举。(另说梁寿;寿公讳有常。周赧王时为秦大夫,后为将军与士卒同甘苦。生干、乾)

十七世——梁蛮、号伯举、字有保、谥德耀(公元前284——219年),处于周赧(nan)王(公元前314——256年,东周最后一位君王)时。有二子:子才、子复(衡)。(另说梁干;干公,为秦将军,生观相) 十八世——梁衡(梁复),号子复、谥忠厚(公元前253——181年),秦昭王时的,娶两房生五子:先房 楹、栈、楼,后房 荣、标。(另说观相;观相公,为陈涉将尉,生婴、杰)。

十九世——梁荣,号天保、字安辉、谥忠义(公元前223——154年),秦始皇时,有五子:福、禄、寿、富、贵。(另说梁婴;婴公,汉高祖时为将军,食邑于新安,生连、惠)、

二十世——梁禄(梁文胜),梁宪之后,号胜、字文宏、谥宽明(公元前198(汉高帝9年)——131年),汉高祖时,有三子:赠、赐、则。(另说梁惠;连公,汉景帝时为叶县令,生缙)。

二十一世——梁赠,号逐、字国威(河兴)、谥笃(du)意(公元前171——105年),有二子:睦、稀。21世梁赐这一支,22世梁称,23世梁佑,24世梁集,25世梁鸿,迁陕西扶风,梁氏开基,(另说梁翰;缙生琏、瑚、璋,)

二十二世——梁睦,号六壬、字子有、谥儒宗,居河东,封迪国侯。汉景帝时,有三子:袍、褚、礼。(另说梁琏;琏生壮、刚、) 二十三世——梁都(梁褚)(公元前119(汉武帝元狩4年)——52年)。名褚,字子都(堤)。有五子:桓(huan)、柔、梓、樟、桥。其五子梁桥,父子巨富,徙居陕西凤翔府扶风县平陵、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一带),后又于汉哀帝、汉平帝(约于纪元前后)归安定(今甘肃平凉县),时为望族之一,其子孙即为安定人。嗣后,人口不断增加,由于居官任所诸因,居住地点逐渐向外播迁,均以\安定\为郡望,尊梁都为安定梁支系始祖(安定一世)。故史有\安定梁氏\和梁氏有\安定衍派\之标识。(另说梁壮,字子行,大学士;壮公字子行号芝亭。汉昭帝时举贤良。生式)

二十四世——梁桥(梁益耳的20世孙。公元前89(汉武帝51年)——9年)。号谈,乃安定梁族开基始祖。汉平帝时官任司马,以资千万徙陕西凤翔府扶风县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汉平帝末(公元5年),王莽篡汉后,又从茂陵携部分族人移居安定(安定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等地),

子孙从梁桥者为安定梁氏,其不从梁桥者为扶风梁氏。此后凡从安定迁出的梁姓人家的祖祠堂号为“安定堂”。梁桥被奉为「安定」始祖,梁桥之父,被奉为第一世。生1子;立堂兄卢公五子汉为嗣。立1子梁汉,梁汉原为梁樟公的第3子。(另说梁式;式生彰)

儿子三世梁溥(号远,官任司马,汉平帝末年随父归安定,作书修史成家谱),孙梁迪,重孙梁宾有三子,均不知去向。

二十五世——梁汉(公元前56年——公元30年), 梁桥的立子,号迁,官任司马。有一子梁延。(另说梁瞕;彰生镐)

二十六世——梁延(公元前30年——公元29年),号安、字玄孟,官任司马。有三子:巡、统、腾。(另说梁镐;镐生纯、茂秦、茂芳,茂秦生巡、) 二十七世——梁统(公元前5年——公元62年),字仲宁(子馀),纯公又名统字仲宁,公在西汉时仕州群,更始时为中郎将,安集凉州,拜酒泉太守。光武建武初,诏加宣德将军,封成义侯,更封高山侯,拜大中大夫,诸子皆为郎。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人,两汉交替时期注重法治的官吏。有三子:松、竦(song)、恭。

梁统在西汉末王莽篡权时初任地方官。更始二年(二四年),归附更始帝刘玄,为中郎将,后刘玄派他安抚凉州,遂任命为酒泉太守。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二五年)十二月更始帝刘玄失败后,赤眉军入长安,缢杀刘玄,时梁统与窦融及河西诸郡太守、都尉举兵保境安民并共商立帅问题。论资历声望,大家推举梁统当统帅,梁坚决推辞不干。他说:“昔东阳(今山东武城东北)令史陈婴,少年时杀县令,聚众数千人,众人要立婴为王,他以有老母,拒不接受。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结果,推举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任武威(今甘肃武威市)太守。梁在任期间,“为政严猛,威行邻郡”,执法如山,以法治郡。不徇私情,严以律已。为政清廉,在邻近诸郡影响很大。并起用为官清廉的孔奋为姑臧长。当时天下动乱不安,河西则比较安定,作为宣城的姑臧,与羌胡通商,市场繁荣,到这里来当官的人不到几个月就家产丰富,惟独孔奋任职数年,财产没有增加,过着清贫的生活。 建武五年(二九年),梁统受诸郡太守之派遣,偕同窦融之长史刘钧去京都洛阳“奉书献马”,表示臣服于汉光武帝,因而梁统被任命为宣德将军。建武八年闰四月,光武帝刘秀亲率大国西征割据天水地区的隗嚣。梁统与窦融、河西诸郡太守及羌、小月氏等率步骑数万人与刘秀会师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一带,大败隗嚣,为东汉的统一立了战功,梁统被封为成义侯,其兄梁巡及弟梁腾被封为关内侯,遂返河西。建武十二年(三六年),梁统与窦融等奉调入朝,参与朝政,梁统被封为高山侯,拜太中大夫。在朝为官仍极力主张重刑法,用完备严格的法律治理国家,他以“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屡次给朝廷上疏陈述他的观点:“臣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刑罚在衷,无取于轻。”他列举了历代王朝,凡重视法律以法从严治国的,都天下太平,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凡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人治国的,社会和百姓都不得安宁,乃至蛀虫丛生,吸吮民膏,终激起民变,导致国破家亡。但是,梁统的主张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反对,他们认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统今所定,不宜开可”。他继续上言,陈述利弊,并要求当面“对尚书近臣,口陈其要”。皇帝指令尚书接待他,梁统慷慨陈辞:“闻圣帝明王,制产刑罚,故虽尧舜之盛,犹太诛四凶。经曰:‘天讨有罪,五刑五庸哉。’??孔子曰:‘刑罚不衷,则人无所厝手足。’衷之

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春秋》之诛,不避亲威,所以防患救乱,全安众庶,岂无仁爱之恩,贵绝残贼之路也。”他还列举了自汉开国以来的事实:“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太因循旧章,不轻改革,海内称理,断狱益少。至初元、建平,所减刑罚百有余条,而盗贼浸多,岁以万数。间者三辅纵横,群辈并起,至火烧茂陵,火见未央。其后陇西、北地、西河之贼,越州度郡,万里交结,攻取库兵,动略吏人,诏书讨捕,连年不获??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故臣统愿陛下采择贤臣孔光、师丹等议。”

但梁统的正确主张终因一些朝臣的反对没被朝廷采纳,反被排挤出京都出任九江太守,改封陵乡侯。任九江太守期间实施法制,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颂。梁统逝于九江任上。其子梁松为光武帝驸马。东汉中期的重臣梁商、梁冀父子是他的后代。。

梁统长子梁松,字伯孙,尚光武帝女舞阴长公主,迁虎贲中郎将,嗣父爵。梁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光武帝卒,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公元58年),迁为太仆。因为私书请托郡县,被发觉而罢了官,怀恨在心。后被告下狱,死于狱中。 二十八世——梁竦(song)(公元23--83年),号绚、字叔敬(仲敬),梁统的次子,东汉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人。著名文学家。娶两房,先房温氏生三子:高、棠、雍;继室叶氏生一子翟、三女,次女和三女被汉章帝纳为大小贵人。

梁竦自幼学习刻苦,理解能力强,所以在少年时代已才华横溢,闻名于乡里。后来他又对儒家的经典名著《周易》做深入研究并且开始招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无私地传授给更多的人。正当他准备施展抱负的时候,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祸从天降,因兄长梁松遭遇匿名信的诽谤而下狱身死,梁竦与弟梁恭受到株连,全家被发配到交州九真郡(大概在今越南清化、义静省境内)。途经湘江时,此情此景,勾起他对伍子胥(春秋楚、吴大臣)、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思想家、文学家)的无限怀念,并由他们无辜被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处境,因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挥笔写下了《悼骚赋》。在这篇著名的赋文中,他用悲愤的感情、优美的语言、精炼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忧国忧民先哲贤士的杰出表现,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和苦闷心境。文中表示,他将以死来抗争,以死来成“仁”,绝不苟且偷生。

后来,梁竦一家遇赦回到故乡。在家乡他发奋读书,研究历代名家经典,并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人间世态民情糅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部新著——《七序》。新作的问世,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为《七序》作序,并给以极高评价:“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可惜《七序》这本书已失传。他的后半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专心写作、,潜心学术研究,朝廷多次任他为官,他都一一拒绝,终生不愿为官。同时,他也对朝政的昏暗、奸佞用事者进行揭露和抨击。

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梁竦再遭皇后窦氏陷害,终死于狱中。直至和帝继承皇位,才为梁竦平反,并追封为褒亲愍侯。

梁竦生有三女,其中有两个女儿被汉章帝看中,被选入皇宫封为贵人。小贵人(小女儿)生刘肇,即后来的汉和帝。公元89年,汉和帝继位,当时他只以为自己是窦太后的儿子。直到公元97年,即汉和帝永元九年,窦太后病逝。舞阴公主的儿子梁扈上书把汉和帝身世挑明。皇帝知道自己的亲身母亲一生如此不

幸,悲恸良久,就问大臣怎样处理此事。张酺建议:“追封皇帝生母尊号,召录诸舅以官。”皇帝马上下诏追封小梁贵人即自己的生母为恭怀太后,并追封自己的外祖父梁竦为褒亲愍侯,把被贬到九真的梁竦的三个儿子梁棠、梁雍、梁翟都封为乐天侯、乘氏侯、单父侯,赏赐巨万,宠遇无比,梁氏一族自此开始发迹尊显。其女为汉和帝之母,被追封为皇太后,

二十九世——梁雍(公元46--114年),号永生,梁竦的次子,乘氏侯。有三子:商、禹、舜。

29世梁棠(有3子输、碧、芝)。(另说梁才;松公字伯孙,少为郎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迁虎贲中郎将,袭侯爵。光武崩,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迁太仆。后以怨望下狱,生觉;梁碧(有6子宪、虞、居、处、庐、庆))

三十世——梁商(公元70(汉明帝永平13年)--141年),号世光、名伯夏。生三子冀、籍、蒙;二女长为汉顺帝刘保的顺烈皇后、幼女为汉桓帝懿献皇后。后因桓帝时灭族,皆南逃东南吴地,此为梁姓大族重大灾难。

以外戚的原因,公元126年汉顺帝永建元年袭封乘氏侯。公元132年汉顺帝选梁商两个女儿进宫,长女为皇后,次女为贵人,封商为大将军,总管朝政,并厚赐驷马大车,进位特进。阳嘉二年(133),又下诏封梁商之子梁冀为襄邑侯。梁商固辞不受。据《后汉书》记载,梁商为人诚实雅重,天资聪敏,孝顺父母,兄弟和爱,又“轻财货,不为富积”,是个廉洁不贪的好官。他深知自己以外戚的身份才得以骤升高官,待人更加谦柔和顺。每逢饥年,他还私自出粮赈济贫民,又不对外宣扬这些“小惠”,从未做以权谋私的事情,正所谓“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但是,梁商为人性格懦弱,没有威断的气派,和太监曹腾等人私交甚厚,两个儿子梁冀、梁不疑也和宫内几个小黄门关系密切。宫内太监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倾轧,中常侍张逵等人就诬陷梁商和太监曹腾等阴谋废立,向皇帝告状。汉顺帝一点也不糊涂,愤言道:“大将军(梁商)父子我所亲,曹腾等我所爱,必无此谋,肯定是汝辈嫉妒诬陷。”张逵等人闻言惶急,离开皇帝后就假传圣旨把曹腾等人在宫内逮捕收押。皇帝听说此消息后震怒,命人立刻释放曹腾等人,逮捕张逵和几个兴事的太监,严刑拷打后杀掉。 虽然梁商此次幸免于难,也是受惊不小。两年以后,病重卧床。永和元年(公元141年)他临终嘱咐儿子梁冀等人:“吾本无德之人,生享荣华富贵。一辈子没有为朝廷办什么事情,死后千万不要耗费公款为我营丧。金珠宝玉随葬,于朽骨何益!我死之后,用我平时所穿旧衣收敛,祭奠用常饭,不必用三牲大礼。孝子善述父志,千万不要违背我的遗言。”死后,汉顺帝亲临其丧,赐以东园秘器陪葬,钱二百万,布三千匹,仍旧按照朝廷礼制厚葬。(另说梁胤)

三十一世——梁籍(公元92~?年),号不疑,统公又名竦字叔敬。幼好经书,善待人士,公少习《孟氏易》闭门自养,以经籍为娱,作《七序》班固见而称之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世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尝曰:“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辟命并无所就。初任河南尹,汉桓帝建和元年封颖阳侯。因受兄冀阴嫉,归第闭门自守,先于兄冀早亡。其一子也早亡,立两子:满、万。后二公因梁冀罪祸殃及,逃往吴地定居,后代子孙中有二代改为伯氏。(另说梁高,梁庐有5子严、照、盈、秀、万)

梁冀(公元?~159年),字伯卓,安定乌氏人(今甘肃平凉(泾川))。著名东汉权臣。外戚出身,世家大族,先祖时曾协助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其父亲为梁商,

由于其两妹分别为汉顺帝、汉桓帝的皇后,其父梁商逝世后,他继为大将军。汉顺帝逝世后,他先后立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三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梁冀长相十分凶悍,说话口吃,读书甚少,仅能应付最简单的文字和筹算。他的姊妹中有一人被汉顺帝立为皇后,另一位则被立为贵人。梁冀凭借外戚的特殊身分,终日四处游逛,肆意享乐。汉顺帝以后,外戚梁氏掌权。梁冀以外戚身分任大将军,历冲帝、质帝、桓帝四朝。汉顺帝死时,冲帝仍是一个婴儿,梁太后临朝听政,梁冀又以大将军参录尚书事。梁冀实际权力极大,在朝中也更加奢侈暴虐。汉冲帝死后,梁冀又立质帝。汉质帝自幼聪慧,对梁冀的骄横感受颇深。一次朝会群臣,汉质帝望着梁冀说:“这是一位跋扈将军!”梁冀听后怀恨在心,立即派人将汉质帝毒死。梁冀再立尚未成年(十五岁)的汉桓帝。他一手援立三帝,地位一长再长。永和元年(136年)成为河南尹。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汉桓帝因梁冀有拥戴之功,允许其佩剑穿履朝见、上谒不须署名;又增其封邑至四县,赏赐丰厚。梁冀朝会时位次高于三公。他可以十日一入朝,议尚书事。这些对梁冀的特殊待遇,统统公布天下。当时,梁冀专擅朝政,日益猖獗,军国大事,无不取决于他。禁军将领及皇帝的侍臣,均由梁冀亲自确定,因而桓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他严密的监视和控制。官员迁转,皆先至梁冀处谢恩,然后才敢去见尚书。地方贡献朝廷的物品,都要先选上等的送往梁冀家中,其次才给汉帝。行贿梁冀求官或免罪的官员,一直络绎不绝。梁冀和其妻孙寿大兴土木,穷极奢华。梁冀圈占山林,方圆近千里。又虏取逃亡的犯人,甚至是无罪的良民,一律用做奴婢,数量多达千人,名为“自卖人”。 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

梁冀一门之中,封侯者七人,为皇后者三人,为贵人者六人,任大将军者二人,妇女称君者七人,娶公主者三人,拜卿、将、尹、校者五十七人。可谓满门显贵。前后二十余年间,梁氏权势臻于鼎盛,百官大多附首帖耳,汉帝也受到严重压抑。汉桓帝对这种状况相当不满,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太后死,汉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迫梁冀自杀。汉朝廷将梁冀的财产全部没收,变卖之后共得三十余亿钱,归入国库,结果因此而削减了全国一半的税收。

三十二世——梁万(公元155~224年),号伯九、字文趁、谥纯忠,籍公立子,乃堂兄卢公五子出嗣。有五子:瑾、瑀、琼、琳、璋。(另说梁络;才公,封乐平侯,官到大鸿胪,生裔)

三十三世——梁璋(公元196~271年),号伯祖、字子彦、谥逢义。有三子:富、实、容。(另说梁芝,梁宾;裔公字伯夏。少以外戚拜郎中,迁费门侍郎。顺帝永建元年,袭封乘氏侯。三年,帝选公女及妹妹掖庭,迁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加位特进、拜执金吾。三年,为大将军。永和六年。薨。赐溢忠侯。生冀、不疑、蒙)

三十四世——梁容(梁慧纂) (公元228~310年),号坤增、字进生、谥忠义。有六子:蔽、莉、苕、莠、燕、芬。(另说梁维;不疑公,初为侍中,永和六年,拜河南尹。建和元年,封颖阳侯,万户。公好经书,善待士,与兄冀不合,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皆先兄卒,不与延熹之祸。生经、络)

三十五世——梁芬(公元265(晋武帝太始元年)~342年),梁姓安定南迁之祖,号文登、字睢(sui)、谥宽厚。生四子策、回、卓、雪,一女兰壁为晋怀帝皇后。 梁芬为晋怀帝岳父,封为国公,愍帝拜为司徒、卫将军。晋永嘉年间,当时“五胡乱华”,中原战乱频发,建兴四年,亦即西元三一六年,刘曜攻陷长安,晋室东迁,因晋室离乱(西晋“永嘉之乱”时),梁芬举族(率梁氏族群)跟随晋愍

帝渡江,(约于公历315年前后),从晋南迁徙至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与广东河(合)浦(今属广东汕头河浦)之间散居繁衍。成为当地的名门巨旅。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另说桂华; 经生智。)

三十六世——梁策(公元305(晋惠帝永兴2年)~383年),号烬、字敬舜、谥宏志。生四子:遐、舍、合、会。(另说梁勤;智生鸿)

三十七世——梁遐(公元334~428年),梁芬之孙,号晋德、字文恭、谥庆安。在东晋晋安帝朝为安固令(今浙江瑞安平阳苍南泰顺文成)。公元334年,因为桓玄纂位,晋安帝被迫献上国玺,梁遐被桓玄授右仆射大将军,梁遐不受,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刘裕起兵伐桓玄,梁遐在三山起兵响应,所谓「三山」,指的是福建省福州府洛阳县的三山裏。分兵福建洛阳县(今福州),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生三子:康、廉、庚。桓玄为南郡宣武公桓温之子,秉承父荫,出任义兴太守,后代江州刺史,殷仲堪等人拥护他,于是一时声势显赫,以至领八川军事,几乎总领全国兵马,为江州荆州二州刺史。桓玄势大之后,挥军人京,杀了会稽王世子,自封太尉,用天子旌旗。不少人便怂恿他谋朝纂位。桓玄果然听计,便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只做了三年,即为刘裕所败被杀,安帝复位。(另说梁鲁;鸿生柱华。)

三十八世——梁廉(梁庚)(公元391~469年),号骏、字有谆、谥纯志。有一子:祖。(另说梁虞;柱华公,襄州刺史,生敏、勤。)

三十九世——梁祖(公元334~428年),号喜、字龙真、谥刚毅。任姚兴(十六国时期后秦国君,羌族,都长安,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右仆射大将军,因七次上书减赋,无效,辞官归吴地。有二子:琨、僚。(另说梁绩;勤生鲁。)

四十世——梁琨(公元416~479年),号元丁,湖南梁氏几大宗支共同始祖,有二子:长子德仁(公元444~1227年)是长沙、攸县、望城孟坚公世系的先祖,德仁公第26世孙孟坚公(宋代公元1150~509年)是由广东顺德迁闽汀(ting)州、宁化之开基始祖,其六世孙永元公后裔天杰公明代中叶由江西梅县梅江镇迁入长沙洋湖、麻田,现该两地各修有梁氏祠堂。次子德义。(另说梁乐;鲁生虞) 四十一世——梁德义(公元446~?年)德义,是湖南涟源梁氏始祖。他第16世孙鼎有三子,长子穆公为涟源观山、洞山世机公先祖;次子稽公是太义公先祖;三子程是安化、新化、桃源、常德忠泰公的先祖。有两子:始兴、始全。 梁德仁(公生于北魏太武帝真君5年,生2子荣富、荣贵即梁开), (另说梁德,彦先;虞生绩、缉)

四十二世——梁始兴(公元470~?年),有一子天监。 梁开(有4子秩、郎、伯宰、瞻。其世居安定),(另说梁闽,梁采; 缉生诗、礼、乐)。

四十三世——梁天监(公元491~562年),南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任长沙知府,逐家焉,卒于任所,有一子安。(另说梁秩(秋)(有2子毗、仕尧。梁湛;乐生彦先、彦光)

四十四世——梁安,少时博学多才,当时名贤,有一子御。前秦大臣,苻生梁后之父。曾随雷弱儿以诈降计大破晋殷浩军。受苻健遗命辅政。因天文官进言「三年内国有大丧,大臣戮死」,苻生杀其父女以应天文。

44世梁毗(德仁公之后,公生于梁武帝大通元年。有8子玄侃、玄德、玄策、玄莫、玄掫、玄修、玄珍、玄粟。各支脉在北方大发展),(另说梁泉;彦光生寀;梁仕饶)。

四十五世——梁御(?~538),北魏将领。字善通。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少年好学,更为精通弓马武艺。北魏高平起义时,万俟丑奴占据原州城,南进关中地区。北魏派尔朱天光、贺拔岳等率军征讨。尔朱天光任命梁御为宣德将军,所部担任前锋部队。因在征战中累积军功,被北魏孝庄帝升授为镇西将军、东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第一领民酋长,加封白水县伯(一说白水县侯)。不久又改任西征将军、金紫光大夫,协助贺拔岳镇守长安。北魏永熙三年(534),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谋害,梁御带领诸将共同拥戴时任北魏朝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将军、略阳县公、夏州刺史的宇文泰(就是后来的周文帝),讨伐侯莫陈悦。宇文泰提升梁御为武卫将军。后改任大都督、雍州刺史和车骑大将军。西魏时期,跟随宇文泰收复弘农(今河南灵宝北),攻占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屡立战功,再升右卫将军、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并实任东雍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大统四年(538)病故。他在临终前念念不忘道:“唯以国步未康为恨,言不及家。”魏文帝赠梁御为太尉、尚书令、雍州刺史,谥“武昭”。有一子睿。(另说梁璞) 45世:梁玄侃(有2子诞、玉),45世梁玄粟(有5子恉、诱、谔、忛、嘻),梁玄策;(另说文贞;寀公,五经博士,生澄、湛)。 四十六世——梁睿(531-595年),字恃德。两魏、北周、隋三朝元老,大将军。梁睿“少沉敏,有行检”,西魏文帝时,作为功臣的儿子而被收养在皇宫中多年,与各位皇子一起生活、学习,“同师共业”,7岁就被破格批准承袭父亲的爵位,成为小广平郡公,以后逐步升封为仪同三司、雍州大中正。魏恭帝即位,梁睿再升封为五龙郡公、渭州(今甘肃陇县东南)刺史。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代魏称帝后,梁睿效忠新帝,仍被封御伯,任中州刺史,镇守新安(今河南新安),以防备北齐。“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拜大将军”。天和五年(570年)六月,北周武皇帝宇文邕表彰他辅佐有功,进爵为蒋国公,进入朝廷的最高决策班子。后来,梁睿再立新功,先后任敷州(今陕西洛川东南)刺史,凉、安(今四川剑阁)二州总管,进位柱国。这时,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以静帝年幼、丞相杨坚把持朝政为借口,发动巴蜀兵变,攻陷始州(即安州)。杨坚命梁睿为行军大元帅,率步骑20万大军讨伐王谦。梁睿一路破通谷,拔龙门,抢巴西,战成都,大败叛军,并将王谦俘斩。平定益州的叛乱后,梁睿代替益州王谦任益州总管,雄踞西南重镇,威望卓著。梁睿因建立奇功而再加被封上柱国。后来,梁睿又支持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成为隋朝的开国功臣。隋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梁睿跟从隋文帝到洛阳,不久病故,谥“襄”。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下诏改封梁睿为戴公。有二子:洋、演。

46世:梁诞(公生于陈宣帝大建13年,45世玄侃公的长子。有5子玖、游、三、骞)46世:梁嘻(公生于唐高祖武德3年,45世玄粟公的长子)。(另说梁骞;澄生泉、度)。

四十七世——梁洋,生卒不详,因为出身于勋臣世家,顺利步入周、隋两朝统治集团上层,历任嵩州、徐州刺史和武贲郎将。隋大业六年(610年),朝廷下诏追封其父的开国辅佐大功,追封梁睿为戴公,并命梁洋承袭公爵。有一子义。 47世梁玖;47世梁君福;(另说梁震;度生仁览)。 四十八世——梁义,生卒不详,有一子:深。 48世梁超;48世梁历;(另说仁览生梗)。

四十九世——梁深,生卒不详,有二子:祁、朗。 49世梁护;49世梁闰;(另说梁选,为南安令;梗生敏功)

五十世——梁祁,生卒不详,有二子:悦、桓。(另说梁除唐武后垂拱年间) 50世梁御(有4子文行、文德、文仲、文臻)。50世梁超(有4子越、韩、唐、燕);(另说敏功生宠、宪)。梁文仲;唐代开基福建南安,根据梁氏旧谱的记载,则是汉朝初年「安定」始祖梁褚的第二十九世裔孙,一世梁文仲。 51世:梁芹,入粤始祖; 宠生襄、褒。

五十一世——梁悦,生卒不详,富平人,为报父仇而杀仇人,诣县衙请罪,诏役循州(今广东惠州东)。有二子:吉甫、申甫 五十二世——梁吉甫,生卒不详,有一子:尉 52世:梁健,与梁忠同胞;襄生惟讷。

53世:廷绣,与廷彩、廷经、廷纬同胞;惟讷生铨、寅。 五十三世——梁尉,生卒不详,有一子:震 五十四世——梁震,生卒年不详,唐末五代邛州依政人。唐末时,梁震进士及第,后梁代唐后,梁震不愿为朱全忠(907年废唐哀帝登基称帝,称后梁太祖。都开封,后迁都洛阳,国号梁,史称后梁)效力,于是回归家乡,途经江陵时,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爱其才华,强行把他留下,准备任命他为节度判官。因高季兴曾经为奴,因此梁震并不愿意作他的下属,极力推辞,但又怕惹来杀身之祸,于是对高季兴说“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高季兴同意。梁震与司空薰、王保义等人同为高季兴的宾客,但梁震不接受高季兴的官职,始终自称为前进士,自号荆台隐士,高季兴对他非常器重,作为自己的首席智囊,称他为前辈。荆南(又称南平、北楚,是五代时十国之一。高季兴所建。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带,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割据政权的所有军政要务和总体规划,大都是出于梁震之手。高季兴死后,梁震隐退,留居湖北监利,著有《荆台道院》传世,今存诗一首“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黄犊依然花竹外,清风万古凛荆台”。有一子:迥。

荆台,又名景夷台,春秋时为楚王所建。故址在今程集姚集街附近,汉边让《章华赋》载:“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憩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奥,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聘观终日。顾谓左史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于是遂建章华之台。”后荆台顷废。唐开成年间(836-840)建荆台观于荆台旧址。唐罗隐游憩荆台,写有五言绝句:“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后梁开平年间(907-911),邛州依政梁震过荆州时,武信王高季兴识其才,留为幕宾,并重修荆台观,让梁震披鹤闲居荆台。梁震自称“荆台处士”。现台、观俱废,仅存遗址。 54世:梁昶;铨生颙、颐。 55世:梁镇; 颙生友儒。 五十五世——梁迥(jiong)(927-986),有二子:鼎、顾。梁迥,博州聊城人。少为吏部小史。周世宗(周太祖养子,名柴荣,公元954 年即位,在位六年)在藩邸日,得给事左右。及嗣位,补殿直,改供奉官,四迁至左藏库使。太祖将讨西蜀,以迥监秦州戍兵。蜀平,改监霸州兵,转宫苑使。从征太原还,会命蜀州刺史聂章为沁州兵马部署,以迥监其军。无何,并人入寇,迥与阎彦进同率兵击败之,以功迁东上阁门使。开宝五年,命为广南道兵马都监兼诸州巡检。八年,奉使江南。迥素贪冒,外务矫饰,初若严毅不可犯,虽馈食亦不受,江南人颇惮之。既而奉以赀货,殆直数万缗,迥即大喜过望,登舟纵酒,继日宴乐。及归,恋恋不发,人多笑之。暨王师伐金陵,命迥与潘美、刘遇率步兵先赴荆南。且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