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1-4章)练习

更新时间:2024-03-26 21: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A组 双基题组

1.(2014·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呼吸道内的气体 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

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D.膀胱内的尿液

【解析】 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呼吸道、消化道和膀胱均属于体外环境。

【答案】 C

2.(2014·合肥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C.①②③

B.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③错误;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④正确。

【答案】 B

3.(2013·浙江十校联考)下图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Y中O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结构 B.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X和Y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1·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解析】 由图可知X代表组织液,Y代表血浆,Z代表淋巴,Y中氧气进入肌细胞,要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肌细胞(1层细胞膜),共3层细胞膜结构;肌细胞代谢产生乳酸,可使组织液pH降低;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机制的调节。

【答案】 D

4.(2013·淮北一模)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查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检查项目 谷丙转氨酶 肌酐 尿素氮 血糖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A.做血液生化检查时必须空腹 B.此人尿素氮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所以肾功能正常 C.此人会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D.此人可能患有脂肪肝

【解析】 考查人体内环境及稳态。A.常识;B.肌酐含量超标,说明肾脏的排泄功能不正常;C.有可能;D.血脂偏高,有可能患脂肪肝。

【答案】 B B组 高考题组

1.(2013·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C.胰岛素

B.糖原 D.氨基酸

检查结果 18.8 1.9 14.6 223 217 232 单位 U/L mg/dL mg/dL mg/dL mg/dL mg/dL 参考范围 0~40 0.5~1.5 6.0~23.0 80~120 10~150 100~250 【解析】 正常情况下,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 【答案】 B

2.(2011·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解析】 在人体内环境中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远远大于渗入淋巴的量。尿素、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机体的稳态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仅血浆成分稳定,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答案】 D 课后限时自测(二十四)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 A.呼吸酶 B.乙酰胆碱 C.麦芽糖 D.载体蛋白

【解析】 呼吸酶属于胞内酶,麦芽糖属于植物二糖,载体蛋白分布于生物膜上,三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 B

2.关于下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①②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④⑤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

【解析】 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而血液则不是,由此判定D项不正确。 【答案】 D

3.(2013·望城一中高三联考)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表示错误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解析】 丙是细胞内液,乙是血浆,甲是组织液,若丙为血细胞内液,乙、丙关系存在;如果

·3·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答案】 A

4.(2013·合肥高三一模)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缓冲物质能促进有关物质分解,使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协同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 C.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 D.人体免疫能力的强弱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强弱呈正相关

【解析】 缓冲物质不是催化剂,只是对血浆中pH起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患自身免疫的病人,其免疫能力很强,但对自身的组织进行攻击,使稳态受到影响。

【答案】 C

5.(2013·广州一模)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积累了大量酸性物质 B.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将其清除 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下丘脑中的神经中枢产生渴觉

【解析】 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也进行有氧呼吸,只是在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血液中CO2

浓度升高时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合成碳酸氢钠后可随尿液排到体外;渴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答案】 B

6.(2013·连云港高三一模)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 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 C.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D.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

【解析】 A项通过神经调节使体温升高以维持体温的稳定;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当胰岛B细胞受损时会出现尿糖现象,是稳态失调的实例;C项通过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使更多的水被重吸收,以维持水盐平衡;剧烈运动后,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存在,使血液中的pH不致下降过低。

【答案】 B

7.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4·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答案】 D

8.(2013·潍坊高三一模)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诺如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诺如病毒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C.反复感染该病的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调节人体发热的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 C

9.(2014·大庆实验中学高三模考)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着稳态的现象,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的稳态发生变化时,可能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D.反馈调节在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对维持稳态意义重大

【解析】 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不是保持恒定不变,而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B

10.(2013·哈尔滨六中高三期末)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体液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5·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解析】 根据题干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可以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③属于细胞内液。人体正常的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外),都能进行“C6H12O6―→CO2+H2O”的反应。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4分)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⑦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__2/3_____;④与①⑥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蛋白质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细胞外液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无机盐、蛋白质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组织液和血浆__。

(2)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 ⑤→④→③→⑥→②_,共穿过___6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②]_组织细胞___。

(3)④与⑥相比,⑥中含量很少的成分主要是___大分子蛋白质___。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不会___,原因是图中标号[ ④]内存在着___缓冲_____物质。

(5)若该图为肝脏组织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则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② ]__ 肝细胞_____。 (6)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⑥ ]____ 组织液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水肿_____。

【解析】 ①是淋巴,②是组织细胞,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是红细胞,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含有的蛋白质很少。如若题图为肝脏组织,合成脂蛋白的场所为肝细胞;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

·6·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的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等。

12.(13分)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甲 乙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___(负)反馈__调节。 (2)在遇到危险的环境时,人常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等紧张现象。这是因为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 b 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___协同___作用。

(3)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由于___外界环境因素____的变化和体内___细胞代谢活动____的结果。

(4)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的机理是____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____。

(5)由图乙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信号分子(或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因子)____(物质)联系的。

【解析】 题图中②是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这两种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人在遇到危险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它们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协同作用。内环境主要指的是细胞外液,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成分的变化主要是细胞内部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结果。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神经细胞分泌的递质会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受体,使得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由题图乙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而它们之间又是靠信号分子进行联系的。

13.(13分)我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并于2012年6月18日首次进行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下表A、B、C是在航天员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的三项指标。请分析回答问题:

A项 B项 进食后(小时) 血糖浓度(g/L) 测量时间 0.5 1.2 6时 ·7·

1.0 1.3 9时 1.5 1.1 12时 2 0.9 15时 2.5 0.95 18时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C项 体温(℃) 测试物 pH 36.7 胃液 0.9~1.5 36.8 唾液 6.8 37.0 血液 7.4 37.2 肠液 7.7 36.9 胰液 8.0 (1)上述三项指标中,基本正常的有____ A、B、C ____(填字母)。(1) (2) (3) (4) (5) (2)在这些生理指标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直接参与的是___ A、B _____(填字母)。

(3)胰岛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是因为___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一种激素_____。

(4)正常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下列几组物质中,对维持血液pH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的是( B )

A.HCl/NaOH B.NaH2PO4/Na2HPO4 C.KCl/NaCl D.Na2CO3/NaHCO3

(5)从C表中看出,不同消化液的pH存在明显差异,这反映了___不同的酶,需要的最适pH是不同___。

【解析】 (1)分析表中数据知血糖浓度在0.8~1.2 g/L这个正常变动范围;体温在24小时内始终接近37 ℃且变化幅度不超过1 ℃;不同消化液的pH也在正常范围之内。

(2)下丘脑内有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等,由此判断A、B所述指标符合题意。

(3)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即降血糖,所以对于维持血糖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维持血液pH的稳定是靠弱酸与对应的弱酸盐组成的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来调节的。

(5)酶的作用条件是较温和的,不同的酶对酸碱度的强弱要求是不一样的,如胃液中的酶需要强酸性环境,而胰液中的消化酶则需要碱性环境,肠液需要中性环境。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A组 双基题组

1.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由此判定A、B正确,C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结合图D判断D项正确。

·8·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答案】 C

2.(2013·济南高三一模)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解析】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化学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 B

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A项的一极在膜内,另一极在膜外,会产生电位差,形成电流,仪器指针偏转。B、C、D三项的两极同时在膜内或同时在膜外,测不到静息电位。

【答案】 A

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

【解析】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阅读,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排尿中枢等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等

·9·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生命中枢”。

【答案】 B B组 高考题组

1.(2012·安徽高考)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解析】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理解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及膜电位的形成,能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对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静息电位时,Na浓度膜外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由膜外运输到膜内,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B、D错误;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Na由膜内运输到膜外,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故C错误、A正确。

【答案】 A

2.(2012·山东高考)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局部电流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突触小泡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特异性)受体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内正外负_____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无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

·10·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非特异性___免疫。【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2)M点在静息电位时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其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由图可知,手指皮肤内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M(传入神经)传入脊髓,再由N(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屈肌和伸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可由b传到c,不能由c传到b,故刺激N点,c处可检测到兴奋,b处检测不到。

(3)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为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 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且只能通过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到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答案】 B

2.(2013·日照高三一模)右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解析】 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流能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能通过神经—肌肉突触引起骨骼肌收缩;d表示神经—肌肉接头,是突触的一种,所以神经冲动在此处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最终引起肌肉收缩;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负电荷。且肌细

·11·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胞膜的电位变化不能通过神经—肌肉突触传向传出神经,因此c处无电位变化。

【答案】 B

3.(201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 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解析】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膝跳反射中的效应器。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刺激A处可引起屈肌收缩,但兴奋的传导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

【答案】 B

4.(2013·西安五校一模)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解析】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通过了突触间的传递,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以维持电位差。

【答案】 B

5.(2013·滨州一模)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2·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甲 乙

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解析】 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而①②代表的都是膜外电位,A错误;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图乙表示的属于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有些激素是分泌蛋白,C正确;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D错误。

【答案】 C

6.(2013·云南昆明一模)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 D

7.(2013·黄石二中高三压轴)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13·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产生了动作电位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解析】 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递质,该递质与屈肌运动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阻止Na内流即动作电位的产生。伸肌反射需两个神经元即可完成。

【答案】 C

8.(2012·海南高考)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解析】 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正确;乙酰胆碱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由突触小泡摄取并贮存,B正确;激素不提供能量,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只起信号分子的作用,C错误;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D正确。

【答案】 C

9.(2014·烟台模拟)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解析】 刺激肌肉,信号先传到电流表左边,产生电位差,再传到电流表右边,产生电位差,

·14·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所以电流表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项正确。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M点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现象,B项正确。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应为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错误。刺激N点,兴奋只能传导到N点左边的细胞体处,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答案】 C 10.

(2013·苏州模拟)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解析】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S区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H区受损,患听觉性失语症。由此判定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3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___⑤_____,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及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_____。

(2)图2中的1表示___突触小泡___,该结构可能由___高尔基体__(一种细胞器)形成,1中的物质是___神经递质_______。

(3)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___兴奋____的作用,此反射属于___非条件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抑制____作用。

·15·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解析】 (1)根据神经节的位臵或突触A的结构可以推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当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此时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2)图2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1应为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该结构可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3)图3中的Y来自脊髓,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当兴奋到达Y后,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并传导,最后引起肌肉收缩,此反射属于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取指血时手指并未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此时X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12.(13分)(2013·安徽省怀县高三押题)下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

合,释放神经递质(如下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__效应器______。

(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流动性____的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小分子物质,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_____在短时间内神经递质大量释放,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____。

(3)乙酰胆碱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肌细胞收缩。研究得知,简箭毒碱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却没有乙酰胆碱的效应。当发生简箭毒碱中毒时,肌肉表现是___松弛(不收缩或者舒张) __。某种麻醉剂分子能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可促使___ Cl_____(填“Na”、“Ca2”、“Cl”或“K”)内流而形成抑制,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4)动态皱纹是由于面部表情肌长期收缩牵拉皮肤而引起。“肉毒毒素美容”已经成为时下普遍接受的面部除皱方式。结合图解分析,“肉毒毒素美容”的原理:肉毒毒素与____突触前膜____上Ca2通道结合,阻止了Ca2内流,影响了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面部肌肉松弛。

(5)乙醇能影响人体神经行为能力,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明显降低,可以推测较高浓度乙醇会___延长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解析】 (1)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2)神经递质是以胞吞的方式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释放的,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这种方式有利于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

·16·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3)由于简箭毒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没有乙酰胆碱的效应即肌肉不收缩,或者造成肌肉松弛等。某种麻醉剂的麻醉机理应是麻醉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阴离子(Cl)内流,使突触后膜持续维持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导致兴奋无法传递。

(4)由题干信息递质释放的机理可知“肉毒毒素美容”的肉毒毒素与突触前膜上Ca2通道结合,才

能达到美容的效果。

(5)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由此推断较高浓度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

13.(14分)(2014·济南高三模拟)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1、2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回答问题。

膝跳反射弧

(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__C_____(填字母)。

(2)若刺激图中1处,图中伸肌________,屈肌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

(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而不是阻断突触处的传递。

①实验原理: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 ②实验材料:略。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表示静息状态,图中C处“-”表示抑制,而A处和B处表示兴奋。(2)刺激图中1处,则兴奋由B处(兴奋性递质)传到伸肌而收缩,C处(抑制性递质)传到屈肌而舒张。(3)1为传入神经,2为伸肌对应的传出神经,根据实验目的,药物的作用位臵(B处和神经纤维2处)为实验变量,观察指标为伸肌是否收缩。作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一致,将药物臵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将药物臵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

【答案】 (1)C (2)收缩 舒张 (3)③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 将药物置于神经纤

·17·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 ④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 该药物仅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免疫调节

A组 双基题组

1.(2013·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 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 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解析】 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

【答案】 D

2.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

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甲 图乙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HIV通过攻击红细胞可使人的免疫功能全部丧失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入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解析】 从题干可知CD4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部分受损;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

【答案】 B

3.(2013·广东茂名高三二模)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18·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A.T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一定是细胞免疫

B.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C.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一定分别来源于是B细胞和T细胞 D.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但能呈递抗原给T细胞

【解析】 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由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后首先呈递给T细胞即体液免疫中也有T细胞的参与;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别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T细胞。

【答案】 D B组 高考题组

1.(2013·四川高考)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解析】 本题要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过程入手,正确理解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过程和作用。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是指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暴露过程,所以A项所示过程能发生。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B、D两项所示过程均能发生,而C项所示过程不能发生。

【答案】 C

2.(2012·福建高考)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解析】 注入小鼠B细胞后的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说明小鼠的B细胞可以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产生使小鼠T细胞凝集的抗体。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说明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 C 课后限时自测(二十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9·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1.(2013·大纲全国卷)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HIV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

【解析】 本题需要考生掌握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以及免疫的相关知识。HIV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它的增殖必须在寄主的活细胞中进行,所以A、B两项均错误。HIV在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C项错误。HIV侵染人体,可引起人患艾滋病。HIV侵染T细胞后,在T细胞中大量增殖,最终导致T细胞裂解死亡,HIV被释放到血液中,D项正确。

【答案】 D

2.(2013·湛江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人体部分细胞及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淋巴因子的受体 C.是否具有细胞核可区别成熟红细胞与T细胞 D.感染HIV能够使人体丧失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解析】 感染HIV后,HIV会破坏人体内的T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到影响,使人体丧失部分特异性免疫能力。

【答案】 D

3.(2013·苏锡常三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衰老和破损细胞的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 B.自身细胞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转化为抗原 C.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浆细胞

D.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浆细胞识别再经效应T细胞作用

【解析】 自身细胞发生病变如癌细胞则相当于抗原;浆细胞唯一的生理作用是分泌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吞噬细胞识别,传递给T细胞,再经效应T细胞作用靶细胞。

【答案】 A

4.(2013·北京市延庆县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 ) A.人体剧烈运动排汗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免疫系统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D.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白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0·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解析】 人体的汗液大量排出后,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递质由突触小泡包裹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B

5.(2014·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统一检测)如图表示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①~⑤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合成a所需原料、场所和能量等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 B.图中过程①和②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才能顺利进行 C.图中细胞A和细胞B都要参与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 D.图中只有细胞D都能产生特定的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 本题利用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繁殖过程的图示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a是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繁殖,利用的原料是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场所是细胞质,能量都是由人体细胞提供的;图中过程①和②都是以RNA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是RNA的自我复制,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细胞A是T细胞,细胞B是B细胞,二者都要参与人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细胞A可以产生淋巴因子,细胞D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淋巴因子和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 D

6.(2013·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下图所示为人体注射疫苗(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后测得的抗体水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 B.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在血浆中终身存在 C.注射混合疫苗会产生不同的抗体

D.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类似甲疫苗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 若甲与丁所注射的为同种疫苗,经过几周后产生了记忆细胞,当丁处再次注射时产生的抗体迅速且量大,而戊曲线则不符合,由此推断甲与丁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但丙处呈现的曲线则

·21·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符合上述特点。由图示可以看出注射一次疫苗,抗体会在体液中存在一段时间后被降解;注射疫苗不同,产生的抗体也不同,因为识别它们的B细胞具有特异性。

【答案】 B

7.(2014·浙江名校联盟高三联考)35年前,人类消灭天花后,就已不再接种天花疫苗。天花疫苗不仅让人们可以对抗天花病毒,还能抵抗与天花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的一些痘病毒。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天花病毒 猴痘病毒

A.人类能根除天花的原因之一为人类是天花病毒唯一宿主 B.终止天花疫苗的接种使人类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下降 C.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体内都存在携带猴痘受体的细胞

D.接种牛痘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从而治疗天花

【解析】 读图知天花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控制了病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接种和隔离措施人类就可根除天花;进行天花疫苗的接种可使人体增强对猴痘病毒的免疫力;猴痘病毒可在人与啮齿类动物之间交叉感染,即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体内都存在携带猴痘受体的细胞。接种牛痘后通过机体的免疫反应,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及对抗一些痘病毒的抗体,而非效应细胞。

【答案】 D

8.(2014·福州市福州模拟)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B.浆细胞不能识别“人工版本”MMP9

C.“人工版本”MMP9酶第二次注入小鼠才可引发机体产生抗体 D.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解析】 由MMP9酶的“人工版本”注入小鼠体内产生了MMP9酶相应的抗体可知,此复合物为抗原,并由此在小鼠体内发生了初次免疫,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此复合物再次注入后会迅速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更多相应的抗体。抗体与MMP9酶结合,使MMP9酶无法攻击机体的组织器官,以此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答案】 C

9.2013年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世界关注。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2·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B.在抗禽流感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作用

C.当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 D.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一定能终生免疫

【解析】 禽流感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当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抗体主要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禽流感病毒通过变异不断产生新类型,因此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不一定能终生免疫。

【答案】 B

10.(2013·南昌市高三三模)按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细胞分成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有人将上述两种T细胞暴露于HIV中,并测得细胞存活的情况(如图)。则下列相关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

暴露于HIV中存活的T细胞

A.对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言,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B.Tc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正常凋亡 C.由于HIV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所以容易发生变异

D.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c细胞变化不大,特异性免疫能力基本不受影响

【解析】 由图知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c细胞变化不大,但协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Th细胞随天数的增加存活比例却越来越低,说明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0分)(2013·昆明一中高三一模)用LCM病毒感染小鼠,4-5天后检测到相应的抗体(X)产生,并分离得到某种淋巴细胞(甲),用51Cr标记被LCM病毒感染的同种小鼠细胞(乙),将甲、乙两种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混合培养4小时,检测到上清液中含51Cr,请回答:

(1)LCM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B细胞受该病毒刺激后,在____________的作

·23·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用下,会增殖、分化出____________。

(2)甲细胞中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控制合成抗体(X)的基因。检测到上清液中含51Cr,说明甲参与完成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免疫。

(3)与抗体(X)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包括____________,抗体分泌到细胞外是依赖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上述事实说明各种生物膜在________上是紧密联系的。

【解析】 (1)LCM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B细胞受该病毒刺激后,淋巴因子会加强免疫反应,加强B细胞的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由于“用LCM病毒感染小鼠,4-5天后检测到相应的抗体(X)产生,并分离得到某种淋巴细胞(甲)”,所以甲细胞含有控制合成抗体X的基因。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

(3)与抗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具膜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抗体的分泌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体现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答案】 (1)抗原 淋巴因子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含有 细胞 (3)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流动性 结构和功能

12.(15分)(2013·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三模)下图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参与免疫调节的几个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________细胞,②是________细胞,两者间可以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而传递信息。

(2)②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分泌量减少,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不足。

(3)①②③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

(4)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并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现象,红肿是________(填一种体液名称)增多的结果。③细胞分泌的物质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5)若细菌导致人体发热,此时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调节,加速散热,此时患者会发冷,冷觉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

【解析】 (1)由图知细菌被细胞①摄取后形成吞噬泡,后与溶酶体结合,进一步处理后呈递给细胞②,由此判定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

·24·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2)②的活性降低,分泌的淋巴因子的量减少,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不足,使浆细胞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3)读图知细胞③分泌抗体,应为浆细胞,在吞噬细胞、T细胞及浆细胞中,只有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侵入人体的细菌可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多。③细胞分泌的抗体是蛋白质。

(5)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

【答案】 (1)吞噬细胞 T淋巴细胞 (2)淋巴因子 (3)② (4)组织液 蛋白质(或球蛋白) (5)下丘脑 大脑皮层

13.(15分)(2014·河南中原名校检测)据统计,2012年12月份的北京没有雾霾的日子不足五天,空气中的细菌、过敏原和有害物质使很多人生病,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中很多是12岁以下的儿童,症状多为胸痛、咳嗽,严重的还会有发热症状,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________道防线;除了这种免疫反应,人体还可以通过上图所示的________反应清除病原体。

(2)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图示中的Y吸附到组织细胞的表面,当____________时引起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不适症状。

(4)切除了胸腺的小鼠常被作为研究器官移植时的受体,原因是缺少图示中的________(字母),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1)由于儿童的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病原体很容易突破第一道防线,而使其患病,这指的是非特异性免疫,除此之外,人体还可以通过如题图所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

(2)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3)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图示中的Y抗体吸附到组织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起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不适症状。

(4)切除了胸腺的小鼠常被作为研究器官移植时的受体,原因是缺少图示中的a,即T细胞,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 (1)一 特异性免疫 (2)细胞分化 (3)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 (4)a

·25·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激素的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A组 双基题组

1.(201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B.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蓝色沉淀

【解析】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C

2.(2013·北京西城一模)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均与下丘脑相关 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 D.人体通过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调节,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关,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关系;效应B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识别特定的抗原;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 D

3.(2014·大同一中模拟)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皮肤血管血液的相对流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皮肤血流量的变化受下丘脑的调节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6·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且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解析】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外界温度降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散热量减少,同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恒定。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加强,散热增加。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 C

4.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产生体液传递

分泌细胞――→分泌物――→靶器官、靶细胞

A.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中 B.若分泌物为促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为靶器官

C.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直接反馈调节的靶器官是垂体和甲状腺 D.若分泌物为甲状腺激素,则可反馈调节下丘脑细胞的分泌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故A选项正确;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B选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功能,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答案】 C B组 高考题组

1.(2012·四川高考)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

·27·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注射胰岛素后,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使糖的补充速率下降,因此曲线a为血糖补充速率,A项错误;曲线b为血糖消耗速率,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葡萄糖大量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等细胞中,因此B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浓度的补充速率等于消耗速率,此时血糖浓度暂时稳定,但是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会很快下降,C项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此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D项错误。

【答案】 B

2.(2013·山东高考)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解析】 (1)考查体温调节。在长跑比赛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量增加,刺激温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会作出相应的调节并将兴奋传至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汗液,增加热量散失。

(2)(4)考查水盐调节。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使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考查血糖调节。长跑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分解大量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使血糖含量下降。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血糖含量降低时,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以加快血糖的补充。

【答案】 (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或ADH)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2014·广东六校联考)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8·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甲 乙

A.人体对寒冷刺激作出的反应只与图甲有关 B.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并参与细胞代谢 C.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d D.如果细胞a是垂体细胞,细胞b可以表示性腺细胞

【解析】 从题图看出,图甲为体液调节图示,图乙为神经调节图示。人体对寒冷刺激作出的反应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与图甲、乙有关;激素不参与细胞代谢;细胞c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化学信号传递给细胞d;如果细胞a是垂体细胞,细胞b可以表示性腺细胞。

【答案】 D

2.(2013·河北省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调研)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仅进食了早餐,下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时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增加,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将血糖转化成各种氨基酸 C.B点时肝糖原开始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激素只运输给靶细胞,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解析】 进餐后体内血糖升高,这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发生氧化分解作用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当饥饿时,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维持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过度饥饿,体内的肝糖原分解殆尽后,脂肪等其他物质可转化为葡萄糖,用于维持血糖的平衡。

【答案】 C

·29·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3.(2014·潍坊市高三模拟)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 min和注射后30 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注射TRH前 注射TRH后 健康人 <10 mU/L 10-40 mU/L 病人甲 <10 mU/L 10-40 mU/L 病人乙 <10 mU/L <10 mU/L 病人丙 10-40 mU/L >40 mU/L 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而注射TRH前后乙的TSH浓度无变化,说明病人乙的垂体功能缺陷。TSH随需要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但由于甲状腺功能缺陷,通过反馈调节使TRH和TSH的分泌增加,故病人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

【答案】 A

4.如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该生理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D.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性腺衰退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长期注射激素Y(雌性激素),通过负反馈调节,激素X含量减少,导致性腺衰退。

【答案】 B

5.(2014·河北保定摸底调研)下列关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30·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C.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

D.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体液调节

【解析】 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再由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促进代谢产热,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 D

6.(2013·陕西西安五校一模)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解析】 由题意可知,催产素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8个肽键,A错误;催产素属于多肽类激素,不能口服,否则该激素会被消化酶分解,B错误;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D错误。

【答案】 C

7.(2013·安徽皖北协作区二次联考)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 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

C.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

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可以阻断TSH的效应,体内含有该抗体的患者的血液中TSH含量应比正常值低

【解析】 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错误;胰岛素是调节物质,没有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作用,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与其对应抗体结合后,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通过反馈调节使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D错误。

【答案】 A

8.(2013·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

·31·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解析】 静脉注射的放射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注射后,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会增大;但注入促甲状腺激素后,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减弱。

【答案】 C

9.(2014·北京西城区模拟)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

尿液 体积(mL/ 单位时间) (mg/kg) (mg/kg) (mg/kg) (mg/kg) 注射食盐水前 注射食盐水后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解析】 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将抑制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

【答案】 B

10.(2013·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二模)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并参与其他生命活动。下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血浆 Na K Na K 25 40 ++++ 15 12 35 30 155 135 45 37 ·32·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 C.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 D.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 【解析】 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⑥的合成减少,由于负反馈的调节使激素③、④的含量会增加;渴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血糖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也可作用于肾上腺,从而使血糖升高。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4分)(2013·德州市高三二模)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能促进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逆性移至并整合到管腔膜上,以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而水在基侧膜可自由通过。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

(2)图中X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抗利尿激素可以与之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

(3)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的可逆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图中H2O分子通过管腔膜和基侧膜的运输方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研究发现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X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产生的________(物质)可与X特异性结合,使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________(增强、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信息“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其应在核糖体上合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时,为防止水分大量排出体外,导致水失衡,此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3·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2)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读图知其发挥作用时需先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由此可判断X是糖蛋白,这体现了细胞膜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3)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均为生物膜,它们之间的结合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读图知水经过管腔膜进入细胞时需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即为协助扩散,而水通过基侧膜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4)人体感染该病毒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对抗该病毒的抗体,此抗体与X结合,使抗利尿激素失去了与X结合的机会,导致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因为抗体把自身的物质当作抗原进行攻击,这种免疫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答案】 (1)核糖体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糖蛋白(蛋白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一定的流动性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4)抗体 减弱 自身免疫病

12.(14分)下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有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________(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________(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

(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________信号→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

【解析】 寒冷条件下,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有两个神经元③和②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34·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 (1)(特异性)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上升) (2)没变化 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3)③② ①②(⑤)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4)电 化学 B

13.(12分)(2013·枣庄市高三一模)图1为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三种模式,图2为某高血糖患者体内存在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回答

图1 图2

(1)若甲模式中,激素X为甲状腺激素,则垂体产生的________激素可以直接调节腺体1,该过程中垂体的分泌活动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模式,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____________,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3)当机体________时,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为________(填“向上”、“向下”、“双向”)。

(4)据图2可知该患者高血糖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机体通过神经系统感受外界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是促激素,这种纵向的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可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然后直接转移到垂体中,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使尿液减少,所以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即体内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就会分泌增多。

(3)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A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中传递为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4)据图1可知该患者高血糖的原因是胰岛素与抗体相结合,不能发挥生理效应,应采取免疫抑制治疗。

【答案】 (1)促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乙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3)血糖浓度升高 向下

·35·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4)胰岛素与抗体相结合,不能发挥生理效应 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植物的激素调节

A组 双基题组

1.(2014·哈尔滨一中模拟)假设下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a=b>d B.a=c>b=d C.c>a>b>d

D.a>c>d>b

【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单侧光的照射,在胚芽鞘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在琼脂块中不发生横向运输,光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所以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c>d,a=b;由于胚芽鞘尖端会发生横向运输,所以c>a=b>d。

【答案】 A

2.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解析】 甲、乙、丙分别为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甲、乙都不能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 B

3.(2014·江南十校高三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发现及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36·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C.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征

【解析】 主动运输为物质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A项错误;极性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是否受重力无关;顶芽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使侧芽部位积累生长素,生长受到抑制,但侧芽生长素的合成照样进行。

【答案】 B

4.(2014·天津市蓟县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燕麦胚芽鞘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B.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 D.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解析】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是指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答案】 A B组 高考题组

1.(2013·安徽高考)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将题干信息与教材中的相关实验结合起来,尤其要抓住题干第三句描述的对照组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本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是放臵的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或者是否含有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化学物质,所以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因此B项正确。

【答案】 B

2.(2013·浙江高考)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7·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解析】 通过分析图示实验结果,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便可得出实验结论。对照1和4可以得出茎伸长受抑制可由光照时间短引起,对照4和5可以得出茎伸长受抑制可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故A、C两项错误。对照1和2、5和6可以得出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因素,故B项正确。若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加入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其生长应该无影响,但对照4和5,说明该假说不成立,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3·海南高考)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解析】 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如生长素产生于幼根、幼芽及发育着的种子,作用于植物的茎、果实、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等;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幼嫩的根尖既有生长素又有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生长分裂;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答案】 D 课后限时自测(二十八)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2014·浙江高三调研)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38·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甲 乙 丙 丁 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

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

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

【解析】 分析图示,如果图乙中玉米苗尖端的向光侧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中生长素含量高,b中因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而含量相对较低,即a>b,同理可推出图丙中c

【答案】 D

2.将矮茎豌豆植株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处理,然后测量植株的高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A.植株的生长高度与赤霉素的浓度成正比 B.赤霉素能够促进矮茎豌豆植株的生长

C.浓度为10.0 μg/mL的赤霉素能够抑制植株的生长 D.赤霉素也能够促进正常高茎豌豆的生长

【解析】 由图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矮茎豌豆植株的生长。在0~1.0 μg/mL范围内,植株的生长高度与赤霉素的浓度成正比。浓度为10.0 μg/mL的赤霉素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与1.0 μg/mL的相似,并不会抑制植株的生长。从图示结果不能判断赤霉素是否能促进正常高茎豌豆的生长。

【答案】 B

3.(2013·枣庄市高三一模)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

·39·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确的是( )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各种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C.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夏末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延长细胞周期,促进植物生长 【解析】 根据题意,植物越冬休眠,夏天生长可以知道,秋末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夏季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休眠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会减少;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答案】 B

4.(2013·大纲全国卷)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解析】 本题需要综合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来分析解答。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果实发育和插条生根等作用,所以A、D两项正确。单侧光引起胚芽鞘中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造成向光侧生长素较少,背光侧生长素较多,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所以C项正确。不同植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细胞对生长素较茎细胞敏感,所以根细胞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比茎细胞的低,所以B项错误。

【答案】 B

5.(2014·浙江省五校联盟联考)甲图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乙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丙图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根部向地生长,且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则其浓度范围为(c~d)mol/L B.图乙中曲线②代表的是根

·40·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C.图甲中生长素水平方向①②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将丙图两茎段正确插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易存活的是②

【解析】 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此浓度对根起抑制作用,结合乙图知浓度应在(c~d)mol/L;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则乙图中的①表示根;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丙图中的①有幼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易于成活。

【答案】 A

6.(2014·江西省重点名校联考)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

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加入外源物质后对植物自身激素合成的影响),先加入CaCl2溶液,后在a、b、c某点加入赤霉素,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B.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是在图中的c点

C.b~c段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响 D.在a点只有CaCl2溶液促进胚轴细胞壁的伸展

【解析】 读图知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A、D项错误;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图示的b点后生长速率快速上升,由此判断最可能是在图中的b点加入了赤霉素;b~c段胚轴生长速率不断增加,可能是加入的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响。

【答案】 C 7.

(2012·浙江高考)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41·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浓度一直在升高,脱落率先增加后降低,A、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和乙烯浓度一直呈正相关变化,C错误;喷洒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降低脱落率,D正确。

【答案】 D

8.(2013·上海高考)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甲 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 对照组直立生长,实验组向光弯曲生长,向光侧生长慢,背光侧生长快。 【答案】 B

9.(2013·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植物主根的根尖与侧根在生长上也存在顶端优势。科学工作者以莴苣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NAA、IBA、2,4-D对侧根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 ( ) 生 长 素 类 似 数 ( 条 / 株 ) 0 生长素类似物 平 均 生 根 0.005 1.1 1.4 0.8 0.05 3.9 4.3 2.9 0.5 9.4 10.2 6.4 5.0 21.8 20.0 4.5 10.0 22.3 21.2 4.8 NAA IBA 2,4-D 0.8 0.8 0.8 A.该实验中各种生长素类似物对侧根的生长表现出两重性 B.生长素类似物可由植物的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C.该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均不止一种 D.侧根的生长只受生长素的影响,与其他激素无关

·42·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解析】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本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侧根的生长不只受生长素的影响,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答案】 C

10.(2013·南昌高三调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调节与应用,不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生长,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一定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①③④ D.②④

【解析】 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①②正确;2,4-D是生长素类似物,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可能相同,也可能处于最适浓度的两侧,③错误;极性运输不受外界重力的影响,④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12分)下面是三组研究生长素的实验设计示意图。

(1)根据实验设计示意图1结果可知,切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其生长素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实验设计1是为了研究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且能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应补充的对照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示意图2中有明显的错误,错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4)如果实验设计3是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请将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甲、乙两图画图补充完整。

【解析】 根据实验结果和琼脂块的透水特征解答(1)小题;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课本温特的实验设计思想解答(2)(3)(4)小题。(1)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先传给了琼脂块,再由琼脂块传给了胚芽鞘的下面一段。(2)考查单一变量,即让一空白琼脂块不接触切除的尖端,但要注意还要让空白琼脂块放在切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的右侧。(3)设计示意图2中的单侧光将不起作用,因为没有了尖端,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放在中央,胚芽鞘右侧生长素将较多,因此会向左弯曲生长。(4)在单侧光照射下A中生长素较多,因此放A琼脂块的弯曲得更厉害。

【答案】 (1)胚芽鞘尖端 (2)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除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的右侧

(3)实验结果胚芽鞘应该向左弯曲生长 (4)

12.(15分)(2014·连云港高三质检)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控。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44·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图乙

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

组别 平均株高(cm) 清水 16 浓度a 20 浓度b 38 浓度c 51 浓度d 42 浓度e 24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 m,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单侧光的刺激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的程度大于向光侧。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 m时,由于向光侧促进生长的程度小于背光侧,则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小于m。(2)由图乙可知,种子在解除休眠的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迅速下降,说明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除此生理作用外,脱落酸还能够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3)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表中的数据均表示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油菜素内酯作用具有两重性。(4)由表中数据进一步分析可知,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在b~d之间。为了获得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该在浓度b和浓度d之间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然后再用配制好的溶液对芹菜幼苗进行处理,最后统计结果。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

·45·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答案】 (1)小于 (2)脱落酸 促进衰老和脱落

(3)否 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对芹菜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4)①在浓度b和浓度d之间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②均分为4组(或4组以上),每组30株,并编号 ③用等量且适量的上述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④测量并记录芹菜株高,再计算平均值

13.(13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图表示赤霉素与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作用机理,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图中的作用机理可以看出,赤霉素对茎生长的作用是通过调节生长素的量得以实现的,由此可推知图中X表示________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

(2)遗传学研究表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可见,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赤霉素一个重要作用是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若要确定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赤霉素溶液的最适浓度,首先进行________大体上确定促进种子萌发的赤霉素浓度。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实验,实验的具体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中,此实验中重要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解析】 (1)赤霉素既可以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又可以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二者均能促进生长。(2)由题中信息知,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由此推测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有关。(3)在进行确定植物激素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常常先做预实验,确定植物激素的近似最适浓度,再在此浓度范围内设立更加精细的浓度梯度,以便确定植物激素更精确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设计的思路为: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选取相等数量的玉米种子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相同的时间,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4)选择的玉米应该在大小、发育状况等方面都相同,确保自身所含有的激素相同。由于植物自身含有激素,而且是确定最适的赤霉素浓度,故生长处理的时间要相同。此实验中两个重要的无关变量是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和赤霉素处理的时间。

【答案】 (1)抑制 协同作用 (2)赤霉素的合成(或合成赤霉素的酶)

(3)预实验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溶液,选取同等数量的发育相同的玉

·46·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米种子,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中,处理相同的时间,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合理即可) (4)植物自身产生的激素、赤霉素处理的时间(答一项即可)

种群与群落

A组 双基题组

1.(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解析】 由图示关系知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c为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J型增长的种群也有死亡率,不考虑迁出;其中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未来变化的趋势;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由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最大,但可以上下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

【答案】 C

2.(2014·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

【解析】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方向。

【答案】 B

3.统计某农田中玉米种植后植株平均高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47·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B.90天左右玉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该农田中玉米长势整齐,因此该农田没有群落的垂直结构 D.由于种内斗争的加剧,玉米平均株高达到160 cm后不再增长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该图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50天左右玉米植株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但农田中还有其他生物的存在,由此构成的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答案】 A

4.(2014·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研究人员调查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根据该曲线,为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应从哪一年进行捕捞,每年最多捕捞草鱼的量是多少( )

A.第三年 捕捞量为(K/2-0) B.第四年 捕捞量为(n-K/2) C.第五年 捕捞量为(m-n) D.第六年 捕捞量为(K-m)

【解析】 充分利用草鱼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则捕捞后剩余量为K/2,即第4年捕捞,捕捞量为(n-K/2)。

【答案】 B B组 高考题组

1.(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00×100%=20%,故A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故B项正确。若推迟性成熟期,则会降低出生率,故C项错误。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种群的出生率大小

·48·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无法比较,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3·山东高考)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m2。

样方编号 样方面积(m2) 田螺数量(只) 1 1 15 2 1 18 3 1 15 4 1 19 5 1 15 6 1 14 (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如图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______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

(2)分析曲线图可知,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大,所需的防治成本越低,作物的价值也越低,但成本和价值的变化幅度不同。收益等于作物的价值减去防治成本,其随着控制后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后减,因此,曲线Ⅱ代表作物的价值,曲线Ⅰ代表防治成本,而要得到最大收益,应将有害生物密度控制在图中的B点。

(3)引入生物防治以后,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水稻所需要的无机物,促进水稻的生长。

【答案】 (1)随机取样 16 (2)Ⅰ B (3)农药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 无机物 课后限时自测(二十九) (对应学生用书第297页)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2013·北京房山区二模)下图是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图,下列关于曲线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49·

2014-2015学年 高二(6)班练习

( )

A.曲线Ⅰ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C.曲线Ⅱ可以表示“温带落叶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随叶季节性生长的变化”

D.曲线Ⅱ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在a~b段老年人的数量比例较小。我国人口不断地老龄化,目前我国人口变化处于c~d段

【解析】 曲线Ⅰ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无K值,持续增长,因此曲线Ⅰ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A正确。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B正确。温带落叶植物在个别器官或整株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随着春夏秋冬节气的变化,生长速度也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度又减慢以至停止;植物衰老时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光合色素减少甚至丧失,因此可用曲线Ⅱ表示“温带落叶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随叶季节性生长的变化”,C正确。曲线Ⅱ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虽然我国人口不断地老龄化,但目前我国人口变化处于b~c段,D错误。

【答案】 D

2.(2014·甘肃省河西五市联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λ的含义,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长,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由图中曲线可知,0~a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b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年λ值先小于1,然后大于1,因而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d年,λ值大于1且较稳定,因而种群呈“J”型增长。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9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