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起点》导学案、教案、巩固案

更新时间:2023-12-07 06: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板浦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论语> <孟子>选读》导学案

课题:《人的起点 》 主备人:-- 审核人: -- 使用时间: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皋陶( )( )过颡( )瞽瞍( )( )过颡( ) ......倍蓰( ) 秉彝( ) 懿德( ) 忿戾(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⑴罔之生也幸而免 ⑵举直错诸枉 ..⑶其父攘羊 ⑷父为子隐 ..⑸古之狂也肆 ⑹性犹湍水也 ..⑺犹水之就下也 ⑻水信无分于东西 ..⑼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⑽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

⑴子曰:“爱人。”问知。 ⑵举直错诸枉 ..⑶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 ⑷今也或是之亡也 ..⑸天生蒸民 .

二、课文探究导引:

1.概括每则的主要内容:(请写在自己的书上) 2.自我思考、探究:

⑴孔子说的“直”与孟子说的“良知”之间有关联吗?

⑵ 孟子用什么手法驳斥了告子“性无善无不善”的理论?

三、自我拓展、发现: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则谈谈自己的体会、看法、评价等。

四、提出疑惑: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列出来。

《人的起点》第1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论语> <孟子>选读》巩固案

课题:《人的起点》 主备人:-- 审核人: -- 使用时间: 一、基础过关检查: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缺的句子(名句填空): ⑴举直错诸枉, 。

⑵父为子隐, ,直在其中矣。 ⑶子曰:“性相近也, 。”

⑷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 。 ⑸人性之善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⑹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仁也; ,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汤有天下,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⑵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⑶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⑷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⑸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二、综合拓展提升:

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1)下列句子全都反映孟子“性本善”思想的一组是 ( )(3分)

①性无善无不善也 ②陛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③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④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⑤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2)有人表现的不是人性善良的一面,而是人性丑恶的一面,对于这一现象,孟子是怎样来解释的?(3分)

《人的起点》第2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论语> <孟子>选读》教案

课时编号:003 课题:《人的起点》 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 备课时间:2013年8月30号 使用时间: 1、识记:(字音)皋陶、 攘、 忿戾 (词义)直 知同智 达 枉 证 隐 党 乡同向 肆 矜 廉 2、通过对孔孟言行的学习,识记相关的名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学习他们立身处世的准则,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境界。 3、背诵和默写名句。 1、理解字词,疏通课文,感知孔孟的观点,学习他们的修养境界 1、通过对孔孟言行的学习,学习他们立身处世的准则,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境界。 诵读、质疑、合作讨论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通过第一专题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孔子和孟子的言行和思想,懂得了要仁爱天下,要勤奋好学,要不取不义之财等。这些美好的品德擦亮了我们的眼睛,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孟的思想,接受贤人们高尚情操的陶冶。 2、板书课题:人的起点——人之生也直 二、初读感知、疏通翻译课文、理解内容(以下都先由学生解决,教师点拨): 1、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2、翻译课文。 (1)罔:不正直的人。 (2)错:同?措?,安放、安置。 (3)乡:同?向?,刚才。 (4)党:上古居民以五百家为一党,又称乡党,引申为乡里的意思。 (5)直躬:坦率正直。 (6)攘:窃、偷。 (7)证:告发,检举。 (8)隐:掩藏。 (9)或是之亡:或许连这也没有了,亡,同?无?。 (10)肆:肆意,不拘小节。 (11)矜:操守矜持的人。 (12)廉:行为方正峭厉。 (13)忿戾:易怒好争。 3、理解内容 (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2)孔子认为,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就能使邪者归正。 (3)孔子认为,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具有了

《人的起点》第3页

个人复备

?直?的品德。 (4)孔子认为,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5)孔子认为,需要用道德的力量加以惩治人们的毛病。 初步感知: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为人正直,服从“礼”的规定,就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三、朗读、质疑、讨论 1、学生自渎,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四、练习巩固 1、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孔子所说的“直”的理解。 2、完成课后练习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五、积累与应用 1、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2、记诵、默写名句: (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3)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附: 文本研读——例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罔:诬罔不直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评析】 “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更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板 书提要 教 学 反思

《人的起点》第4页

板浦高级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论语> <孟子>选读》教案

课时编号:004 课题:《人的起点》 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 备课时间:2013年8月30号 使用时间: 1、识记:(字音)颡( ) 瞽瞍( ) 铄( ) 蓰( ) 2、通过对孔孟言行的学习,识记相关的名句,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学习他们教学目标 立身处世的准则,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境界。 3、背诵和默写名句。 1、理解课文,感知孔孟的观点,学习他们的修养境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1、通过对孔孟言行的学习,学习他们立身处世的准则,提高自己内心修养的境界。 个人复备 诵读、质疑、合作讨论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之生也直”这篇文章,请同学说说孔子提出的“直”指的是什么?师明确后学习下一篇课文。 2、板书课题:人的起点——良知 二、初读感知、疏通翻译课文、理解内容(以下都先由学生解决,教师点拨): 1、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2、翻译课文。 (1)良能:本能。 (2)信:诚,确实。 (3)颡:额。 (4)势:外在的力量、形式。 (5)其性亦犹是也:人性由善变为不善的变化也像这样。 (6)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从人的禀赋资质来说,是可以使它善的,这便是我所说的性善。 (7)铄:授、给。一说以火销金为铄,意为自外而内。 (8)弗思:没有去思考,了解。 (9)蓰:五倍。 (10)无算:无法计算,无数。 (11)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蒸,众多。物,事。则,法则。秉,执持。彝,常。懿德,美德。 3、理解内容 (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2)孟子认为,人有良能和良知是因为仁和义是通行天下的。 (3)孟子认为,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的本性是善的。 (4)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本性具有的,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 三、朗读、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总结文中特殊句式。 3、说说你对孟子提出的“良知”的理解。

《人的起点》第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