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新文档

更新时间:2023-03-15 15: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模式而言,自主学习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自主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对客观事物独立进行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将其内化成为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样,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疑者必善学习。”教师可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达到掌握教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需根据教学内容,兼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时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长期处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渴望之中。

例如,在三年级“走进商场――观察物体”这节课的教学中,教材中已有的情境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并说说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从而无法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为学生播放盲人摸象的课件,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提问,让学生猜测盲人摸的是哪种动物。通过游戏点燃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察角度产

生的分歧。为什么看到物体的其中一面,却无法猜出是什么物体呢?通过动态教学,学生就会发现,每个盲人摸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就不同,不能看到大象的本质,这样学生在切实感受中产生惊喜,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的兴趣。 二、指导动手实验,点燃自主学习热情

著名学者弗莱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是实施再创造的唯一正确途径”,应是由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发现和创造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将现有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一些实验课程,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中,传统教学下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克”的概念知识、生活应用等,缺乏认知发展过程,与认识的客观规律相违背。重量单位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具体发展到标准、规范、抽象的。因此,教师可利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一次实验,教师可利用具有明显轻重差别的材料,让学生设计出比较重量的方法,如看一看,掂一掂等,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次实验,运用无砝码的天平,比较一下小物品的轻重,如黄豆、橡皮、硬币等,这时产生一个矛盾:没有砝码,如何对比物体的轻重,重多少?轻多少呢?教师可伺机引进“克”这一重量单位的概念,更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三、借助技术手段,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数据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与运用能力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遵守认识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优势,深化课堂教学内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水平。

例如,在四年级“小篮球队――统计”这一章节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将统计图表的认识和绘制作为教学重点。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绘制统计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了一定压力,但是学生不理解统计图表的内涵意义,更不理解通过这些图表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其中后者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现有的图表工具,只需要输入数据,就能在最短时间内自动生成统计图表,还能够根据个人需要变换形式。这样能更加直观、高效地表现统计对象的数据变化,会留有充裕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表,又能有效地实现绘制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触动学生的好奇心,可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分析数学知识,大大地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自主高效课堂中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互动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在课内外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郁兴趣,

进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自主参与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6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