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是棵树 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6-04 15: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8 采访对象是棵树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感受精神

3、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以“采访对象是棵树”来命名和行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树,我们随处可见,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要种活一棵树非常容易,也许不用你管理就能成活,可在有些地方要种活一棵树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在我国的西部边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边疆,去采访采访那里的树。(板书课题《采访对象是棵树》)

1、 简介:塔里木垦区

2、 简介:西部建设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要求:(1)画记不懂的词语,准备交流

(2)课文中所写到的人和事较多,材料丰富,而我们读后丝毫不觉杂乱无章,这是为什么?

2、生自学

3、检查学习情况

(1)关于生字

垦---恳 树冠 担负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伤痕累累 伫立 屡次

屈指可数 风餐露宿 枝繁叶茂

万马奔腾 摇曳 婀娜多姿

(3)解决问题

A、探究本文的写作顺序

划出文中能显示作者行文顺序的词语。

-----我采访的第一颗树

-----我采访的第二棵树

-----我采访的第三棵树

-----按采访顺序及行踪的先后顺序行文

B、探究本文材料的处理

快速浏览全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老班长和军马的事略写,上海女知青的事详写)

作用:有详有略,方能使文章结构显得疏密有致,富于变化。

三、 再读课文

自由探究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精神

一、复习导入

1、(书写标题)齐读一遍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和材料的处理,现在请你说说你对哪个生字或词语印象最深刻?(相机用词语说话)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略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师:课文的标题是《采访对象是棵树》,(板书:画一棵树)“我”着重采访了几棵什么样的树?你认为作者采访的对象真是树吗?请你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标记出有关词句。

学生读文,思考。

学生反馈,师生共同探究以上的提问:

“我”采访的第一棵树是------(白杨树)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找出有关语句:它高大粗壮,它虽然伤痕累累,树干上有被火烧伤的痕迹,但树冠仍然茂盛,充满生机。它伫立在由不同树种组成的防风林的最前端,显得苍劲威武,像个将军。)

(指导朗读:请你读读这句话,你脑海中会浮现一棵什么样的树)

------这棵树虽经岁月冲刷,但仍然茂盛充满生机

------这棵树虽然伤痕累累,经历了风,经历了火,但却威武苍劲

------这是棵普通的树,但在防风林最前端,就像一位将军

你们认为采访的仅仅是棵树吗?------(不是)

师:是在这棵树的背后所蕴藏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是像这棵树一样的------(老班长)

2、那“我”采访的第二棵树、第三棵树呢?

指名学生反馈

3、小结:是啊,“我”采访的哪是一棵棵树呀,而是每棵树中像老班长、老马、上海女知青一样的英雄(板书:英雄),而是每一棵树中的一段段故事(板书:故事)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感悟精神

(一)现在,让我们再细细的读读课文,找出文中那些看似平淡却能让你感动的句子,再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等下跟大家交流交流。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1、老班长---

“临死前,他对连长说,开出一块熟地不容易,我死了就埋在大漠的最前端吧,在载上一棵树,我就不信,五尺的汉子还捂不熟一块地,养不活一棵树。” 说说你的体会。

师:老班长为什么要葬在大漠的最前端

生:他要像将军一样守护着这片树林

师:结果怎么样呢?

生:这棵树果真活了,成了塔里木垦区的第一树。

师: “果真”是什么意思,从“果真”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是老班长的献身精神感动着人们,人们对这些树细心呵护,使每一棵树都长得十分茂盛。)

师:在塔里木垦区的沙漠上栽树,成活率极低,老班长用三年没能完成任务,临死前他给连长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就不信,五尺的汉子还捂不熟一块地,养不活一棵树,直到死他也不忘栽树,从老班长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师:现在,这棵树-----(生接读:果真活了。)

是老板长的身躯养活了这棵树吗?

生:不是

生:是老班长的精神(板书:精神)感动了西部建设者,大家像老班长一样为西部建设鞠躬尽瘁,让这棵树“果真活了,成了塔里木的第一树”。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赞颂、自豪

师:是呀,老班长为了建设西部献出了自己的体会,死了也要把自己的五尺身躯肥沃一方沙土,希望像将军一样守护着着这片防护林,这棵树----(生接读:成了塔里木的第一树。) 请你再来读读

指名读。

(层层递进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想怎样赞颂他呢?

指名反馈。

师:请你再读读这句。

指名读。

2、军马---

“它屡立奇功,到塔里木后,它和老兵们并肩拉犁,风餐露宿,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他倒下的时候,战士们将它葬在这里,并载了这棵树。”

指名学生说体会,再请你读读。

师:军马屡立奇功,年岁已大,本可以退休或休息,可它还拼命地干,直至倒下,它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指名学生回答。(任劳任怨,战功赫赫,鞠躬尽瘁)

请一起来读读这句。(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匹军马,以及和军马一样任劳任怨地建设边疆的人。)

3、上海女知青---

“她的名字叫李月娥,死时年仅18岁。”相机说体会。

“ 突然她发现行军锅飞滚在沙土中。她起身越过了渠埂,去追赶那被风吹走的行军锅 ”

师:上海女知青发现行军锅被吹走时会想些什么呢?请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

(你想,如果行军锅被吹走了,多少人会吃不上饭呀,而在这恶劣的沙漠上,又有多少人会因此失去生命呀,所以她为了被风吹走的行军锅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师:所以人们栽下了一棵柳树,一棵像18岁女知青一样婀娜多姿的柳树。

师:现在这棵柳树怎么样了?

(这可垂柳被人精心修剪过。尽管是深秋9月,片片柳叶依然鲜绿翠嫰,柳枝在微风中低垂摇曳,显得婀娜多姿。)

师:这段话抒发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名说。

师:你记住她了吗?请你把你的怀念读出来

师:你记住她了吗?请你把对她的崇敬读出来

师:我们,都记住她了,我们一起把人们的想念读出来

(二)师:建设边疆的有老班长、有军马、有上海女知青,其实还有各族儿女, 种下的一棵棵树,付出的无数的心血,有湖南女知青种的----(生接:榆树),有甘肃老兵种的---(生接:胡杨树),有河南支边青年种的----(生接:白蜡树),还有成千上万为建设边疆而无私奉献的人

(三)你看,在林带的另一头,一棵白杨树,不又蓬勃生长在沙漠边缘吗?请大家说说,少年在临行前种下的这棵白杨树表达了他的什么愿望?

指名回答。

(少年的家乡在垦区,故乡现在虽然贫穷,但他将来一定会回来,像这棵白杨树一样扎根于此,与广大的西部建设者一道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其实这棵树也就是少年自己。这棵树告诉我们西部边疆的建设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也将代代传承下去,建设边疆的队伍也会不断壮大,西部边疆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昌盛。)

齐读最后一段。

三、升华情感

采访对象是棵树,每一棵树都是西部建设者的化身,每棵树都蕴含着一段感人英雄的故事,每一棵树都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让我们在一起来朗读板书的内容:

师:采访对象是棵 生接:树

师:采访对象是位 生接:英雄

师:采访对象是段 生接:故事

师:采访对象是种 生接:精神

板书: 采访对象是棵树

英雄

故事

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xl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