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劳动的开端

更新时间:2023-09-13 05: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 劳 动 教学 要求 重点 难点 教学 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并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两课时

1

劳动的开端

",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2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①这

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②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段导读:作者在十二岁时就准备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4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挑脚的得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5[④你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什么?]

段导读: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安全没有保障,非常辛苦。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我”为解除饥饿对全家人的威胁,十二岁就准备去煤窑挑煤。 6",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⑤这句话

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

7

“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⑥在小赵眼里,“我”能不能干

“挑煤”的活儿?]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 1

知识点详解 ?

23

①“心里像油煎一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心里的焦急程度。

③比喻。把工人比作狗,写出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的艰难生活。 ④可以看出挑着重担走很长的山路,是多么艰辛。 ⑤进一步说明作者十分懂事,知道为家里分忧。

⑥“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单薄,小赵认为“我”根本不适合干这个工作。

②这句话说明作者从小就有责任感。

4567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 段导读:“我”找小赵商量跟他去挑煤,他答应了。

8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我跑到

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9[⑧艰苦的生活难倒“我”了吗?]

段导读:“我”制作火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10[⑨母亲的行为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

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段导读:“我”半夜动身去挑煤,赶到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11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

睡着了。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⑩使用这个比喻有什么好处?]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12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这里的心理

描写有什么作用?]

13

段导读:挑煤前“我”就感受到了出门做工的不容易。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一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

对办事人的神态、语言

描写揭示了怎样的现实?]

我一赌气挑上就走。14[

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个性?]

89

⑦说明了挑煤的辛苦。

⑧没有。想办法制作火把,说明“我”遇事考虑周到,爱动脑筋。

⑨母亲舍不得,又没有办法,“不声不响地”反映了母亲知道“我”去挑煤后复杂的心情。

⑩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矿上的办事人的冷酷无情,突出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办事人员对挑煤工的态度十分恶劣,进一步表现了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表现了“我”坚强的个性。

1011

漠。

121314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

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15[

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

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16[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段导读:“我”开始挑煤赶路的情景。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

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17[

段导读:“我”挑煤遇到的困难。

太阳落山了,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离车站还

有五六里路。就是我挑到车站,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我怎么办呢?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18[

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段导读:“我”挑着空筐回家,第一次挑煤失败。

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19[

倒在、一动也不想动”反映了什么?]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啦?”

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地洗脚。

1516171819

作者运

“我”的这些伤痕说明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

“一进门、一头

具体写出了对“我”来说,挑煤是件力不从心的难事。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人小体弱的“我”挑煤的不容易,进一步反映出挑煤的艰难。 说明了挑煤的艰难、辛苦,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样繁重的劳动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难以承受的。 用“跟滚水烫过一样”写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辛。 这些词语反映出“我”已疲劳至极。

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20[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我回答:“我不饿。”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段导读:母亲的行动和与“我”的对话,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和“我”的懂事、坚强。 第二部分(第4~28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具体写“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

冷汗。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先多赶几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第三部分(第29、30自然段):第二天,“我”咬紧牙,把一担煤挑到了车站,从此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3.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搜集有关作者吴运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

一 揭题导入

1.板书课文题目(在“开端”下加点),理解题目的意思。(开端,就是开始。劳动的开始。) 2.作者简介。

吴运铎(1917~1991),湖北武汉人。早年在萍乡煤矿做工。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在皖南乡村用简易设备制造出步枪、手榴弹、定时地雷、平射炮等武器,是新四军兵器工业的创建人之一。曾三次负伤致残,仍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研制各种武器和临场试验炮弹性能,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

二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词语,读准字音。 20

“明天还去挑”说明“我”很坚强,不服输,勇于战胜困难。

挨(ái)饿 煤藏(cáng) 挑(tiāo)脚 得(dé)了吧 半夜就得(děi)动身 落(là)在后头 (2)形近字辨析并组词。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挑脚:旧时指给人挑运货物或行李。 威胁:用威力逼迫、恐吓使人屈服。

万丈深渊:形容很高或很深的水。这里指作者摔得很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3.标画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理由。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起因)因生活所迫,“我”准备去挑煤。 第二部分(第4~28自然段):(经过)“我”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29、30自然段):(结果)“我”走上了艰难的谋生之路。

三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我”心急的句子。(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2.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生活非常窘迫,作为家庭的一员,“我”心里十分着急,这为下文第一次挑煤埋下了伏笔——“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3.你能带着这种体会来朗读这句话吗?(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 4.小结:那么,第一次挑煤的经历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劳动的开端

挨饿——油煎——劳动

第一次挑煤 走上了艰难之路

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作者的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

教学时,从“艰难”出发,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艰难的句子。在这一环节,应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促使学生自己品出文章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xi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