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25 05: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面对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一城两带”和“一核多支点”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奋勇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稳中有进、好中有快”的发展,大多数经济指标都顺利实现年初预定目标,为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十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12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55.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490.3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344.3亿元,增长12.0%。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是:

1、粮油生产实现“九连增”,效益农业继续呈现向好势头。一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稳步提高。一是粮油生产顺利实现“九连增”。虽然今年农业生产遭受了春季干旱和秋季暴雨灾害的不利影响,

—1—

但全年粮食产量仍然达到111.6万吨,同比增长3.7%,油料产量12.1万吨,增长3.0%,刷新了粮油生产连续九年在高产量平台上稳步增长的历史记录。二是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喜人,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渔业同步增长。全年蔬菜产量143.8万吨,增长4.5%;茶叶产量1.2万吨,增长11.5%;水果产量38.5万吨,增长24.9%。全年生猪出栏180.8万头,增长6.2%;牛出栏10.1万头,增长4.6%;羊出栏92.8万只,增长3.0%;家禽出笼2832万只,增长21.4%;肉类总产量20.5万吨,增长8.7%。水产品产量6.3万吨,同比增长7.2%。三是在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同时,林业生态建设效益显著。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0.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4千公顷;实现木材产量8.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0.5%。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6亿元,同比增长6.2%,为五年来的最高增幅,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5.0%。

2、地方工业快速发展,县域、民营及小微企业活力增强。一年来,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商用车市场不景气的不利局面,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县域工业、民营工业和小微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工业在主导产业增长受阻的背景下实现稳步增长提供了动力和活力。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366.6亿元,同比增长2.3%。一是县域工业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县域工业完成增加值121.9亿元,同比增长22.0%,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其中郧县、竹山和房县产值增幅高达38.3%,29.7%和30.0%;二是民营工业发展活力增强,2012

—2—

年,全市非公有工业完成产值623.8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81.7亿元,增长21.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9.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4.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3个百分点;三是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迅猛。2012年,全市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以上的小微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73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4.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四是结构调整初见成效。2012年,全市非汽车工业完成产值452.2%,增长16.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比重由上年的28.5%提高到33.1%。饮料、食品、医药等特色地方工业实现产值均同比大幅增长。2012年,全市食品制造业产值4.7亿元,同比增长102.1%;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41.8%;饮料制造业产值28.7亿元,同比增长37.7%;医药制造业产值27.1亿元,同比增长28.8%,分别高出全市工业平均增幅99.8、35.4和26.5个百分点。

3、地方投资力度加大,亿元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12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2.7亿元,增长34.5%。其中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一是第一产业增幅领先,第三产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一、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3亿元和409.6亿元,同比增长74.0%和46.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8.0亿元,增长14.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占比看,三产业投资比重上升至62.6%,比二产业高30.8个百分点,比一产业

—3—

高57个百分点。二是地方投资成为支撑全市投资增长的主力军。2012年,全市市县属完成投资590.8亿元,同比增长44.5%,增幅呈现持续攀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占全部完成投资的90.3%。中央投资力度下降,2012年,全市中央单位完成投资15.0亿元,同比下降45.8%,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3%,比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三是在建项目显著增加,亿元以上项目支撑作用凸显。2012年,全市在建施工项目达1380个,同比增加20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27个,增加181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30个,完成投资348.1亿元,占全部投资完成总量的53.2%。四是技术改造投资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95.8亿元,同比增长43.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1.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6%,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4、消费旅游持续旺盛,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一年来,全市坚持中央经济工作所确定的“双稳”方针,按照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推进服务促销、展会促销、节日促销等形式,有效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繁荣。2012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8亿元,增长16.1%。其中城市完成329.4亿元,增长16.6%;农村完成97.4亿元,增长15.0%。完成批零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708.0亿元,同比增长18.9%。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61.2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创汇5649万美元,同比增长28.9%。市场物价保持稳定。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2.4%,

—4—

涨幅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5%,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4.2个百分点。受全国工业产品需求下降影响,工业生产者和购进价格指数涨幅双双回落,其中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6%,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回落2.6个百分点,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则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企业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涨幅“剪刀差”有所缩小。从长期看,由于欧美日等国加大“量化宽松”,国际原油、铁矿石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因素作用增强,未来企业经营及盈利压力会逐步加大。

5、对外开放成效显著,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抢抓促进中部崛起、南水北调、“鄂西圈”建设等历史机遇,积极走出去、引进来,采取专门招商、定向招商和全员动员、整体联动方式,实施全员招商、全域招商、全程招商,招商引资提前超额实现全年目标。全年全市完成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70.3亿元,同比增长37.4%;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外贸出口逆势上扬。2012前11个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其中出口3.8亿美元,增长21.5%,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税收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5.2%。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截止到12月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17.4亿元,比年初增加20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89.7亿元,比年初增加114.8亿元。在地方工业、服务业以及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的带动下,全市城乡居民就业及收入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新增城镇

—5—

就业人员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的4.2下降到4.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1元,名义增长率为13.0%;农民人均纯收入4566元,名义增长率为1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10.6%和10.5%,分别高出同期地区生产总值2.4个和2.3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2012年,在宏观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主导产品市场需求长期低迷背景下,全市上下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转方式、增动力、惠民生”等方针开展各项工作,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工业调整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和成效突出,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年初预期目标。

二、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农村基础建设仍待加强,农民工问题仍较突出。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由于山区自然灾害多发,农业抗灾能力较差,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近年通过支农强农和“三万”活动等,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改善,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生产及生活发展需要。二是农民工转移出现新的困难。尽管近几年我市不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转移力度,但仍存在失地、失业问题,尤其是长期在异地务工农民失业返乡以后,如何妥善处理好他们在异地办理的就业社保等接续问题,成为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三是外出务工合同签订率低。据调查,在

—6—

外出务工人员中,没有与单位和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达70%以上,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农民工缺乏劳动风险意识、损失补偿意识和法律意识。

2、工业增长后劲不足,重点企业生产效益滑坡。一是企业经营难度加大,效益下滑。受市场影响,全市工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企业效益下滑。2012年,全市有134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23家,亏损额5.5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亿元。二是重点企业产值降幅较大。2012年,全市158家亿元企业中,产值同比增长仅有90家,持平1家,同比下降的有59家。其中,东风(十堰)特种商用车下降34.4%;东风汽车(十堰地区)下降23.4%;三环专汽下降13.1%;东风小康下降7.1%;东风实业下降5.3%;五家合计减少产值148亿元。三是扩能项目遭遇市场“冷萎缩”。近年来,城区扩能投产项目大部分是围绕汽车产业关联项目调整,在市场不利形势下,无法形成新的增量。如东风8万辆重型车新基地、东风征梦、东风特种车身、东风神宇、神鹰等企业,虽然进行了扩能改造,但没有完全发挥出对工业生产的拉动作用。四是产业结构“偏重”,新投产企业规模偏小,“负重”能力有待提高。2012年,全市汽车工业受国内商用车市场影响,仅实现增加值267.1亿元,同比下降7.9%,影响全市工业增加值下滑5.5个百分点,其中东风公司(十堰地区)产值同比减少135亿元。与此同时,尽管2012年新建投产了44家规模工业企业,但新增的工业产值仅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8个百分点,没有能够有效弥补汽车工业下降造成的产值缺口。

—7—

3、重点项目推进趋缓,服务力度有待加大。一是工业投资动力不强。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工业企业效益下降,投资资金紧张,导致工业投资增长较慢,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后劲。2012年,全市用于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8%,仅是服务业项目投资的48.4%。二是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保障服务跟进不够。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调整缩减贷款规模,企业贷款难度增加,融资成本提高,一些基础设施、社会发展项目因融资问题影响了建设进度,以及因选址、规划、拆迁、地址勘察、供地等问题导致项目无法开工,或由于奠基开工后未及时跟进,影响了稳步推进。三是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明显加大。主要反映在有影响力和拉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少且进展不快,一些服务措施和力度跟进不够。2012年,全市200个重点项目中,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仅有53个,有13个项目没有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虽然比上年增加了13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9个,与襄阳、宜昌、荆州、荆门等同属“鄂西圈”城市相比,亿元以上项目个数特别是10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新增数量仍然偏少。

三、对2013年经济运行形势的展望

2013年,随着国家继续把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前期一些束缚我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将被逐步破解,推动经济上行的力量在增加和积聚,因此,尽管影响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从总体上看,全市经济发展机遇仍然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发展环境将预计趋于宽松。

—8—

1、从国际经济环境看,形势依然严峻。截止到2012年底,反映国际海运贸易繁荣程度的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海运指数(BDI)仍处于历史低位,说明全球贸易仍趋冷淡。美国经济虽然保持低速增长,但前景不容乐观;欧盟主权债务危机未得到有效解决,萎缩幅度或将进一步扩大;日本经济受灾后重建需求消退和与周边国家相继发生领土争端影响,经济增长可能会重归疲软。此外,新兴市场虽然在大宗商品价格逐步走高并维持在相对高位的有利条件下,投资和消费会有所回升,但是由于创新动力不足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回升动力仍然不足。因此,2013年,全球经济虽然继续温和复苏趋势不会改变,但仍将处于深度结构调整之中,一些国家利用非关税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现象有可能增多,我国外需减少,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对国内乃至我市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2、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利好因素在不断增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并强调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民生保障,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在这些方针指引下,国家相继出台和采取了如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和建设、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鼓励民间投资、结构性减税、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支持新能源产品消费、以及总投资规模逾1万亿元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节能环保领域建设项目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加快国内商用车市场的复苏,将为我市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十分有

—9—

利的外部环境。此外,即将开始或全面铺开的结构性减税、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及新“非公36条”等政策的持续实施,有利于调动民营投资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收入分配改革和居民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促进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将或多或少地拉动国内消费,进而为我市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从十堰自身发展看,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但有利因素要多于不利因素。一是从要素方面看,土地短缺和环境制约矛盾还比较突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对企业生产将造成不利影响。但金融信贷支撑力较强,特别是随着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以及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和相关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合理运用,综合判断,未来支撑企业发展的要素环境会趋于优化。二是从需求方面看,投资将继续高位运行。武当山机场开工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全面启动,对于全市投资起到引领作用的大项目以及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实施细则的逐步实施,会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大发展。此外,随着明年国家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度拉动国内商用车市场需求,会促进我市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综合判断,预计明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呈稳中有升态势,但考虑到基数逐年加大原因,增速将小幅回落;受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等因素影响,以及目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改革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预计2013年全市消费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外贸出口形势比较严峻。虽然2012年我市外贸出口及利用外资

— —10

完成情况好于预期,但国际需求仍然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剧,2013年,全市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三是从产业方面看。农业生产虽然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但由于全市农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抗灾能力的不断提高,发展总体上比较稳定,因此,通过继续优化种植结构,稳步发展特色产业,预计2013年农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工业生产在地方工业发展进入上升通道,国内商用车市场解冻,东风公司生产回升以及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产销比重提高、一些重点企业前期产能扩张项目生产能力得到释放等有利因素带动下,2013年全市工业经济有望实现增速逐渐攀升至较快增长的局面;服务业形势较好。随着“营改增”等减免税政策试点工作逐步展开,服务业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优化,加上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明年全市服务业增长会逐步加快。

基于以上分析,2013年我市经济发展基本面稳中趋好,经济增长速度仍处于平稳区间,全年增幅可能高于今年,但季度间波动性有可能进一步增强。同时,面对明年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付出更大努力,采取更加切实有力措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以调促稳,稳中求进。一方面,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工业、扩投资、兴旅游、促消费、拓外贸,扩大有效需求,改善发展环境,大力创新招商引资,落实好各项结构性减税及惠企减负政策,做好帮扶企业的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目前偏紧的宏观经济环境,把它作为一种倒逼机制,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淘汰

—11—

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步伐,提升我市工业经济竞争力,为经济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四、对做好明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保”、“六增”目标,加强和改进经济管理方式,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和必然选择。继续坚持“工业强则十堰强”的理念,坚定不移地依托东风、服务东风,鼓励本地潜力型企业与之配套,大力发展整车和汽车总成,做专做精零部件,提高汽车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东城工业新区、长岭新区、滨江新区等在建园区开发,重点建设一批技术基础较好、产业化程度较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推进产品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服务业新亮点,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以“规模做大、结构调优、地位做强”为目标,推进火车站经济圈、汉江物流园、白浪汽配物流园,繁荣发展三堰至六堰城市核心消费商圈建设,加快天津路、重庆路、北京路等道路沿线商业开发,深入挖掘汽车文化内涵,建设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增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提高服务

— —12

业的品牌效应和辐射流通能力。坚持农旅融合,统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加快实施以武当山为龙头,以“三区三线”为基本框架的旅游业,开发以武当武术及宗教类、生态水源主题类旅游商品,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稳定粮食、油料播种面积,积极争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驰名商标、名牌产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依然是当前经济发展主要动能,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后劲和潜力所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树立大局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总抓手,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认真研究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新上项目按期开工,在建项目早日投产,投产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巨大的消费需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对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意义重大。要着眼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完善与消费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通过各种手段引导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特别是引导和鼓励知名大中型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络,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做好农产品产运销衔接,加大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注重加大对居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特别是食品安全的清理和整顿力度,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培育消费新

—13—

热点。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努力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市以汽车、香菇和轮胎为主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要坚持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鼓励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逐步改变少数大企业支撑外贸出口的局面。

3、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招商引资是后发地区借力发展、弯道超越的主要途径,是培植产业基础,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助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全员招商,特别要突出招大商、引大资,靠大企业,引大财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深度开发特色资源。细分投资对象,锁定重点招商目标,以主要领导挂帅,千方百计展开攻关,引导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把招商引资放到全市工作更加突出的位臵上,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考核制,通过加压加责,层层搞分解,级级抓落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抓招商和服务招商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优势产业,围绕社会事业,围绕民生工程,瞄准世界五百强和国内五百强等优势企业,瞄准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大力实施全员招商,力争以招商实实在在的成效,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大提升、大进位、大跨越。

4、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加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结合点,加大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出发,全面落实惠民

— —14

政策,继续围绕就业、社保、住房、文化、教育、卫生、饮水、供暖、扶贫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尽最大努力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有序提升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继续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确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不断改善城统筹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改进经济管理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着眼于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完善和改进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更加注重考核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税收、项目效益、节能减排、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等方面的考核。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做好“统筹”和“结合”的文章,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全市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域规划,科学布局。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加强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基层、工作任务下到基层、工作责任落到基层、工作力量沉到基层,把心思和精力集

—15—

中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进工作上,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x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