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九下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教学设计)- 副本

更新时间:2023-11-25 01: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7.3位似

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能熟练地利用坐标变化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

2. 理解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四种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经变换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活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用位似变换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良好的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图形的坐标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能综合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和位似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难点】

体会用图形的坐标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 如图,已知点A (0,3),B(2,0)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 两点,连接AB.

(1) 将线段AB向左平移3 个单位得到线段A1B1,画出图形,并写出A1,B1 的坐标; (2) 作出线段AB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 并写出A2,B2点的坐标;

(3) 将线段AB绕原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 A3B3,画出图形,并写出A3,B3的坐标. (4) 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把线段AB缩小,得到线段A4B4,请在图中画出线段A4 B4,并写出A4,B4坐标.观察对应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说明】 问题(1)、(2)、(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以问题为载体,自然复习平移、 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而问题(4),则是承上启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与问题(1)、(2)、(3)—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问题(1)、(2)、(3)的处理,可釆用灵活多样形式,既可自主探究,也可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也可适时参与讨论.在处理问题(4)时,教师可给学生充裕的探讨时

间,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通过上面的问题(4)思考,可以发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坐标的比为k或一k.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再通过探究来验证一下.

问题 如图,△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2,3),B(2,1),C(4,3),以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将 △ABC放大,得到△A1B1C1.

(1) 请在图中画出所有满足要求的△A1B1C1 ; (2) 写出A、B、C的对应点A1,B1 ,C1的坐标; (3) 观察对应顶点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分析与解 (1)作直线0A,0B,0C,在射线OA、OB、 OC 上截取A1,B1 ,C1,使

OA1OA?OB1OC1? =2,依次连接A1,B1 ,C1,得△A1B1C1,则△A1B1C1是适合要求的图形;OBOC类似地,在第三象限可画△A2B2C2,使得 △A2B2C2是以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的放大图形,如图所示:

(2)把△ABC放大后,A,B,C的对应点为A1 (4 ,6) ,B1 (4 ,2) ,C1 (8 ,6) ; A2 ( - 4,- 6) ,B2 (- 4 ,- 2) ,C2 ( - 8 ,- 6);

(3)观察对应点坐标的变化,可以发现,各顶点的横、纵坐标均是其对应点横、纵坐标的k倍或- k倍. 【教学说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在动手—猜想—交流—归纳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坐标平面内的位似变换性质.

性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是以原点面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面标的比为k或一k.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OEF是△OAB以点O为位似中心;由△OAB放大而得到的,若点A、B坐标分别为(-1 ,4)和(3 ,2),且相似比为3:1求点E 、F的坐标.

分析与解 由坐标平面内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两个图形的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点E ,F的坐标应为(—1X3 ,4X3)和(3X3,2X3)或(-1X ( -3) ,4X ( -3))和(3X (-3) ,2 X (-3)) ,即 E 、F的坐标为(-3 ,12) 和(9 ,6)或(3 ,-12)和(-9,-6).

例2 如图,四边形 ABCD的坐标分别为A(-6,6),B( -8,2),C( -4,0),D( -2,4),画出它的一个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的位似图形.

分析与解 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位似图形各个顶点的坐标.根据前面的规律,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一6X,6X),即( - 3 ,3).类似地,可以确定其他顶点的坐标. 如图,利用位似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取 A’ ( -3 ,3 ) ,B’ ( -4 ,1 ),C ‘( -2 ,0), D'(-1,2).依次连接A’,B’,C’,D’,四边形A’B’C’D’就是要求的四边形ABCD的位似图形.

【教学说明】 这里的两道题都可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最后教师再展示解题过程,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例2中,还可以画出四边形ABCD类似原点O在第四象限的位似图形,可让学生试一试.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表示△AOB和把它缩小后得到的△OCD,求 △AOB 与 △COD 的相似比.

2.如图,△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2 , -2),B(4 ,-5),C(5 ,-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放大为原来的2倍.

【教学说明】所选的两道题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学生可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对优秀者应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列举出生活中的位似图案.

【教学说明】针对问题1,学生可发表各自看法,这样一方面可提炼本节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完善知识技能. 而问题2则可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更深理解本节知识. 课后作业

1. 布置作业:从教材P51习题27.3中选取.

2. 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 教字反思

本课时可类比上一课时的教学方式进行,只不过本课时涉及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用位似变换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用图形的坐标变化来表示图形的位似变换的变化规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教师再予以适当点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x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