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上册实验报告 青蛙繁殖录像

更新时间:2024-07-12 0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活动原理】在农村,如果跟在水牛的后面,看水牛慢步前进,可发现它后脚往前踩的地方,总是前脚的脚印。在草原上,你骑在马背上能体验骏马飞奔带来的愉悦和刺激。在城市中,你可以去水族馆欣赏海豚和鱼类的游泳,或者去动物园欣赏猛兽的漫步闲游……课堂上我们怎样观察动物的运动呢?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 2.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

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材料器具】

相关的动物运动的视频资料、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线、直尺、墨水等。 【方法步骤】

1.观察蜗牛的运动

(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察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2)在足部肌肉上滴一小滴墨水,观察足部肌肉收缩的动向会更清楚。

(3)观察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的痕迹,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

(4)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运动的方式( ) 。

(5)尝试用简笔画表示蜗牛的运动,画两个图分别表示足部肌肉的收缩动态。

(6)测量蜗牛运动的速度。你测量的方法是:( );你的测量结果是:( )。 2.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观察龟、鳖、扬子鳄、蟾蜍、壁虎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运动的特点:( )。

3.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观察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和跳跃,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 【讨论】

1.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总是一部分固定一部分伸展运动。根据你们的观察,蜗牛是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还是以足部肌肉收缩的部分固定的?

2.蜗牛运动时,足部分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

4.行走、奔跑和跳跃都是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思考】

1.不同环境中动物运动的方式不同,请举例说明各种环境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蝗虫、青蛙、袋鼠等都是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

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

【活动原理】飞行是动物在空中运动的主要方式,能够飞行的动物主要有昆虫、鸟类和蝙蝠。飞机实

现了人类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行的梦想,通过折纸飞机,你可以感受体形与飞行运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用纸折成一只飞机,观察纸飞机的落地情况; 2.分析纸飞机形状与运动的关系。 【材料器具】 纸、剪刀等。 【方法步骤】

1.站在高处将一张纸顺风释放,观察纸下落的状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是:( )。 2.将纸折成一只飞机形状,顺风释放纸飞机,观察纸飞机下落的状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是:( )。

注意:纸飞机不要随便丢弃,以保护环境卫生。 【讨论】

1.一张纸和纸飞机的落地状态有什么不同?

2.要提高纸飞机的飞行水平,应该怎样改进?

制作伸肘和屈肘的模型

【活动原理】人体的伸肘和屈肘动作的发生,揭示出运动是骨、关节和肌肉之间协调作用的结果,也揭示了相关肌群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制作伸肘和屈肘动作的模型,体验骨、关节、骨骼肌之间的协调作用; 2.认识在伸肘和屈肘动作中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关系。 【材料器具】

薄的硬纸板、胶带、固定螺钉、剪刀、皮筋等。 【方法步骤】

1.参照教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图,制作伸肘和屈肘动作的模型。用硬纸板剪成上臂骨和前臂骨的形状,用皮筋代替骨骼肌,胶带代替肌腱,螺钉作为关节。(提示:用皮筋代替骨骼肌时,长短要合适,以使关节能够运动。)

2.在上臂与肩部结合部(胶带)的正下方,捏住作为肱二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观察前臂的位置变化;徐徐放开此线,但不要使前臂位置完全复原。

3.捏住作为肱三头肌的皮筋,轻轻拉动,你又看到什么现象? 【讨论】

1.人体的许多肌肉是成对工作的,这些肌肉中有些称为屈肌,有些称为伸肌。在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2.在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中,成对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引起运动的?

【思考】

1.举例说出人体还有哪个部位的关节活动是靠成对的肌肉来牵动的。

2.试说明假如没有屈肌或伸肌之一方,是否能够产生伸肘和屈肘动作?

3.你们制作的模型能否很好地演示伸肘和屈肘运动的形成,提出改进的建议。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活动原理】成年人的股骨能承受250~400kg的压力,肱骨能承受174~276kg的压力。骨的这种特性

与骨的成分有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骨的成分;

2.对探究骨成分实验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3.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骨质特性作出科学的解释。 【材料器具】

羊或鲤鱼的肋骨、碳酸钙粉末、稀盐酸、解剖盘、镊子、酒精灯等。 【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

从解剖盘中取一根羊或鲤鱼的肋骨,用双手轻轻地将肋骨弯曲,你会感觉到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骨为什么有这种物理特性呢?本组同学讨论后,提出的探究性问题是:( )。 2.作出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各种动物的骨研磨成骨粉,骨粉含有丰富的钙质。骨也可以熬制骨胶,骨胶的黏合力很强。依据这些事实你组作出的假设是:骨的成分中可能有:( )。 3.制定计划

(1)同学们曾经用燃烧法鉴定种子的某种成分,能否借鉴燃烧法鉴定骨中是否含有这种成分?

(2)取少许白色的碳酸钙粉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内,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和讨论:若用稀盐酸浸泡鱼骨,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制定探究骨成分的实验计划时,是否有设置对照的必要性?

(4)将本组计划选用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和药品试剂列出清单,并按照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是否有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4.执行计划

(1)小组内做好明确分工。

(2)参考下列表格,记录本组的实验现象。 注意: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用稀盐酸浸泡过的骨,要用镊子夹取,用清水冲洗后再观察。 5.交流与评价

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

操作项目 实验 方法 实验组 Ⅰ 用酒精灯火焰烧鱼骨 鉴别 结果 方法 用解剖针敲击处理材料 分析及结论 结果 将处理材料对折弯曲 敲击和弯曲处理材料 Ⅱ 用稀盐酸浸泡鱼骨 对照组 不做处理

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

【活动原理】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也来源于食物,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有绿色植物、动物

和真菌等,可见,人的食性属于杂食性。那么,我们与食物中的动植物,以及这些动植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营养联系呢? 【活动目标】

1.列举你的食物种类,并依据其来源建立有关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2.认识绿色植物和动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作用。 【材料器具】 记录本和笔。 【方法步骤】

1.在记录本上或下面的空白处,写出你今天早餐或午餐时吃的所有食品。

2.根据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来源,将所有食品分成植物和动物两大类,并注明食品来自哪种植物或动物。例如:早餐吃了蛋糕,就应写出:面粉――植物、小麦;糖――植物、甜菜或甘蔗;鸡蛋――动物、鸡。

3.对于食品成分中涉及的每种动物,再写出它的食物。例如,前面的“鸡”,要写出鸡的食物:草、玉米和植食性昆虫。

如:面粉――植物、小麦

鸡蛋――动物、鸡――植物、草和玉米 动物、植食性昆虫――植物、草

表 食物及来源

4.在下面的空白处,把你分析得知的所有植物名称写成一行。在这一行的上面,再写出一行植食性动物的名称。然后,用短线将每种动物与其摄食的植物之间连接起来,并用箭头表示彼此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 5.在植食性动物的上面,再写出一行食肉动物的名称,同样,用短线和箭头表示每种食肉动物与植食动物之间的营养联系。 食肉动物

植食动物

植物

表 食物链和食物网 【思考】

1.在你所建立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这个食物链中共有( )个环节。

2.从食物网中分析,人类食物的最终来源是什么?

3.你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活动原理】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

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着微生物。 【问题】

组内围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一个进行探究的问题:( )。 【作出假设】

我们组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假设是:( )。 【材料器具】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 。 【方法步骤】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实验预期与结果】

我们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结论】

我们组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的结论是:( )。 【思考】

1.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全班交流了各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后,你对身边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有哪些新的认识?

角色扮演――研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原理】

【活动目标】

1.收集资料,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进行角色扮演,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材料器具】 记录本和笔。 【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生物科代表的协调下,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角色。你们组选择的动物角色是:( )。

2.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搜集本组扮演的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用第一人称编写出表演剧本。 3.全班召开研讨会,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4.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扮演动物及表演进行评价。 【思考】

1.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对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

2.哪些精彩的扮演动物及表演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请你变换自己的角色,把

自己想象为某种动物,思考这种动物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并进行角色表演。

探究动物对植物的积极作用

【活动原理】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其栖息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

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尤其是对植物生活有着积

极作用。动物对植物的生活有哪些积极作用呢?这就是探究的课题。

【作出假设】

动物对环境的作用是通过新陈代谢及其各种行为而实现的,例如,动物的摄食行为既对

植物产生消极的影响,又对植物产生积极的影响。动物的其他代谢活动和行为,是否也对植

物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呢?根据上述启发,本组作出的假设是:( ) 。

【材料器具】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我们所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

我们所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

【方法步骤】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自制泡菜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西餐泡菜也被西方人誉为饮食中的“小香槟”和“小夜曲”。你组也可以按照下列的配料和泡制方法尝试制作西餐泡菜。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泡菜,认识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2.通过制作泡菜,认识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材料器具】

甘蓝(圆白菜)500g、胡萝卜100g、洋葱100g、黄瓜100g、花椰菜(菜花)100g、芹菜50g、青椒50g、白砂糖300g、白醋70g、食盐15g、干辣椒30g、桂皮25g、丁香5g、白胡椒3g。 【方法步骤】

1.将洗净的甘蓝切成3cm2的片;将花椰菜洗净去梗,切成小朵;将洗净的芹菜切成小段;将青椒除去种子,洗净后切成小片;将洗净的黄瓜切成2cm小段,再切成细条;将洗净的洋葱切成2cm2的片。 2.将甘蓝片放入沸水中,上下翻两次后迅速地捞出浸入冷水里,稍后捞出置于笊篱内沥水;然后,依次将胡萝卜、花椰菜朵、青椒、芹菜、黄瓜和洋葱放入沸水中,反复上下翻动几次;当水即将沸腾时,迅速地捞出浸泡在冷水里,待冷却后捞出沥水。

3.将切碎的干辣椒、桂皮、丁香、白胡椒放入1500mL沸水中,小火继续煮沸20min;然后,加入其余的配料,搅拌均匀,待冷却后滤去残渣制成料液。

4.将上述处理的菜蔬掺合在一起,装入泡菜坛内;把料液注入泡菜坛内,料液应将菜蔬完全淹没;然后,将泡菜坛口密封起来。泡制3天即可食用。 【思考】

1.你制成泡菜了吗?分析一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2.制作泡菜时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这种微生物来源于哪里?

3.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相当数量的白砂糖?

4.注入的料液为什么应淹没菜蔬并将泡菜坛密封起来?

观察和识别人的生殖系统

【活动原理】【活动目标】

认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思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材料器具】

男女生殖系统结构的模型或模式图。 【方法步骤】

1.观察男性生殖系统的模型或模式图(或教材图 ),识别各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标注下图中主要生殖器官的名称,并思考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

2.观察女性生殖系统的模型或模式图(或教材图),识别各个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标注下图中主要生殖器官的名称,并思考各个生殖器官的主要功能。

【讨论】

在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哪些器官产生或输送生殖细胞? 【思考】

上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哪些在你身上已经发生?

分析人出生后发育的资料

【活动原理】

【活动目标】

通过分析有关人体生长发育的数据和图片,认识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材料器具】

教材中出示的资料。 【方法步骤】

1.分析教材中男女平均身高的增长曲线,找出他们身高生长迅速、生长缓慢、基本停止的年龄段。其中,男性身高迅速增长的年龄段是( ),女性则是 ( )。

2.分析教材中身体不同部位的生长速度曲线,概述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即身体生长的两个高峰发生在( )和( )年龄段,大脑发育基本完成的阶段是 ( ),生殖器官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3.比较分析新生儿、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身体比例可知:新生儿的身体比例是( ),进入青春期的身体比例变化是 ( ) 。

4.分析青春期男孩与女孩的体型差异。女孩的体型与男孩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 。 【讨论】

1.说出青春期身高与体重变化的特征。

2.根据青春期大脑发育的特征,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3?鼻啻浩谀泻⒑团?孩的形体变化与生殖腺有关吗?试说出理由。 【思考】

也许你正处于青春期,你有哪些感到疑惑的问题吗?能与老师、父母或你的好朋友进行交流吗?交流将使你觉得自己突然懂事和长大了。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其身高、体重、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结

合自身的发育现状,通过分析出生后发育的资料,你可以体会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活动原理】蝗虫是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昆虫,通过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你将会了解蝗虫等昆

虫是如何生长和繁育的。 【活动目标】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认识蝗虫生长发育的过程。 【材料器具】

蝗虫生活史标本或图解。 【方法步骤】

观察蝗虫及其生活史标本,识别蝗虫生长发育的阶段。 【讨论】

1.比较说出蝗虫成虫和幼虫的差异。

2.蝗虫的生长发育经过哪几个时期? 【思考】

查阅有关蝗虫生活和虫情动态的资料,了解生产上采取哪些措施减轻蝗虫对作物的危害。

饲养家蚕

【活动原理】

【活动目标】

1.参加饲养家蚕的活动,认识其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

2.学会观察和记录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材料器具】

纸盒、蚕种、桑叶、软纸、毛笔等。 【方法步骤】

1.绘制一张观察记录表

请查阅有关家蚕生殖和发育的资料,根据家蚕的生活史确定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绘制一张用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下列信息可作为你绘制观察记录表的参考: 时 间 内 容 方 法 提 示 每天至少在早晨和晚上观察记录一次 蚕卵形态、幼虫和成虫体色、体态、食性、行为 表格形式记录(实验前设计记录表格),文字表述,绘图、定期拍照或录像

2.家蚕的饲养方法

(1)蚕种孵化 准备一个带盖的纸盒,底部铺一层卫生纸,盒盖上扎些小孔通气。纸盒中放入蚕种数枚,将纸盒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蚕卵色泽变化,当蚕卵出现一个黑点,或者蚕卵从灰褐、灰绿变为青灰色,预示着两、三天之内将孵出幼虫。

(2)收集蚁蚕 刚孵化的家蚕幼虫称为蚁蚕。收集蚁蚕前1~2h打开盒盖,使蚁蚕接受光刺激而孵出。此时,将两层绵纸覆盖在孵化蚕卵的上面,绵纸上面撒一薄层切的桑叶碎片。经过10~15min,嗅到桑叶气味的蚁蚕会爬到上面一层纸的背面,将上层绵纸连同桑叶取出,翻转有蚁蚕的绵纸,背面朝上平铺在纸盒内。

(3)饲养与观察 每天要采摘鲜嫩桑叶饲养家蚕,清理纸盒内的桑叶琐屑和蚕沙(蚕粪便),观察并记录家蚕生长状况。当家蚕作茧后,选取一只蚕茧,用剪刀剪开,观察内部的蚕蛹形态。准备另一个铺有白纸的纸盒,当蚕蛹羽化为蛾时,将每对雌雄蛾放入纸盒内,观察它们彼此靠近、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然后将蚕种用纸包好,放在通风干燥处,备用。

3?痹诮淌Φ闹傅枷滦闯鏊茄?和观察家蚕生殖和发育的报告。 【讨论】

1.说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蚕卵孵化出蚁蚕的大致时间。

2.描述蚁蚕的形体特征,说出从蚁蚕孵出到化蛹的大致时间。

家蚕的生活史与蝗虫有差异,亲自饲养家蚕将使你了解它的生长发育过程。

3.描述刚羽化的雄蛾和雌蛾的活动特点,你推断一下身体肥大、基本不动的蚕蛾是雌性还是雄性?说出雄蛾与雌蛾的交尾姿势。

4.比较家蚕发育的过程与蝗虫的异同。 【思考】

在你和家人的生活中,哪些生活用品或食品与家蚕有关?

观察霉菌的孢子生殖

【活动原理】霉菌的部分菌丝体,可以产生大量的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

件下发育成新菌体。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菌丝、孢子囊和孢子,认识霉菌的无性生殖方式。 【材料器具】

面包片(或馒头)、培养皿、剪刀、镊子、透明胶条、载玻片、盖玻片、甘油、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培养霉菌

(1)将一片面包放入培养皿中,上面滴少量的水,让其暴露30 min。

(2)盖上培养皿,在温暖、黑暗环境中放置几天,面包片上会生长黑色、青色、黄色等不同的霉菌。 2.制作霉菌的临时装片

(1)剪取一小块透明胶条,用镊子夹住胶条,在长有黑色菌丝的部位轻轻地涂一下,然后将黏着孢子囊的胶条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这种霉菌的孢子囊和孢子。

(2)用镊子夹取部分长有菌丝的面包屑,放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甘油后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形态。 【讨论】

1.通过观察霉菌孢子的数量,你认为孢子生殖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霉菌易于传播?

【思考】

面包上的霉菌是由面包变成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观察鸡卵的结构

【活动原理】

相适应的特点呢? 【活动目标】

识别鸡卵的形态结构,认识鸟卵与其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 鸡卵、培养皿。 【方法步骤】

1.取一个种鸡蛋,将蛋壳磕打一条裂缝后掰开,轻轻地将蛋清和蛋黄倒入容器里。 2.对照教材图,观察识别鸡蛋的主要结构。 【讨论】

1.描述鸡卵形态,标注鸡卵的下列结构:

鸟类为陆生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鸟卵的形态结构有哪些与其在陆地上生活

2.雏鸡是由鸡蛋的哪部分结构发育成的?哪部分结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3.判断你所观察的鸡蛋能否孵出雏鸡,说出理由。 【思考】

家庭养鸡为获得鸡蛋应饲养母鸡,但为什么至少要饲养一只公鸡呢?

植物的营养繁殖

【活动原理】植物不仅靠种子进行有性生殖,而且还依赖 其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生殖,即营养繁殖。人

工的营养繁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压条等。 【活动目标】

学会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方法。 【材料器具】

用储藏器官繁殖的植物,如马铃薯、姜、水仙、大蒜等;用扦插繁殖的植物,如葡萄、月季、秋海棠、非洲紫罗兰、月季、仙人掌等;用压条繁殖的植物,如夹竹桃、桂花等;用于嫁接的接穗和砧木。枝剪,嫁接刀,麻绳或塑料条、花盆、土壤等。 【方法步骤】

1.选一种储藏器官进行营养繁殖。 (1) 你所选定的材料为:( )。

(2) 用选定材料进行营养繁殖的方法是:( )。 (3)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时 间 2.选择一种植物用扦插或压条方法进行营养繁殖。 (1) 你所选定的材料为:( )。

(2) 你进行扦插或压条的操作过程是:( )。 (3) 将插条或压条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时 间

3.尝试木本植物的芽接

(1)夏末秋初,选取适宜的果树或月季、玫瑰等嫩枝进行芽接实验。

插条或压条的萌芽、株高、色泽、生长状况等 繁殖情况(萌芽、株高、色泽、生长状况等) (2)嫁接前准备好接穗和砧木。用作接穗的枝条源于优质果树或名贵花卉植株。方法是:选取枝芽健壮的枝条,剪掉上面的叶片,留下叶柄;在叶腋处用嫁接刀将枝芽连同树皮一起削下来,剥离伤口处木质部,露出形成层。备好的接穗要防止水分散失。在作为砧木的树皮上,用嫁接刀切一个“T”形切口,深度以接近木质部为准。从T形切口轻轻剥开树皮,露出形成层。你所选用的接穗是( ) 。你所选用的砧木是( )。 (3)把接穗嵌入砧木的“T”形切口里,使接穗的横切口与砧木的切口吻合,两者的形成层贴紧,然后用麻绳或塑料条将切口处的树皮扎紧。

(4)观察记录嫁接芽的生长状况,写出嫁接和培育的实验报告。 4.尝试仙人球的嫁接

(1)选取砧木和接穗。嫁接仙人球时,可选取龙神木、三棱剑、宝剑等做砧木,它们的根系发达,针刺较少,造型美观。接穗应选自然滋生的组织充实、形态美观的小仙人球。你所选用的接穗和砧木是( )。 (2)切削砧木和接穗。在砧木的适当高度用嫁接刀沿着水平方向横切,然后在接穗下部也沿着水平方向横切。两者的切口大小,要尽量一致。

(3)接穗与砧木嫁接。把接穗的切口平放在砧木的切口上,用塑料条将两者捆绑在一起,最好在接穗顶部施加一定压力,使切口紧密相接。

(4)嫁接植株的培育。将嫁接植株放在背阴处,罩上塑料袋以便保温和保湿。5~7天后,松开塑料绳,放在阳光处,使其制造养分。

5.观察和记录嫁接植株的生长情况,按照下表内容写出嫁接和栽培的实验报告。 报告人: 时间: 活动目标: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结果记录 时间 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解释,成功或不成功原因,实验方案改进的措施) 【讨论】

1.植物的营养繁殖与种子繁殖有何不同?

2.生产上怎样利用植物营养繁殖的优势?

【思考】

预测你利用营养繁殖培育的植株性状表现将会是怎样的。

嫁接苗生长状况 备 注

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活动原理】

【活动目标】

1.分别在充足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育植物幼苗,通过观察获得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 2.分析有关实验数据,揭示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器具】

彩色铅笔,培养皿2只,纸巾,剪刀,镊子,不透光盒子,放大镜,小麦(或萝卜等)种子30粒。 【方法步骤】

1.用彩色铅笔将2只培养皿注上A、B标记。将4张纸巾对折后剪成培养皿大小的圆形,在2只培养皿里分别铺垫上一张纸巾。

2.将每只培养皿里的纸巾浸湿后,在纸巾上均匀散播15粒小麦种子,然后在种子表面再覆盖一张浸湿的纸巾。

3.把A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阳光充足的条件下,B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黑暗条件下(如遮光好的盒子里)。注意保持纸巾潮湿,经常检查并用镊子捡出霉烂种子。

4.待种子萌芽后,除去覆盖的纸巾。约一半幼芽长出一片嫩叶时,每天用放大镜观察一次幼苗嫩叶的颜色,持续观察5~6天(d)。每天观察后,必须把B培养皿放回盒子里。将每天观察获得的数据记载到下列表格中: 阳光照射的幼苗 时间 /d 1 2 3 4 5

5?惫鄄旖崾?后及时整理实验数据,本组内讨论如何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得出本组的实验结论。 【讨论】

1.准确描述第一天观察的实验现象,哪只培养皿里的绿叶苗百分比高?两只培养皿里的绿叶苗百分比是否相近?

2.实验结束后,哪只培养皿里绿叶苗的百分比变化较大?可能是哪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绿叶苗 /株数 黄白叶苗 /株数 绿叶/% 黑暗中的幼苗 绿叶苗 /株数 黄白叶苗 /株数 绿叶/% 植物的绿叶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形成呢?

3.说出本实验研究中,小麦幼苗的性状表现不同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依据有哪些? 【思考】

在黑暗中长成黄白叶的植株,它的遗传物质是不是在黑暗中发生了改变而不能长出绿叶?

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

【活动原理】

在人类中,惯用右手与惯用左手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一对惯用右

手的夫妇,生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俗称左撇子)。若他们再生一个子女,请预测未来子女的有关基因组成及其性状表现如何? 【提示】

?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R-r)有显、隐性之分,左撇基因与右撇基因哪个是显性基因呢? 答:显性基因是();隐性基因是()。

?根据这对夫妇的性状表现,尝试写出他们的有关基因组成,然后,根据子女惯用左手的表现,准确推断双亲的基因组成。

答:惯用左手的子女的基因组成是();父亲的基因组成是();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根据双亲的基因组成,判断男女双方各自产生的生殖细胞(又叫配子)的种类。 答:父亲产生的精子类型有()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和()。

?将双亲的配子种类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然后根据双亲的配子种类,对未来子女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作出预测。 精子卵/细胞

答: 【讨论】

1.预测未来子女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时,为什么要首先知道双亲产生的配子类型? 2.双亲能否将自己成对的基因(如Rr)通过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女? 【思考】

父母都是隐性性状,其所生下的子女可能出现显性性状吗?

DNA的粗提取

【活动原理】DNA是长链状分子,很多分子缠绕在一起会形成絮状物,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本实

验利用清洁剂破坏细胞膜和核膜,使DNA分子释放出来。利用酒精和水进行分层,DNA进入酒精层析出,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保留在水层中。 【活动目标】

1.参与粗提取DNA的实验活动,体验DNA的数量和分布特征; 2.通过DNA的粗提取,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材料器具】

香蕉一根(或洋葱、菠菜、椰菜)、食盐、温水、汤匙、搅拌器(或研钵)、清洁剂(或肥皂水)、牙签、纱布、小玻璃广口瓶、外用酒精(75%~90%)。 【方法步骤】

1.将切碎的香蕉(或其他材料)放入搅拌器中,加入一匙食盐和少许温水,安全搅拌5~10s;或者将实验材料置于研钵中研磨,直至呈半流体状 (水不能太多)。

2.将搅拌或研磨液用纱布过滤到广口瓶中,滤液量约占广口瓶容积的1/4。

3.将2匙清洁剂加入滤液中,轻轻地摇动广口瓶,但不能使瓶中出现皂液泡沫 (要5min以上)。 4.沿广口瓶壁徐徐注入外用酒精,直至瓶内液体接近瓶口。此时,瓶内底层为香蕉残渣物,上层是酒精液。静置5min左右,用牙签挑起悬浮在酒精溶液表面的絮状物,这就是DNA的粗提取物。 【讨论】

1. 用不同的材料做实验,要比较哪种材料能提取更多的DNA,你该怎样做?

2. 试用不同的清洁剂做实验,看一看哪种品牌的效果最好。用洗发水或沐浴露效果如何?

3. 试一试用同一种不同量的清洁剂做实验,看看效果如何? 【思考】

用枯枝落叶做实验材料能否提取到DN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