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评课稿
更新时间:2024-03-19 02: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大禹治水》评课稿 纵观崔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下面详细来谈谈看法: 一、迁情入境,引入教学 这一部分教师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她是这样导入的: (转载于:大禹治水评课稿)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崔老师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有的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
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崔老师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
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 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
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三、总结延伸 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崔老师抓住关键词“感激”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然后抓住“代代相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你会对你的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你的孩子也会对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如此激情,大禹
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在学完课文后,崔老师又引导学生回到课题,治水的是“禹”,为什么人们称他“大禹”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奉献精神和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四、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崔老师的生字教学也颇有特色,选取了“治”、“制”两个容易混淆的字,从古文字演变到现在的文字,不仅从字形上指导学生,也从字义上理解了汉字,然后找朋友,最后不忘学
以致用,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用这两个字,十分巧妙,值得学习。篇二:大禹治水评课稿 《大禹治水》评课稿 朱银华 昨天去太仓外国语小学听取了全柳芳校长的一节二年级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配有四幅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两
个方面表现了大于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 纵观全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下面详细来谈谈看法: 一、迁情入境,引入教学 这一部分教师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她是这样导入的: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全老师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有的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
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 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全老师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
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
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三、总结延伸 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全老师抓住关键词“感激”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然后抓住“代代相传”,大禹治水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你会对你的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你的孩子也会对孩子说大禹治水的故事,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如此激情,大禹
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在学完课文后,全老师又引导学生回到课题,治水的是“禹”,为什么人们 称他“大禹”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奉献精神和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拓展部分,教师设计了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像这
样类型的词语全老师在课上有所渗透,这一设计关键是要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 四、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全老师的生字教学也颇有特色,选取了“治”、“制”两个容易混淆的字,从古文字演变到现在的文字,不仅从字形上指导学生,也从字义上理解了汉字,然后找朋友,最后不忘学以致用,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用这两个字,十分巧妙,值得学习。篇三:《大禹治水》说课稿 《大禹治水》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的一篇课文,纵观第六单 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
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 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
的困难。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大禹是我国传说中一个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 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关于教学方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就有好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 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
本课教学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老师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条小河,同时课件播放:小河潺潺的流水声,
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这是小河正唱着欢快的歌曲呢!小河有高兴的时候, 也会有生气的时候,当天气变化,连续不断地下大雨,河水暴涨就会形成了可怕的洪水,大家请看:(此时课件播放洪水泛滥的画面)大家看到的这个画面是1998年,特大洪水暴发的场景,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轻松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新课的学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
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第二部分,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有的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雨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 你又会怎么想?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
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第三部分、总结延伸。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情,
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通过小诗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滔滔洪水毁家园, 可怜百姓泪涟涟。 大禹治水十三载, 公而忘私代代传。 三、关于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及大禹
治水的功绩。通过课件对比治水前与治水后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形象。 四、关于教学流程。
(一)导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交流。
(四)学习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治水前。 2.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治水中。 学习第二自然段。学习第三自然段。 3.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治水后。 (五)指导背诵课文。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 儿歌作结。 滔滔洪水毁家园, 可怜百姓泪涟涟。 大禹治水十三载,
公而忘私代代传。篇四:公开课 《大禹治水》说课稿 《大禹治水》说课稿 汇仟小学 安婷婷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我说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纵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
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教材中大禹治水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文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仅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补充表现大禹的奉献精神,对此,我抓住教材这一“空白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寻找想象训练点,在想象感悟中走进人物世界,丰富内心感受。然而,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营,如果仅靠文本内容,我想这是不够丰富的想象,因此,课前我指导学生搜集一些大禹治水时,人们流传的一些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大禹,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也是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有助于渲染场景,激发学生的感情。
二.说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结合本单元“感悟英雄人物的伟大”的训练重点,我拟定
了认知、智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
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是教学的重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
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数量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
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这一课,我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读好每一自然段,初步感知大禹是我国古代的英雄人物;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捕捉关键数量词,从中感悟大禹治水的
艰辛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下面我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四.说过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齐读课题,思考: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里我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学生重点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大禹的名字并解题,
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的意思。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此时你置身其中有什么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当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课文,升华感情,为大禹敢于下决心治理洪水作下情感铺垫。 ②第二部分,解读数量词,切入合理想象,感受大禹精神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 遇到了哪些困难?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办?饿了怎么办?累了又怎么办?”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圈出数量词“九条、九座” ,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
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斯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像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13 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 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 年没见他回过家, 你又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大禹,初次路过家门时会想些什么?第二次,第三次呢?十多年来都不曾见过自己的儿子,大禹是狠心的父亲吗?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
入境、动情、达理。 ③总结延伸 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 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发,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
④留疑感悟 课文学完了,我留下疑问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从标题入手从标
题结束本课,同时也作为本课的作业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数量词的捕捉联系了学生的三次想象。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篇五:大禹治水说课稿 大智、大爱显奉献
——《大禹治水》说课稿 各位老师: 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奉献”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大禹治水》。我将从四方面详细地阐述:【依据课标说理念,分析学情说教材,因材施教说方法,紧扣教材说流程。】 一、 研读课标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依据教材和我们班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语言学习的同时,关注语言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立足单元主题“奉献”,感悟文本内涵,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 分析学情说教材。 《大禹治水》叙述了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融大智、大爱于一身的英雄形象,我想把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放在三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这也正是文本所要体现的核心内容所在。
而三年级的孩子,童心灿烂,富有爱心,但对“大爱”却感知甚少。大禹治水是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总是充满神奇的幻想,大禹治水的故事至今已久,与学生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甚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因而对
大禹的奉献精神,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进 行正确的引导。 由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三、 因材施教说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生命力,这篇课文有深厚人文积淀,行文简洁。教学时我想方设法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学生,让学生“读进去”,”读出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语言描述、视频复述故事等多样手段,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会
感悟禹治水的艰苦卓绝,师生跨越时空与大禹作一次撼动心灵的精神对话。 四、 紧扣教材说流程。 语文是读出来的,只有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对文章中静止的符号进行咀嚼品味时,才能使它流淌出迷人的情味和韵味,才能把静态的、抽象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才能引发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时,我从以下五步引导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禹的大智和大爱。 1、 认识洪水,铺垫奉献,英雄在洪水中挺立。(学习一自然段) 洪水是什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茫然的,若对洪水没有透彻的认识,大禹的奉献精神就表现不出来,因此,我播放一段视频(播放录视频:洪水肆虐泛滥,冲毁田地、房屋的情景)请学生说说洪水是怎样的。【课件】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在师生互动交流和朗读中想象体会大禹治水的巨大困难,激起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大禹的英雄形象,在洪水中挺立起来。 2、 品读词语,突出奉献,英雄在艰辛中挺立。(学习三自然段)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体现了大禹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大禹的奉献精神呢?
首先在教学禹治水的过程时,我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读文段之后小组合作,核心问题: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引发孩子思考讨论,汇报展示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收获。孩子们理解关键词语,“开凿”、“挖通”、“垒起”并透过词语明白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水的艰辛和不易。 并引导学生想象,在治水过程中,禹还会遇到哪些苦难呢?在孩子们的想象中,禹的形象逐渐清晰,禹不畏艰辛的品质,相信会给孩子们留下深深的印记。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后,我动情讲述这段小资料【配乐】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小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
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 然后配乐,让学生朗读课文。此时学生对禹奉献精神的感悟更是刻骨铭心。大禹的英雄形象愈加明朗起来。
3、 情景渲染,深化奉献,英雄在大爱中挺立。 三年级的孩子很难体会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做法。教学时我采用播放视频的直观形
式,让孩子对话当时的真实情景,观看视频之后,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角色置换,走进人物内心,碰撞人物思想。而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才、仅仅、却”表达的语气与情感。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此时孩子们理解禹“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大爱境界并为之
而感染.领悟到禹能够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 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大爱,就是奉献。板书:奉献 ,禹的英雄形象饱满起来,板书:大爱。 4、 对比人物,升华奉献,英雄在大智中挺立。(学习二自然段) 在学生明确了大禹的治水方法,领悟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后,我把话题一转,引到鲧身上。鲧是如何治水的呢?结果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治水方法的不同,结果的不同,感受他们两人身上都有奉献精神,但禹能够变堵为引更彰显了他的智慧。(板书:大智、引)至此,禹这个融大智、大爱于一身的英雄印象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禹受到人们敬仰和爱戴的原因也迎刃而解。
5、回扣课题,升华情感,英雄在学生心中挺立。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扎进文本,做到了读进去。我此时想引领学生更上一层楼,再读出来,请学生再次读全文,去发现文中和课题中对禹称呼的不同。在禹和大禹两个称呼的区别中,更深刻的挖掘禹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地位。(板书:把大字写大)让学生满怀深情的再来读课题。 以上设计,层层叠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思路更加流畅,从深层挖掘了文章的表达意图,
感受了禹的大智大爱和奉献精神。 本课至此戛然而止,达到了“课已终,而意蕴深远”的教学效果。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简洁明了,体现了文章的“文路”,教师的“教路”,而且引导了学生的“学路”。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大”字的变红、变大,起到了深化主体的作用,同时也将大禹的英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配乐)禹十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心怀天下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如同禹的名字世代流传! 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是一种精神;奉献,是一种信念。奉献,更是一种价值观。奉献,离不开传承。无私,需要光大。让我们修炼无私奉献精神吧,追求“心灵丰富”的永恒的幸福。
正在阅读:
大禹治水评课稿03-19
一企一档12-15
浅析“两为主”对我国教育政策落实难问题探析-2019年精选文档10-23
100幅世界名画赏析_(上)06-03
2016年中考英语模拟试题汇编:There be结构及感叹句05-10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特训二十九04-05
高职学院创新创业平台构建探析03-27
在孔子的影响下作文3篇02-06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题09-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大禹治水
- 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对策1(1)
- 2014西南大学《财务管理学》作业全部答案
- 心理学练习(参考答案)2013-12-23
-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 电动的工器具购置项目技术要求规范书
- 染整实验考试重点(上) 染整工艺原理
- 2012版《拍卖经济学教程》第六章小结、核心概念、课后思考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0、日月潭》教学设计
- 长沙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集2018年长沙市“工业科技特派员”派驻企
- 最新 考车科目一的答题技巧和事项-精品
- 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档案整理
- ffmpeg移植Android方法以及常见问题汇总
- 10级电子商务实习方案
- 2015-2016北师大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5套及答案
- 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工作总结 doc可编辑
- SAP的联产品和副产品
- 婚前宅基地婚后共同建房,拆迁利益如何分配?
- 最新-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精品
- 11.2.3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设计
- 饮料策划书范文